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道德經 - 第五十一章

 《道德經 - 第五十一章》

【原文】 道生之,德畜①之,物形之,勢②成之。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③。

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④。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白話】 

大道賦予萬物生命的種子,萬物因遵循自然規律而得以繁殖、成長,有形物質凝聚造就其具體形態,萬物因其所處的環境而成熟(道是世界的本原,為萬物之母,故說“道生之”。能夠遵循自然規律為德,違背自然規律則生而不活,或者活而不久,故說“德畜之”。萬物既生則以自身形態確認其本質特性。萬物是否有成,是由其所處的環境即萬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決定的。)

所以,萬物莫不以道為尊,以德為貴。

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貴,在於道和德無為自然,不主宰、干涉萬物,而是讓萬物完全順應自然規律成長壯大。

因此道化生萬物,德蘊含於萬物並引導萬物。萬物生長發展,成熟圓滿,道與德使萬物受到滋養和庇護。

生長萬物而不居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導引萬物而不主宰,這就是奧妙玄遠的德。

【註釋】

① 畜:音ㄒㄩˋ。飼養、養育、培養。

② 勢:萬物生長的自然環境。

③ 莫之命而常自然:不干涉或主宰萬物,而任萬物自化自成。
 
④ 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

「長」:自然界中生物不停地吸收各種養分使自身細胞不斷繁殖而成長壯大。

「育」:自我培育以適應環境。一物種之所以擁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於該物種不斷培育自身性能的緣故。

「亭」:均勻、協調的意思。在自然界中,各物種的生存能力是不受偏袒、機會均等的,其能否發展壯大,在於該物種的自身潛能和對環境阻力的抵抗力量。

「毒」:遏制、侵害的意思。生物圈中,一物種的生長壯大是建立在對另一物種的遏制、侵害基礎之上的。其遏製程度又受著環境阻力的製約。

「養」:給養,即供給生活資料。生態系統中,一物種的成熟,又為另一物種的生長成熟提供了消費資料。

「覆」:覆滅的意思。萬物有生就有滅,生於無形,歸於無形,這是自然規律。歸於無形,並不意味著徹底消失,而是進行能量流通和養分循環,使萬物生命得以組合,並處於永久存在的過程之中。

在這裡,生之,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簡明地指出了生物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內在機制。 在生態系統中,太陽為生命提供了賴以存在的能量,地球為其生存發展提供了空間,於是,地球上有了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站在動物的角度上看,植物是生產者。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周圍環境中的無機養分製造成有機物質,為消費者提供了生活資料。其中食草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為生活資料,食肉動物則通過食物鏈間接以綠色植物為生活資料。微生物則以分解者的角色把有機廢物破壞、腐爛,使養分回到周圍中去,又為生產者提供了養分。 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關係是相對的,實質上,它們自身各自扮演著三重角色。三者的關係構成了使生態系統能夠繼續發揮作用的基本結構。 

在這一生態系統中,“道生之,德畜之”,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和生命所必須遵循的自然規律。 “長之,育之”,是生物的自身繁殖和發展,即“物形之”。 “亭之,毒之”,則是這一生態系統的平衡機制,即“勢成之。”“養之,覆之”,則是這一系統能夠繼續發揮作用的物質轉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