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國文(926-950)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

No.926
荀子〈不苟篇〉云:「君子治治,非治亂也。曷謂邪?曰:禮義之謂治,非禮義之謂亂也。故君子者,治禮義者也。」依本文所述,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A) 文中的「治治」,兩字同音也同義。
(B) 本文所謂的亂,指的是不合乎禮義的意思。
(C) 「曷謂邪?」意為「什麼意思呢?」。
(D) 本文特別強調君子治國最重要就在禮義二字。
答:(A)
結論:治治,第一個治,動詞,管理之意;第二個治,名詞,政治之意。治治:管理政事。故(A)為非

No.927
下列《大學》文句,何者論及處事須分輕重、循序漸進之理?
(A)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
(B)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C)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D)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答:(B)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有德行的領導人(君子),一定是自己先有了善行,然後再要求別人行善;一定是先要求自己沒有惡行,然後再禁止別人作惡。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天地萬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開始和終了,能夠明白本末、終始的先後次序,就能接近大學所講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故(B)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做父親的,要做到慈愛;與他人交往,要做到講信用。:有至、到、停止、居住、棲息等多種含義,隨上下文而有所區別。在這句裏是 做到的意思。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能夠知其所止,止於至善,然後意志纔有定力;意志有了定力,然後心纔能靜下來,不會妄動;能做到心不妄動,然後纔能安於處境隨遇而安;能夠隨遇而安,然後纔能處事精當思慮周詳;能夠思慮周詳,纔能得到至善的境界。

No.928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邪?」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時皆服其量。(《涑水記聞》)下列成語何者與此故事內容相關?
(A) 閉門思過。
(B) 聞過則喜。
(C) 過則勿憚改。
(D) 寬宏大量。
答:(D)
白話文:呂蒙正 (宋太宗、宋真宗時三次任宰相) 不喜歡把人家的過失記在心裡。他剛任宰相時,有一次上朝,有一個官員在帘子後面,指着他對別人說:“這個無名小子,也能當宰相嗎?呂蒙正假裝沒有聽見,就走了過去。呂蒙正的同事,都為他忿忿不平,要求查問這個人的名字和擔任甚麼官職,呂蒙正急忙阻止了他們。退朝以後,那幾個同事們,心情還是平靜不下來,後悔當時沒有及時查問清楚。呂蒙正對他們說:“如果一旦知道了他的姓名,那麼一輩子就忘不掉。所以,寧可不知道,而不去查問他。這樣做,對我有甚麼損失呢?”當時的人,都佩服他這位宰相,寬宏大量。故(D)

No.92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根據此說,孔子認為國君欲得民心,應做到:
(A) 賞善罰惡。
(B) 選賢舉能。
(C) 雨露均霑。
(D) 苦民所苦。
答:(B)
舉直措枉:選拔,任用;:彎曲,比喻邪惡的人;:廢置,罷黜;:筆直,比喻正直的人。選用賢者,罷黜奸邪。
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把正直無私的人提拔起來,把邪惡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會服從了;把邪惡不正的人提拔起來,把正直無私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不會服從統治了。
結論:孔子認為國君欲得民心,應做到:選賢舉能。故(B)

No.930
「不論大小衙門,凡是師爺,有滴酒不沾的,可是沒有不抽煙的,有的愛抽旱煙筒,有的喜用水煙袋。而且所有師爺好像一個科班訓練出來的,一律不用墨盒墨汁,全用硯臺研墨。」(《南北看.衙門裡的老夫子》)以下那一舉動「不能」泛指所有師爺?
(A) 研墨。
(B) 喝酒。
(C) 抽煙。
(D) 用硯。
答:(B)
結論:師爺都愛抽煙、用硯、研墨;但有滴酒不沾的(喝酒)。故(B)

No.931
做為一位科學人,雖然沒能直接參與科學家在實驗室或田野研究的操作,但在閱讀科學家對他們研究的解說時,也一樣經歷了好奇、認清問題及求解答的歷程,然後對科學家所設想的研究方式,也常常會拍案嘆奇,有一種欣賞又滿足的喜悅;尤其是看到一些懸宕已久的問題,忽然被一個新的構想所引發的新實驗方法給解決了,更深覺人類的文明又有了新的枝芽,而它不知道又要以什麼風貌出現在未來的世界裡。想起了這樣的可能性,心裡當然充滿了喜獲新知的感動!(曾志朗〈年齡會增加,老化並非必然〉)根據上文所述科學人的特徵,下列選項何者最為正確?
(A) 求知欲特別強。
(B) 思想比較靈活。
(C) 有分享知識的熱情。
(D) 有實事求是的精神。
答:(A)
關鍵字:心裡當然充滿了喜獲新知的感動!
結論:科學人的特徵求知欲特別強。故(A)

No.932
不塗脂粉的男人的臉,也有「捲簾」一格,外面擺著一副面孔,在適當的時候呱嗒一聲如簾子一般捲起,另露出一副面孔。「傑克博士與海德先生」(Dr. Jekyll and Mr. Hyde) 那不是寓言。誤入仕途的人往往養成這一套本領。對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面部無表情,像一張白紙似的,使你無從觀色,莫測高深,或是面皮繃得像一張皮鼓,臉拉得驢般長,使你在他面前覺得矮好幾尺!但是他一旦見到上司,驢臉得立刻縮短,再往癟裡一縮,馬上變成柿餅臉,堆下笑容,直線條全變成曲線條,如果見到更高的上司,連笑容都凝結得堆不下來,未開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陣,臉上作出十足的誠惶誠恐之狀。簾子臉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對於某一種人是少不得的。(梁實秋〈臉譜〉,《雅舍小品》)下列有關本文的敘述,何者正確?
(A) 簾子臉是現代男人必備工具。
(B) 柿餅臉、簾子臉都是當官者的嘴臉。
(C) 「臉拉得驢般長」是形容不屑的表情。
(D) 「如簾子般捲起」是形容布滿皺紋的臉。
答:(C)
簾子臉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對於某一種人是少不得的。故(A)
柿餅臉、簾子臉都是下司者的嘴臉。故(B)
「臉拉得驢般長」是形容不屑的表情。故(C)正確
「如簾子般捲起」是形容另露出一副面孔。故(D)

No.933
《荀子.勸學篇》云:「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出之於水,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下列選項所述,何者錯誤?
(A)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意指君子應多方學習並經常反省。
(B) 本文強調人要知道天高地厚,不要好高騖遠,去追求永遠都不可能得到的東西。
(C)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強調人只要不斷的磨練學習,就能將自己的才華做更好的發揮。
(D)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表示只要從基礎學起,不斷努力,終有一天可以達到更高的層次。
答:(B)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君子博學而且每天自我反省。故(A)
結論:本文強調品德高尚的人好學並且每日都反省自己,那麼就知曉明白行為沒有過錯了。故(B)錯誤
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木材經過墨繩的比量就能夠取直,金屬經過磨石的磨礪就會鋒利。強調人就像木頭與金屬一樣,只要不斷的磨練學習,就能將自己的才華做更好的發揮。故(C)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青從藍草中提煉出來,但顏色比藍草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表示只要從基礎學起,不斷努力,終有一天可以達到更高的層次。故(D)

No.934
鴝鵒之鳥,出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蟬鳴於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今文章家竊摹成風,皆鴝鵒之未慚者耳。(《叔苴子》)「蟬鳴於庭,鳥聞而笑之」,是因為:
(A) 蟬曾讚美鴝鵒善於人言。
(B) 鴝鵒得意自己會說人言。
(C) 鴝鵒覺得蟬聲悅耳動聽。
(D) 鴝鵒譏笑蟬聲太過難聽。
答:(B)
白話文:鴝鵒的鳥(即八哥)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並教它說話。 時間長了,()能模仿人說話,(然而)只能模仿幾句就停下了。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是那幾句而已。(有一隻)蟬在院子(的樹上)叫,鴝鵒聽了便譏笑它。蟬對鴝鵒說:你能模仿人說話,很好;然而()所說的,不曾有一句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話,哪裡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聲音!鴝鵒慚愧地低下了頭,到死不再模仿人說話了。
結論:「蟬鳴於庭,鳥聞而笑之」,是因為:鴝鵒得意自己會說人言。故(B)

No.935
鴝鵒之鳥,出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蟬鳴於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今文章家竊摹成風,皆鴝鵒之未慚者耳。(《叔苴子》)下列那一選項,最不適合用來形容蟬對鴝鵒所說的一番話?
(A) 當頭棒喝。
(B) 暮鼓晨鐘。
(C) 義方之訓。
(D) 醍醐灌頂。
答:(C)
白話文:鴝鵒的鳥(即八哥)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並教它說話。 時間長了,()能模仿人說話,(然而)只能模仿幾句就停下了。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是那幾句而已。(有一隻)蟬在院子(的樹上)叫,鴝鵒聽了便譏笑它。蟬對鴝鵒說:你能模仿人說話,很好;然而()所說的,不曾有一句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話,哪裡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聲音!鴝鵒慚愧地低下了頭,到死不再模仿人說話了。
當頭棒喝: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常用棒一擊或大喝一聲,促他醒悟。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暮鼓晨鐘:除用來指佛寺中早晚報時的鐘鼓外,也用來指一日的時光,亦用來比喻使人警醒的力量。
義方之訓義方:爲人所遵循的道理。教導做人處世的道理。
醍醐灌頂: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結論義方之訓最不適合用來形容蟬對鴝鵒所說的一番話。故(C)為非

No.936
鴝鵒之鳥,出於南方。南人羅而調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數聲而止,終日所唱,惟數聲也。蟬鳴於庭,鳥聞而笑之。蟬謂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嘗言也。曷若我自鳴其意哉!」鳥俯首而慚,終身不復效人言。今文章家竊摹成風,皆鴝鵒之未慚者耳。(《叔苴子》)下列選項,何者最貼近本文主旨?
(A) 闡述能夠自我反省,才能改正前愆。
(B) 勸人不可驕矜自滿,以免貽笑大方。
(C) 諷刺當時抄襲模仿者,不自覺慚愧。
(D) 指善於模仿與表現自我,同樣可貴。
答:(C)
白話文:鴝鵒的鳥(即八哥)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並教它說話。 時間長了,()能模仿人說話,(然而)只能模仿幾句就停下了。一天到晚所模仿的,只是那幾句而已。(有一隻)蟬在院子(的樹上)叫,鴝鵒聽了便譏笑它。蟬對鴝鵒說:你能模仿人說話,很好;然而()所說的,不曾有一句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話,哪裡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達自己心意的聲音!鴝鵒慚愧地低下了頭,到死不再模仿人說話了。
寓意:原是指當今寫文章的人的剽竊模仿已成風尚,這些人都是些不覺得慚愧的鴝鵒!而現今的解釋可作模仿抄襲成風氣,這些人像不覺得慚愧無主見的鴝鵒!
結論:本文主旨:諷刺當時抄襲模仿者,不自覺慚愧。故(C)

No.937
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呢。……唱道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越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紅樓夢》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聽到了「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閨自憐」等四曲文後,心情經歷了幾番起伏,其心理歷程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 糾結→融入→沈醉→迷惘。
(B) 糾結→認同→感傷→沈醉。
(C) 觸動→認同→融入→沈醉。
(D) 觸動→感傷→融入→迷惘。
答:(C)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原來萬紫千紅,百花爭豔,這樣的景象卻安置在如此殘破的後花園裡。(觸動)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良辰美景老天對它如此的安排,也真是無奈啊!(認同)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你在幽閨自憐:(我)為了(找)你這位貌美如花,流年似水(指青春易逝,合在一起其實就是“年輕貌美”的意思)的眷侶啊,把這兒都平白找遍了,(哪知道)你卻在幽靜的深閨裡獨自神傷呢。(融入) (沈醉)
結論:其心理歷程與觸動→認同→融入→沈醉最接近。故(C)

No.938
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呢。……唱道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越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紅樓夢》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這種種的情緒翻騰,其共同的心理基礎,最符合的選項是:
(A) 對於青春美好易逝的感傷。
(B) 對於人間男女情愛的嚮往。
(C) 對於人生短暫無常的感慨。
(D) 對於自身孤單無依的悲嘆。
答:(A)
結論:林黛玉這種種的情緒翻騰,其共同的心理基礎,最符合的選項是:對於青春美好易逝的感傷。故(A)

No.939
「薰穴歌豳協孟冬,衣裳嚙敝復穿墉。肥甘盜去猶他顧,忌器權將小忿容。」此詩所詠者為何?
(A) 鼠。
(B) 貓。
(C) 猴。
(D) 蛇。
答:(A)
關鍵字:嚙、盜、忌器。
結論:此詩所詠者為。故(A)

No.940
喬吉〔水仙子〕〈尋梅〉:「冬前冬後幾村莊,溪北溪南兩履霜。樹頭樹底孤山上。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酒醒寒驚夢,笛淒春斷腸,淡月昏黃。」關於本小令的描述,下列何者最適切?
(A) 描述尋梅之艱辛。
(B) 描寫梅花的風情姿態。
(C) 借尋梅抒發失意的心情。
(D) 借梅花描寫冬季之嚴寒。
答:(C)
白話文:為了尋梅,從冬前走到冬後。還在幾個村莊不斷地覓尋,雙腳也在溪北、溪南兩處踏霜,著意尋找哪!就在林通隱居的孤山之上,樹頭樹底間。冷風吹來,反讓人懷疑究竟是那個地方來的清香呢?於是找啊找的,忽然就遇到了穿淡雅縞袂飄曳綃裳的仙子。誰知酒醒之後,寒意泌人,驚破美夢,遠處傳來悽惻的笛音,讓人肝腸寸斷。外頭正是昏黃的淡淡月色。
賞析:理想的執著追求過程。“冷風來何處香?忽相逢縞袂綃裳”兩句,給人一種“衆裏尋他千百度”,終達彼岸的愉悅。出人意料的是,作者的情緒卻陡然倒轉:冷風徹骨,驟然酒醒,淒婉的笛聲令人斷腸;而朦朧的月色,正把梅花消溶。結尾連用三個典故,進一步描寫梅花的神韻,自然帶出詩人因理想難於實現的感歎和憂傷。本篇情感起伏回環,情節一波三折,真實地記錄了作者複雜的心曲,折射著當時複雜的社會現實。
結論:本小令的描述,借尋梅抒發失意的心情最適切。故(C)

No.941
古典詩歌常藉時空的變化,寄寓內心的感慨。下列選項,何者未使用此一表現手法?
(A)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B)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C)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D)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答:(A)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請趁著花兒盛開、可以折取的時候,就折下花枝好好欣賞,別等到花兒都沒了,才折下光禿禿的枝條,空自嘆息。賞析:珍惜時光。故(B)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妻子不知征人戰死以成白骨,仍然夢見丈夫盼他早日歸來團聚。賞析:作者利用不同時空的疊映,讓「無定河邊之枯骨」,死中求活,使之與「春閨夢裡人」相溶合。故(C)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我家的花徑從來不曾打掃,現在因為您的到來而特別掃得乾乾淨淨;我家的草門也很少打開,今天則為了您的到訪而敞開。賞析:過去不曾現在特別為您。故(D)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於是,他便向人問路了。牧童遙指,說明路上沒有其他的人,至少他的周圍,這牧童也是孤獨的。賞析:描寫清明時節的天氣特徵,抒發了孤身行路之人的情緒和希望。故(A)沒有

No.942
「朔風蕭條白雲飛,胡笳哀極邊氣寒。」共運用了那些感官描寫?
(A) 嗅覺、觸覺、視覺。
(B) 視覺、聽覺、觸覺。
(C) 視覺、味覺、聽覺。
(D) 觸覺、聽覺、嗅覺。
答:(B)
朔風蕭條、邊氣寒:觸覺
白雲飛:視覺
胡笳哀極:聽覺
結論:共運用了視覺、聽覺、觸覺感官描寫。故(B)

No.943
吳晟〈成長〉:「在沒有掌聲的環境中/默默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才不會使盡手段搶鏡頭/不習慣遭受冷落/ 在沒有玩具的環境中/辛勤地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才不會將別人/也當做自己的玩具/ 在沒有粉飾的環境中/野樹般成長的孩子/長大後,才懂得尊重/一絲一縷的勞苦/才懂得感恩/當多數人圍著奇花異卉/齊聲讚頌/孩子呀!你們要多注視/隨處強韌地生長的小草」所展現的教育觀點著重於:
(A) 不要抱怨沒有回饋,要知足惜福。
(B) 教導孩子沉默是金,要懂得明哲保身。
(C) 不要計較環境給予的條件,要踏實地學習與成長。
(D) 絢麗的外表不可靠,隨機應變的態度才能獲得成就。
答:(C)
結論:所展現的教育觀點著重於:不要計較環境給予的條件,要踏實地學習與成長。故(C)

No.944
王國維曾摘取三組詞句:甲、「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乙、「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並將之解讀為「成大事業、大學問」必經的三種境界,其境界順序為何?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丙→甲→乙。
答:(D)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
第一境界:對理想的堅持,有勇氣忍受一切寂寞孤獨與辛酸堅苦。
第二境界:對理想的堅持與執著,始終不變。
第三境界:在艱苦追尋的過程中,飽受風霜艱辛,一心追求理想目標,而終於出現眼。
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風刮來,碧綠的大樹上,一片一片樹葉凋落。在世態炎涼中,我仍然滿懷希望與抱負,在這秋風蕭瑟寒冷的夜晚,我登上高樓遠望,找尋到人生的目標與理想。為了追尋目標與理想,我歷經滄桑,消瘦憔悴,但我始終執著到底,無怨無悔的執著。尋尋覓覓,在理想的追尋中,我忽然有所領悟,原來我要追尋的,就在不遠處,我找到了自己。
甲、「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衣衫絲帶漸漸寬鬆、人已消瘦,卻永遠不會後悔,寧願為妳消瘦、精神萎靡、臉顏憔悴。
乙、「眾裡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說,尋找到方向對頭的道路,又執著地追求,經過千百勞作,必有所成,最終豁然開朗,求得「真」與「是」,從而將自己的發現匯流入真理之長河中去,這是何等的欣慰!王國維在這裡機智地活用了這一十分詩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節,遊人如織,燈火如海,就在這樣的情景尋覓心裡的理想佳人,當然難找,因此雖然千百度地尋尋覓覓,可怎麼也找不到,然而最後在驀然的一次回首時,卻發現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佳人在冷落的燈火處。這是何等的歡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結論:必經的三種境界,其境界順序為:丙→甲→乙。故(D)

No.945
「外婆的肩上常挑著水桶/髮髻盛開茉莉花/從背後也看得到笑容/彷彿又是一個薄霧如夢的清晨/我的童年跟蹤花香/花香尾隨她走到菜園/ 我常常用思念來耕種/畫面上破損的菜園/那株外婆手植的茉莉花/被光陰侵蝕了幾個洞/當年的花香迷了路/很久很久才走進我中年的夢境」(焦桐〈茉莉花遺事〉)下列關於此詩的解說何者錯誤?
(A) 茉莉花香象徵作者對外婆的回憶與情感。
(B) 從童年到中年,表示作者寫作此詩時已成年。
(C) 「我常常用思念來耕種」說明了作者對外婆的想念。
(D) 「當年的花香迷了路」表示外婆改在髮髻上別了不同花朵。
答:(D)
結論:花香迷路是擬人法,但走入我中年的夢境卻是詩人的感覺,而不是真正發生的事實。「當年的花香迷了路」並非表示外婆改在髮髻上別了不同花朵。故(D)錯誤

No.946
關於公文用語,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 「搜集」為公文中應採用的法律統一用字。
(B) 「儘量」、「徹底」也是公文中應採用的法律統一用字。
(C) 內政部發文國防部時,發文者第二次提及受文者時,可稱之「大部」。
(D) 「函復台端所陳有關高乘載管制一案,詳如說明。」是回覆個人的公文。
答:(D)
蒐集」才是法律統一用字。故(A)
「儘先、儘量、澈底」才是法律統一用字。故(B)
《文書處理手冊》第十八條第()項第2款:對無隸屬關係之機關:上級稱「大」;平行稱「貴」;自稱「本」。故(C)
《文書處理手冊》第十八條第()項第5款:機關對人民稱「先生」、「女士」或通稱「君」、「臺端」;對團體稱「貴」,自稱「本」。
結論「函復台端所陳有關高乘載管制一案,詳如說明。」是回覆個人的公文。故(D正確

No.947
關於「法律統一用字」的規範,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 公布、頒布:「布」字不用「佈」。
(B) 部分、身分:「分」字不用「份」。
(C) 佔有、獨佔:「佔」字不用「占」。
(D) 電表、水表:「表」字不用「錶」。
答:(C)
法律統一用字
公布、分布、頒布。故(A)
部分、身分。故(B)
占、占有、獨占。故(C)錯誤
電表、水表。故(D)

No.948
關於公文之「文書流程管理」,下列何者正確?
(A) 各機關對所收之公文,應按收文日期予以登錄管制。
(B) 一般公文之處理時限,最速件為 1日,速件為 1週,普通件為 1月。
(C) 來文訂有期限者,如受文機關收文時已逾文中所訂期限者,該文則退回不予辦理。
(D) 公文處理時限,除限期公文、專案管制案件、訴願案件、人民申請案件外,均不含假日。
答:(D)
《文書處理手冊》第八十條第()項前段:各機關對所收之公文,應按收文號予以登錄管制。故(A)
《文書處理手冊》第七十八條第()項第1-3款:各類公文之處理時限基準如下:最速件為 1日,速件為 3日,普通件為 6(B)
《文書處理手冊》第七十八條第()項第4款第(2)目:來文訂有期限者,如受文機關收文時已逾文中所訂期限者,該文得以普通件處理時限辦理。故(C)
《文書處理手冊》第七十九條第()項:公文處理時限,除限期公文、專案管制案件、訴願案件、人民申請案件外,均不含假日。故(D)正確

No.949
「函」的三段式寫法,下列何者不符合公文規範?
(A) 主旨、說明、辦法。
(B) 主旨、經過、建議。
(C) 主旨、原因、核示事項。
(D) 主旨、請求、擬辦。
答:(D)
《文書處理手冊》第八十條第()項第1款:行政機關之一般公文以「函」為主,函的結構,採用「主旨」、「說明」、「辦法」3 段式。
說明可改用:經過、原因等名稱。
辦法可改用:建議、請求、擬辦、核示事項等名稱。
結論:下列主旨、請求、擬辦不符合公文規範。故(D)為非


No.950
關於公文的用語,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A) 機關(或首長)對屬員,或機關對人民應稱「台端」。
(B) 稱謂語部分,無隸屬關係之較低機關對較高機關,應稱「大院」、「大部」。
(C) 稱謂語部分,有隸屬關係之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應稱「鈞部」、「鈞府」。
(D) 為達格式統一,無分行文機關,公文之起首語一律使用「查」、「關於」。
答:(D)
《文書處理手冊》第十八條第()項第4-5款:
機關(或首長)對屬員稱「臺端」。
機關對人民稱「先生」、「女士」或通稱「君」、「臺端」;對團體稱「貴」,自稱「本」。故(A)
《文書處理手冊》第十八條第()項第2款:對無隸屬關係之機關:上級稱「大」;平行稱「貴」。故(B)
《文書處理手冊》第十八條第()項第1款:有隸屬關係之機關:上對下稱「貴」;下對上稱「鈞」。故(C)
結論公文之起首語一般用「查、謹查、有關、關於、茲」,但公布法律、發布命令用「制定、訂定、修正、廢止」;任用人員用「特任、特派、任命、派、茲派、茲聘、茲敦聘、僱」。故(D)錯誤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