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國文(801-825)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

國文(33)
No.801
「□□有權能割地,□□無力可回天;□□去做鴟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丘逢甲〈離臺詩之一〉)上引詩句□□內,最適宜填入的詞語是:
(A) 賊寇/弱國/扶搖。
(B) 廟堂/鄉野/展翅。
(C) 宰相/孤臣/扁舟。
(D) 昨日/今朝/衝天。
答:(C)
宰相有權能割地,宰相指李鴻章,因為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了台灣給日本。
孤臣無力可回天:孤臣指邱逢甲自己,雖然率軍奮戰但仍然不能挽回。
扁舟去作鴟夷子,邱逢甲只好學習春秋時的范蠡,乘舟離開台灣前往大陸。鴟夷子是指春秋時的范蠡,在輔佐越王句踐復國後,知句踐不可以共安樂,於是浮海出國,變姓名,自號鴟夷子皮。
回首河山意黯然:回頭看著變色的河山(台灣),不禁黯然傷心。
結論:最適宜填入的詞語是:宰相/孤臣/扁舟。故(C)

No.802
何者與「杯水車薪」有相似之義?
(A) 無濟於事。
(B) 量入為出。
(C) 節衣縮食。
(D) 投桃報李。
答:(A)
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決不了問題,也就是無濟於事。故(A)

No.803
下列成語,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 言簡意陔。
(B) 盲刺在背。
(C) 開門楫盜。
(D) 嶔崎磊落。
答:(D)
言簡意:賅:完備。話不多,但意思都有了。形容說話寫文章簡明扼要。
刺在背:芒刺:細刺。好像有芒和刺紮在背上一樣。形容內心惶恐,坐立不安。
開門:開門請強盜進來。比喻引進壞人,招來禍患。:古代的拱手禮。
嶔崎磊落嶔崎:山高峻的樣子;形容品格特異,不同於眾。嶔崎磊落:比喻品格卓異出群。故(D)正確

No.804
下列對聯,適合賀人初次結婚的是?
(A) 鸞膠新續誇雙美,鳳翼齊飛慶百年。
(B) 重圓鏡影成雙照,疊韻琴聲第二絃。
(C) 花開並蒂鴛鴦暖,酒醉同心琥珀濃。
(D) 玉梅再探香偏逸,錦瑟重調韻更清。
答:(C)
鸞膠新續誇雙美,鳳翼齊飛慶百年:鸞膠:漢武帝時西海進獻鸞鳥脂肪製成的膠,帝用以黏續斷弦,弦遂終日不斷。見通俗編˙婦女類引漢武外傳。後用來比喻男子喪妻後再娶
重圓鏡影成雙照,疊韻琴聲第二絃:第二絃指再婚。
花開並蒂鴛鴦暖,酒醉同心琥珀濃:適合賀人初次結婚。故(C)
玉梅再探香偏逸,錦瑟重調韻更清:錦瑟重調指再婚。

No.805
「頭角崢嶸」的各色甲蟲,入夜裡亮起燈,牠們便攀附紗窗上伺機「棄暗投明」。「」中的成語原意並非如此,但作者巧妙引申出「言外之意」。下列何者不是這種用法?
(A) 老李退休後,開了一家園藝店,逢人便說自己現在的職業是「拈花惹草」。
(B) 現代醫學進步,用動物器官移植人體的技術日漸成熟,或許有一天會出現「狼心狗肺」的人。
(C) 現代公寓大樓櫛比鱗次,家家戶戶只要一打開門,就可以看見對面的鄰居,真可謂「門當戶對」。
(D) 京都太嘈雜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學子,都曾嚮往過這種嘈雜。結果,「滿腹經綸」被車輪馬蹄搗碎。
答:(D)
滿腹經綸:比喻政治見識和主張。形容人極有才幹和智謀。
結論滿腹經綸 嘈雜無關。故(D)為非

No.806
中國古代建築多用木構,許多有關屋舍的字詞,均有「木」字偏旁。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 「楹」是廳堂前的柱子,所以門聯又稱「楹聯」。
(B) 「椽」是屋頂上承瓦的橫木,「如椽大筆」是用來形容文章寫得好。
(C) 「楣」是門框上面的橫木條,為家族爭光叫「光耀門楣」,運氣不佳則稱「倒楣」。
(D) 「檻」是門下橫木,又稱「戶限」。貧窮人家無力裝置門檻,故「戶限為穿」用以形容居處貧窮。
答:(D)
結論1. 關野獸的柵欄。2. 囚車。3. 欄杆。故(D)有誤

No.807
《史記‧管晏列傳》記載晏子成為齊相之後「食不重肉」,此「食不重肉」之意涵為何?
(A) 一餐飯要有二道以上的肉食。
(B) 一餐飯只有一道肉食。
(C) 不吃肥肉。
(D) 吃素。
答:(B)
結論:吃飯不用兩道肉食。指飲食節儉。同“食不兼肉”。故(B)

No.808
下列詞語不是用來形容時間短暫的選項是:
(A) 輾轉。
(B) 一瞬。
(C) 須臾。
(D) 彈指。
答:(A)
結論輾轉:有三種意義:1. 來回翻轉。例如,輾轉不眠。2. 非直接地;中間經過許多人或地方。3. 反復無常。故(A)為非

No.809
量詞是計算事物或動作的單位。下列選項的量詞,何者使用較適當?
(A) 一「個」草蓆/三「頂」帽子。
(B) 一「床」棉被/兩「架」飛機。
(C) 一「齣」戲劇/三「棵」種子。
(D) 一「起」車禍/一「道」新聞。
答:(B)
錯誤的部分:一件草蓆;三粒種子;一則新聞。
結論一「床」棉被/兩「架」飛機。使用較適當。故(B)

No.810
他笛藝高超,其聲「」,使眾人讚嘆不已。下列形容聲音之成語,何者不宜填入「」之中?
(A) 響遏行雲。
(B) 如泣如訴。
(C) 婉轉悠揚。
(D) 如雷貫耳。
答:(D)
響遏行雲:遏:阻止;行雲:飄動的雲彩。形容歌聲嘹亮,高入雲霄,連浮動著的雲彩也被止住了。
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婉轉悠揚:婉轉:聲調溫和曲折;悠揚:聲音漫長而和諧。委婉曲折,也指聲音悠揚動聽。
如雷貫耳:貫:貫穿,進入。響亮得象雷聲傳進耳朵裏。形容人的名聲大。故(D)不宜

No.811
「所有的樹都是用『點』畫成的,只有□,是用『線』畫成的。別的樹總有花、或者果實,只有□,茫然地散出些沒有用處的白絮。別的樹是密碼緊排的電文,只有□,是疏落的結繩記事。」文中空格,最適合填入的植物為何?
(A) 竹。
(B) 松。
(C) 柳。
(D) 楓。
答:(C)
原文張曉風
所有的樹都是用『點』畫成的,只有柳,是用『線』畫成的。
別的樹總有花、或者果實,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沒有用處的白絮。
別的樹是密碼緊排的電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結繩記事。
別的樹適於插花或裝飾,只有柳,適於霸陵的折柳送別。
柳差不多已經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經老朽了,柳什麼實用價值都沒有——除了美。柳樹不是匠人的樹,它是詩人的樹,情人的樹。柳是愈來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會神經緊張地屏息凝視——我怕我有一天會忘記柳。我怕我有一天讀到白居易的『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或是韋莊的『晴煙漠漠柳毿毿」竟必須去翻字典。
柳樹從來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沒有用的。怎麼的註釋纔使我們瞭解蘇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著春風,隋堤的柳怎樣茂美如堆煙砌玉的重重簾幕。
柳絲條子慣於伸入水中,去糾纏水中安靜的雲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著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條上暗藏著無數叫作『青眼』的葉蕾,那些眼隨興一張,便噴出幾脈綠葉,不幾天,所有穀粒般的青眼都拆開了。有人懷疑彩虹的根腳下有寶石,我卻總懷疑柳樹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樹去哪裡吸收那麼多純淨的碧綠呢?
結論:最適合填入的植物為。故(C)

No.812
下列各組順序排列,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 時間單位,由短到長:旬→稔→紀→秩。
(B) 年齡代稱,由小到大:彌月→周晬→弱冠→束髮。
(C) 明清科舉,由低到高:貢士→秀才→舉人→進士。
(D) 古代詩人,由先到後:屈原→曹植→謝靈運→李白。
答:(D)
時間單位,由短到長:旬→稔→秩→紀。故(A)
:十日 (或十年) 為一旬。:年,古代穀一熟為年。:十年。:古代指十二年;近代指一百年。
年齡代稱,由小到大:彌月→周晬→束髮→弱冠。故(B)
彌月:滿一月。周晬:滿一年。束髮:年十五歲束髮,稱成童。弱冠: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
明清科舉,由低到高:秀才→舉人→貢士→進士。故(C)
明、清時,秀才是經過院試,得到入學資格的「生員」的俗稱。得到秀才資格,是進入士大夫階層的最低門檻。凡是舉人 (鄉試考中者) 經過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由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
結論古代詩人,由先到後:屈原(戰國時期)→曹植(漢末三國時期220年-280)→謝靈運(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李白(唐朝)。故(D)正確

No.813
最近來臺展出「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內容是以張擇端描繪京城風華為底稿所模擬創作,請問下列那一圖像, 最可能出現在此畫中?
(A) 屈原─「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B) 白居易─「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C) 周邦彥─「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D) 曹雪芹─「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
答:(C)
清明上河圖》描繪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結論屈原:戰國時期。白居易:中唐。周邦彥:北宋末期曹雪芹:清朝。故(C)

No.814
文藝的「意象旁通」,尋求靈感往往走出本行,往別的事物範圍去,醞釀一番,再用自己的藝術方式翻譯出來。下列選項的事蹟,最不符合題幹之意的是:
(A) 草書大家張旭見公主擔夫爭路而得筆法之意。
(B) 詞人辛棄疾讀《莊子》而作品多用《莊》語。
(C) 畫家吳道子觀裴將軍揮劍之勢而成壯觀之作。
(D) 書法家王羲之觀鵝掌撥水之姿而取意為書法。
答:(B)
草書大家張旭見公主擔夫爭路(非書法)→而察筆法之意:符合。
畫家吳道子觀裴將軍揮劍之勢(非畫)→而成壯觀之作(完成了壁畫):符合。
書法家王羲之觀鵝掌撥水之姿(非書法)→而取意為書法:符合。
結論詞人辛棄疾讀《莊子》而作品多用《莊》語:屬文學觀摩,非意象旁通。故(B)不符合

No.815
假設王安石與蘇軾、蘇轍一同參加當時的朗讀比賽,下列那一篇文章不可能出現於選讀篇目中?
(A) 〈離騷〉。
(B) 〈正氣歌〉。
(C) 〈祭十二郎文〉。
(D) 〈始得西山宴遊記〉。
答:(B)
王安石蘇軾蘇轍:北宋。
離騷:戰國。正氣歌:南宋。祭十二郎文:唐。始得西山宴遊記:唐。
結論正氣歌:南宋。晚於北宋。不可能出現於選讀篇目中。故(B)為非

No.816
古人「名」與「字」的配合,關係密切。下列選項有關「名」、「字」的說明,何者錯誤?
(A) 顏回字子淵─因其人以品行學問著稱,故字以「淵博」相應。
(B) 孫權字仲謀─因孫氏排行第二,且「謀」為籌劃、商議之故。
(C) 蘇轍字子由─因「轍」為軌跡、途徑,故引申為遵循通行之意。
(D) 韓愈字退之─因「愈」為超越、益加,故「退之」以為中庸之道。
答:(A)
結論顏回字子淵「回」是回轉;「淵」在說文中意指「回水」,即迴流之水。故(A)錯誤

No.817
二十四節氣是我國古代用來指示一年氣候寒暑變化的週期,下列關於節氣的介紹,何者錯誤?
(A) 「芒種」是典型的夏季節氣,此時適合開始種植芒果。
(B) 「處暑」是秋天的節氣,此時天氣還是很炎熱,故稱「處暑」。
(C) 「小雪」是冬季第二個節氣,黃河流域開始下雪,雪量並不多,故稱「小雪」。
(D) 「穀雨」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稻田裡的秧苗正需要豐富雨水滋養,故名「穀雨」。
答:(A)
結論芒種,稻麥也。芒種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節,謂有芒之種穀可稼種矣。」故(A)錯誤

No.818
「明者遠見於未萌,而知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臧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此段文字旨在提醒人:
(A) 防微杜漸。
(B) 見微知著。
(C) 禍福相倚。
(D) 居安思危。
答:(A)
明者遠見於未萌,而知者避危於無形。禍固多臧於隱微,而發於人之所忽者也:見識高明的人在事情還未萌生前就能預見,有智慧的人在危險還未形成前就能避開;禍患大多藏在隱密細微之處,而在人們疏忽時發生。
結論防微杜漸:微:微小;杜:堵住;漸:指事物的開端。比喻在壞事情壞思想萌芽的時候就加以制止,不讓它發展。故(A)

No.819
葛洪《西京雜記》:「或問揚雄為賦,雄曰:『讀千首賦,乃能為之。』」其意近於:
(A) 日需百工為備。
(B) 吃果子拜樹頭。
(C) 恆念物力維艱。
(D) 真積力久則入。
答:(D)
或問揚雄為賦,雄曰:『讀千首賦,乃能為之:有人問楊雄如何做賦,楊雄回答:「讀了上千首的賦以後,才能寫賦」
結論真積力久則入:為學者如果能認真力行,久了自可深造有得。故(D)

No.820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世說新語‧容止》本文所述左太沖的行為,可用下列那一成語說明:
(A) 吳牛喘月。
(B) 平分春色。
(C) 東施效顰。
(D) 咎由自取。
答:(C)
結論東施效顰: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故(C)

No.821
操既定冀州,親往袁紹墓下設祭,再拜而哭甚哀,顧謂眾將曰:「昔日吾與本初共起兵時,本初問我曰:『若事不濟,方面何所可據?』吾問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吾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喪,吾不能不為流涕也!」眾皆歎息。(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此段敘述,曹操、袁紹二人為建立基業、謀取天下,所設定的方針有何不同?
(A) 曹操重視道統,袁紹重視政統。
(B) 曹操重視內政,袁紹重視外交。
(C) 曹操重視教育,袁紹重視軍力。
(D) 曹操重視求賢,袁紹重視佔地。
答:(D)
方針之不同
袁紹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我南邊以黃河為據,北邊以燕代為險阻,兼併或兼有沙漠之眾,向南爭奪天下,是不是可以呢?” 袁紹在起兵是便有了這一打算,一旦討伐董卓不成功,回去便要以河北為根據地,割據稱雄,然後虎視天下。)
曹操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要用天下的人才,來治理天下。”也就是說,他不想依託山川之險,據形勝之地,搞封建割據,他的追求來得更大一些,是要任用天下的有才之士,以道禦之,其意在於整個天下,而不在於割據稱雄。后来他也正是这样做的)
結論:曹操、袁紹二人方針之不同,在於:曹操重視求賢,袁紹重視佔地。故(D)

No.822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座,席上不知警,而外席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菜根譚後集》)此段文義與下列那一選項最為貼近:
(A) 置身事外,明哲保身。
(B) 超然物外,方識得清。
(C) 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
(D)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答:(B)
兼天:滔天,形容波浪極大。罵坐:漫駡同席的人。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座,席上不知警,而外席者咋舌。故君子身雖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波浪滔天時,坐在船中的人並不知道害怕,而站在船外的人卻嚇得膽破心寒:公共場合有人放肆謾駡在座的人,同席的人並不知道警惕,反而會把站在席外的人嚇得目瞪口呆。所以君子即使被某件事捲入旋渦中,但是心智卻要抱著超然物外的態度。
結論:一個人做事就怕迷惑於事中卻不自知,這樣可能會把謬誤當趔,把錯誤當正確。而要超然幹事外,超脫於塵世,除了要有自身的高尚修養與較好素質,還要學會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多瞭解實際情況,所謂當局迷而旁觀清,偏聽信而兼聽明。人處於事中不僅易迷且往往被其勢所左右,變得激情磅礴,不能理智思考,冷靜處之。故處事應超然物外,方識得清,身在局中而心在局外。故(B)

No.823
「芭樂樹下只剩那一個穿拖鞋的小孩,他仰著臉,眼巴巴的盯著一顆顆摘不到的芭樂,耀眼的陽光篩過芭樂樹扶疏的葉子,把他眼睛刺得一眨一眨的,他伸出黑黝黝的手掌遮在額上擋住陽光。忽然他蹲下身子,從腳底抽出一隻拖鞋,小心翼翼的瞄準一顆大芭樂,然後狠狠的擲出手中的拖鞋,樹葉子只象徵性的晃了兩下,大芭樂還好端端的懸在樹梢,炫耀似的跳著馬舞。小男孩拾起了拖鞋,做第二次的嘗試,也許用力過猛,連他自己差點跌了一跤。落下幾片葉子,芭樂仍繼續它未完成的舞步。」根據上文,可以得到下列何種印象?
(A) 秋收的喜悅。
(B) 鄉野的農趣。
(C) 城市的喧囂。
(D) 孩童的稚拙。
答:(D)
結論:根據上文,可以得到下列印象:孩童的稚拙。故(D)

No.824
為人取名字是一種輕便的,小規模的創造。舊時代的祖父,冬天兩腳擱在腳爐上,吸著水煙,為新添的孫兒取名字,叫他什麼他就是什麼。叫他光楣,他就得努力光大門楣;叫他祖蔭,叫他承祖,他就得常常記起祖父;叫他荷生,他的命裏就多了一點六月的池塘的顏色。除了小說裏的人,很少有人是名副其實的,(往往適得其反,名字代表一種需要,一種缺乏。窮人十有九個叫金貴、阿富、大有)。但是無論如何,名字是與一個人的外貌品性打成一片,造成整個的印象的。作者為何認為取名是一種「小規模的創造」?
(A) 取名能滿足需要,完成使命。
(B) 取名能隨心所欲,天馬行空。
(C) 命名者能將其期待寄託於名字。
(D) 命名者能達成重塑身分的目的。
答:(C)
結論命名者能將其期待寄託於名字。故(C)

No.825
「胯下王孫久見輕,誰知一躍竟成名。古來將相本無種,庸眾何為色不平。」此詩主要描寫那一位歷史人物?
(A) 項羽。
(B) 蕭何。
(C) 韓信。
(D) 劉邦。
答:(C)
結論韓信微賤時,曾忍無賴少年之辱,從胯下爬過。故(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