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行政學大意(201-250)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行政學大意選單

行政學大意(5)
No. 201
將公共服務移轉由民間提供或公營事業之所有權或經營權移轉給民間的過程,稱為:
(A) 標竿學習。
(B) 民營化。
(C) 全面品質管理。
(D) 流程再造。
答:(B)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類型、公營事業民營化。
結論將公共服務移轉由民間提供或公營事業之所有權或經營權移轉給民間的過程,稱為民營化。故(B)

No. 202
羅聖朋 (D. Rosenbloom) 指出的行政運作原則,其中有關「市場」原則的主要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 政府運作應有別於市場價格的考量。
(B) 引進市場機制,強化政府機關的彈性與競爭力。
(C) 政府機關應以企業化、私有化為最終目標。
(D) 政府應針對公共財的提供,勇於負起直接供輸的責任。
答:(C)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基本概念、公共行政的特質。
公共行政的特質 (公共行政與私人企業的差異)
羅聖朋提出公共行政運作的主要原則是:憲政體制、公共利益、市場機能、主權特質。
憲政體制公共行政的公共性,必須經由憲政體制方能體現;一般企業無憲政體制的羈絆。
公共利益:企業經營的主要目標,在追求私利,而公共組織的存在目的,則在體現公共利益。
市場
在政府機關中,產品或服務的銷售無須面對自由競爭的市場,政府的運作有別於市場價格的考量
政府的行政運作並非完全不受市場的影響,市場仍是一個有用且受重視的機制,人民不會以過多的稅賦來支持一個沒有效率的政府作為,因此,政府仍應引進市場機制,強化政府機關的彈性與競爭力,來滿足人民的偏好。
公共財的非排他性和非敵對性,使得私人企業少有動機去生產此類財貨,因此,政府應勇於負起直接供輸的責任
主權:行政機關與公務人員基於「公眾的信託」執行主權意志,使得行政機關具有合法的拘束力,必要時可強制執行公共政策。而企業組織便不具有此項特質。
結論政府機關應以企業化、私有化為最終目標的敘述有誤。故(C)為非

No. 203
對韋伯理想型官僚體制的批判,下列何者為非?
(A) 過於強調分工,導致工作單調乏味。
(B) 強調層級節制,欠缺良好溝通協調。
(C) 一切依法行政,造成目標錯置現象。
(D) 關注實質理性,忽略技術專業價值。
答:(D)
主題(關鍵字):理想型官僚體制、目標錯置、實質理性與手段理性。
理想型官僚體制:韋伯在1922年提出了「理想型官僚體制 (Ideal type of Bureaucracy)」。他認為官僚制是指一種由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依照既定規則持續運作的行政管理體制。其架構特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專業分工:組織內每個單位、職員有固定的職務分配,明確每一個人的權力和責任。職員須具熟練的專門技術。
層級體制:所有崗位的組織遵循等級制度原則,每個職員都受到高一級的職員的控制和監督。
依法行政:處理事務一切須按法規所定的條文範圍引用,不得滲入個人因素,用以維持統一的標準。
非人性化:要以嚴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去處理公務,沒有憎恨和熱愛,也因此不受感情的影響。
量才用人:用人根據專業技能、資歷,不得任意解僱,升遷按工作成就,薪資給付按照地位、年資和績效。
永業化傾向:人員任用係經由公開考試或法定程序,若非犯錯,不得隨意解僱免職。
目標錯置:是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莫頓Robert Merton提出的觀念。亦即把手段當成目標的一種行為,以行政機關為例,行政機關的目的是服務民眾,遵守法令規章則是服務的一種手段,但往往公務員卻把手段當成目的本身,所以面對民眾的申請,一句「法令規定不可以」或者以「法令沒有規定」就退回民眾的申請,一昧的遵守法令規章的規定,只要不違法就好,而不管有沒有達成為民服務的目標,這就是目標錯置。
實質理性與手段理性:與「目標錯置」有「異曲同工」之含意。「保護環境免受污染」是一種「普世價值」,也是「實質理性」;但為了經濟目的興建核能電廠或石化工業而污染環境,則為「手段理性」,同樣地,「言論自由」是一種「普世價值」,也是「實質理性」;但為了迎合當權者的政治目的而箝制若干言論,則為「手段理性」。
結論:由理想型官僚體制的架構特點,可以得知:
理想型官僚體制係「關注手段理性,重視技術專業價值」;而非「關注實質理性,忽略技術專業價值」。故(D)為非

No. 204
當前各國公共行政所面臨的主要議題中,下列何者描述錯誤?
(A) 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日趨複雜。
(B) 從傳統的「統治」理念逐漸轉型到「治理」的理念。
(C) 中央政府逐漸收回交給地方政府及民間社會的權力。
(D) 管理者必須具備管理複雜網絡關係的能力。
答:(C)
主題(關鍵字):公共行政研究典範的演進、公共行政尋求獨立時期、公共性議題的層出不窮與積極處理
自跨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各國公共行政所面臨的主要議題是:政府與人民的關係日趨複雜中央政府權責日漸分權或下授給下級政府及民問社會管理者必須更具管理此種複雜網絡關係的能力。於是促使傳統的「統治」理念逐漸轉型為「治理」的理念。故(C)錯誤
治理乃是共同「統治」與「管理」的意思。其核心概念之一為「網絡治理( network governance)」,其意思可解釋為:由多元利害關係人構成的網絡,共同遵循一定規則,管理並回應彼此的需求,在重視政府原有權威體系及民間網絡關係下,透過透明、誠信、課責、協商的共同管理方式,處理相關問題,達成共同的目標。目前此種治理的理念,大致上已普遍被行政社群所接受。
治理轉型後的狀況是1. 層級節制及權威體系仍然不可或缺,但複雜的網絡關係之功能,可能超乎其上。2. 管理者將更依賴網絡關係的運作過程,做為管理的輔助機制。3. 未來治理應特別重視以下概念的研究及落實:資訊流通、績效管理、民主行政、公民參與、公民課責、議價協商、人力資本、衝突管理等。
目前一些相關的概念及內涵,例如:府際關係、府際伙伴關係、跨域治理、公私伙伴關係、公私合產、網絡治理、全球治理等,已成為當下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公共行政社群探討的主要課題,也正是目前公共行政研究典範的發展趨勢。

No. 205
因霍桑實驗 (Hawthorne Experiments) 所開啟的「人群關係學派」(Human Relations),其對組織與管理理論發展強調了什麼?
(A) 組織經濟學的發展。
(B) 對組織成員的人格尊重。
(C) 規章制度的彈性調整。
(D) 對外在環境因素的回應。
答:(B)
主題(關鍵字):修正理論時期的行政學、人群關係學派 (胡桑實驗學派)
美國西方電器公司的霍桑工廠,為研究工廠照明對產量的影響;邀請 MayoRoethlisberger 等學者加入此項研究計畫,並因而開創「人群關係 (Human Relations)」學派,主要論點有四:
人格尊重:霍桑實驗中,發現工人態度與情緒改變,才是增加生產量的主要原因,而非燈光強弱或獎金分紅。
參與及情緒的發洩:「面談計畫」,工人覺得被重視且有參與感,減少緊張與不滿情緒,故心理滿足,士氣提高。
小團體及其約束力:「接線工作室的觀察實驗」,員工行為除正式組織法令規章限制外,也受非正式組織約束。
社會平衡與士氣組織中人員士氣的高低,乃員工個人與組織間的需求動態平衡。
結論人群關係學派其對組織與管理理論發展強調了對組織成員的人格尊重。故(B)

No. 206
「人群關係學派」(Human Relations) 的研究團隊,從胡桑實驗 (Hawthorne Experiments)中發現,組織中人員士氣的高低,與下列何者有關係?
(A) 薪資給付的高低。
(B) 機關組織的設備。
(C) 員工個人與組織間的需求動態平衡。
(D) 制度規章的穩定程度。
答:(C)
主題(關鍵字):修正理論時期的行政學、人群關係學派 (胡桑實驗學派)
美國西方電器公司的霍桑工廠,為研究工廠照明對產量的影響;邀請 MayoRoethlisberger 等學者加入此項研究計畫,並因而開創「人群關係 (Human Relations)」學派,主要論點有四:
人格尊重:霍桑實驗中,發現工人態度與情緒改變,才是增加生產量的主要原因,而非燈光強弱或獎金分紅。
參與及情緒的發洩:「面談計畫」,工人覺得被重視且有參與感,減少緊張與不滿情緒,故心理滿足,士氣提高。
小團體及其約束力:「接線工作室的觀察實驗」,員工行為除正式組織法令規章限制外,也受非正式組織約束。
社會平衡與士氣組織中人員士氣的高低,乃員工個人與組織間的需求動態平衡。故(C)
員工個人與組織間的需求動態平衡
一般而言士氣高昂的組織其行政效率較高,所呈現出來的特徵包括組織內部各單位問團結合作、溝通協調順暢、主管人員能力受到肯定,組織目標明確、成員能迅速完成組織所賦予的責任。也可以這麼說,士氣乃是個人與其服務機關間的動態平衡關係,人之所以願意將所學貢獻給組織,是因為組織能提供其各種滿意 (包括經濟及心理的),而當中亦隱含著市場經濟學中的供給一需求關係。因此,士氣可視為個人在工作上的滿意感與組織團結表現,就個人而言,代表個人工作滿意的程度和工作精神狀態;就組織而言,代表一種團隊精神及組織成員願意為組織目標而努力奉獻的程度,因此,士氣受到組織的影響很大,一個健全的組織制度才得以帶領出高昂的員工士氣。
士氣是表現於個人與組織交互作用的結果而企業是一個由眾多主管及員工所組成的組織,並存有相同的目標需要追求,所以,企業必須透過內部組織團體活動的運作歷程,使組織中的成員達到良性之交互作用,方能提昇員工之高昂工作士氣,並齊心協力的為企業的目標而努力,以達到企業與員工同步成長的境界。

No. 207
首先發現非正式組織的存在,並開啟人群關係學派的研究是:
(A) 科學管理。
(B) 霍桑實驗。
(C) 行政管理。
(D) 理性決策。
答:(B)
主題(關鍵字):修正理論時期的行政學、霍桑實驗、人群關係學派。
結論
人群關係學派,主要是從霍桑實驗研究發展而來,霍桑實驗先發現非正式組織的存在,他們從「接線工作室的觀察實驗」中發現,員工行為除正式組織法令規章限制外,也受非正式組織約束。故(B)

No. 208
下列那一學派強調非正式組織為組織管理的重要概念?
(A) 行政管理學派。
(B) 科學管理學派。
(C) 理性官僚學派。
(D) 人群關係學派。
答:(D)
主題(關鍵字):修正理論時期的行政學、人群關係學派、非正式組織。
結論人群關係學派強調非正式組織為組織管理的重要概念,他們從「接線工作室的觀察實驗」中發現,員工行為除正式組織法令規章限制外,也受非正式組織約束。故(D)

No. 209
下列關於新公共行政主要論點的敘述,何者錯誤?
(A) 以公民為重心。
(B) 主張入世關懷。
(C) 主張邏輯實證論。
(D) 積極面對動盪不安的環境。
答:(C)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新公共行政與黑堡宣言。
新公共行政的主要論點
1.          主張入世相關的「公共行政」,不能躲在「學術象牙塔」裡漠視蒼生。
2.          主張「後邏輯實證論」,反對邏輯實證論的「價值中立觀」,強調社會公平與正義。
3.          行政理論須適應動盪不安環境的實務需要。
4.          建構新的(協和式)組織型態取代科層官僚。
5.          發展以服務對象為重心 (以公民為重心) 的組織。
結論:「新公共行政運動」主張後邏輯實證論:反對價值中立,主張行政應從事價值判斷,強調社會公平、正義及扶助弱勢團體。此外以社會公正為研究的主要價值,倡導「第二代行為主義」。故(C)錯誤

No. 210
將「成本」與「利潤」等觀念引進到政府工作的推行上,以提昇政府效率,達成組織目標,這是從何種觀點來解釋公共行政?
(A) 管理。
(B) 政治。
(C) 法律。
(D) 社會。
答:(A)
主題 (關鍵字):行政學的基本概念、行政的意義、行政的四種觀點。
行政的四種觀點
政治觀點之行政意義:
以「三權分立」為根據所作的解釋,其將行政專指行政部門所管轄之事務,例如魏勞畢主張:「行政就是政府行政部門所管轄的事務」。
以「政治觀點」為根據所作的解釋:其認為行政包含在政治之內,政治的範圍較廣,層次較高;行政的範圍較窄,層次較低,例如古德諾 (F.J. Goodnow) 主張:「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
管理觀點之行政意義:將效率及成本與利潤的觀念引進政府機關,以提高政府的績效,達成機關組織的目標 (行政乃事務處理之方法與技術),其代表學者如:
懷特 (White) 主張:「行政是為完成某種目的時,對許多人所作的指揮、協調與控制」。
費堯 (Fayol) 主張:「管理的內涵包括計畫、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
古立克 (Gulick) 主張以POSDCORB七個字代表管理的七個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觀點之行政意義:其認為政府機關是政策制定、執行與評估的主體,行政係指政策由制定到評估的一連串活動過程,例如戴依 (Dye) 主張:「公共政策乃是政府選擇作為或不作為的活動」。
公共性觀點之行政意義:認為行政人員應關注公眾的需求與願望,積極發揮績效回應前瞻三種角色功能。
結論將「成本」與「利潤」等觀念引進到政府工作的推行上,是從管理觀點來解釋公共行政。故(A)

No. 211
探討行政的價值、道德、公道及責任等問題,及組織中人際之間應有的關係及正當的行為準則,是屬於行政學的何項範圍?
(A) 行政倫理學。
(B) 行政法學。
(C) 行政科學。
(D) 行政組織學。
答:(A)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倫理。
行政倫理
行政倫理是指在行政體系中,公務人員在角色扮演時應掌握的分際,及應遵守的行為規範。
行政倫理學探討行政的價值、道德、公道及責任等問題,及組織中人際間應有的關係及正當的行為準則。故(A)
提倡行政倫理是在喚起公務員內在道德的自覺及自律,並積極有所作為。
提倡行政倫理是導正行政行為的治本良方,其為自發性;而非強制性。
提倡行政倫理是在喚起公務員內在道德的自覺及自律,屬於治本的作法。
行政倫理的提倡是在喚起公務員的道德覺醒,進而表現正確的行為。

No. 212
費堯 (H. Fayol) 有「管理理論之父」的雅號,下列何者與他無關?
(A) 提出管理 () 的五大功能說。
(B) 提出十四項管理原則。
(C) 探討組織高層管理原則。
(D) 主張「民主行政」(democratic administration)
答:(D)
主題(關鍵字):傳統理論時期的行政學、行政管理學派、費堯。
管理技術學派:泰勒是第一位提出科學管理觀念的人,因此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多注重基層工作的改進,屬微觀研究途徑。
行政管理學派:此派以法國學者費堯(Fayol)為代表,以組織的中上層的公作為研究中心,所以稱作行政管理學派。
費堯又稱為「現代管理理論之父」,費堯出身良好,因此其理論重視探討組織高層管理原則,是一種由上而下的管理,與泰勒正好相反,屬宏觀研究途徑。故(C)
費堯在1916年《一般管理和工業管理》中,提出管理 () 的五大功能說,即規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故(A)
費堯在1916年《一般管理和工業管理》中,提出十四項管理原則,即專業分工、指揮統一、層級節制、中央集權、權責相當、紀律嚴明、目標一致、組織至上、酬勞合理、行事有秩、公平公正、積極進取、人事安定、團隊精神。故(B)
結論:民主行政乃公共選擇學派 (新公共行政學者) 所主張;主張「民主行政」與費堯無關。故(D)為非

No. 213
所謂的「系統」大都有四項特徵,下列何者非其特徵之一?
(A) 皆有其所處的環境。
(B) 由某些元素、成分、子系統所組成。
(C) 內部之各部分之間彼此相互獨立。
(D) 一切系統都有其中心功能或目標。
答:(C)
主題(關鍵字):整合理論時期的行政學、系統理論、系統。
系統泛指由一群有關連的個體組成,根據預先編排好的規則工作,能完成個別元件不能單獨完成的工作的群體。
系統是指一組彼此關連的組成元件,以整體的方式運作、系統與外部環境有關、回饋機制使系統成為完整的循環。
邱契門 (C. West Churchman) 認為所有系統都有四種特徵
1.系統均存在於其所處的環境當中。
2.所有系統同時也是某些元素、成份、子系統所組成。
3.系統內部的各子系統之間彼此關聯 (interrelatedness)。故(C)為非
4.所有系統都有其主要功能或目標。
管理科學的系統觀點
1.將系統觀點運用在企業時,可以將公司視為由若干要素所構成。
2.管理者要注意的是各子系統間的協調和管理,才可使企業得以完整運作。

No. 214
下列何者並非集權制形成的原因?
(A) 首長獨裁。
(B) 遭遇困難或危機。
(C) 工作性質分歧。
(D) 機關因內部擴張而擴大。
答:(C)
主題 (關鍵字):組織結構與組織類型、集權制與分權制、集權制形成的原因。
集權制形成的原因
亞倫(L. A. Allen)認為有以下幾個:為了便利個人的領導,為了提供整合的基礎,為了促進行動的整齊劃一,及為了處理緊急事故。
具體而言集權的原因有以下四個
機關因內部之擴張而擴大
首長獨裁
部屬柔弱
遭遇危機
結論工作性質分歧乃分權制形成的原因;而非集權制形成的原因。故(C)錯誤

No. 215
中央機關在各地分設機關以服務各地人民,這類機關被稱為:
(A) 社區機關。
(B) 幕僚機關。
(C) 區域機關。
(D) 派出機關。
答:(D)
主題 (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類型、中樞機關與派出機關。
中樞機關與派出機關
中樞機關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的總機關,如警政署、外交部。派出機關是中央總機關為服務各地人民,在各地分設的業務機關。故(D)
派出機關的組織方式:派出機關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具體而微的總機關,也有首長、幕僚和業務單位,只是規模較小;另一種只是一個專業單位。故其負責人選,前者需有較高之領導能力,後者較具有專業知識。在形式上,亦應視業務的繁簡不同而分不同的等級。並按其等級配置不同的人員經費,使成為運用自如的統一體。

No. 216
首長的機要人員,其職位未必很高,但是機關內部上下主管或員工都避免得罪他(她)。這個現象顯示出機要人員擁有下列何種權力?
(A) 關聯權力。
(B) 合法權力。
(C) 參照權力。
(D) 專家權力。
答:(A)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領導、領導的基礎 權力。
領導的基礎:
獎賞權力 指領導者在組織中擁有足以影響部屬記功、嘉獎、升遷或其他形式酬賞等資源的權力。
強制權力:指領導者藉由強硬高壓的態度,驅使部屬服從的權力。
合法權力 指經法規的賦予所得到的權力,是組織中最正式、最基本的一種權力。領導者據此發佈命令與規定,並指導部屬工作,且部屬必須服從命令。
參照權力 領導者藉由個人崇高的人格情操、個人修養而贏得部屬的認同。或在組織內因某人於學識、能力、做人處事等方面的優異表現,使眾人願以他為學習榜樣
專家權力 領導者憑著專業的知能、學術經驗或技術而贏得部屬的信服,並藉以指導部屬完成其工作目標的權力,在專業分工越來越明顯的現代社會中,專家權的重要性無疑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資訊權力:領導者因掌握製造或獲得資訊的機會,進而足以影響他人對訊息的需求,擁有別人認為有價值的資訊因而擁有權力。
關聯權力:建立在領導者與組織成員或組織外重要人物的關聯上,此種權力能影響他人,主要是他人想從此種人際關聯中獲得利益,或避免其他可能的懲罰或負面影響。例如:首長的機要人員,其職位未必很高,但是機關內部上下主管或員工都避免得罪他(她)。這個現象顯示出機要人員擁有關聯權力。故(A)

No. 217
高階層領導與管理的角色功能,從政治觀點考量可以劃分為五項特徵,下列那一個特徵不是政治觀點?
(A) 傳統技術官僚。
(B) 指導性授權。
(C) 交易者。
(D) 人際關係。
答:(D)
主題(關鍵字):公共政策、政策執行、政策制定和執行間之互動。
中村 (R.T.Nakamura) 及史謨伍德 (F.Smallwood) 建構了五種政策制定與執行間的權力互動形態:
傳統技術官僚
政策制定者:詳細規劃政策目標,並樹立層級節制的命令指揮系統,用以確保目標的履行。
政策執行者:如技術人員一般,不但要支持既定決策目標,還要具備完成目標的技術能力。
指導性授權
政策制定者:詳細陳述政策目標,但執行者擁有部分行政裁量權,來決定以何種手段達成目標。
政策執行者:須擁有技術、行政與妥協能力,來實現政策目標。
交易者 (協商者模式)
政策制定者:努力地規範目標,但並非全為執行者同意。
政策執行者:與政策制定者就政策目標或手段運用進行協商。
裁量性的實驗者 (無條件的實驗者)
政策制定者: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及受到其他不確定因素影響,只能陳述一般性的抽象目標,無法明確規範具體目標。
政策執行者:勉力接受充授權 (裁量權) 去發展本身的目標及手段。
官僚企業家
政策制定者:被迫接受執行者所規劃的目標或與之協商的目標。
政策執行者:規劃他們本身的目標且動員充分的政治支援。
結論人際關係不是。故(D)為非

No. 218
有關政策制定者與執行者的權力互動關聯中,下列執行者角色何者所能支配的權力最大?
(A) 傳統技匠。
(B) 指導委任者。
(C) 協商者。
(D) 裁量性實驗者。
答:(D)
主題(關鍵字):公共政策、政策執行、政策制定和執行間之互動。
中村 (R.T.Nakamura) 及史謨伍德 (F.Smallwood) 建構了五種政策制定與執行間的權力互動形態:
傳統技術官僚 (傳統技匠)
政策制定者:詳細規劃政策目標,並樹立層級節制的命令指揮系統,用以確保目標的履行。
政策執行者:如技術人員一般,不但要支持既定決策目標,還要具備完成目標的技術能力。
指導性授權 (指導委任者)
政策制定者:詳細陳述政策目標,但執行者擁有部分行政裁量權,來決定以何種手段達成目標。
政策執行者:須擁有技術、行政與妥協能力,來實現政策目標。
交易者 (協商者模式)
政策制定者:努力地規範目標,但並非全為執行者同意。
政策執行者:與政策制定者就政策目標或手段運用進行協商。
裁量性的實驗者 (無條件的實驗者)
政策制定者: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及受到其他不確定因素影響,只能陳述一般性的抽象目標,無法明確規範具體目標。
政策執行者:勉力接受充授權 (裁量權) 去發展本身的目標及手段。
官僚企業家
政策制定者:被迫接受執行者所規劃的目標或與之協商的目標。
政策執行者:規劃他們本身的目標且動員充分的政治支援。
結論:五種模式中顯示執行者的權力由小漸大。故(D)

No. 219
將預算視為「記載誰在何種政策上獲得了多少利益與承擔多少成本的文件」,此一觀點反映了政府預算的何種內涵?
(A) 預算是種政策。
(B) 預算是種管理。
(C) 預算是種經濟。
(D) 預算是種政治。
答:(D)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政府預算的內涵。
政府預算的內涵
預算是種政策:預算為政府擬欲達成的目標並據以分配資源的政策文書。
預算是種管理:經由預算的分析,當可瞭解政府將以何種方法和手段來執行其政策。
預算是種經濟:政府所要採取的經濟政策,可由預算的內容得知。
預算是種課責:政府應對其每一筆運用的資金,加以負責,並向民眾公開,接受其檢查。
預算是種政治
就資源分配的權力作用而言,預算係屬於一種「記載誰在何種政策上獲得了多少利益與承擔多少成本的文件」,亦即預算中的每個項目,反映了特定團體和組織的利益是否得到政府的照顧與重視。故(D)
強調「誰獲得多少利益」可視為一種「權力」之運用;換言之,在社會當中往往能獲得廣大資源或利益的,通常都是手握權力的人。這樣的社會活動可以視為「政治」的其中一種定義,亦即「政治就是權力」。
政策二字雖說是照顧全民利益的一種東西,但是站在「權力論」的學者來看,只有掌握權力的人,才能掌握「政策議程」,並把公共問題推到政府的討論程序中,成為政府願意撥經費加以討論解決的「政策問題」。

No. 220
下列何者不是促使組織進行分部化的原因?
(A) 工作專業化。
(B) 行政效率化。
(C) 管理集權化。
(D) 工作複雜化。
答:(C)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結構的平行分化 (分部化)
分部化最簡單的涵義就是分工。
分部化自古立克及尤偉克首創以來,迄今備受機關組織的採用和重視。
促使組織進行分部化的原因
工作複雜化:機關工作日益複雜以及組織龐大。
行政效率化:提升行政效率,可經由分部化手段和過程,使各部門皆有明確的職掌及權責關係。
管理幅度適切化:為期「管理幅度」的適切,故須分部化,以免因工作劃分不當所造成的困難。
工作專業化:為追求工作專精化的利益,將工作性質相關的活動類歸,以發揮成員專才,妥善完成目標。
結論管理集權化不是促使組織進行分部化的原因。故(C)為非

No. 221
下列何者不是組織結構進行平行分化, 也就是分部化 (departmentalization) 的主要原因?
(A) 建立淘汰機制簡化組織。
(B) 提升行政效率。
(C) 追求工作專精化的利益。
(D) 機關工作日益複雜。
答:(A)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結構的平行分化 (分部化)
分部化最簡單的涵義就是分工。
分部化自古立克及尤偉克首創以來,迄今備受機關組織的採用和重視。
促使組織進行分部化的原因
工作複雜化:機關工作日益複雜以及組織龐大。
行政效率化:提升行政效率,可經由分部化手段和過程,使各部門皆有明確的職掌及權責關係。
管理幅度適切化:為期「管理幅度」的適切,故須分部化,以免因工作劃分不當所造成的困難。
工作專業化:為追求工作專精化的利益,將工作性質相關的活動類歸,以發揮成員專才,妥善完成目標。
結論建立淘汰機制簡化組織不是分部化的原因。故(A)為非

No. 222
下列關於業務部門與幕僚部門的敘述,何者正確?
(A) 業務部門負擔協助工作的推行。
(B) 幕僚部門專責直接的執行職能。
(C) 業務部門的工作是對內,與組織目標不發生直接的執行關係。
(D) 業務部門又稱實作部門,為組織中實際執行及推動工作之部門。
答:(D)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類型、業務部門與幕僚部門。
就事權的橫向分配為標準,行政組織可分為『業務部門』與『幕僚部門』:
業務部門
業務部門又稱實作部門,負擔實際執行及推動工作之部門,負責直接完成組織目標的工作。故(A)(D)正確
業務部門是對外的,與組織目標發生直接的執行關係,與社會及人民發生直接的關係與來往,即直接對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或執行管制。例如:行政機關中的衛生局、警察局等單位。故(C)
幕僚部門:又稱之為事務部門,乃專司襄助或支援業務部門的單位。幕僚部門是對內的,與組織目標不發生直接的執行關係。例如:行政機關中的人事室、主計室等單位。故(B)

No. 223
機關組織為求達到既定目標,常將內部活動加以劃分成「業務部門」與「幕僚部門」,下列有關「業務部門」的描述,何者為非?
(A) 服務對象為社會或人民。
(B) 對組織目標的達成具有責任與權限。
(C) 應遵守事權稱適的原則。
(D) 這種組織應採委員制以充分協調,提升行政效率。
答:(D)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類型、業務部門與幕僚部門。
就事權的橫向分配為標準,行政組織可分為業務部門與幕僚部門:
業務部門
業務部門又稱實作部門,負擔實際執行及推動工作之部門,對組織目標的達成具有責任與權限
業務部門是對外的,與組織目標發生直接的執行關係,服務對象為社會或人民。例如:衛生局、警察局等單位。
業務部門組織要則
一、業務部門應該採取首長制避免委員制,以期事權統一、責任集中。故(D)為非
二、應本機能一致的原則之下,把性質相同的工作完全交由一個部門掌理,以免事權衝突、工作重複。
三、應該採取層級制或系統制的組織,以期指揮靈活、貫徹命令。
四、應該遵守管理經濟學原則,首長所直接管轄的工作單位不該過多,已超出能力負荷範圍。
五、應遵守事權稱適的原則,讓機關的權利足以負擔其責,人員、經費足以應付其業務上的實際需求。
六、確定每個工作人員的權責,實施分層負責和分級授權。
業務部門負責人條件:業務部門負責人選必須兼具通才的管理能力、專業的知能。因為就其所主管的單位而言,一個主管不能不具備通才的管理能力;而就其所主管的專門而言業務,其亦得聚被該業務的專門知能。唯二者的比重乃依其地位的高低、單位大小而訂定。

No. 224
下列何者不是「非正式組織」的反功能 (dysfunction)
(A) 反對改變。
(B) 社會控制。
(C) 角色衝突。
(D) 傳播謠言。
答:(B)
主題(關鍵字):組織動態、非正式組織、非正式組織的反功能。
非正式組織的反功能
反對改變:組織因技術改良或法律修改,不得不改變工作程序,這種改變常會影響到人員工作的調整,近而改變人員之間的來往關係。故非正式組織成會為了保持現狀而不願改變。
角色衝突:一個人在組織之中往往扮演多重角色,在正式組織之中其地位、角色是一種,而在非正式組織又是另一種,在這種雙重角色的關係之下常會讓人員產生一種僵局。
傳播謠言:在非正式組織之中人員既有頻繁的溝通,一旦消息經過輾轉相傳往往失真成謠言,尤其在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之間有衝突之處流傳更快。
順適(Conformity;一致性控制):由於非正式組織具備社會控制的作用,因此造成下列的不良現象:一、抹煞成員創始性。二、抹煞成員個性。三、讓人員的行為脫離組織所需的行為型態。
徇私不公:非正式組織成員因凝聚力特強,容易造成上司偏袒部屬。
結論社會控制不是「非正式組織」的反功能。故(B)為非

No. 225
下列關於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相互比較的敘述,何者正確?
(A) 如以「主要目標」來區分,正式組織是個人的,非正式組織是整體的。
(B) 如以「結構基礎」來區分,正式組織是個別角色的,非正式組織是職位角色的。
(C) 如以「權力基礎」來區分,正式組織是專家或認同的權威,非正式組織是合法的權威。
(D) 如以「組織型態」來區分,正式組織是垂直的,非正式組織大多是平行的、側面的。
答:(D)
主題(關鍵字):組織動態、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比較。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比較:
以「主要目標」來區分:正式組織是組織的、整體的非正式組織是個人的。故(A)
以「結構基礎」來區分:正式組織是職位角色的,非正式組織是個別角色的(B)
以「權力基礎」來區分:正式組織是合法的權威,非正式組織是專家或認同的權威(C)
以「組織型態」來區分:正式組織是垂直的,非正式組織大多是平行的側面的。故(D)正確

No. 226
一般而言,矩陣式組織是由那兩種次級組織交織而成?
(A) 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
(B) 功能性組織與地區性組織。
(C) 地區性組織與非正式組織。
(D) 功能性組織與產品性組織。
答:(D)
主題(關鍵字)矩陣式組織。
矩陣式組織
功能性組織與產品性組織2個主軸形成的組織型態,結合兩方的優點。也就是同時具有功能別組織的專業性,產品別的市場適應性。故(D)
矩陣組織常會出現2個以上的指揮系統。例如常見的有成立某專案時,因會從原本的功能別組織,組成產品別組織,造成專案成員在公司內隸屬不同的上司。偶會出現利益發生衝突的情形發生。因此在矩陣組織中,部門間的協調變成很重要一件事情。
還有不同上司的權責劃分和歸屬報告體系的明確亦是非常重要。應避免有權責重複以及模擬兩可的情形發生,才能發揮矩陣組織的優點出來。

No. 227
下列何者不屬於韋伯 (M. Weber) 所提出的理想型科層組織的特性?
(A) 功績管理。
(B) 依法辦事。
(C) 民主參與。
(D) 專業分工。
答:(C)
主題(關鍵字):理想型官僚體制、理想型科層組織的特性。
理想型官僚體制:韋伯在1922年提出了「理想型官僚體制 (Ideal type of Bureaucracy)」。他認為官僚制是指一種由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依照既定規則持續運作的行政管理體制。其架構特性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專業分工:組織內每個單位、職員有固定的職務分配,明確每一個人的權力和責任。職員須具熟練的專門技術。
層級體制:所有崗位的組織遵循等級制度原則,每個職員都受到高一級的職員的控制和監督。
依法行政:處理事務一切須按法規所定的條文範圍引用,不得滲入個人因素,用以維持統一的標準。
非人性化:要以嚴格排除私人感情的精神去處理公務,沒有憎恨和熱愛,也因此不受感情的影響。
量才用人:用人根據專業技能、資歷,不得任意解僱,升遷按工作成就,薪資給付按照地位、年資和績效。
永業化傾向:人員任用係經由公開考試或法定程序,若非犯錯,不得隨意解僱免職。
結論民主參與不屬於韋伯所提出的理想型科層組織的特性。故(C)為非

No. 228
根據布勞 (P. Blau) 與史考特 (W. Scott) 以組織主要受惠對象為標準,下列何者屬於服務型組織?
(A) 大學。
(B) 俱樂部。
(C) 銀行。
(D) 監獄。
答:(A)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的分類、以組織主要受惠對象為標準的分類。
根據布勞 (P. Blau) 與史考特 (W. Scott) 以組織主要受惠對象為標準,將組織分為四種類型:
互利型組織:以機關的參與者或成員為主要的受惠對象,例如政黨、工會、宗教團體等。該組織的主要受惠者既為機關全體成員,則此等組織其成立目的在於維護及促進全體成員所追求的利益。
服務型組織:以「特定的社會大眾」為主要受惠者,例如大學、醫院、社會福利組織等。故(A)
企業型組織:其受惠者為組織的所有者、股東或經理人員,例如企業公司、銀行等。「效率問題」為此種組織的中心課題。
公益型組織:主要受惠者為整個社會民眾,諸如警察機關、行政機關及軍事機關等。

No. 229
根據布勞 (P. Blau) 和史考特 (W. Scott) 以組織主要受惠對象為標準,下列何者不屬於「服務」型組織?
(A) 大學。
(B) 銀行。
(C) 醫院。
(D) 社會福利組織。
答:(B)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的分類、以組織主要受惠對象為標準的分類。
根據布勞 (P. Blau) 與史考特 (W. Scott) 以組織主要受惠對象為標準,將組織分為四種類型:
互利型組織:以機關的參與者或成員為主要的受惠對象,例如政黨、工會、宗教團體等。該組織的主要受惠者既為機關全體成員,則此等組織其成立目的在於維護及促進全體成員所追求的利益。
服務型組織:以「特定的社會大眾」為主要受惠者,例如大學、醫院、社會福利組織等。
企業型組織:其受惠者為組織的所有者、股東或經理人員,例如企業公司、銀行等。「效率問題」為此種組織的中心課題。故(B)為非
公益型組織:主要受惠者為整個社會民眾,諸如警察機關、行政機關及軍事機關等。

No. 230
下列何者是財務行政的主要目的?
(A) 企業繁榮的目的。
(B) 司法控制的目的。
(C) 行政效率的目的。
(D) 政治改革的目的。
答:(C)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財務行政的目的。
財務行政的主要目的
財政收入的目的:「財政為庶政之母」,政府的各項施政皆須獲得財政收入的支持,此項財力,謂之行政經費。
經濟繁榮的目的:促使國家資源作最有效的利用,以發展經濟,創造更多財富,培養稅源,充裕國力。
行政控制的目的:為防止政府濫用公帑或對人民橫徵暴斂,財務行政中對政府金錢的收入與支出都規定了非常詳盡的手續。有了健全的財務行政制度,可以防止公務員假公濟私或中飽私囊;同時亦可藉此督促政府的責任,使之不敢疏忽怠慢,在行政上至少能產生消極的控制作用。
行政效率的目的:財務行政在於如何使財力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亦即「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效果」。故(C)
社會政策的目的:藉由財務行政的運用,使社會財富分配臻於公平合理,達成社會福利均享的目標。

No. 231
政府第一預備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經常支出總額的百分之幾?
(A) 百分之一。
(B) 百分之二。
(C) 百分之三。
(D) 百分之四。
答:(A)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預算法。
預算法第22條第一項第一款
第一預備金於公務機關單位預算中設定之,其數額不得超過經常支出總額百分之一。故(A)

No. 232
根據我國預算法第79條規定,當各行政機關依法律增加業務,致經費增加時,可以採下列何種方法補足經費?
(A) 請求追加預算。
(B) 動用第一預備金。
(C) 動用第二預備金。
(D) 提出特別預算。
答:(A)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預算法。
預算法第79:各機關因左列情形之一,得請求提出追加歲出預算
一、依法律增加業務或事業致增加經費時
二、依法律增設新機關時。
三、所辦事業因重大事故經費超過法定預算時。
四、依有關法律應補列追加預算者。
結論當各行政機關依法律增加業務,致經費增加時,可以採請求追加預算補足經費。故(A)

No. 233
我國預備金之設置屬於那一種制度?
(A) 集中分散併用制。
(B) 聯合制。
(C) 風險分散制。
(D) 漸增制。
答:(A)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的編製程序、預算執行的原則、預備金設置之方法。
預備金設置目的:於法定預算外,考慮政府對於臨時重大事項支出之緊急所需,以資挹注。
預備金之種類
預算法第22:預算應設預備金,預備金分第一預備金及第二預備金二種︰
一、第一預備金於公務機關單位預算中設定之,其數額不得超過經常支出總額百分之一。
二、第二預備金於總預算中設定之,其數額視財政情況決定之。
立法院審議刪除或刪減之預算項目及金額,不得動支預備金。但法定經費或經立法院同意者,不在此限。
各機關動支預備金,其每筆數額超過五千萬元者,應先送立法院備查。但因緊急災害動支者,不在此限。
預備金設置之方法有三
1.集中制:於國家總經費外,另設預備金,美、日等國採用。
2.分散制:各機關於確定預算外,各另列預備金,比利時採用。
3.集中分散併用制:除各機關預算各列預備金外,並於總預算內編列預備金,我國採用。
結論我國預備金之設置屬於集中分散併用制。故(A)

No. 234
依我國預算法規定,第二預備金編列於下列何者?
(A) 特別預算。
(B) 追加預算。
(C) 總預算。
(D) 單位預算。
答:(C)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預備金之種類、第二預備金。
預備金之種類
預算法第22:預算應設預備金,預備金分第一預備金及第二預備金二種︰
一、第一預備金於公務機關單位預算中設定之,其數額不得超過經常支出總額百分之一。
二、第二預備金於總預算中設定之,其數額視財政情況決定之。故(C)

No. 235
我國公務員懲戒法規定,休職期滿,許其復職。自復職日起幾年內不得晉敘、升職或調任主管?
(A) 1年。
(B) 2年。
(C) 3年。
(D) 4年。
答:(B)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員的懲戒制度、公務員懲戒法。
公務員懲戒法第12:休職,休其現職,停發薪給,並不得在其他機關任職,其期間為六個月以上。休職期滿,許其復職。自復職之日起,二年內不得晉敘、升職或調任主管職務。故(B)

No. 236
下列對休職懲戒處分之敘述,何者錯誤?
(A) 休其現職,停發薪給,並不得在其他機關任職。
(B) 休職期間為一年以上。
(C) 休職期滿,許其復職。
(D) 自復職之日起,二年內不得晉敘、升職或調任主管職務。
答:(B)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員的懲戒制度、公務員懲戒法。
公務員懲戒法第12:休職,休其現職,停發薪給,並不得在其他機關任職,其期間為六個月以上。休職期滿,許其復職。自復職之日起,二年內不得晉敘、升職或調任主管職務。故(B)錯誤

No. 237
撤職、休職、降級、記過等處分,是公務人員承擔何種責任之表現?
(A) 懲戒責任。
(B) 刑事責任。
(C) 民事責任。
(D) 國家賠償責任。
答:(A)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員的責任、公務員的懲戒制度、公務員懲戒法。
公務員懲戒法第9條第一項:公務員之懲戒處分如左:
一、撤職。
二、休職。
三、降級。
四、減俸。
五、記過。
六、申誡。
結論撤職、休職、降級、記過等處分,是公務人員承擔懲戒責任之表現。故(A)

No. 238
現代民主國家的預算案,皆需經立法機關通過,這是在彰顯政府預算的何種功能?
(A) 財政政策功能。
(B) 行政管理功能。
(C) 政治控制功能。
(D) 財務統治功能。
答:(C)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預算的功能。
預算的功能
1.具有財政政策的機能:預算可作為財務收支平衡的工具。
2.具有政治控制機能現代民主國家的預算案,皆需經立法機關通過,此乃「主權在民」的具體實施。故(C)
3.具有行政管理,考核績效的機能:運用預算制度分門別類,作為行政管理的工具,並考核行政績效。
4.具有法律拘束的機能:預算案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行政機關不得任意變更,稱之為法定預算。
5.具有財務統制的機能:預算在財務支出方面有確定的標準,實施過程中得以此標準作嚴格的限制。
6.具有經濟政策的機能:近年來,預算已成為促進經濟成長,實現經濟福利的手段。

No. 239
下列何者不是預算的主要功能?
(A) 政府控制議會。
(B) 實現經濟政策。
(C) 財務統制。
(D) 行政管理的樞紐。
答:(A)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預算的功能。
預算的功能
1.具有財政政策的機能:預算可作為財務收支平衡的工具。
2.具有政治控制機能現代民主國家的預算案,皆需經立法機關通過,此乃「主權在民」的具體實施。
3.具有行政管理,考核績效的機能:運用預算制度分門別類,作為行政管理的工具,並考核行政績效。
4.具有法律拘束的機能:預算案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行政機關不得任意變更,稱之為法定預算。
5.具有財務統制的機能:預算在財務支出方面有確定的標準,實施過程中得以此標準作嚴格的限制。
6.具有經濟政策的機能:近年來,預算已成為促進經濟成長,實現經濟福利的手段。
結論政府控制議會不是預算的主要功能。故(A)為非

No. 240
下列何者被後世尊為「科學管理之父」?
(A) 費堯 (H. Fayol)
(B) 泰勒 (F. Taylor)
(C) 古立克 (L. Gulick)
(D) 賽蒙 (H. Simon)
答:(B)
主題(關鍵字):傳統理論時期的行政學、管理技術學派、泰勒。
管理技術學派泰勒 (F. Taylor) 是第一位提出科學管理觀念的人,因此被尊稱為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多注重基層工作的改進,屬微觀研究途徑。故(B)

No. 241
公共行政學者常提到「典範」(Paradigm) 的概念,下列有關典範的描述,何者為非?
(A) 是一種信念體系。
(B) 是一種世界觀。
(C) 是學術社群最高的共識單位。
(D) 是一種行為的模範。
答:(D)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基本概念、行政學的典範變遷、典範的概念。
典範的概念
典範概念因Thomas Kuhn 1962 年所著《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而倡導。
典範概念最簡明的意涵即在指某一個時期、某一個科學社群成員所共同持有的價值、信念與技術。
典範的意涵包括
1.是一種信念。2.是一種觀察的方式。3.是一種普遍性的觀點。4.是一種世界觀。5.是學術社群最高的共識單位。
結論是一種行為的模範非屬典範的意涵。故(D)為非

No. 242
古德諾 (F. J. Goodnow) 認為:「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是國家意志的執行」,這種說法是下列何種主張的基礎?
(A) 政治行政分立論。
(B) 政治行政融合論。
(C) 政治行政一元論。
(D) 政治行政一貫論。
答:(A)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基本概念、行政的意義、政治行政分立論。
古德諾 (F. J. Goodnow) 主張政治行政分立論,認為所有政府系統都有二種基本或最終且明顯的功能,分別稱之為「政治」與「行政」。其中「政治」是指政策或國家意志的表示,「行政」是指政策或國家意志的執行。前者是經由政黨活動、民意表達、選舉投票、政治分肥等途徑引導或影響政府政策的行動或事業;後者純係政策的執行工作。某些行政是要受到政治的控制,但事實是大多數的行政根本與政治無關,應免除政治控制。故(A)

No. 243
公務人員因工作上具有危險性,所給的加給是:
(A) 專業加給。
(B) 職務加給。
(C) 技術加給。
(D) 地域加給。
答:(B)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俸給。
公務人員俸給法第5:加給分下列三種:
一、職務加給:對主管人員或職責繁重或工作具有危險性者加給之。故(B)
二、技術或專業加給:對技術或專業人員加給之。
三、地域加給:對服務邊遠或特殊地區與國外者加給之。

No. 244
我國政府預算案,由那個部門負責編製?
(A) 人事部門。
(B) 立法部門。
(C) 審計部門。
(D) 行政部門。
答:(D)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
結論:我國政府預算是由各單位依施政計畫編列,再送主計處彙整成總預算<br>案,屬於行政預算制,由行政部門編列。故(D)

No. 245
下列何者不屬於非正式溝通的最主要功能?
(A) 傳遞正式溝通所無法傳送的訊息。
(B) 較正式溝通有彈性。
(C) 減輕組織領導人的負擔。
(D) 強化部屬的責任感。
答:(D)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溝通與協調、非正式溝通的功能。
非正式溝通的最主要功能
1.傳遞正式溝通所無法傳送的訊息。
2.傳遞正式溝通所不願傳送的訊息。
3.將上級正式命令轉化為基層人員較易瞭解的語言。
4.較正式溝通有彈性,富有人情味,且較快速。
5.減輕組織領導人的負擔。
結論強化部屬的責任感不屬於非正式溝通的最主要功能。故(D)為非

No. 246
下列何項不屬於行政組織的研究範圍?
(A) 組織理論。
(B) 組織結構。
(C) 組織領導。
(D) 組織發展。
答:(C)
主題(關鍵字):行政組織與行政運作。
結論組織領導屬於行政運作管理過程的一環,非組織理論範圍。故(C)為非

No. 247
中國南宋呂本中曾將歷代的官箴很精要地歸納為那三個字?
(A) 誠、仁、中。
(B) 清、慎、勤。
(C) 信、仁、忠。
(D) 誠、忠、勤。
答:(B)
主題(關鍵字):行政倫理與我國的行政倫理規範。
我國的行政倫理規範
一、我國古代帝制國家時代稱官吏的行政倫理為「官箴」。
二、官箴以「戒石銘」為代表:
()「戒石銘」始於後蜀君主戒官僚二十四句,頒布官箴於諸邑。
()宋太宗將此二十四句簡化於十六字:「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南宋呂本中將歷代官箴歸納為「清、慎、勤」三字。故(B)

No. 248
下列何者不是行政學者雷格斯 (F. W. Riggs) 所敘述的開發中國家行政制度的特質?
(A) 同質性。
(B) 異質性。
(C) 重疊性。
(D) 形式主義。
答:(A)
主題(關鍵字):比較行政、雷格斯的稜柱社會理論 (雷格斯的行政生態模式)
開發中國家 (稜柱社會) 的行政文化四種特質
異質性 (Heterogeneity):乃指一個社會,在同時間裡同時顯現出不同的制度、不同的行為與觀點。既有農業社會因素存在,也有工業社會因素存在,是一種新舊皆有,傳統與現代兼容的社會。
形式主義 (Formalism):所謂「形式主義」是指「理論」與「實際」的嚴重脫節;即「應該的」與「事實的」之間有一大段距離。政府雖有法律與制度,但事實上不太發生約束和規範的作用;傳統社會中的特性雖然形式上已被摒棄,但事實上仍然發生巨大的影響力。。
重疊性 (Overlapping):乃指結構上或組織上的重疊,一方面固然有國會、行政機構、選舉制度,但另一方面也有具備政治、行政功能的家族、宗教團體、同鄉團體等,前者功能形式化;後者卻發生實際影響的行政功能。
貪污腐化 (Corruption)
結論同質性不是雷格斯所敘述的開發中國家行政制度的特質。故(A)為非

No. 249
下列何者並非「全面品質管理」的核心概念?
(A) 由管理者與專家決定品質。
(B) 以不斷持續改進為目標。
(C) 以全面參與為原則。
(D) 強調工作與人性的整合管理哲學。
答:(A)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新公共管理、全面品質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之意義:全面品質管理(TQM)是一套以不斷改善組織為基礎的哲學,在追求持續改善的規範下,整合基本的管理技術,現有的改進努力,以及各項技術工具,運用品管手法、訓練、及參與活動,持續性地在現有作業流程下,進行成本降低與品質改善的手法。換言之,TQM是基於組織的全員參與所從事對於流程、產品、服務及文化的改變,及企業員工乃至於社會均能獲益,透過顧客滿意度之提升以達到長期性成效的一種管理方式,其本質在於善用全員參與以達到顧客之滿意的最終目的。
全面品質管理的核心概念
強調工作與人性的整合管理哲學
以滿足顧客潛在需求為焦點的品質概念
以不斷持續改進為目標
以強調團隊工作的「全面參與」為管理原則
結論顧客是品質的最終決定者;而非由管理者與專家決定品質。故(A)為非

No. 250
下列關於預算制度的敘述何者錯誤?
(A) 預算是以數字表達的施政計畫。
(B) 預算的實施時間視國民負擔能力而定。
(C) 預算具備法律形式,且經過立法程序。
(D) 預算的內容具有強制性與固定性。
答:(B)
主題(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
預算是政府財政收支之計畫,即政府以金錢數字所表現出來之行政計畫。任何民主國家的預算,都必須經過民意代表的同意,方可成為法定預算。因之,預算的成立,要具備法律的形式,同時還須經過立法程序預算的內容,不僅有強制性,同時又有固定性,完全具備法律的效果。
結論預算在一定時間內實施 (通常為一年),故「預算的實施時間視國民負擔能力而定」的敘述為非。故(B)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