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 星期二

國文(976-1000)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

No.976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不引繩之外,不推繩之內;不急法之外,不緩法之內。」(《韓非子.大體》)這段話所強調的是:
(A) 施政當依法行事。
(B) 施政當考量輕重緩急。
(C) 法律所未規範的,當類推而得。
(D) 施政當因時制宜,不應墨守法令。
答:(A)
白話文:不吹起茸毛尋找小毛病,不洗去污垢詳察隱病;既不把法度隨便擴大,也不把法度任意縮小;法令所有,絕不寬緩,法令所無,絕不苛求。
結論:這段話所強調的是:施政當依法行事。故(A)

No.977
閱讀下文,選出符合文中孔子想法的選項:衛靈公謂孔子曰:「有語寡人:為國家者,謹之於廟堂之上而國家治矣,其可乎?」孔子曰:「可。愛人者則人愛之;惡人者則人惡之;知得之己者,亦知得之人;所謂不出於環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反之己者也。」(《說苑.政理》)
(A) 治理天下不能只坐在朝堂上,必須親自訪察民間疾苦。
(B) 廣納人民的各種反應意見,才能不出朝堂而治理天下。
(C) 在上位的君主要善於自我反省,而且要能夠推己及人。
(D) 治理天下須知人善任,不能憑一己好惡只用知己親信。
答:(C)
白話文:衛靈公對孔子說:「有人告訴我,我在朝廷裡表現得好一點,謹慎一點,國家就能得到治理,這是否可行?」孔子說:「我同意這個治理方案!愛別人,則別人愛自己;厭惡別人,則別人厭惡自己;知道別人從自己這裡得到了什麼的人,也會知道自己從別人那裡得到了什麼。所謂的不出自己的房屋就能了解天下的,是能夠推己及人的人。」
賞析:孔子的意思,是衛靈公身為一國之君,應當自己做表率,則自然上行下效,國家自然會得到治理。在平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這樣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去了解別人的想法。
結論:符合文中孔子想法的是:在上位的君主要善於自我反省,而且要能夠推己及人。故(C)

No.978
「梁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以布衣富侔國,是必有奇智。』乃召朱公而問,……朱公曰:『臣鄙民也,不知當獄。雖然,臣之家有二白璧,其色相如也,其徑相如也,其澤相如也,然其價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王曰:『徑與色澤相如也,一者千金,一者五百金,何也?』朱公曰:『側而視之,一者厚倍,是以千金。』梁王曰:『善!』故獄疑則從去,賞疑則從與,梁國大悅。」(劉向《新序.雜事四》)根據上文旨意,治獄必須:
(A) 實事求是。
(B) 錙銖必較。
(C) 宅心仁厚。
(D) 大事化小。
答:(C)
白話文:梁國曾經有難以斷定的案件,大臣們有些認爲應當判有罪,有些人認爲是無罪。即使是梁王也很疑惑。梁王道:“陶朱公(即范蠡),憑藉平民的身份而做到舉國首富,這必定是因爲他有超乎常人的智慧。”於是就召來范蠡問他說:“梁國有難以斷定的案子,斷案的人一半認爲有罪一半認爲沒有罪,即使是我也很疑惑,先生你來判斷一下這個案件,怎麽樣?”范蠡說:“我是個卑賤的小民,也不懂得如何斷案,既然大王讓我斷,那麽,(我舉個例子),我家有兩個白玉璧,它們的顔色、大小、光澤都差不多,但是它們的價錢,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王說:“大小與色澤都差不多,一個賣千金,一個賣五百金,爲什麽?”範蠡說:“從側面看一個厚度是另一個的兩倍,因此賣千金”。王說:“好。”所以案件難斷就從輕發落,獎賞有疑問就賞與,梁王非常高興。
結論:根據上文旨意,治獄必須:宅心仁厚。故(C)

No.979
「古之有天下者,欲知風教之感,氣俗之變,乃設官采掇而監聽之。由是弛張其務,以足其所思,故能享世長久,弊亂無由而生。厥後官廢詩不傳,在上者不復知民志之所嚮,故政化煩悖,治道亡矣。」(《蘇舜欽集.石曼卿詩集序》)以上文字,表述了那一種「詩的現實作用」?
(A) 記錄興衰,垂於戒鑑。
(B) 傳達民情,輔助施政。
(C) 宣揚政績,有益教化。
(D) 抒發情感,諧和族群。
答:(B)
關鍵字氣俗之變:民間風氣習俗之改變。在上者不復知民志之所嚮
結論:詩的現實作用:傳達民情,輔助施政。故(B)

No.980
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第十四》)下列對這則故事的敘述,不適當的選項是:
(A) 從「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可見匈奴使者辨識精微,有識人之才。
(B) 從「魏王雅望非常」,可見匈奴使者因稱讚崔季珪,而引發曹操的殺機。
(C) 「捉刀」原指執刀護衛,其後演為「代人捉刀」成語,比喻代人做事或替人作文。
(D) 曹操「使崔季珪代」,又問「魏王何如」?可見他深以形貌為念,反映了自卑、矛盾的心理。
答:(B)
白話文:曹操將要接見來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認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醜陋,不足以懾服遠方的國度,於是派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則拿著刀站在坐椅邊。等到接見完畢,曹操派密探去問那個使者:“你覺得魏王如何?”匈奴使者答道:“魏王儒雅的風采不同尋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個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曹操聽後,就派人追殺了這個使者。
賞析:曹操因匈奴使者才智過人而心生殺念。這個故事表現了曹操過人的氣質和才能,也把他極度的自私、自卑、猜疑、狠毒、氣量狹小、奸詐兇殘等個性特徵深刻地表達出來。
結論:曹操因匈奴使者才智過人而心生殺念;因稱讚崔季珪。故(B)為非

No.981
下列聯語所歌詠的人物,正確的選項是:1. 豪氣壓群凶,能使力士脫靴,貴妃捧硯;仙才媲眾美,不讓參軍俊逸,開府清新─杜甫。2.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綠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李清照。3. 明月浩無邊,安排鐵板銅琶,我欲唱大江東去;春風睡正美,迢遞珠崖瓊島,誰更憐孤鶴南飛─柳永。4. 衛社稷,執干戈,差辛苦戰十年,尚留得偏安局面;聽鼓鼙,思將帥,不是冤深三字,怎能見一片忠心─文天祥
(A) 1
(B) 2
(C) 3
(D) 4
答:(B)
豪氣壓群凶,能使力士脫靴,貴妃捧硯;仙才媲眾美,不讓參軍俊逸,開府清新李白。故1.
關鍵字力士脫靴(唐玄宗在殿上召見李白寫詩,高力士曾替李白脫靴)貴妃捧硯(唐玄宗在殿上召見李白寫詩,曾就近叫楊貴妃侍立捧硯)參軍俊逸、開府清新:杜甫讚李白其詩清新俊逸之風實在是無人可以匹敵的。
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綠楊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裏,文采有後主遺風─李清照。故(B)正確
關鍵字:此為郭沫若為李清照故居的題聯。大明湖畔:因李清照曾被稱為「藕花神」,故在濟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有她的供像。
明月浩無邊,安排鐵板銅琶,我欲唱大江東去;春風睡正美,迢遞珠崖瓊島,誰更憐孤鶴南飛─蘇軾。故3.
關鍵字:這是汪逢時紀念蘇軾而作的對聯。明月:蘇軾作品愛用「明月」二字,如赤壁賦云:「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明月入我廬...明月幾時有...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明月夜,短松崗等。安排鐵板銅琶:宋俞文豹《吹劍錄》: 「東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問:『我歌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坡為之絕倒。」我欲唱大江東去:指〈念奴嬌‧赤壁懷古〉詞。春風睡正美:蘇軾〈縱筆〉詩:「報道先生春睡美。」
衛社稷,執干戈,差辛苦戰十年,尚留得偏安局面;聽鼓鼙,思將帥,不是冤深三字,怎能見一片忠心岳飛。故4.

No.982
「孔守正拜殿前都虞侯。一日,侍宴北園,守正大醉,與王榮論邊功於駕前,忿爭失儀。侍臣請以屬吏,上弗許。明日,俱詣殿廷請罪。上曰:『朕亦大醉,漫不復省。』」(胡山源《幽默筆記》)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旨意?
(A) 侍臣不解風情,欲入人於罪。
(B) 宋太宗不勝酒力,又不知反省。
(C) 宋太宗有不計較臣子過失之氣度。
(D) 守正與王榮為死對頭,藉機攻訐。
答:(C)
屬吏:謂交給執法官吏處理。
結論宋太宗有不計較臣子過失之氣度最接近上文旨意。故(C)

No.983
或謂《花間集》「固多兒女柔情語,亦有風雲感慨辭」,下列《花間集》所收詞作,最接近「風雲感慨辭」的選項是:
(A) 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偏憶戍樓人,久絕邊庭信。
(B)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
(C) 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急。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鸞還一隻。
(D)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
答:(D)
花間集》是一部以反映晚唐五代時期各階層婦女生活、情趣和相思戀情為主要內容的詞集。長期以來, 學術界對花間詞的評價一直很低。
風雲感慨辭:對時勢、雄韜大略或高情遠志的感觸或感歎之辭。
昨夜雨霏霏,臨明寒一陣。偏憶戍樓人,久絕邊庭信:昨夜風雨,黎明輕寒,勾勒出孤寂、淒涼的景致,不覺更加思念戍邊遠人。他久無音信,實在讓人牽念。兒女柔情語。故(A)為非
語已多,情未了。回首猶重道。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臨別的話已經說很多,但是情意卻無法一一表達清楚,看著情人離去,卻又依依不捨地回望,再次說著:「請記得我最愛的綠羅裙,不管你到了哪裡,只要看見芳草就會像看到我一樣,而充滿愛憐。」兒女柔情語。故(B)為非
輕別離,甘拋擲。江上滿帆風急。卻羨彩鴛三十六,孤鸞還一隻:原來是那情人毫無留戀、頭也不回,還將船帆全拉了,全速地匆匆離去,好像一跨上機車就把油門催到底一般,急著離開女子。如此之人,挽留何益?然彩鴛成雙成對,就像失戀時身邊總是一對對情侶環繞般,自己卻是「孤鸞還一隻」兒女柔情語。故(C)為非
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花相向野塘中。暗傷亡國,清露泣香紅:似煙霧的月色不知人事已非,夜深時還照著深宮。從前蜀主栽種的藕花,在野塘中因亡國而暗自傷痛,相向而泣。寫故國宮苑荒涼。風雲感慨辭。故(D)為是

No.984
陳與義〈臨江仙〉:「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長溝流月去無聲。杏花影裏,吹笛到天明。二十餘年成一夢,此身雖在堪驚。閒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這闋詞寫作意旨是:
(A) 午橋眺望、感念故友。
(B) 撫今追昔、傷時感世。
(C) 午橋賜宴、感念皇恩。
(D) 臨江吹笛、傷時憶舊。
答:(B)
白話文:想當年在午橋的橋上喝酒,在座的大多都是豪傑英才。長長的護城河河水浸泡著一輪明月,無聲無息地流去。在杏花疏稀的影子底下,吹笛子一直吹到天亮。二十多年過去,真像一場夢啊!我這人雖然還活著,回憶起來也足以驚心的了。閒來無事,我登上小閣樓看看新霽後的月色夜景,古往今來有過多少令人感慨的事啊!只聽得半夜三更有人在唱漁歌。
結論:這闋詞寫作意旨是:撫今追昔、傷時感世。故(B)

No.985
「文長既已不得志於有司,遂乃放浪..,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雲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鳥魚,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沈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袁宏道〈徐文長傳〉)有關徐文長詩文之描述,下列選項何者最為符合?
(A) 其詩多寫自然景物。
(B) 其詩善於表達閨情與鄉愁。
(C) 其文重議論、尚模擬。
(D) 其文氣格沈厚、法度嚴密。
答:(D)
放浪麴蘗(ㄑㄩˊ ㄅㄛˋ):把麥子或白米蒸過,發酵後再晒乾,稱為麴,可用來釀酒。指沉迷喝酒。:倒。大都:大的都市。朔漠:北方沙漠地帶。羈人:旅居在外不得回家的人。王者氣:這裡指自成一家的高昂氣派。巾幗而事人者:指故作卑屈以討好權貴的那些文士。巾幗: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飾。不以議論傷格:意指徐渭所作詩文,雖用議論,但不傷害格調。:格調。韓、曾之流亞:韓愈、曾鞏一流的人物。流亞:指同一類的人物。
關鍵字:氣沈而法嚴。
結論:徐文長詩文:其文氣格沈厚、法度嚴密。故(D)

No.986
「文長既已不得志於有司,遂乃放浪..,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雲行,風鳴樹偃,幽谷大都,人物鳥魚,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出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雖其體格時有卑者;然匠心獨出,有王者氣,非彼巾幗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識,氣沈而法嚴,不以模擬損才,不以議論傷格,韓、曾之流亞也。」(袁宏道〈徐文長傳〉)關於作者形容徐文長詩文之用語的解釋,下列何者錯誤?
(A) 「如種出土」,形容文章的蓬勃生氣。
(B) 「如寡婦之夜哭」,形容文章的悲涼淒厲。
(C) 「巾幗而事人者」,形容文章之溫柔婉約。
(D) 「韓、曾之流亞」,形容文章之卓越超群。
答:(C)
如種出土:像種子發芽從土中生出來。亦比喻事物萌生、蓬勃生氣。故(A)
如寡婦之夜哭:形容文章的悲涼淒厲。故(B)
巾幗而事人者:指故作卑屈以討好權貴的那些文士。故(C)錯誤
韓、曾之流亞:韓愈、曾鞏一流的人物。流亞:指同一類的人物形容文章之卓越超群。故(D)

No.987
「國內的教育者與一般成人,習慣於在教育與獲得知識之間劃等號,教育自然就逐漸成了傳授知識的填鴨式教育,由小學一直延伸至高中到大專階層,教師的責任幾乎集中在為學生塞知識,教育的目標因而全失。教育在國內幾乎沉淪到成了陽春的訓練,目的只在培育所謂有競爭力的技術人。」(黃崑巖《談教養》)下列選項何者最不可能涉及上文的旨意?
(A) 教育施行得體,可以是心靈改革的正道。
(B) 教育的目標應該涵納「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C) 培育學生技術與競爭力,副作用卻會使其人品低落。
(D) 技術的學習是教育的枝節,主體目標應該是「人品」之養成。
答:(C)
結論培育學生技術與競爭力,副作用卻會使其人品低落最不可能涉及上文的旨意。故(C)為非

No.988
「如果把『創作』分為『創』與『作』兩個階段的工作,智慧管『創』─『創意構想』,方法管『作』─『構想執行』;如果把一個創意作品分為『內容』與『形式』,智慧管『內容』,方法管『形式』。建築師路易.坎說:『一棟偉大的建築物必須從不可測量的元素開始,然後用可測量的方式進行設計,最後的成品是不可測量的。』」(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下列選項何者最貼近上文意旨?
(A) 偉大的創作成品常使人產生迷惘。
(B) 天馬行空的內容往往不受形式的約束。
(C) 最具創意的構想亦需有務實的規劃執行。
(D) 創與作代表了一個事業體分層負責之流程結構。
答:(C)
結論最具創意的構想亦需有務實的規劃執行最貼近上文意旨。故(C)

No.989
南島民族( Austronesian)現今遍布整個太平洋及印度洋,北起臺灣,南至紐西蘭,東至南美洲以西的復活島,西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相較於世界其他語族,南島語族的地理位置分布最廣,語言數目也最多,總數近一千種,占全球語言總數的六分之一強。大約三百年前,西歐人士就已證實南島民族的親屬關係,因此,古南島民族應有同一起源地。而南島民族的起源及如何擴散的問題,也一直是舉世關注的重要課題。……面對沒有文獻記載的民族遷移歷史,語言學家通常會使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重建工作,包括語言古生物學,即根據語言學家重建的古語詞彙,推斷這個民族原來居住的地理環境;語言分布和移民學說,即語言愈分歧的地區,分化的時代愈早,也愈接近原始的起源地;地名研究,由於移民新地方常沿用舊地名,因此可藉地名研究來推斷起源地。這三種方法所使用的都是語言學的材料和方法,前兩者尤為嚴謹,也是近代語言學家較常採用的方法。早在 1916年,美國語言學家薩皮耳(Edward Sapir)就根據語言地理分布和分支的現象,推斷一些印地安民族遷移的方向和時代,進而提出這樣的概念──語言最歧異的地區,最有可能是該語族的起源地。如今,國際南島語言學界普遍相信臺灣的南島語言彼此差異最大,時代的縱深也最長、最分歧。因此,臺灣最有可能是古南島民族的擴散中心。(《科學發展》451期)下列選項的敘述,何者不屬於上文所提供的訊息?
(A) 語言古生物學是一種重建民族遷移歷史的研究方法。
(B) 臺灣南島語言差異性最大,故可能為古南島語的發源地。
(C) 臺灣語言資源極為豐富,與世界許多語族皆有親屬關係。
(D) 由地名來推斷語言起源地的研究法,可用於調查新移民地。
答:(C)
敘述面對沒有文獻記載的民族遷移歷史,語言學家通常會使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重建工作,包括語言古生物學。故(A)
敘述國際南島語言學界普遍相信臺灣的南島語言彼此差異最大,時代的縱深也最長、最分歧。因此,臺灣最有可能是古南島民族的擴散中心。故(B)
上文所提供的訊息,不包括: 臺灣語言資源極為豐富,與世界許多語族皆有親屬關係 (C)為非
敘述地名研究,由於移民新地方常沿用舊地名,因此可藉地名研究來推斷起源地。故(D)

No.990
南島民族( Austronesian)現今遍布整個太平洋及印度洋,北起臺灣,南至紐西蘭,東至南美洲以西的復活島,西至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相較於世界其他語族,南島語族的地理位置分布最廣,語言數目也最多,總數近一千種,占全球語言總數的六分之一強。大約三百年前,西歐人士就已證實南島民族的親屬關係,因此,古南島民族應有同一起源地。而南島民族的起源及如何擴散的問題,也一直是舉世關注的重要課題。……面對沒有文獻記載的民族遷移歷史,語言學家通常會使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重建工作,包括語言古生物學,即根據語言學家重建的古語詞彙,推斷這個民族原來居住的地理環境;語言分布和移民學說,即語言愈分歧的地區,分化的時代愈早,也愈接近原始的起源地;地名研究,由於移民新地方常沿用舊地名,因此可藉地名研究來推斷起源地。這三種方法所使用的都是語言學的材料和方法,前兩者尤為嚴謹,也是近代語言學家較常採用的方法。早在 1916年,美國語言學家薩皮耳(Edward Sapir)就根據語言地理分布和分支的現象,推斷一些印地安民族遷移的方向和時代,進而提出這樣的概念──語言最歧異的地區,最有可能是該語族的起源地。如今,國際南島語言學界普遍相信臺灣的南島語言彼此差異最大,時代的縱深也最長、最分歧。因此,臺灣最有可能是古南島民族的擴散中心。(《科學發展》451期)下列選項的敘述,何者不屬於上文所提供的訊息?
(A) 南島民族源於相同的起源地,故其間存在著親屬關係。
(B) 語言學家認為語族的發源地常出現在語言種類歧異的地區。
(C) 語言古生物學是利用重建出的古語詞彙研究某一民族的遷移歷史。
(D) 新移民地習慣沿用舊地名,故臺灣適用地名方式研究南島民族起源與擴散問題。
答:(D)
敘述大約三百年前,西歐人士就已證實南島民族的親屬關係,因此,古南島民族應有同一起源地。故(A)
敘述語言最歧異的地區,最有可能是該語族的起源地。故(B)
敘述面對沒有文獻記載的民族遷移歷史,語言學家通常會使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重建工作,包括語言古生物學,語言古生物學,即根據語言學家重建的古語詞彙,推斷這個民族原來居住的地理環境。故(C)
結論臺灣適用地名方式研究南島民族起源與擴散問題,在於:臺灣的南島語言彼此差異最大,時代的縱深也最長、最分歧;而非新移民地習慣沿用舊地名 (D)為非

No.991
下列「 」內的字,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 死而後「已」/ 不能自「已」。
(B) 功不「唐」捐 / 茍且「唐」塞。
(C) 圖窮匕「見」/ 安於「現」狀。
(D) 英雄所見「略」同 /「略」勝一籌。
答:(A)
死而後「已」/ 不能自「已」停止。死了以後才罷手。
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故(A)相同
功不「唐」捐 / 茍且「唐」塞是空虛的意思。捐:棄的意思。唐捐就是白白浪費的意思。形容功夫沒有白費。
敷衍茍且唐塞:比喻隨意敷衍了事。故(B)不同
圖窮匕「見」:圖:地圖;窮:盡;見:顯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安於「現」狀現:目前。對目前的情況習慣了,不願改變。故(C)不同
英雄所見「略」同: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讚美的話。
「略」勝一籌略:稍微。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製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故(D)不同

No.992
下列個選項「 」內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 脣齒「相」依 / 以身「相」許。
(B) 東西一「舍」/ 退避三「舍」。
(C) 逆情「干」譽 /「干」卿底事。
(D) 「率」由舊章 /「率」性而為。
答:(B)
脣齒「相」依相:交互。嘴脣與牙齒相互緊靠著。比喻彼此關係密切,互相依賴。
以身「相」許相:表示一方對另一方有所施為。通常指女子將全部的情感身心奉獻給心愛的男子。故(A)不同
東西一「舍」舍: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裡為一舍。東西一舍:東西長三十里。
退避三「舍」舍: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裡為一舍。退避三舍:退到三十里外。故(B)相同
逆情「干」譽干:求取。不違背情理以求得名聲。
「干」卿底事干:關連、涉及。干卿底事:關你什麼事?常用于譏笑人愛管閒事。故(C)不同
「率」由舊章率:一切、皆。舊章:老法規。率由舊章:一切按照老規矩辦事。
「率」性而為率:遵循、順服。率性而為:誠於中、形於外,按個人的氣質風範,內心蘊藏多少表現就有多少。每個 人內心所涵養的不一樣,所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氣質,而又是理直氣和。 要率性而行,勿任性而為,但率性而為不是為所欲為,必須要合情合理。 所謂合情合理就是凡事將心比心,站在他人立場著想。故(D)不同

No.993
下列「 」中的字,何組字義相同?
(A)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 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
(B) 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 / 君子之過癟,如日月之「食」焉!
(C)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 / 予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敗。
(D) 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 /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答:(C)
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其:豈能。好比用腐朽的繩索來駕糊狂奔的馬車,怎能疏忽呢?
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其:大概。被人知道了,大概會說,我和見識淺陋的井底之蛙沒什麼區別吧?故(A)不同
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食:供給食物。每天給每人一升米,每年給每人一匹絹。
君子之過癟,如日月之「食」焉!食:同「蝕」。君子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一樣。他犯的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着他。故(B)不同
石簣「數」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數:屢次。石簣多次跟我說:「傅金吾家園中的梅,是宋朝張公甫玉照堂遺留下來的,趕緊去看看吧!
予觀弈於友人所,一客「數」敗數:屢次。故(C)相同
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逆:預先、及時。哪知別人始終不肯派兵救援,而及時棄城逃逸。
楚莊王伐鄭,鄭伯肉袒牽羊以「逆」逆:迎接。楚莊王討伐鄭國,鄭襄公袒露著上身、牽著羊去迎接。故(D)不同

No.994
下列「 」中的「道」字,何者解釋與其他三者不同?
(A) 君子憂「道」不憂貧。
(B) 君子謀「道」不謀食。
(C) 朝聞「道」夕可死。
(D) 「道」之以德,其之以禮。
答:(D)
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只擔憂學不到修己治人之方,不擔憂貧窮。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謀求修己治人之方而不謀求生計。
朝聞「道」夕可死:早晨聞道(儒家修己治人之方),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A) (B) (C)皆指儒家修己治人之方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引導。:整齊、約束。用法制禁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
結論「道」之以德,其之以禮與其他三者不同。故(D)

No.995
下列文句中「 」內的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
(B) 夫妻兩人「權」在營前開了個茶酒店 /「權」,然後知輕重。
(C)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D) 每獨往「動」彌旬日 /「動」見觀瞻。
答:(A)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逆:迎接。天地,是萬物暫時居住的旅舍。
鄭伯肉袒牽羊以「逆」逆:迎接。楚莊王討伐鄭國,鄭襄公袒露著上身、牽著羊去迎接。故(A)相同
夫妻兩人「權」在營前開了個茶酒店權:暫且「權」,然後知輕重權:衡量。故(B)不同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齒:年歲。回來便可以安安樂樂地享用自己田裡的產物,來安度我的日子。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齒:並列。故(C)不同
每獨往「動」彌旬日動:每每、往往。彌:滿、多。旬日:十天。動彌旬日:往往會待上十多天。
「動」見觀瞻動:舉動。一舉一動都有人注意。故(D)不同

No.996
下列「 」內的字義,何者兩兩相異?
(A)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 / 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B) 舉匏樽以相「屬」/ 舉酒「屬」客。
(C) 「微」斯人,吾誰與歸 /「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
(D)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 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
答:(A)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隱:隆起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隱:憐憫。王如果心痛牠沒犯死罪,被冤枉送到死地,那麼牛和羊又有什麼分別呢?故(A)相異
舉匏樽以相「屬」屬:傾注,引申為勸酒舉酒「屬」客屬:傾注,引申為勸酒。故(B)相同
「微」斯人,吾誰與歸微:無、非「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微:無、非。故(C)相同
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而:如果。待人處世如果沒有以仁(恭、寬、信、敏、惠)為內涵,所呈現出來的禮儀(貌、敬、謙、讓、謹)如何呢?當然只是表面功夫而已!」、「待人處世如果沒有以仁為內涵,所呈現出來的禮樂如何呢?當然就不會感動人心,就不會陶冶人心了!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而:如果。作為士(讀書人)而留戀安逸,就不配做士(讀書人)。故(D)相同

No.997
古文常有同為一字而詞性不同的現象,其中又以先動詞後名詞的用法較常見。選出下列文句中不屬於此種用法的選項:
(A)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B) 楚威王文莊周賢,「使」「使」者厚幣迎之。
(C)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D)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答:(D)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賢賢:第一個賢為動詞,尊重;崇尚,第二個賢為名詞,有才德的人。 事:為…做事;事奉。子夏說:“重賢輕色、盡心孝順父母
楚威王文莊周賢,「使」「使」者厚幣迎之:第一個使是動詞,派遺,第二個使是為名詞,使者。楚威王聽說莊周有才能德行,派遣使者帶厚禮去聘請他。
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第一個親為動詞,意為親愛。第二個親為親人,名詞。第一個子,動詞,愛護之意。第二個子,名詞,子女。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人們不單單敬愛自己親屬中的長輩,不只是愛護自己親屬中的晚輩;對於他人長輩、晚輩,仍抱有同樣的心。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第一個使是名詞,老師,第二個使是為動詞,效法、學習。愛惜自己的兒子,挑選好老師來教育他們;而對於自己,卻把向老師學習視為羞恥的事。故(D)

No.998
同一詞語在不同語境中,常有不同的詞義。下列各組「 」中詞語,在考量整體文意後,意義不相同的選項是:
(A) 觀其所以「微」現其意者,皆古聖賢者相與警戒之義 / 天下之事,莫不起於至「微」。
(B)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者三。
(C) 「放」於利而行,多怨 / 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D)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
答:(C)
觀其所以「微」現其意者,皆古聖賢者相與警戒之義微:細小。看這老人隱約表示的心意,都是聖賢互相警惕戒勉得道理。
天下之事,莫不起於至「微」微:細小。天下的事故,通常發生在極為細微,隱而不顯的地方。故(A)相同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數:屢次。儘管聚會的次數多而禮節依舊周到,不會因此忘記禮節。而且聚會的食物雖簡單,情意卻很濃厚。形容當時的人以禮節為重。
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者三數:屢次。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並三次舉起腰間佩帶的玉玦向他示意 (要他下決心殺掉劉邦) 。故(B)相同
「放」於利而行,多怨放:通 仿,傚法、依據、追求。一味地追求利益而行,將會招致更多的怨恨。
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放:至。墨子主張兼愛,磨禿頭頂到腳跟,只要是對天下有利,一切都願意做。故(C)不同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坐:因為。因為喜愛楓林的暮色而停下車來,經霜的楓葉比二月的花朵還要紅艷。
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坐:因為。耕田鋤地者因見羅敷之美,歸家後厭憎自己妻子醜陋;又或因觀羅敷之美而耽誤返家時間,導致妻子惱怒。故(D)相同

No.999
下列各「歸」字,何者意義相同?()及「歸」於汪,汪故貧,先君子始為贅婿。()句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歸」則藉蒿於地。()子在陳曰:「歸」與!歸與!
(A) 甲丁。
(B) 甲乙。
(C) 乙丙。
(D) 丙丁。
答:(D)
() 及「歸」於汪,汪故貧,先君子始為贅婿:歸:嫁。等到嫁給汪家,汪家本就貧窮,先父原是入贅的。
() 句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歸:通“饋”,贈送。臣妾於吳:投降吳國,作為吳國臣屬。臣妾,動詞,處於低下臣妾之位,轉品。句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後回國,向吳國投降,做吳國的臣子。
()「歸」則藉蒿於地:歸:返回。藉:襯墊。蒿:野草。
()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歸:返回。孔子在陳國推行大道,但是大道行不通,所以感嘆說:「回家吧!回魯國去吧!
結論丙丁意義相同。故(D)


No.1000
下列那一組「 」中的字義相同?
(A)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 / 不足,又「顧」而之他。
(B) 以志在貨利之人,而「乘」富貴之資,制斯人之命 / 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
(C) 於廳事之東北隅,「施」八尺屏障 / 願無伐善,無「施」勞。
(D) 「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 /「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答:(D)
「顧」自民國肇造,變亂紛乘顧:文言連詞,但、但看。但是,從民國建立以來,變亂一個接著一個發生。
不足,又「顧」而之他顧:四顧、回頭看。吃不夠,又東張西望地到別處去。故(A)不同
以志在貨利之人,而「乘」富貴之資,制斯人之命乘:藉、憑持、依仗。讓那些一心要發財的人,憑持居於富貴的高位,控制百姓的生機。
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乘:趁着、利用。因此小小的安祿山一旦乘機作亂。故(B)不同
於廳事之東北隅,「施」八尺屏障施:安置、陳設。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寬的屏風。
願無伐善,無「施」勞施:攬功、邀功。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故(C)不同
「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不戰而走卒:同「猝」,突然也。一旦忽然傳來盜賊的警報,就彼此惶恐,傳布謠言,不戰就逃跑了。
「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卒:同「猝」,突然也。突然遇到變故,一點也不驚慌;無故凌辱他,也不發怒。故(D)相同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