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7日 星期二

道德經 - 第二十章

 《道德經 - 第二十章 - 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

【前言】

老子從辯證法的原理認為,貴賤善惡、是非美醜種種價值判斷都是相對形成的,而且隨環境的差異而變動。在本章裡,老子將世俗之人的心態與自己的心態作了對比描述。它揭露社會上層追逐物慾的貪婪之態,並以相反的形象誇張地描述自己。文中的「我」指老子本人,但又不僅僅是指他個人,而是一種有抱負、有期望的人。 「眾人」、「俗人」指社會上層。這些人對是非、善惡、美醜的判斷,並無嚴格標準,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他說「我」是「愚人之心」,這當然是正話反說。世俗之人縱情於聲色貨利,而「我」卻甘守淡泊樸素,以求精神的升華,而不願隨波逐流。

「眾人」、「俗人」指社會上層。這些人對是非、善惡、美醜的判斷,並無嚴格標準,甚至是混淆的、任意而行。他說:「我是愚人之心」,這當然是正話反說。世俗之人縱情於聲色貨利,而我卻甘守淡泊樸素,以求精神的昇華,而不願隨波逐流。老子也說了一些牢騷話,使人感到憤世疾俗的意味,其中不乏深入的哲理。他說明自己在價值觀上,在生活態度上,不同於那些世俗之人,他們熙熙攘攘,縱情於聲色貨利,而老子自己則甘願清貧淡泊,並且顯示出自己與眾人的疏離和相異之處。

『老子的保守與無為』

老子建議保守,但不建議消極,他知道人還是要吃飯的,還是要過日子的,他因此建議說,人要過得幸福,粗茶淡飯就行了,有簡單的衣服穿就覺得很美了,有房子住就覺得心滿意足了,有一些簡單的風尚習俗就很快樂了,這些都是低能耗的簡單生活結構,我們反而會因為這種簡單的結構而變得強大,因為越簡單的結構,只需要越少的能量,就能保持,就能獲得結構平衡。

相反,文明人不斷的佔有各種物質,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慾望,使得自己所需要維護的結構變得越來越龐大,而維護一個龐大的結構,就需要源源不斷的從外界抓取龐大的能量,片刻也不能停,一旦能量不足,這個龐大結構就會倒塌這就是為什麼,隨著每個人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佔有的物品越多,慾望越多,每個人壓力越大,就越來越不幸福。

這就是老子的「無為」,不是消極的無為,而是不過渡佔有。老子反對人類的一切文明化作為,萬物都是沒有這些文明化作為的,他們都是自然而然的,他們不會去爭,不會去求「賢」,因此萬物都是極簡單的,從容淡定的。

【原文】

唯之與阿①,相去幾何?

美之與惡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獨泊兮,其未兆⑧

沌沌兮,如嬰兒之未孩⑨;傫傫兮,若無所歸。

眾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⑪。

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澹兮⑫,其若海;飂兮⑬,若無止。

眾人皆有以⑭,而我獨頑且鄙⑮。

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⑯。

【白話】

謙卑恭敬的應答和逢迎拍馬的應對,有什麼差別?

美醜、善惡,又相差多少?

人們都害怕的事情,必然有其原因,所以我也不能不有所警惕。

這風氣從遠古以來就是如此,好像沒有盡頭的樣子。

眾人都熙熙攘攘、興高采烈,如同去參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裡登台眺望美景。

而我卻獨自淡泊寧靜,無動於衷。

混混沌沌啊,如同嬰兒還不會發出笑聲。頹喪失意啊,好像浪子還沒有歸宿。

眾人都有所剩餘,而我卻像什麼也不足。

我真是只有一顆愚人(純樸、直率)的心啊!

眾人那麼明白,我卻這樣糊塗;(註:正話反說)

眾人都辨析精明,唯獨我愚昧渾噩。(註:正話反說)

我的心境,是何等的平靜啊,像無邊的大海;瀟灑像飄風,沒有目的,沒有歸宿。

眾人都各懷所志,有所做為的樣子,而我卻是無味無欲,若有所失的樣子。我真的是愚蠢之人呀!(註:正話反說)

我唯獨與人不同的,在於以守道為貴。

【註釋】

① 唯之與阿:「唯」「阿」是表示我們講話對人的態度。唯,謙卑的應答聲、對於尊長的應答之詞,表示恭敬的意思。阿,迎合、偏袒。阿是拍馬屁的應對不管對方說的對還是錯。

② 美之與惡:美,一本作善,惡作醜解。即美醜、善惡。

③ 荒兮:廣漠、遙遠的樣子。

④ 未央:未盡、未完。

⑤ 熙熙:和樂、熱鬧的樣子。

⑥ 享太牢:太牢是古代人把準備宴席用的牛、羊、豬事先放在牢裡養著。此句為參加豐盛的宴席。

⑦ 如春登台:好似在春天裡登台眺望。

⑧ 未兆:沒有徵兆,形容無動於衷、不炫耀自己。

⑨ 孩:通「咳」,形容嬰兒的笑聲。

⑩ 傫傫:頹喪失意貌。

⑪ 遺:不足的意思。

⑫ 澹兮:澹,音ㄉㄢˋ,恬靜、安然的樣子,水波紆緩的樣子。

⑬ 兮:飂,音ㄌㄧㄠˊ,長風,風疾速的樣子。

⑭ 有以:有為,有所做為。

⑮ 頑且鄙:愚鈍且鄙陋。

⑯ 食母:音ㄙˋ ㄇㄨˇ,謂守道,用道。意為以守道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