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日 星期六

道德經 - 第五十二章

 《道德經 - 第五十二章》

【原文】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既得其母①,以知其子②;既知其子,复守其母③,沒身不殆。

塞其兌④,閉其門⑤,終身不勤⑥。

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⑦曰明,守柔曰強⑧。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⑨;是為襲常⑩。

【白話】 天下有始,始於大道,大道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萬物的母體。把握了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 - 母,自然可以認識某一個別事物的現象和規律 - 子。只有始終堅持母的指導作用,才會終身沒有危害。

道德功的修煉,要求端正身姿,全身放鬆,閉口垂簾,舌抵上顎,內聽內視,掃除所有私心雜念,凝神調息,調息凝神,並且要終生堅持不懈。

發表言論(開其兌),從事安民濟世活動(濟其事),一定要遵循客觀規律,並且善始善終,決不可把自己打扮成救世主,使自我居於支配地位,操控著國家大大小小的權力,否則,是極其危險的(終身不救),個人身敗名裂事小,禍國殃民事大。因為,國家的持久繁榮和穩定,是擺脫獨裁統治,由民主法治來實現的。

能夠「不顯山不露水」,低調行事,叫做明;能夠善於守柔者,雖不顯於有為,其為必勇,雖不示於外用,其用必果,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善於守住柔道,才是致強的真義。

借用道的光亮,依道而行,又恢復展現出自己的光明,不給自己留下災難:這叫做因循常道。

【註釋】 

① 母:母,蘊涵著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 

② 子:子,代表著個別事物的現象和具體規律。 

③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認識世界,不應是透過現像看本質,而應是透過本質看現象。把握了世界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自然可以認識某一個別事物的現象和規律。「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強調了母對子的指導作用。

④ 兌:《易·說卦》兌為口。

⑤ 門:大腦思維的感知門戶。

⑥ 不勤:是說練功不可急於求成,應順其自然,又要貴在堅持,具有誠心和恆心。

⑦ 見小:見,表現,顯現。 小,指「不顯山不露水」,即低調,含蓄,不張揚。

⑧ 守柔曰強:守柔就是守道,守柔可以「馳騁天下之至堅」所以叫做「強」。由以上得知,小人之所以「終生不救」,乃根於不注意小節,而終失其大引來禍辱,且不知以柔克強之功,而引來利害夾攻,倘若能從最根本的玄關竅門,為入手功夫再削除逞強好勝之心,這樣才能收守母知子之全效。因善能守柔者,雖不顯於有為,其為必勇,雖不示於外用,其用必果,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即是善於守住柔道,才是致強的真義。

⑨ 無遺身殃:不會招致禍殃。

⑩ 襲常:因循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