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道德經 - 第二十九章

 《道德經 - 第二十九章 - 無為無敗

【前言】

無為是對自己的。我們透過《道德經》可以了解,無為是不要為爭取自己的名譽、地位、金錢、慾望等去刻意作為,要放下自己的慾望,盡量不要為自己去撈取名利,忘掉形名之分。 《淮南子·說山訓》曰:「凡得道者,形不可得而見,名不可得而揚。」

但是對眾生要怎麼樣?要「有為」。要仿效天之道去製訂「聖人之道」。天之道只制訂規則,然後萬物按照規則去運作,它不去過分干預,只是按規則去運行。這叫什麼? 「不言之教」。老子主張領導者在管理的時候,要盡量跳脫出來,不要受自己意念的驅動,而是制訂規則讓你管理的系統自己運行。這才是無為的真正涵義。

【原文】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為,不可執也。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是以聖人無為⑥,故無敗,故無失。

夫物或行或隨;或歔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⑫。

【白話】

想要以私欲取得天下進而控制它,是得不到的。

天下的人民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不能夠違背他們的秉性而加以私心控制;也不能夠違背他們的意願而強行掌握

用強力統治天下,就一定會失敗;強力把持天下,就一定會失去天下。

因此,聖人不妄為,所以不會失敗;不把持,所以不會被拋棄。

那麼對待「天下」為什麼既不能「為」也不能「執」呢?因為世人秉性不一,「有主行有隨從,有批評有表揚,有的剛強,有的贏弱;有治世,有亂世。」天下正是由這些具體的世間萬物所構成的,所以只能根據它們的具體實際情況來決定相應的策略,而不能先構建了所謂「宏偉藍圖」,再去「實現」它。所以「天下」是「不可為的」。任何一個「聖人」,從登台執政那一刻起,他就必然要從當時最符合道的治國策略中選擇一個去實施,不斷調整更好的、更適應新時代的具體政策,所以說「天下」是「不可執的」。 「不可為」講的是順應自然,「不可執」講的是與時俱進。

因此,聖人要除去那種極端、奢侈的、過度的措施法度。

【註釋】

①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將,想;欲,私欲、私心;取,取得;為,此處指有目的性的作為 - 以私天下為目的來治理

② 不得己:不得」,達不到、得不到。用於句尾。相當於「矣」。

③ 神器:神器,泛指神秘莫測,威力無窮的器物。此處借指帝位、政權。

④ 為:此處指有目的性的作為。亦即控制或強制

⑤ 執:掌握、執掌。

⑥ 無為:順應自然而不強制。

⑦ 隨:跟隨、順從。

⑧ 歔:音ㄒㄩˉ,鼻孔出氣。喝倒彩,是批評,是負面評價

⑨ 吹:急吐氣。「吹」是鼓吹,是表揚,是正面評價。

⑩ 贏:贏弱、虛弱。

⑪ 或載或隳:載,安穩。隳,音ㄏㄨㄟˉ,毀壞;崩毀。

⑫ 去甚、去奢、去泰:「甚」是過分的意思,「奢」是獨斷的意思,「泰」是安樂的意思。就是說「聖人」治理天下,第一,一定要注意不要過分,要注意「度」;第二,不要自以為是、主觀獨斷、我行我素,應該遵循自然、廣開言路、克己奉公;第三,如果只滿足於眼前的「泰」,那麼很快就會「泰盡否來」。(「甚」是太大、過於大、最大的意思,「奢」是太多、過於多、最多的意思,「泰」本就通「太」,「泰」也是六十四卦之一,「否極泰來」,「泰」可以講最好的意思,也就是太好,過於好、最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