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24)
No.576
|
「每一個季節,都有一種花兒站著。寒冬裏,我欣賞梅花那含蓄的傲骨。深秋時節,我欣賞菊花那從容的樸素。當然,我也愛一朵夏荷的出水之姿。至於春天,我不得不驚嘆於杜鵑的敏感,不得不承認整個季節都是她們的天下……」主要顯示出作者:
|
(A) 具有悲憫之心,尊重生命。
|
|
(B) 能展現謙卑的態度,讚嘆造化之奇。
|
|
(C) 喜愛自然之美,善於描述花木的生長過程。
|
|
(D) 善於觀察與聯想,能以花木比擬人的神態與丰采。
|
|
答:(D)
|
|
結論:主要顯示出作者:善於觀察與聯想,能以花木比擬人的神態與丰采。故選(D)。
|
No.577
|
「有良知的醫生雖然相信自己的診斷、治療,但也永遠都保持些許懷疑。每天不斷反省並自問自答:『這樣真的好嗎?』直到確實獲得成果之前,或者收集到完整證據之前,都無法放心。而且在這之前,他們會讓神經,尤其是讓耳朵的神經保持敏銳的感受力,去察覺自己所感應到的,或者周圍其他人的判斷。」根據上文,有良知的醫生應當如何?
|
(A) 不斷懷疑,否定自我,講求完美。
|
|
(B) 虛心彙整他人意見,再做出決定。
|
|
(C) 確實的分層負責,保障病人權益。
|
|
(D) 與其自己判斷,不如讓眾人決定。
|
|
答:(B)
|
|
結論:根據上文,有良知的醫生應當:虛心彙整他人意見,再做出決定。故選(B)。
|
No.578
|
「女子從小就知道,長大要嫁人,而且要冠夫姓。而她倒楣,姓于,於是,小心不讓姓李張戴吳齊……的男子接近,以免變成鯉魚、章魚、帶魚、烏魚、旗魚……。愛上某男子,還來不及想清楚他姓譚,就成了『痰盂』二十五年。現在女兒二十歲,她告誡女兒千萬不能嫁姓屠的,否則成『吐痰』。女兒說:『媽,放心,一百人也碰不到一個姓屠的,而且,奇怪,我幹嘛要去冠夫姓?』」下列那一選項最符合上文旨意?
|
(A) 肯定妻冠夫姓的社會規範。
|
|
(B) 愛情常常令人盲目,後悔莫及。
|
|
(C) 命名要避免字音的尷尬聯想。
|
|
(D) 社會變遷,觀念也跟著改變。
|
|
答:(D)
|
|
結論:社會變遷,觀念也跟著改變最符合上文旨意。故選(D)。
|
No.579
|
「文學,只不過就是提醒我們:除了岸上的白楊樹外,有另外一個世界可能更真實存在,就是湖水裡頭那白楊樹的倒影。」並說:「我們如果只知道有岸上的白楊樹,而不知道有水裡的白楊樹,那麼做出來的價值判斷很可能是一個片面的、單層次的、簡單化了的價值判斷。」關於此文意涵,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心中有美方能讀出文學中的真實價值。
|
|
(B) 文學能幫助我們看到眼睛所看不到的真實。
|
|
(C) 文中「白楊樹的倒影」是指寫實文學的創作。
|
|
(D) 「白楊樹」是指事物表面之「善」,「白楊樹的倒影」則為隱藏之「惡」。
|
|
答:(B)
|
|
結論:關於此文意涵文學能幫助我們看到眼睛所看不到的真實正確。故選(B)。
|
No.580
|
侯文詠〈風過澎湖〉:「到處去義診看病,見過許多多皺紋的面孔,藏在包巾裏面,拆了下來,又包回去。皺折的面孔底,許多的心情是島嶼特有的。漸漸你也能理解到孩子必須到臺灣讀書那種割捨的心情、捕魚失事的悲慟、慢性疾病的悽楚、焚香拜佛的虔誠。」根據本文的敘述,那個選項最不可能是澎湖面臨的難題?
|
(A) 求神問卜的迷信。
|
|
(B) 醫療資源的短缺。
|
|
(C) 教育資源的不足。
|
|
(D) 漁撈工作的險峻。
|
|
答:(A)
|
|
結論:求神問卜的迷信不可能是澎湖面臨的難題。故選(A)。
|
No.581
|
「從中禪寺湖開始,一場流浪似的旅行,場景不斷滾動更迭,一處一處是陌生的人情與風景,目不暇給,讓你來不及自艾與自憐。才不過幾天,回到台北,卻恍若隔世,我已經記不得原來內心的傷害是什麼,甚至對原來的人生目標也感到陌生而模糊,創傷只剩似曾相識的淡淡哀愁,我也已經病而復癒,可以去走下一段路了。」上述文字所要表達的要旨為何?
|
(A) 家鄉才是最終歸宿。
|
|
(B) 旅行具有心靈療效。
|
|
(C) 都市容易讓人迷失。
|
|
(D) 覺悟始能破繭重生。
|
|
答:(B)
|
|
結論:述文字所要表達的要旨為:旅行具有心靈療效。故選(B)。
|
No.582
|
「在成長中,往往理智越多、規矩越多,可愛則越少;在成長之中,往往軀體越大,靈性則越少越黯淡。噢!在成長之中,如不越心硬,便是越心碎。但是,不管怎麼樣,我們還是儘可能的活下去。幻滅也罷!失落也罷!甚至絕望也罷!我們還是緊緊抓住越來越短的生命活下去。」根據本文的敘述,下列推理何者有誤?
|
(A) 理智和規矩的結果等同心硬。
|
|
(B) 可愛與靈性隨年紀增長漸減。
|
|
(C) 心碎與絕望亦不可放棄生命。
|
|
(D) 幻滅與失落只是人生的過客。
|
|
答:(A)
|
|
結論:理智越多、規矩越多,可愛則越少;心硬是決策而非理智和規矩的結果。故(A)有誤。
|
No.583
|
「虛偽的友誼就像是你的影子。當你在陽光下,它會緊緊地跟著,但是當你一旦橫越過陰暗處時,它立刻就會離開你。」此語意近:
|
(A) 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
|
(B)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
|
|
(C)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
(D) 勢利之交,難以持久。
|
|
答:(D)
|
|
結論:「當你在陽光下,…當你一旦橫越過陰暗處時,」有「此一時…彼一時」之意,與「時」有關。故選(D)。
|
No.584
|
「我們於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生活才覺得有意思。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鍊愈好。可憐現在的中國生活,.是極端地乾燥粗鄙,別的不說,我在北平徬徨了十年,終未曾吃到好點心。」依本文所述,下列選項何者為是?
|
(A) 本文旨在勸人當及時努力工作,不要花費時間力氣在無用的事物上。
|
|
(B) 「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是因為酒本身不會解渴,點心本身不能讓人飽足的緣故。
|
|
(C) 「看花,聽雨,聞香」這些事,只要我們用平常心去體會即可,不必刻意講究精細美好,以免落入庸俗無味。
|
|
(D) 作者雖用「無用」來形容遊戲與享樂,卻暗喻這種「無用」之事正是讓人們生活饒富滋味的「必要」之物。
|
|
答:(D)
|
|
結論:依本文所述,下列敘述為是:作者雖然用「無用」來形容遊戲與享樂,但卻暗喻這種「無用」之事正是讓人們生活饒富滋味的「必要」之物。故選(D)。
|
No.585
|
「星隊(墜)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文中敘述的意思為何?
|
(A) 相信鬼神的存在,應定期祭祀。
|
|
(B) 肯定自然的現象,不需要驚恐。
|
|
(C) 面對天地的變化,要心存畏懼。
|
|
(D) 罕見現象的發生,乃上天示警。
|
|
答:(B)
|
|
荀子《天論》
星墜,流星下墜。古人不明其故,以為災異。木鳴,指社樹,古代祭神用的樹,因風吹而發出聲音,古人以為怪異。古代封土為「社」,隨其地之所宜種植樹木,稱為「社樹」。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
譯:那流星的隕落,樹木的發出響聲,這些都是天地變化産生的現象,是陰陽相互作用的結果,是事物很少發生的情況,對這些現象感到奇怪是可以的,但害怕它就不對了。
結論:文中敘述的意思為:肯定自然的現象,不需要驚恐。故選(B)。
|
No.586
|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憎愛,趣有異同,假使聖如伊、周,賢如楊、墨,求諸物議,孰免譏嫌?」下列敘述,何者不合文意?
|
(A) 若拘泥於人的短處,天下將無人才可用。
|
|
(B) 若著眼於人的長處,天下沒有不可用的人。
|
|
(C) 人皆有缺點,除非是如伊尹、周公一般的聖人。
|
|
(D) 墨子、楊朱這樣的賢人,也難避免遭受譏諷和嫌棄。
|
|
答:(C)
|
|
譯:人的才能和德行,自古以來就少有能夠十全十美的,人如果有長處,也必定會有短處。倘若用其長處、彌補短處,那麼,天下將沒有人不被使用;倘若苛責人的短處、捨棄其長處,那麼,天下人都將被棄而不用。再加上人的感情各有愛憎,旨趣各有同異,即使是象伊尹、周公這樣聖明的人和楊朱、墨翟這樣的賢能者,如果去徵求眾人對他們的意見的話,誰能免去受譏刺和遭疑忌呢?
結論:下列敘述不合文意:人皆有缺點,除非 (應更正為:即使) 是如伊尹、周公一般的聖人。故選(C)。
|
No.587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下列選項何者符合上文之意?
|
(A) 富國而後強兵。
|
|
(B) 天險不可逾越。
|
|
(C) 人助不如自助。
|
|
(D) 地利不如人和。
|
|
答:(D)
|
|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天時、地利、人和:苟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而孟子在這裡所說的“天時”則指尖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則
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內城叫“城”,外城 叫“郭”。內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池:即護城河。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擊性武器。革:皮革,指甲胄。古代甲胄確皮革做的,也有用銅鐵做的。委:棄。域民:限制人民。域, 界限。畔:同“叛”。有:或,要麼。
譯: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線就可以限制住的,國家不是靠山川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揚威天下也不是靠銳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連親戚也會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人下的人都會順從。以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親戚都會叛離的人,必然是不戰則已,戰無不勝的了。
結論:地利不如人和符合上文之意。故選(D)。
|
No.588
|
「一人之辨,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強調的是:
|
(A) 說話藝術的重要。
|
|
(B) 辯論要點的明確。
|
|
(C) 論說對象的一致。
|
|
(D) 獨當一面的可貴。
|
|
答:(A)
|
|
一人指東周的重臣顔率;三寸之舌指平原君的舍人毛遂。
一人之辨,重於九鼎之寶:秦國想要向東周君索要九鼎(國寶),於是起兵興師威脅東周,朝中重臣顏率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三言兩語、輕輕鬆鬆就挽救了一個國家的尊嚴和利益,不但去齊國借兵求救,而且保住國寶。
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毛遂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口才,勝過百萬雄師發揮的作用。
戰國時期,秦國的軍隊包圍了趙國的邯鄲,趙王使平原君結盟于楚,楚國不想答應,擔心得罪強秦。平原君的舍人毛遂在談判中臨難不退,運用自己的口才與膽識,迫使楚王與趙簽定了盟約,得到平原君的誇讚。
結論:「一人之辨,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強調的是:說話藝術的重要。故選(A)。
|
No.589
|
「窮通皆命也。得又何歡?失又何愁?恰似□□□□。」空格中適合填入下列那個成語?
|
(A) 同床異夢。
|
|
(B) 夜長夢多。
|
|
(C) 南柯一夢。
|
|
(D) 醉生夢死。
|
|
答:(C)
|
|
南柯一夢:柯,草木的枝莖。南柯:地名。在南柯做的一個夢。舊喻榮枯得失無常,今多喻一場空歡喜。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用來比喻人生在世,貴賤窮達無常,就如作夢一般。比喻人生貴賤窮困無常,猶如一夢,世事多變化令人慨嘆。故選(C)。
|
No.590
|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意謂君子應當引以為恥的是:
|
(A) 言而無信。
|
|
(B) 口說無憑。
|
|
(C) 言過其實。
|
|
(D) 洋洋得意。
|
|
答:(C)
|
|
《論語.憲問》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孔子說:“君子認為說得多而做得少(言過其實)是可恥的。”這句話極為精煉,但含義深刻。孔子希望人們少說多做,而不要只說不做或多說少做。在社會生活中,總有一些夸夸其談的人,他們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說盡了大話、套話、虛話,但到頭來,一件實事未做,給集體和他人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故選(C)。
|
No.591
|
「聚散虛空去復還,野人閒處倚筇看;不知身是無根物,蔽月遮星作萬端。」上引詩句所歌詠的是:
|
(A) 水。
|
|
(B) 雲。
|
|
(C) 風。
|
|
(D) 雷。
|
|
答:(B)
|
|
這兩句詩出自唐‧郭震的《雲》。
筇ㄑㄩㄥˊ:古書上說的一種竹子,可以做手杖。
譯:你看那雲彩,飄於空中,行走不定。而雲下的閑雲野鶴之士則在靜靜地欣賞,同時亦暗暗恥之。雲啊,雲!難道你就不知道自己是沒有根基的東西嗎?你還在那裡蔽月遮星作萬端?結果是什麼?
意境:詩人以雲之態,述說人的倡狂之態。亦警人宜以自謙是好。
結論:「不知身是無根物,蔽月遮星作萬端。」寫出了雲的特性:無根(聚散無憑)和多變(幻化萬端)。故選(B)。
|
No.592
|
陳之藩〈現代的司馬遷──談今日的資料壓縮〉一文提到司馬遷用五十二萬字的《史記》,把軒轅到漢武帝時代汗牛充棟的史實寫出,便是一種壓縮資料的作法。而其壓縮資料的方式,則是把自己的寫作技術練入化境,使所寫文言文字達於精純,這可以說是司馬遷的編碼程序。如此引喻,則可合理推論:若後人欲讀懂《史記》,最需要的解碼訓練為何?
|
(A) 漢隸字體的熟悉。
|
|
(B) 史學知識的累積。
|
|
(C) 古文的閱讀能力。
|
|
(D) 作者的學術背景。
|
|
答:(C)
|
|
結論:若後人欲讀懂《史記》,最需要的解碼訓練為古文的閱讀能力。故選(C)。
|
No.593
|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論語.雍也》)
依據上文,下列選項的說明,何者最為正確?
|
(A) 孔子責備冉求所言無異於畫蛇添足。
|
|
(B) 孔子認為冉求比「中道而廢」者還不如。
|
|
(C) 冉求自認體力不逮,無法宣揚夫子之道。
|
|
(D) 孔子慨嘆弟子多所推托,中庸之道因而廢弛。
|
|
答:(B)
|
|
今女畫:女:汝。畫:畫地自限:將自己限定在某一範圍內,而不求進展。
譯:冉求說:“我不是不喜歡老師的學說,是因為能力不夠。”孔子說:“能力不夠,會在中途走不動了的時候停止,可你現在卻是畫地為牢,根本就沒有出發。”
讀解:走不走得到是能力問題,走不走卻是態度問題。 畫地為牢,裹足不前,這是知難而退,自甘墮落。所以孔子深惡痛絕,當面駁斥冉求的說法。 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個人不管做什麼,只要肯立志,堅決地去做,做到什麼程度算什麼程度,走到步算哪一步。換句話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事實上就總會有所收獲。相反,凡事太功利主義,還沒有開步就問終點何在,利益何在,期望值太高,大迫切,往往會產生畏難情緒,結果便很容易畫地為牢,自己把自己限定在一個範圍內,甚至裹足不前,打退堂鼓了事。冉求正是想打退堂鼓,所以聖人予以激勵,要求他開步向前走,哪怕“中道而廢”,也比停步不前好。
結論:依據上文,孔子認為冉求比「中道而廢」者還不如。故選(B)。
|
No.594
|
「『環境』本身不會製造髒亂,植物或礦物也不會為人類的生活環境帶來污染,唯有人類才會製造髒亂。不但污染物質環境,更是污染精神環境,從語言、文字、符號,種種形象以及各種思想、觀念等,都會為人類的心靈帶來創傷與污染。物質環境的污染不離人為,而人為又離不開人的『心』。」本文欲倡導的核心觀念是什麼?
|
(A) 語言文字只是表象,會污染心靈。
|
|
(B) 壞心的人類是萬惡淵藪的製造者。
|
|
(C) 只要人有好心,人間處處是溫情。
|
|
(D) 保持心的潔淨才能根治環境污染。
|
|
答:(D)
|
|
結論:本文欲倡導的核心觀念是:保持心的潔淨才能根治環境污染。故選(D)。
|
No.595
|
下列選項中的文意,何者與其他三者不同?(1) 無論什麼事,得之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2) 臺語俗諺有云:「吃果子拜樹頭,喝泉水思源頭」,保持一顆飲水思源的心,提醒自己享福、惜福。(3) 世界上,每個地方,每個角落,都有可敬的勞動者默默地付出。他們或許驚鴻一瞥,在你生命中並沒有占太大的地位,對他們的認識也不太多,但每位勞動者都值得我們敬佩。(4) 我們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價。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終;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眾人之苦者,享眾人之福;真正會享福者,先要備嘗艱苦,而後苦盡甘來,始有滋味。
|
(A) (1)。
|
|
(B) (2)。
|
|
(C) (3)。
|
|
(D) (4)。
|
|
答:(D)
|
|
飲水思源:喝水的時候想起水是從哪兒來的。比喻不忘本。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我國傳統俗諺,意思是吃得千辛萬苦,才能獲取功名富貴,成為別人敬重的人。
結論:(123)皆與「飲水思源」有關;而(4)主旨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與「飲水思源」無關。故選(D)。
|
No.596
|
承辦人員辦稿時,處理附件的注意事項,下列何者有誤?
|
(A) 附件有2種以上時,分別標以附件1、附件2、……。
|
|
(B) 附件除附卷者外,如係隨文附送,辦稿時,用「檢送」、「檢附」等字樣。
|
|
(C) 有時間性之公文,其附件不及隨文送出者,請註明「文先發,附件請向承辦人員洽取」字樣。
|
|
(D) 如需以電子文件發出,辦稿時請書「附電子檔」字樣,並註明「原本存卷,另以電子檔發出」。
|
|
答:(C)
|
|
依《文書處理手冊》要點三十一第(十一)項第2、3、5、9款:
附件有2種以上時,請分別標以附件1、附件2、……。故(A)對。
附件除附卷者外,如係隨文附送,辦稿時,用「檢送」、「檢附」等字樣。故(B)對。
如需以電子文件、抄本或影印本發出,辦稿時請書「附電子檔」、「抄送」或「檢送○○影印本」等字樣,並註明「原本存卷,另以電子檔、抄本或影印本發出」。故(D)對。
有時間性之公文,其附件不及隨文送出者,請註明「文先發,附件另送」,並與發文單位聯繫,洽知發文號碼,備於補送附件時註明。故(C)有誤。
|
No.597
|
下列機關間之公文往復,何者屬於平行文?
|
(A) 臺北市政府/行政院。
|
|
(B) 署立玉里醫院/行政院衛生署。
|
|
(C) 國立臺灣大學/教育部。
|
|
(D)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育部。
|
|
答:(D)
|
|
臺北市政府/行政院:上行文。
署立玉里醫院/行政院衛生署:上行文。
國立臺灣大學/教育部:上行文。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教育部:平行文(都隸屬於行政院)。故選(D)。
|
No.598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
(A) 公文分為「令」、「呈」、「咨」、「函」、「公告」5種。
|
|
(B) 向受文者提出之具體要求無法在「主旨」內簡述時,用「說明」列舉。
|
|
(C) 當案情必須就事實、來源或理由,作較詳細之敘述,無法於「主旨」內容納時,用「辦法」說明。
|
|
(D) 「主旨」、「說明」、「辦法」3段,得靈活運用,可用1段完成者,不必勉強湊成2段或3段。
|
|
答:(D)
|
|
依《文書處理手冊》要點十五第(一)項:
公文分為「令」、「呈」、「咨」、「函」、「公告」、「其他公文」6 種。故(A)錯。
依《文書處理手冊》要點十六第(三)項第3款前段:
向受文者提出之具體要求無法在「主旨」內簡述時,用「辦法段」列舉。故(B)錯。
依《文書處理手冊》要點十六第(三)項第2款前段:
當案情必須就事實、來源或理由,作較詳細之敘述,無法於「主旨」內容納時,用「說明段」說明。故(C)錯。
依《文書處理手冊》要點十六第(三)項第4款:
「主旨」、「說明」、「辦法」3段,得靈活運用,可用1段完成者,不必勉強湊成2段或3段。故(D)正確。
|
No.599
|
下列關於「會稿」作業的敘述,何者錯誤?
|
(A) 非政策性之緊急文稿,為爭取時效,得先發後會。
|
|
(B) 會稿單位對於文稿有不同意見時,應由主辦單位綜合修改後,再送決定,會銜者亦同。
|
|
(C) 凡先簽後稿之案件已於擬辦時會核者,如稿內所敘與會核時並無出入,仍應再送會,以完備手續。
|
|
(D) 各單位於其他單位送會之簽稿,如有意見應即提出,如未提出意見,一經會簽,即認為同意,應共同負責。
|
|
答:(C)
|
|
《文書處理手冊》要點三十三:會稿應注意事項如下:
(一) 凡先簽後稿之案件已於擬辦時會核者,如稿內所敘與會核時並無出入,應不再送會,以節省時間及手續。故(C)錯誤。
(二) 各單位於其他單位送會之簽稿,如有意見應即提出,如未提出意見,一經會簽,即認為同意,應共同負責。
(三) 會稿單位對於文稿有不同意見時,應由主辦單位綜合修改後,再送決定,會銜者亦同。
(四) 非政策性之緊急文稿,為爭取時效,得先發後會。
|
No.600
|
公文橫式書寫數字有一定之使用規範,下列選項何者為非?
|
(A) 週二。
|
|
(B) 延後2週辦理。
|
|
(C) 事務管理規則共分15編、415條條文。
|
|
(D) 行政院令:修正「事務管理規則」第110條條文。
|
|
答:(D)
|
|
依《文書處理手冊》附錄5:公文書橫式書寫數字使用原則
慣用語(如星期、比例、概數、約數)用「中文數字」。故(A)對。
日期、時間,用「阿拉伯數字」:如民國93年7月8日、93年度、21世紀、公元2000年、 7時50分、…..、延後2週辦理。故(B)對。
法規條項款目、編章節款目之統計數據,用「阿拉伯數字」:如事務管理規則共分15編、415條條文。故(C)對。
法規制訂、修正及廢止案之法制作業公文書(如令、函、法規草案總說明、條文對照表等),用「中文數字」:如行政院令:修正「事務管理規則」第一百十一條條文。故(D)為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