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國文(901-925)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

No.901
「這個投資計畫花去我半生積蓄,如果繼續下去,資金調度有困難,停止投資又會前功盡棄,猶如「□□□□」,進退兩難。」空格中最適合填入的成語是:
(A) 寅支卯糧。
(B) 緣木求魚。
(C) 羝羊觸藩。
(D) 革故鼎新。
答:(C)
寅支卯糧: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經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先支用了以後的進項。比喻指經濟困難,入不敷出。
緣木求魚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羝羊觸藩羝羊:公羊;:抵撞;:籬笆。公羊的角纏在籬笆上,進退不得。比喻進退兩難。故(C)
革故鼎新:改變,革除;:舊的;: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No.902
以下四個選項,都使用了成語,那一個選項錯誤?
(A) 他作惡一世,如今「尸居餘氣」,早已不足深畏了。
(B) 他作畫時,氣勢磅礡,「意在筆先」,頗具大家風範。
(C) 張醫師一生行醫、行善,所積累的功德,已經「沸沸揚揚」了。
(D) 這個單位,人事複雜,恩恩怨怨的,辦起事來,「每多掣肘」。
答:(C)
尸居餘氣餘氣:最後一口氣。像屍體一樣但還有一口氣,指人將要死亡。也比喻人暮氣沉沉,無所作為。
意在筆先:亦作“ 意在筆前。指寫字畫畫,先構思成熟,然後下筆。
沸沸揚揚沸沸:水翻滾的樣子;揚揚:喧鬧、翻動的樣子。像沸騰的水一樣喧鬧。形容人聲喧鬧。故(C)錯誤
每多掣肘掣肘,拉住胳臂。全句是比喻阻撓別人做事或做事受人牽制。每多:經常。掣肘;牽扯其肘。比喻使人做事而經常故意留難牽制。

No.903
「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嚮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呂氏春秋.察今》)這則故事是說為人處世必須:
(A) 未雨綢繆。
(B) 通權達變。
(C) 光明正大。
(D) 循規蹈矩。
答:(B)
白話文:荊國的軍隊要攻打宋國,派遣人先去測量澭水的水深,澭水突然暴增水位,可是荊國軍隊不知道,根據當初測量的水位紀錄而趁著夜晚渡水。結果溺死的人有一千多人,整個軍隊震驚不已,士氣好像房屋崩壞一樣低落。之前荊人第一次測量的時候就可以率領軍隊渡河,現在水量已經變化而且變得更盛大了,荊國軍隊仍然依照先前的水位紀錄而渡河,這就是他們為什麼失敗的原因。
通權達變:通曉,懂得;:權宜,變通。做理能適應客觀情況的變化,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
結論:這則故事是說為人處世必須:通權達變。故(B)

No.904
下列詞語中,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 擔擱/羇壓/煥然一新/融會貫通。
(B) 挑剔/油膩/荒誕不經/變本加利。
(C) 傳遞/居傲/挺而走險/意興闌珊。
(D) 對峙/瀏海/罄竹難書/司空見慣。
答:(D)
/ / 煥然一新 / 融會貫通。故(A)不完全對
挑剔 / 油膩 / 荒誕不經 / 變本加。故(B)不完全對
傳遞 / / 而走險 / 意興闌珊。故(C)不完全對
結論(D)完全沒有錯別字

No.905
下列選項何者沒有錯別字?
(A) 成績/累積/事蹟。
(B) 煩腦/惱袋/瑪瑙。
(C) 分辯/辮子/辨解。
(D) 收穫/獲得/穫勝。
答:(A)
成績/累積/事蹟(A)沒有錯別字
/ / 瑪瑙。故(B)不完全對
/ 辮子 / 解。故(C)不完全對
收穫 / 獲得 / 勝。故(D)不完全對

No.906
下列何句「」內用字有誤?
(A) 纏綿「悱」惻。
(B) 流言「蜚」語。
(C) 「裴」然成章。
(D) 「緋」聞纏身。
答:(C)
纏綿「悱」惻:想說可是不能夠恰當地說出來。舊時形容內心痛苦難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轉淒涼。
流言「蜚」語:指無根據的、無緣無故的。原指沒有根據的話,現在多指在別人背後散佈的誣衊、中傷的說法。
「裴」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故(C)有誤
「緋」聞纏身:紅色。

No.907
下列疊詞,何者用字有誤?
(A) 他反覆議論,「滔滔」不絕說個不停。
(B) 別一副病「懨懨」的樣子,快打起精神來。
(C) 我做事一向坦「盪盪」的,何必怕人家說閒話。
(D) 經過了「重重」關卡,他終於實現多年來的夢想。
答:(C)
結論:坦蕩蕩:心胸寬廣貌。故(C)有誤

No.908
下列各組詞語,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 百口莫辨/雄辯滔滔。
(B) 怙惡不悛/忍俊不住。
(C) 涅而不緇/輜銖必較。
(D) 放手一博/搏取功名。
答:(B)
百口莫 / 雄辯滔滔:故(A)不完全對
怙惡不悛 / 忍俊不住:故(B)沒有錯別字
涅而不緇 / 銖必較:故(C)不完全對
放手一 / 搏取功名:故(C)不完全對

No.909
閱讀下文,推斷□內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乘夜色之□□,各持一幟;從山間之□□,騎遣千人。則見猛將如□,飆馳似□,旌偃霜寒,.揚風轉。(鄭天寵〈韓信拔趙幟立漢赤幟賦〉)
(A) 微茫/蹊徑/雲/電。
(B) 微茫/蹊徑/電/雲。
(C) 蹊徑/微茫/雲/電。
(D) 蹊徑/微茫/電/雲。
答:(A)
乘夜色之微茫,各持一幟;從山間之蹊徑,騎遣千人。則見猛將如,飆馳似,旌偃霜寒,斾揚風轉。故(A)
微茫:迷漫而模糊。蹊徑:指小路。猛將如:比喻多。飆馳似:比喻迅速。

No.910
偏義複詞是指兩字合成的複合詞卻偏於使用其中一字的意思。下列何者是此種用法?
(A)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B) 飽暖饑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空虛。
(C) 獎善懲惡,不宜「異同」。
(D)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答:(C)
勝敗:指勝和敗。不合。
長短:反正、終究。不合。
異同:不同;不一致。合。故(C)
遠近:指路程的距離。不合。註:考選部選(D)者,亦給分。

No.911
下列選項中的詩句,何者使用「擬人」修辭技巧?
(A)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B)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C)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D)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答:(D)
擬人化:將無生命的物品賦予具體的行為,是為擬人。把自然界的萬物當成人一樣,將它們人格化,使它們似乎是有了生命似的,可以有情感、能思考、能行動、會說話,這就是「擬人法」。使用「擬人法」不只讓萬物變得像人類一般,主要藉由這種修辭法讓文章變得更有趣味,同時讓人覺得更有親切感。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貴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窮人門卻在街頭因凍餓而死。形容貧富懸殊的社會現象。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窮處:指的是什麼?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這個登山者走者走者,走到水不見了,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巔上雲朵湧起。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晚風吹動兩岸的樹林,枝葉沙沙作響,如水的月光,映照著江中一只孤零零的小船。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眼看著眾鳥、孤雲漸漸飛去,其中有一種動態。眾鳥和孤雲都離開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舊坐在那裡欣賞著它。李白想像,那敬亭山也在欣賞自己,相看兩不厭者,只有敬亭山而已。山本來不會看人,更無所謂厭與不厭,李白把敬亭山擬人化了,而且把敬亭山引為知己,從中透露出李白的孤高與寂寞。故(D)

No.912
下列各組詞語,意義相近的選項是:
(A) 復命/銜命。完成使命後回報情況。/ 遵奉命令。故(A)不同
(B) 蓊鬱/蔥蘢草木茂盛。/ 形容草木青翠而茂盛。引申為繁密貌。(B)相同
(C) 逶迤ㄨㄟㄧˊ/拖沓ㄊㄨㄛㄊㄚˋ蜿蜒曲折;拐來拐去。/形容做事拖拉。故(C)不同
(D) 岌岌/汲汲。危急貌。/心情急切貌。故(D)不同
答:(B)

No.913
下列以動植物為喻的成語或典故,何者錯誤?
(A) 美惡不稱,可謂「狗尾續貂」;貪心不足,可稱「蛇欲吞象」。
(B) 勢弱難敵,可謂「投鼠忌器」;生命短暫,乃曰「燕巢飛幕」。
(C) 「瓜田李下」,言事避嫌疑;「薰蕕異器」,言善惡有別。
(D) 「煮豆燃豆箕」,喻手足相殘;「二桃殺三士」,指借刀殺人。
答:(B)
狗尾續貂: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美惡不稱)。貂為一種皮毛珍貴的動物,皇帝的侍從用貂尾作帽子的裝飾。據《晉書·趙王倫傳》記載,當時由於任官太濫,貂尾不足,就用狗尾代替。當時人們就用民諺“貂不足,狗尾續”加以諷刺。
蛇欲吞象: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貪心不足。故(A)
投鼠忌器:投:用東西去擲;忌:怕,有所顧慮。想用東西打老鼠,又怕打壞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顧忌,不敢放手幹
燕巢飛幕:燕子把窩做在帳幕上。比喻處境非常危險(B)錯誤
瓜田李下:言事避嫌疑薰蕕異器薰蕕:香草和臭草。香草和臭草不能收藏在同一個器皿裡。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善惡有別)。故(C)
煮豆燃豆箕:喻手足相殘二桃殺三士:以兩粒桃子讓三人爭功,最後互相殘殺而身亡。指借刀殺人。故(D)

No.914
下列選項「」中的語詞說明,何者錯誤?
(A) 「歐陽」、「長孫」、「司徒」都是複姓。
(B) 「拙荊」、「拙內」、「山荊」都是指自己的妻子。
(C) 「奪魁」、「定鼎」、「占鰲頭」都是指獲得第一名。
(D) 「德星長耀」、「椿庭日暖」都可作男壽幛語使用。
答:(C)
結論定鼎:指定國都或建立王朝。故(C)錯誤

No.915
張貼春聯時須注意區分上下聯之不同,若面向大門,下列那一聯的貼法為正確?
(A) 財源廣進達三江(右)生意興隆通四海(左)。
(B) 百世歲月當代好(右)千古江山今朝新(左)。
(C) 桃符萬戶接新春(右)爆竹一聲除舊歲(左)。
(D) 平安二字值千金(右)和順一門有百福(左)。
答:(B)
通常春聯有兩幅直聯,每幅的最後一個字有平、上、去、入等聲韻,正確的貼法是:
平聲(國字注音第一、二聲)在左邊
仄聲 (上聲、去聲(國字注音第三、四聲)及入聲字) 在右邊
其中入聲字的判別方法是用台語發音,音短促而重者即是。所以如果兩幅的最後一字都是第一、二聲,就必須用台語唸看看是否為入聲字哦!
仄聲在右邊平聲在左邊。故(A)錯誤
仄聲在右邊平聲在左邊。故(B)正確
仄聲在右邊平聲在左邊。故(A)錯誤
仄聲在右邊平聲在左邊。故(A)錯誤

No.916
下列題辭的應用,錯誤選項是:
(A) 「花好月圓」用於賀結婚。
(B) 「宜家宜室」用於賀嫁女。
(C) 「樂享含飴」用於賀生子。
(D) 「鶯遷喬木」用於賀新居落成。
答:(C)
結論樂享含飴:賀生孫題辭。故(C)錯誤

No.917
你因有事遲到,以致錯過了學校話劇社公演的開場,當你進場觀戲時,只看到飾演「藺相如」與「廉頗」的演員在對話。若根據歷史,本劇的名稱應該為以下那個選項?
(A) 投筆從戎。
(B) 割席絕交。
(C) 狐假虎威。
(D) 負荊請罪。
答:(D)
成語故事
投筆從戎:東漢時期,有一個很著名的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班超。他年輕的時候,由于生活困苦,只有替官府抄寫文件,得到少許酬勞以維持生活。但是班超覺得這不是長久的辦法。有一次,他正在寫字,突然把筆摔在地上,嘆口氣說:「大丈夫應當為國家立功,怎能老是埋頭於抄寫文字?」於是,他參加了軍隊,并建立了許多功績,被朝廷封為定遠侯。後人將他的事跡概括為投筆從戎這個成語,現多用來比喻文人參軍為國立功。
割席絕交:三國時,魏國的管寧和華歆是同窗好友,但性格卻不同:管寧對富貴榮華看得很淡泊,一心鑽研學問;華歆卻羨慕權勢,不願讀書。一次,他們在一起鋤地,翻出一塊金子。華歆喜出望外,想據為己有;管寧卻無動于衷。又有一次,一個大官坐著車子路過,車子裝飾十分豪華,華歆趕緊丟下書本出去看,回來後對管寧誇耀個不停。正全神貫注看書的管寧卻越聽越反感,他一把拔出身上的刀,把兩人同坐的席子割成兩半,使兩人分開坐,表示從此同華歆斷絕朋友關系。成語「割席絕交」由此而來,用來比喻朋友間斷絕往來。
狐假虎威:有一隻老虎捉到了一隻狐狸,狡猾的狐狸對老虎恐嚇說:「哼! 你不要以為自己是百獸之王,便能把我吃了。我是天帝派來管理百獸的,無論誰吃了我,將會激怒天帝,受到懲罰。如果不相信,可以跟在我後面走,看看其他動物看見我會有甚麼反應。」老虎聽了狐狸的話後,就按牠所說的那樣做。結果一路上其牠動物看到牠們,都嚇得馬上逃跑。老虎真的以為那些動物都怕了狐狸,完全相信了狐狸的謊言。其實,狐狸只是借助老虎的威風,才嚇跑其牠動物的。
負荊請罪:戰國時代, 趙國的藺相如立下大功,趙王封他為上卿,地位在名將廉頗之上。廉頗非常不服氣,他想找機會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這件事後,就盡量減少和廉頗見面的機會。有時在路上遠遠看到廉頗,也馬上掉頭而走,處處躲著他。但是,藺相如的家人對此感到不滿,他們質問藺相如。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如果我和廉頗相鬥,一定會損害趙國的實力,秦國也會乘機侵略趙國。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避免趙國發生內亂,給予秦國侵略我們的機會。」廉頗聽說之後,心中感到十分慚愧,就光著上身,背負荊條來到藺相如家中,向他請罪。從此以后,兩人成為好朋友。故(D)

No.918
「圖畫失天真,容華坐誤人。君恩不可再,妾命在和親。」上引詩句所歌詠的對象是:
(A) 楊貴妃。
(B) 王昭君。
(C) 西施。
(D) 貂蟬。
答:(B)
結論王昭君耿直清高,不肯賄賂畫工,于是畫工把她畫得很難看,自然引不起皇帝的注意和興趣。久之,漸生苦守掖庭之怨,恰巧匈奴前來求親聯姻,她便主動請求出塞和親。故(B)

No.919
下列有關書信常識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古人常在箋文中使用「抬頭」來表示尊敬,現代人寫信已經不用。
(B) 信封上收信人的稱呼,如「先生」或「小姐」應縮小側書,以表示恭敬。
(C) 書信內文的提稱語是請求受信人閱讀的意思,白話書信可以不使用提稱語。
(D) 信箋的摺疊,應注意正面(有字的一面)必須向內摺疊;只有報喪、絕交的信,才向外摺疊。
答:(C)
抬頭:是中文文書之中的一種書寫習慣,又可分為:挪抬、平抬、單抬、雙抬、三抬。例如:挪抬指的是為表示尊敬,在人名及稱謂的前面留一個字的空白。目前仍在使用。故(A)
側書:可以分為「敬側」和「謙側」兩種。敬側多用於信封,對象是收件人。敬側使用原則是「側名不側職」,也就是只對名字使用側書,姓和職務都不必側書。故(B)謙側使用於信件的內文,對象是寄件人自己。側稱不側名:只側書稱謂,名字不須側書。
提稱語:表示「請對方讀信」的意思,如:「膝下」,一般可省略。白話書信可以不使用提稱語。故(C)正確
信紙摺疊:先以信箋中線為準,垂直對摺並應將有字的一面向外。受信人稱謂部分向前,將下方約三分之一處向後摺。放入信封時,受信人稱謂部分與封文同一面向。此乃考慮收信人讀信之方便。不宜將有字一面向內,或是將信紙摺成一小塊。故(D)

No.920
下列敦煌歌辭〈報慈母十恩德〉,何者描寫母親臨產受苦?1. 檯舉近三年,血成白乳與兒餐。猶恐更饑寒,聞啼哭,坐不安,腸肚萬計難翻。任他笙歌百千般,偷眼豈須看。2. 說著鼻頭酸,阿娘腹肚似刀剜。寸寸斷腸肝,聞音樂,無心觀,任他羅綺千般。乞求母子面相看,只願早平安。3. 今日說向君,苦哉母腹似刀分。楚痛不忍聞,如屠割,血成盆,性命只恐難存。勸君問取釋迦尊,慈母報無門。4. 乾處與兒眠,不嫌污穢及腥膻。慈母臥濕氈,專心縛,怕磨研,不離孩兒體邊。記之慈母苦憂憐,恩德過於天。
(A) 1
(B) 2
(C) 3
(D) 4
答:(C)
檯舉近三年,血成白乳與兒餐。猶恐更饑寒,聞啼哭,坐不安,腸肚萬計難翻。任他笙歌百千般,偷眼豈須看。
(母親哺乳養育子女的恩德)
說著鼻頭酸,阿娘腹肚似刀剜。寸寸斷腸肝,聞音樂,無心觀,任他羅綺千般。乞求母子面相看,只願早平安。
(母親生了小孩後,那種忘卻自己生產時的痛苦,而全力照顧新生小命的恩德)
今日說向君,苦哉母腹似刀分。楚痛不忍聞,如屠割,血成盆,性命只恐難存。勸君問取釋迦尊,慈母報無門。
(臨產受苦) (C)
乾處與兒眠,不嫌污穢及腥膻。慈母臥濕氈,專心縛,怕磨研,不離孩兒體邊。記之慈母苦憂憐,恩德過於天。
(母親寧願自己屈就於陰溼的地方,而把乾淨舒適的地方讓給子女的恩德)

No.921
公孫弘起家徒步,為丞相,故人高賀從之。弘食以脫粟飯,覆以布被。賀怨曰:「何用故人富貴為?脫粟布被,我自有之。」弘大慚。賀告人曰:「公孫弘內服貂蟬,外衣麻枲,內廚五鼎,外膳一肴,豈可以示天下?」於是朝廷疑其矯焉。弘嘆曰:「寧逢惡賓,無逢故人。」(葛洪《西京雜記.公孫弘粟飯布被》)根據上文所述,高賀認為公孫弘其人如何?
(A) 志大才疏。
(B) 沽名釣譽。
(C) 剛愎自用。
(D) 儉讓成性。
答:(B)
白話文:公孫弘由平民做上了丞相,老朋友高賀,跟他一起。公孫弘吃的是糙米飯,蓋的是布被子。高賀埋怨道:“你這個老朋友富貴了,對我有甚麼用呢?糙米、布被,我自己都有。”公孫弘聽后很慚愧。高賀告訴別人:“公孫弘裡面穿的是華麗的毛衣,外面卻穿着粗麻布衣。私下吃五鼎大菜,卻在人前食一道菜。他這樣怎麼能給天下人做榜樣呢!”於是朝廷便懷疑公孫弘是故意做作。公孫弘嘆息說:“我寧願遇到不懷好意的客人,也不願意遇到高賀這種誣陷朋友的故人!:按漢代的規定,大夫吃三鼎,只有諸侯才能吃五鼎。
結論:高賀認為公孫弘其人沽名釣譽。故(B)

No.922
「楚人有賣其珠于鄭者,為木蘭之櫃,薰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文中楚人的作法,下列成語何者最為貼切?
(A) 踵事增華。
(B) 文過是非。
(C) 本末倒置。
(D) 魚目混珠。
答:(C)
買櫝還珠:木匣;: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白話文:楚國有一個()人把他的珍珠賣給鄭國的人,(珠寶)是用木蘭樹的木制的盒子裝,用桂椒來熏盒子,用(精美的)珠玉點綴其上,用美玉點飾,用翠鳥的羽毛裝飾(盒子)。鄭國的人買了這個盒子卻把珠寶還給了商人。
含義:人的眼睛只盯著那只精美的盒子,結果卻丟掉了真正有價值的寶珠。可見,做什麼事情都要分清主次,否則就會象這位“買櫝還珠”的鄭人那樣做出捨本逐末、取捨不當的傻事來。
結論:楚人的作法,成語本末倒置最為貼切。故(C)

No.923
歐陽修〈醉翁亭記〉曰:「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邪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僊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根據這段描述,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A) 琅邪山位於滁州西南的群山間。
(B) 醉翁亭臨於泉水之上。
(C) 醉翁亭乃僧人智僊所營建。
(D) 醉翁亭屬於太守所擁有。
答:(D)
環滁:環繞著滁州城。滁州,現在安徽省滁縣。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琅琊山(在滁縣西南十里)。蔚然,茂盛的樣子。
峰回路轉: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
翼然臨於泉上: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水上邊。,靠近。
太守自謂:太守用自己的別號 (“醉翁”) 來命名。
結論:醉翁亭屬於智僊;太守命名而已。故(D)錯誤

No.924
宋代楊萬里曾云:「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此言意近下列何項?
(A) 為善褔隨,履惡禍追。
(B) 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C) 善惡之事,由人心作。
(D) 無端獲福,禍必隨之。
答:(B)
做好事不嫌多;做壞事只要一件就足以讓人身敗名裂。請記住「「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結論:此言意近善不可失,惡不可長。故(B)


No.925
「欲人勿聞,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為。欲湯之滄,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枚乘〈上書諫吳王〉)下列那一句成語與此段文意最不適切?
(A) 揚湯止沸。
(B) 釜底抽薪。
(C) 刈草除根。
(D) 拔本塞源。
答:(A)
:冷也;寒也。
白話文:想讓別人聽不到,不如不說話。想讓別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讓熱水涼下來,一個人燒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沒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燒火。
揚湯止沸:把鍋裏開著的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使它涼下來不沸騰。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釜底抽薪:古代的一種鍋;:柴。把柴火從鍋底抽掉。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刈草除根: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拔本塞源:根本,根源。拔起樹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從根本上打主意
結論揚湯止沸與此段文意最不適切。故(A)為非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