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3日 星期二

呆若木雞

 《呆若木雞 - 深藏不露,動靜以時》

【原文】
紀偗子為王養鬥雞。
十日而問:「雞已乎?」
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1)。」
十日又問,曰:「未也,猶應向景(2)。」
十日又問,曰:「猶疾視而盛氣(3)。」
十日又問,曰:「幾(4)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5)矣,異雞無敢應(6)者,反走(7)矣。」
【白話】
紀偗子為周宣王養鬥雞,過了十天宣王問:「這隻鬥雞能上場戰鬥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正虛浮驕矜,自恃意氣。」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紀渻子訓好雞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它聽到其他鬥雞的聲音,見到其他鬥雞的影子,還是有反應。」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紀渻子,紀渻子回答說:「它還是心氣旺盛,一見對手就躍躍欲試,沉不住氣。」
過了十天,周宣王又問,紀偗子回答道:「差不多了,雖然對手的雞又叫又跳,它也沒有一點反應,看上去就像一隻木頭雕成的雞,它的德行完備了。別的雞沒有敢於應戰的,見到它轉身就逃跑了。」
【註釋】
(1) 虛驕恃氣:虛驕:虛浮而驕矜;恃氣:憑著意氣。
(2) 猶應向景:還是聽到聲音或者見到影像就有所反應,意思是心還是為外物所牽制。向,通“響”。景,通“影”。
(3) 疾視而盛氣:疾視,怒目而視;盛氣,咄咄逼人的氣勢。氣勢洶洶地看著對方。
(4) 幾:“幾乎”、“差不多”。
(5) 德全:精神具備。全:備全。
(6) 應:應戰。
(7) 反走:轉身逃跑。
【解析】
「時不可先則,當靜以待之;時不可失則,當動以迎之。」當時機不宜搶先時,應當靜以待之;當時機成熟時,要抓住及時行動,不可錯過。
莊子認為,真正有大智慧、有著高超技巧和真正勇敢的人應該是藏而不露的,他們的表現也許是愚鈍,笨拙和膽怯的。但是,在真正需要他們的時候,這些人冷靜、沉著,能夠表現出非同尋常的能力。莊子認為,呆若木雞不是真呆,看是呆,其實可以鬥,可以應戰,可以嚇退群雞。活蹦亂跳、驕態畢露的雞,不是最厲害的。
要是形容一個人有些呆頭呆腦、痴傻發愣的樣子,人們往往會用“呆若木雞”這個貶義詞。然而,在莊子的寓言裡,“呆若木雞”卻是個褒義詞。
莊子透過這則寓言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讓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在莊子看來,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現出來的也許是愚鈍,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來卻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別人誤解為膽怯。但是,如果真正處於非常情況時,這些人往往能夠表現出非比尋常的毅力。莊子通過這則寓言,也許是在闡明“相反的兩極在某種高度便相互接近轉化”的道理,這正是道家思想所特有的辯證思維。誠:「盛極必衰,否極泰來」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