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道德經 - 第六十五章

 《道德經 - 第六十五章》

【前言】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裡有句話「反者道之動」。意思是說,世人常以為耍聰明的人常會佔到便宜;其實,這種「世俗觀念」剛好應該反過來看;「玩陰謀詭計必然不會有好下場,忠厚樸實才會得到最後的成功。 「真理往往跟世俗的看法相反」這是老子在這篇文章理要表答的深意。

【原文】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①。
民之難治,以其智②多。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知此兩者,亦稽式③。
常知稽式,是謂玄德④。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然後乃至大順⑤。

【白話】

古代真正懂得行道的治國者,不是要教人民如何變得如何耍「小聰明」;而是如何放下聰明 變得虛懷若愚。

這是因為百姓之所以難治,就是由於他們的利心機心多,智巧詭詐愈多,慾望就愈大。

所以,以一己之私來治理百姓,用巧詐洗腦來治理國家,必會造成上不誠民不信的結果,反而使國家帶來傷害,反之不用巧智而以誠樸敦厚的的德行來治理百姓,使百姓歸向純樸,自然是國家百姓的福慧。

了解這兩種治國方式的差別,就是一個法則。

能知順應人心之純樸敦厚,而以「善為道」為楷式為法則去努力實行,這可謂之,為至德,自然無為的德性。

這至德玄妙無上之道,既深奧又意義深遠,又和萬事萬物相反,能使萬物之用巧智、心機者,反回本來之善(復明性德),令萬物百姓回歸於純樸(順合於自然),如此方能達到與道合而為一的大順(大同)之境界。

(古代善於為道的人,不是教導人民知曉智巧偽詐,而是教導人民淳厚朴實。人們之所以難於統治,乃是因為他們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所以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就必然會危害國家,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幸福。了解這兩種治國方式的差別,就是一個法則,經常了解這個法則,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遠,和具體的事物復歸到真樸,然後才能極大地順乎於自然。)

【註釋】

①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一般人讀此章,往往不加用心,以為老子主張「愚民」。 「愚民」政策是專制國家的專利,專制國家依靠暴力和謊言來維持統治,各種媒體無非統治者之喉舌,國家壟斷一切言論的媒介。論老子主張「愚民」者實際上就是認為老子的理論是在為專制者服務。這種觀點是對老子整體思想的一種片面解讀。老子倡言「無為」,主張君主實行「任自然」之治,我無為而民自化,實際上就是讓老百姓由天性率性發展。由此可知,主張老子為專制者服務,主張愚民是多麼的無知。無為,本身即意味著順應天性之自然而不造作。愚民,必然意味著洗腦謊言,洗腦謊言正是被老子所不齒的。老子也多次強調政治的基礎在於「信」,故曰: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統治者)誠信不足,故有不信服(統治者)的人。 』正確理解「將以愚之」的含義的關鍵是對「愚」字的認知不同。 《老子》書中的「愚」多指一種褒義,為質樸敦厚之意也。比如,《老子》第二十章:我愚人之心也哉。王弼注曰:「愚」謂守其真性順無為自然也。河上公章句注「愚」:使質樸不詐偽也。與「愚」相對的是「明」的概念。在老子的語境中,「明」意味著矯揉造作,意味著虛偽巧詐。王弼注曰:「明」謂多見巧詐,蔽其樸也。俗云:天公疼愚人,愚人不可解為不學無智的人,應解為直善敦厚之人(善良的人)。

② 智:這個智不是說妙智慧,而是說人的利心機心,也就是多見虛偽巧詐。

③ 稽式:法則、楷式。

④ 玄德:指潛蓄而不著於外的德性。指自然無為的德性。

⑤ 大順: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