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道德經 - 第三十二章

 《道德經 - 第三十二章 - 雖小乃大註:本章老子將「道」化身為「

【前言】

本章表達了老子的「無為」的政治思想,認為侯王若能依照「道」的法則治天下,順應自然,那樣,百姓們將會自動地服從於他。老子用「樸」來形容「道」的原始「無名」的狀態,這種原始質樸的「道」,向下落實使萬物興作,於是各種名稱就產生了。立制度、定名分、設官職,不可過分,要適可而止,這樣就不會紛擾多事。老子認為,「名」是人類社會引爭端的重要根源。

【原文】

道常無名,樸①,雖小,天下莫能臣

候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⑤。

始製有名⑥,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白話】

「道」永遠是無名而質樸的,樸雖小,但卻不聽命於任何人。

侯王如果能夠依照「道」的原則治理天下,百姓們將會自然地歸從於它。

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就會降下甘露,人們不用命令他怎麼去做,它自己就各守其位,達到均衡的狀態了。

「道」是個綱領性的指南,侯王守住「道」一定要有更具體的施政策略去配合才能符合當前實際。這樣就要根據「道」和實際情況來開創體制。一旦這個體制確立了,那麼就有了有形的「名」,這樣就要知道對這種具體的形象規範要有所限制和調整。知道自我限制和調整才不會敗亡。

道的規則普遍存在於天下萬物之中,就好像小河流與大江大海的關係一樣。

【註釋】

① 樸:本義,樹皮。篤厚、本真。

② 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道,永遠是沒有名字的,也無法銘刻下來而被制約,它就像生命,自由自在,隨緣而生長、隨緣而開枝散葉,而後花開、花落,歲來歲往,樸實的樹幹就一直長在那裏。

沒有人可以讓樹木停止生長,你砍倒了一棵樹,另一棵樹在自然的環境裡,又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環境裡長出來了。

大自然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不是一棵樹,而是一群一群的樹,一群一群的生命,隨時都藏在種子裡,隨時都會從泥土地裡冒出頭來。

生命永遠是自由的,當你忘了自己,而成為最樸初的生命本體時,生命就一直在那裏。

你被奪走了一樣東西,那樣東西就跑到奪走你的人身上。

東西永遠都在,只是跑到不同人身上了。

所以,不要羨慕它人的成就,因為注定有些人會擁有成就,不是你,就是它;不是它,就是你。

也不要貢高我慢、自以為是,因為我們所擁有的知識、財富和幸福,都是暫時被我們從自然手中所奪來,而自然有一天也會奪走這些東西。

這就是自然之理,而自然就是道。

樸雖小,就是自由的心雖小,但沒有人可以讓自由的心被臣服。

因為自由的生命是不可被征服的,它就是生命的本體,自然而來,自然而去,花開花落,歲來歲往,我們都只是偶然拾起一朵花,偶然被一根枯枝砸傷頭;偶然在樹下相戀,偶然葬親人於樹下。

我們都在樹下活著,樹也在我們頭上活著。

樸,是樹、是你、也是我,更是蝴蝶、蜻蜓與蒼蠅。

生命一直都在那裏,在我們身上分裂複製的細胞裡,在樹葉枯了又長的自然生機裡。

「樸雖小,但卻不聽命於任何人。」

帝王會死,富豪會死,乞丐也會死。

我們所擁有的,只是樸的幻影,在如幻的生命型態中,走馬換燈,不斷地演出生生不息的自然,直到我們守樸、自靜。

心安定了,煩惱就走了。

煩惱走了,幸福就來了。

樸雖小,卻比侯王更有用,可以差使自然,讓生命與自然合一,重新回到如幻似真的生命本體中,成為一棵看著過往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樹。

③ 自賓:賓,服從。自將賓服於「道」。

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天地的氣息相應相合,降下雨露滋潤萬物。

⑤ 自均:自然均勻。

⑥ 始製有名:依據道來開創體制。「道」是個綱領性的指南,侯王守住「道」一定要有更具體的施政策略去配合才能符合當前實際。這樣就要根據「道」和實際情況來開創體制。一旦這個體制確立了,那麼就有了有形的「名」。

⑦ 知止要注意體制的適用時限,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對舊的體製革新、甚至是廢除舊體制。這個就叫「知止」。 「知止」就是凡是有「開始」就一定要考慮如何「結束」;有「運動」就要知道如何去「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