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道德經 - 第七十五章

 《道德經 - 第七十五章》

【前言】

上古聖君治天下,以百姓之心為心,以強國富民為心,處處為百姓著想,一切為了人民的利益。百姓耕田而食,鑿井而飲,造屋而居,豐衣足食,安居樂業,悠然自在。聖君明王治天下,國昌民富,人民道德高尚,生活幸福。 當今之世,儉德已失,以奢侈豪華為榮,人們的物慾極度膨脹。於是便滋生貪污腐敗,以權謀私,搜刮民財,金錢至上等等不良之風,喪失了本性中固有的廉潔美德。 “廉”字有二義,物價便宜曰“廉價”;心不貪求,非義不取曰“廉潔”。廉為崇儉之本,儉可以養德。不廉則奢,有奢則貪,而儉德自貪而失。廉為立節之本,不廉思貪,而節操之德自此而喪。廉乃正心之由,不廉心即亂,心德自此壞。廉為公德之根,不廉則私,私心一起,公德從此即破。 古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之說。天眼昭昭,冥司察察,作了欺天虧心之事,拿了不義之財,不要心存僥倖,總有人遲早要算賬討債的。只待時機來到之時,貪一罰十,加倍償還,這是真實不虛的自然定律。但世人多是自欺,不信因果,難明其理,故而心存僥倖,膽大妄為,自討苦吃而不覺,實是可嘆! 廉乃人性本善之操守。人之存心,不可不以廉為本;人之做事,不可不以廉為慎。古人以不廉為恥,知恥才能廉,不知恥者必貪。今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守廉尚公者希。 修真之士,在此濁流中滾爬,廉德面臨著嚴峻的考驗。不僅應當不貪不佔,廉潔自律;而且應當妄念不起,心無貪著,修身養廉。以貪奢為恥,以儉樸為德,以廉潔養心。並能推行天下,使社會皆以廉為本,則人人精神文明也。先輩雲:“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空淨師尊曰:“福莫享!享福損德。”這都是對以廉養心的至理。

【原文】

民之飢,以其上食稅①之多,是以飢。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②,是以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③,是以輕死。
夫唯無以生為④者,是賢⑤於貴生。

【白話】

人民之所以餓肚子,飢寒交迫,是因為官府的苛捐雜稅太多,才使百姓窮困潦倒,民不聊生。

百姓為什麼難治呢?因為君王多欲,雜稅沉重,政令繁苛,任意妄為,出爾反爾,所以百姓對執政者失去信心,民心渙散,不服政令。不是百姓難治,而是在上統治者的有欲有為所造成的。治國者若能以德自養,天下為公,以無為行道於天下,以德化民,以禮待民,以心換心,上下心心相印,民豈有難治之理?

貪生之人,私心重重,為了自己的厚生,不惜犧牲其它生命之生。為厚一己之生,不擇手段,不講道德,無所不用其極。貪錢財以富其生,求厚祿以貴其生,貪美色聲味以快其生。興豪華宮室,著華麗時裝,貪口福世味等等,皆是為了厚養其生,以此求得長壽,享受人生。豈不知此類貪生愈厚,喪生愈多;逆理愈甚,喪德愈多。不僅精神毀喪,形體壽命也難長久。為厚生反而輕生,為貪生反而不得長生。

有德之人,不貪世味之生,而是以道德為生命之本,以自然無為之法勤於養生。清靜無欲,性命雙修,這才是有道德、有智慧的長生之道。

【註釋】

① 食稅:謂享受稅賦;靠賦稅而生活。

② 有為:謂君王多欲,雜稅沉重,政令繁苛,任意妄為,出爾反爾。

③ 求生之厚:指世人多是貪欲過甚,追求厚享,過度地享受生活。

④ 無以生為:放下貪心慾念,清靜身心,無欲無念,以自然無為之法養生。

⑤ 賢:是有道德、有智慧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