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29)
No.701
|
詩經「體裁」有三,下列選項何者非是?
|
(A) 風。
|
|
(B) 雅。
|
|
(C) 歌。
|
|
(D) 頌。
|
|
答:(C)
|
|
詩經「體裁」有三:風、雅、頌。「歌」不在其中。故(C)為非。
《風》又稱《國風》,一共有15組,是十幾個地區的樂曲,稱十五國風,,被普遍視為《詩經》中最精華的部分。
《雅》:音樂、詩歌。
《頌》是貴族在家廟中祭祀鬼神、讚美治者功德的樂曲,在演奏時要配以舞蹈。
|
No.702
|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旨在強調:
|
(A)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
|
|
(B) 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
|
|
(C) 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
|
|
(D) 言有招禍,行有招辱,君子慎其所立。
|
|
答:(B)
|
|
蓬ㄆㄥ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黃色,葉似柳葉,子實有毛。
譯文:蓬草一旦生長在麻田中,不用特別去支扶它,它照樣隨著麻樹,長得又挺又直。反之,晶瑩潔白的沙子,和在污濁的爛泥裏,久而久之,就被混得又濁又黑了。
結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旨在強調: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故選(B)。
|
No.703
|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請問李清照乃在表明何事?
|
(A) 花草無恙。
|
|
(B) 春意盎然。
|
|
(C) 雨霽雲開。
|
|
(D) 春殘花謝,人間恨事。
|
|
答:(D)
|
|
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譯文:昨夜,雨點稀疏,風勢急驟,雖整夜沉睡,仍未能完全消除酒意。睡醒後,問正在捲簾的侍兒,屋外情況如何?侍兒竟說道天氣晴朗,海棠花兒依舊。妳知道嗎?妳知道嗎?經過整夜之風吹雨打,海棠花理應是綠葉肥大,花兒消瘦。
結論:李清照乃在表明春殘花謝,人間恨事。故選(D)。
|
No.704
|
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向晚景色」?
|
(A) 曉風殘月。
|
|
(B) 斗轉參橫。
|
|
(C) 漏盡鐘鳴。
|
|
(D) 暮靄四合。
|
|
答:(D)
|
|
向晚(嚮晚):傍晚。臨近晚上的時候。
曉風殘月:拂曉風起,殘月將落。常形容冷落淒涼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斗轉參橫:北斗轉向,參星打橫。指天快亮的時候。
漏盡鐘鳴:漏:滴漏,古代計時器。晨鐘已經敲呼,漏壺的水也將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暮靄四合:暮靄:黃昏時的雲霞與霧氣。四合:四面圍攏。傍晚的雲霧,四面圍聚。
結論:暮靄四合可用來形容「向晚景色」。故選(D)。
|
No.705
|
下列引號中字,何者為動詞?
|
(A) 便扶「向」路。
|
|
(B) 「尋」蒙國恩。
|
|
(C) 便「要」還家。
|
|
(D) 屋「舍」儼然。
|
|
答:(C)
|
|
便扶「向」路:便:就。扶,沿也,順也。向,形容詞,前時的;向路,謂前時來此之路。
「尋」蒙國恩:尋:複詞,不久。不久即蒙受朝廷恩寵。
便「要」還家:便:就。要:動詞,邀請。還家:回家。於是他們便邀請漁人到家裏去。故選(C)。
屋「舍」儼然:舍:名詞,房舍、房子。儼然:整齊貌。房屋很整齊。
|
No.706
|
下列篇章,何者對聲音並無深刻著墨?
|
(A) 琵琶行。
|
|
(B) 明湖居聽書。
|
|
(C) 赤壁賦。
|
|
(D) 醉翁亭記。
|
|
答:(D)
|
|
《琵琶行》對音樂的描寫有獨到之處。音樂形象是難以捕捉的,白居易卻借助言語把它變成了讀者易於感受的具體形象。他用生活中人人可以感受到的聲音,來比喻各種不同的音樂節奏和旋律。他著重寫彈者和聽者的感情交流,又用樂曲休止時的餘韻,來渲染樂曲的效果。這都是很值得注意的藝術經驗。這首詩有大段的音樂描寫,用了一連串的比喻來形容琵琶的聲音,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如「大絃嘈嘈如急雨,小絃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白居易不僅寫聲音,還寫無聲:「東舟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此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明湖居聽書》運用大量的摹寫、譬喻來描述聲音,足以與白居易〈琵琶行〉、歐陽脩〈秋聲賦〉、蘇軾〈赤壁賦〉相輝映。
《赤壁賦》如描寫簫聲的幽咽哀怨:“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連用的六個比喻,渲染了簫聲的悲涼,將抽象而不易捉摸的聲音訴諸讀者的視覺和聽覺,寫得具體可感,效果極佳。
《醉翁亭記》本文是慶曆六年(1046)作者因支援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貶爲滁州太守時寫的。文章極其生動的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並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鬱的複雜感情。全篇將寫景、敍事、抒情熔於一爐。醉翁亭記對聲音並無深刻著墨。故選(D)。
|
No.707
|
陸游詩「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其中「伯仲」一
詞係指:
|
(A) 伯父叔父。
|
|
(B) 承先啟後。
|
|
(C) 一前一後。
|
|
(D) 不相上下。
|
|
答:(D)
|
|
譯文:諸葛亮的出師表,確實能夠名聞於世,千百年來,有誰能夠和他相比呢?
結論:「伯仲」一 詞係指:兄弟之間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故選(D)。
|
No.708
|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其中「衣冠」一詞是借稱?
|
(A) 顯貴人家。
|
|
(B) 貧賤人民。
|
|
(C) 學者專家。
|
|
(D) 商賈人士。
|
|
答:(A)
|
|
吳宮:這裡是指三國時代吳國,那時吳國宮殿的建造技巧非常高超。 晉代:當時,王、謝家族的名聲非常興盛。
譯文:當年華麗的吳王宮殿,及宮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沒在荒涼幽僻的小徑中,晉代的達官顯貴們,就算曾經有過輝煌的功業,如今也長眠于古墳中,化為一抔黃土。
結論:「衣冠」一詞是借稱:顯貴人家。故選(A)。
|
No.709
|
下列何者不是對偶句?
|
(A)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
|
(B) 浮光躍金,靜影沈璧。
|
|
(C)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
|
(D) 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
|
答:(C)
|
|
對偶句: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詞性相當的修辭手法,叫對偶修辭。
結論:朝暉夕陰,氣象萬千不是對偶句(詞性不相當)。故選(C)。
|
No.710
|
「梧鼠五技」意同:
|
(A) 六馬仰秣。
|
|
(B) 黔驢技窮。
|
|
(C) 駑馬十駕。
|
|
(D) 流魚出聽。
|
|
答:(B)
|
|
梧鼠五技:梧鼠:即“鼯鼠”,為鼣鼠之誤;五技:據說鼫鼠有五種技能。比喻技能多而不精,於事無益。
六馬仰秣:形容樂聲美妙,連馬都抬起頭傾聽,不吃飼料。秣:牲口的飼料。
黔驢技窮:老虎明白驢子已經沒有任何威脅性的技能後,立刻撲向前去吃了牠。比喻人拙劣的技能已經用完,再也無計可施了。故選(B)。
駑馬十駕: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流魚出聽:形容音樂美妙動聽,連魚兒也浮出水面傾聽。
|
No.711
|
協助齊桓公九合諸侯,通貨積財,富國強兵,此人為:
|
(A) 孟子。
|
|
(B) 商鞅。
|
|
(C) 魏徵。
|
|
(D) 管仲。
|
|
答:(D)
|
|
結論:管仲在齊國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倡「尊王攘夷」,終於幫助齊桓公成就了霸業。故選(D)。
|
No.712
|
「盤根錯節」、「代價而沽」、「甕牖繩樞」、「啞雀無聲」共有幾個錯別字?
|
(A) 一個。
|
|
(B) 二個。
|
|
(C) 三個。
|
|
(D) 四個。
|
|
答:(B)
|
|
盤根錯節:盤:盤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比喻事情紛難複雜。→
無錯別字。
待價而沽:待:等。沽:賣。等有好價錢才賣。比喻誰給好的待遇就替誰工作。→ 一個錯別字。
甕牖繩樞:牖ㄧㄡˇ:窗子;樞:門的轉軸。破甕做窗,繩作門軸。比喻貧窮人家。→ 無錯別字。
鴉雀無聲:連烏鴉麻雀的聲音都沒有。形容非常靜。→
一個錯別字。
結論:共有二個錯別字。故選(B)。
|
No.713
|
「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遺我雙鯉魚」意謂:
|
(A) 送給我兩條鯉魚。
|
|
(B) 忘記帶走鯉魚。
|
|
(C) 帶給我一封信。
|
|
(D) 送給我一本書。
|
|
答:(C)
|
|
“雙鯉魚”古時候裝書信的外形像“魚”的袋子。「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意謂:帶給我一封信。故選(C)。
|
No.714
|
下列引號中詩句,何者屬擬人的修辭?
|
(A)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
|
(B)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
(C)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
|
(D)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
|
|
答:(C)
|
|
擬人化:將無生命的物品賦予具體的行為,是為擬人。把自然界的萬物當成人一樣,將它們人格化,使它們似乎是有了生命似的,可以有情感、能思考、能行動、會說話,這就是擬人法。使用擬人法不只讓萬物變得像人類一般,主要藉由這種修辭法讓文章變得更有趣味,同時讓人覺得更有親切感。
一般來說這種修辭法比較適合運用在記敘文、抒情文以及童詩或是寓言方式的文章,但比較不適合用在論說文等需要議論、說明的文章中。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讀到“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我們就會想像到歌女心事重重,若有所思的神情。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採摘菊花在東籬之下,悠然間,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東籬:園圃的地名。悠然:閒適安閒貌。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若要把西湖比擬為西施,那麼晴天的西湖就是濃妝的西施,雨天的則像是淡妝的西施,無論何時都同樣好看。西子:西施,本名施夷光,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沉魚,春秋末期的浙江諸暨一帶人氏,又稱西子,是家喻戶曉的美人。因此,此詩句屬擬人的修辭。故選(C)。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以河畔草之青翠,園中柳之蓊鬱,狀陽春之景,致感觸閨情難遣。
|
No.715
|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詩中,運用許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下列詩句與感情之組合,何者有誤?
|
(A) 遶船月明江水寒/孤寂。
|
|
(B) 唯見江心秋月白/淒涼。
|
|
(C) 黃蘆苦竹繞宅生/苦悶。
|
|
(D) 此時無聲勝有聲/興奮。
|
|
答:(D)
|
|
遶船月明江水寒:繞:同「遶」,圍繞。我在江邊守著空船,圍繞船的只有淒迷的月色和寒冷的江水。意在烘托琵琶女的孤寂與淒苦。故(A)對。
唯見江心秋月白:只見江心映著一輪皎潔的秋月。有一種淒涼的感覺。故(B)對。
黃蘆苦竹繞宅生:房子的周圍繞著黃蘆和苦竹。/苦悶。故(C)對。
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時雖無絃聲,反而比有聲音時更耐人尋味。此時無聲勝有聲:使用映襯修辭技巧。表示在絃音凝滯的片刻中,耐人尋思凝想,更勝於有聲之時。故(D)有誤。
|
No.716
|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雞鳴不已於風雨」意謂:
|
(A) 君子雖處亂世,依然不改其常度。
|
|
(B) 危險時刻,人人均擔驚受怕。
|
|
(C) 雞隻在風雨中,不守其崗位。
|
|
(D) 豪傑之士,在風雨中呼朋起義。
|
|
答:(A)
|
|
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松柏後凋於歲寒,松柏年冬歲寒時益顯精神;孔子據此,以松柏比喻君子節操、以歲寒比喻逆境;說明君子的氣節操守,惟有遭逢逆境,才能分外顯現。
雞鳴不已於風雨,當風雨交加、天色晦暗時,雄雞依然鳴啼不已。句中以風雨比喻亂世、雄雞比喻忠臣;說明忠臣處身亂世,猶不顧身家性命。
結論:「雞鳴不已於風雨」意謂:君子雖處亂世,依然不改其常度。故選(A)。
|
No.717
|
「其」字在文言文中,有多種意義,下列何者可作「豈」字解?
|
(A) 苟知其理之當然,而責其身以必然。
|
|
(B)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
|
(C) 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
|
|
(D) 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
|
|
答:(C)
|
|
苟知其理之當然,而責其身以必然:如果知道這是自然之理,必須以此約束自己。「其」:代詞,它的。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河海不挑剔小溪流,一律收容,所以能夠成就它的深度。「其」:代詞,它的。
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那麼天下那裏會不混亂,國家那有不減亡的呢?「其」:同「豈」助詞,表示反詰。故選(C)。
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錚錚然:金屬撞擊聲。「其」:代詞,它的。
|
No.718
|
「左傳,其編年紀事,皆以□□為中心,旁及同時代□□之事。」以上空缺的詞是:
|
(A) 孔子、孟子。
|
|
(B) 春秋、戰國。
|
|
(C) 史記、兩漢。
|
|
(D) 魯史、諸國。
|
|
答:(D)
|
|
結論:左傳,其編年紀事,皆以魯史為中心,旁及同時代諸國之事。故選(D)。
|
No.719
|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謂:
|
(A) 開拓艱辛。
|
|
(B) 資源豐富。
|
|
(C) 生活困苦。
|
|
(D) 山林茂密。
|
|
答:(A)
|
|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形容開拓艱辛。故選(A)。
|
No.720
|
下列「 」內的字義何者錯誤?
|
(A) 初極狹,「纔」通人/僅。
|
|
(B) 便「扶」向路/扶持。
|
|
(C) 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更不用說。
|
|
(D) 餘人各復「延」至其家/邀請。
|
|
答:(B)
|
|
便「扶」向路:便:就。扶,沿也,順也。向,形容詞,前時的;向路,謂前時來此之路。故(B)錯誤。
|
No.721
|
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旨在誡人不要:
|
(A) 尸位素餐。
|
|
(B) 自私自利。
|
|
(C) 自掃門前雪。
|
|
(D) 越職侵權。
|
|
答:(D)
|
|
《論語·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範圍內的事情。
結論:「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也就是著人不要越職侵權,要安份守己,人人各司其職,做好自己本份。就不會名實不副,越職侵權,而造成社會失序、政治悖亂的情形。故選(D)。
尸位素餐:屍位:空占職位,不盡職守;素餐:白吃飯。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
|
No.722
|
韓愈<師說>一文中,有「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之句,其間用了兩個「師」字,這是使用了何種修辭法?
|
(A) 頂真。
|
|
(B) 重組。
|
|
(C) 對偶。
|
|
(D) 類疊。
|
|
答:(A)
|
|
頂真:一種修辭方法。用前面結尾的詞語或句子作下一句的起頭。 陳望道 《修辭學發凡》第八篇:“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尾來做後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而有上遞下接趣味的一種措辭法。多見於歌曲。例如:李白《白雲歌》:「楚山秦山皆白雲。白雲處處長隨君。(壯麗的山河,不論楚秦,處處飛白雲。白雲處處飛,為著長隨你。)」
結論:「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用了頂真修辭法。故選(A)。
|
No.723
|
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用了不少「之」字,下列各選項中,那一個「之」字之意義及詞性獨異?
|
(A) 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
|
|
(B) 求木之長者。
|
|
(C) 可以盡豫遊之樂。
|
|
(D) 役聰明之耳目。
|
|
答:(A)
|
|
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難道得天下容易,保有天下反而困難嗎?「之」:代詞 =「天下」。故選(A)。
求木之長者:希望樹木長得高大。「之」:助詞 =「的」。
可以盡豫遊之樂:可以享受遊憩的快樂。「之」:助詞 =「的」。
役聰明之耳目:勞碌聰明的耳目。「之」:助詞 =「的」。
|
No.724
|
「應接不□」、「引人□思」、「□瑜互見」。以上三組詞語空缺的字分別是:
|
(A) 遐、瑕、暇。
|
|
(B) 瑕、暇、遐。
|
|
(C) 暇、遐、瑕。
|
|
(D) 假、遐、瑕。
|
|
答:(C)
|
|
應接不□:暇:空閒,沒有事的時候。應接不暇:原形容景物繁多,來不及觀賞。後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註)目不暇給: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來不及看。
引人□思:遐思:長遠的思念或指超時空的遐想,奇思幻想。引人遐思:使人產生幻想。
□瑜互見:瑕:玉上面的斑點,喻缺點或過失。瑜:玉的光澤,喻優點。見:通“現”,顯現。比喻優點、缺點都有。
結論:以上三組詞語空缺的字分別是:暇、遐、瑕。故選(C)。
|
No.725
|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此段文字意謂:
|
(A) 荒年饑歲。
|
|
(B) 野獸逼人。
|
|
(C) 戰禍連年。
|
|
(D) 暴政虐民。
|
|
答:(D)
|
|
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現在你王宮的廚房里藏著肥美的肉, 馬舍里養著肥壯的馬匹, 但百姓卻面帶飢色, 甚至野外地上還有餓死者的骸骨。 王宮里養的牲畜常能吃飽,百姓反而餓死, 這不是和率領野獸去吃人沒有分別嗎?
庖:音ㄆㄠˊ,廚房。廄:音ㄐㄧㄡˋ,養馬的地方。率獸而食人:率,統領。朱注:「厚斂於民以養禽獸,而使民飢以死,則無異於驅獸以食人矣。」
結論:此段文字意謂:暴政虐民。故選(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