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14)
No. 326
|
「南枝纔放兩三花,雪裡吟香弄粉些;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白王蟾-早春) 這是一首詠下列何種「花」的詩?
|
(A) 梅。
|
|
(B) 桃。
|
|
(C) 杏。
|
|
(D) 李。
|
|
答:(A)
|
|
早春:指春天未到之前,卻已有春天訊息的那段時間。
南枝:南面向陽的枝椏。俗話說:向陽花木易逢春,以此說明早春的訊息。
吟香弄粉:以花香花色作為吟誦的對象。
些:語末助詞。着:附着。籠:籠罩。
白話文:南面向陽的梅花枝椏才剛綻放兩三個花朵,我就迫不及待地在雪中吟唱讚美它的國色天香。那層圍繞在枝椏間的朦朧,淡淡的是煙霧,濃濃的是月色,而它的倒影則籠罩在遠處的水面和近處的沙灘上。
結論:(白王蟾-早春) 這是一首詠「梅」花的詩。故選(A)。
|
No. 327
|
下列注音,何者正確:
|
(A) 烘「焙ㄅㄟˋ」蛋糕。
|
|
(B) 以「蠡ㄩㄢˊ」測海。
|
|
(C) 東船西「舫ㄈㄤ」。
|
|
(D)「盱ㄑㄩˋ」衡世局。
|
|
答:(A)
|
|
結論:
烘「焙ㄅㄟˋ」蛋糕:用火烘乾。故(A)正確。
以「蠡ㄌㄧˊ」測海:用瓢量海水。比喻以淺陋之見揣度事物。故(B)錯。
東船西「舫ㄈㄤˇ」:白居易《琵琶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 東面和西面的畫舫和遊船都靜悄悄的,只看見江中心映著的秋月泛著白光。) 故(C)錯。
「盱ㄒㄩ」衡世局:觀察;縱觀。故(D)錯。
|
No. 328
|
(甲) 白雲生處有人家;(乙) 停車坐愛楓林晚;(丙) 遠上寒山石徑斜;(丁) 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山行) 選出正確的次序:
|
(A) 甲丙乙丁。
|
|
(B) 丙甲乙丁。
|
|
(C) 丙丁乙甲。
|
|
(D) 乙丙丁甲。
|
|
答:(B)
|
|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前兩句寫秋山高寒。
遠上寒山:登上遠處秋山。石徑斜:石頭小路蜿蜒曲折。( 登上遠處秋山,山上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在白雲升起的地方住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後兩句寫楓林紅艷。
坐:因為。坐愛楓林晚:因為喜愛楓林的暮色。霜葉:經過秋霜的葉子。( 因為喜愛楓林的暮色而停下車來,經霜的楓葉比二月的花朵還要紅艷。)
結論:正確的次序:丙甲乙丁。故選(B)。
|
No. 329
|
蘇軾念奴嬌:「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此段詞除以雪借代浪花外,主要是使用哪一種修辭法?
|
(A) 譬喻。
|
|
(B) 誇飾。
|
|
(C) 轉品。
|
|
(D) 排比。
|
|
答:(B)
|
|
譬喻:是一種「借此喻彼」的修辭法,凡二件或二件以上的事物中有類似之點,運用那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事物的,就叫「譬喻」。通常是以易知說明難知,以具體說明抽象。
誇飾:描述事物誇張鋪飾,超過客觀事實。
轉品:也叫轉類。修辭學辭格之一。指寫文章時有意將某一詞類的詞臨時轉作另一詞類的詞來用。如 「春風風人,夏雨雨人。」其中的後一個「風、雨」 就是將名詞臨時用作動詞。
排比:用一連串結構相似、內容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句子或成分來表示意思,用以增強語勢,使內容得到強調。
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 雜亂的石山高聳入雲,駭人的浪濤像要撕裂江岸似的,捲起了千萬堆雪白的浪花。)
結論:「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堆雪」主要是使用誇飾修辭法。故選(B)。
|
No. 330
|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運用了哪一種修辭格?
|
(A) 映襯。
|
|
(B) 層遞。
|
|
(C) 比喻。
|
|
(D) 誇飾。
|
|
答:(B)
|
|
映襯:並列相反的事物,形成鮮明的對比。如:「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
層遞:用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來表達層層遞進的意思。
比喻:即打比方,用某些有類似特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某一事物。
誇飾:描述事物誇張鋪飾,超過客觀事實。
結論:「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運用了層遞修辭格。故選(B)。
|
No. 331
|
燭之武退秦師:「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此事乃指晉惠公:
|
(A) 知恩圖報。
|
|
(B) 眾叛親離。
|
|
(C) 過河拆橋。
|
|
(D) 速戰速決。
|
|
答:(C)
|
|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
濟:渡,渡河。( 況且你曾對晉惠公施以恩惠,他答應把焦、瑕兩個地方送給你。然而他早上才渡過黃河歸國,晚上就已經築起城牆與秦國對抗。)
結論:「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此事乃指晉惠公過河拆橋。故選(C)。
|
No. 332
|
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說明何種道理?
|
(A) 人在做中學。
|
|
(B) 挫折就是鍛練。
|
|
(C) 天無絕人之路。
|
|
(D) 逸豫足以亡身。
|
|
答:(B)
|
|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空乏:缺少財物,指貧窮。空乏其身:使他身家窮困貧乏。拂亂:違反其意願以亂之。動心忍性:激勵其心,堅忍其性,使不違仁。曾:同「增」。 ( 上天將要把重大的責任加給這個人,必定先艱苦他的心志,勞累他的筋骨,使他飢餓消瘦,使他身家窮困貧乏,又使他做事時受到阻礙;用以上這些磨練來激勵他的心志,堅忍他的性情,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才能。)
結論:「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說明挫折就是鍛練的道理。故選(B)。
|
No. 333
|
下列「」內之詞,何者不為謙詞?
|
(A) 此則「不佞」之幟也。
|
|
(B)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
(C) 庶竭「駑鈍」,攘除姦凶。
|
|
(D) 今得「承乏」,待罪方面。
|
|
答:(B)
|
|
謙詞:謙虛的言辭。
(A) 此則「不佞」之幟也。「不佞」:謙辭,猶言不才。幟:理想。( 這就是不才我的理想啊!)
(B)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駑馬:不能快跑的馬,為一名詞;非謙辭。駕:馬拉車奔行一日的路程為一駕。( 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 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習,也能追上資質高的人。)( 能堅持就是勝利。) 故(B)為非。
(C) 庶竭「駑鈍」,攘除姦凶。「駑鈍」:謙辭,自謙平庸之才。庶:希望。( 希望竭盡自己的平庸之才,剷除奸臣漢賊。)
(D) 今得「承乏」,待罪方面。「承乏」:暫任某空缺職位的謙辭,後多用作任官的謙詞。
|
No. 334
|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左傳-秦晉殽之戰) 句中「行李」之意,應為諸子中之:
|
(A) 法家。
|
|
(B) 名家。
|
|
(C) 縱橫家。
|
|
(D) 雜家。
|
|
答:(C)
|
|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道上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
縱橫家:
1. 戰國時期一批從事政治活動的謀士,以審察時勢、陳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縱、連橫」的主張,遊說列國君主。
2. 這些謀士對當時形勢有一定影響,其代表人物為:蘇秦、張儀。
3. 蘇秦主張合縱,合山東六國之力以抗秦。張儀主張連橫,說六國以事秦。
4. 當時謀士一般分屬合縱、連橫兩派,《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5. 後因稱憑辯才進行政治活動者為「緃橫家」。
結論:「行李」乃「使者」之意,應為諸子中之縱橫家。故選(C)。
|
No. 335
|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其因在:
|
(A)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
|
(B)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
|
(C)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
|
(D)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
|
答:(B)
|
|
結論:「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其因在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故選(B)。
註: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足:非常,十分。例如台語中有「足好、足水、足爽、足見笑、足歹勢等等」。( 向地位低的人學習,便覺得十分羞恥;向地位高的人學習,又覺得乎阿諛。)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高明。只是領會道理的時間有先後的不同,學業各有專門的研究,就是這樣罷了。)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句讀:文章的斷句。古書沒有標點,兒童從師首先學句讀。本句原始句型為「(士大夫之子)不知句讀,或師焉,(士大夫)不解惑,或否焉。」句中括號處為之省略主語,「不」(音,ㄈㄡˇ)為「否」之通同字,意思為不從師。「或」字為代詞,意思是「有的人」。「焉」字為助詞,分別表示停頓及結束語氣。( 字句不明白,便去請教老師;有了疑惑不能解決,反而不去請教老師。捨本逐末之謂。)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道理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在的地方。)
|
No. 336
|
張載西銘云「不愧屋漏為無忝」其謂屋漏蓋指:
|
(A) 屋之東南隅。
|
|
(B) 屋之西北隅。
|
|
(C) 屋之西南隅。
|
|
(D) 屋之東北隅。
|
|
答:(B)
|
|
不愧屋漏為無忝:屋漏:古代室內西北隅施設小帳,安藏神主,為人所不見的地方稱作「屋漏」。無忝:不玷辱;不羞愧。( 比喻處世光明正大,即使在無人之處,亦持心端正,無愧於神明。)
結論:張載西銘云「不愧屋漏為無忝」其謂屋漏蓋指屋之西北隅。故選(B)。
|
No. 337
|
張載西銘:「不愧屋漏為無忝」與下列何者寓意最為切近?
|
(A) 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
|
|
(B)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
|
(C)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
|
(D)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
|
答:(C)
|
|
不愧屋漏為無忝:屋漏:古代室內西北隅施設小帳,安藏神主,為人所不見的地方稱作「屋漏」。無忝:不玷辱;不羞愧。( 比喻處世光明正大,即使在無人之處,亦持心端正,無愧於神明。)
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 除掉搬弄是非的人,遠離邪婬女色,輕賤財貨而重視道德。)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不降低自己的志向,不辱没自己的身份。)
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隱秘的事情,沒有不被人發現的;細微的事情,沒有不被顯露出來的,所以,君子在個人獨處的時候,也要謹慎警惕。)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瞭解我,我也不怨恨、惱怒,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
結論:「不愧屋漏為無忝」與「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寓意最為切近。故選(C)。
|
No. 338
|
下列名人與名句的組合,何者有誤?
|
(A)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歐陽修。
|
|
(B)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 張先。
|
|
(C)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 李白。
|
|
(D)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杜甫。
|
|
答:(C)
|
|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明月高掛在柳樹枝頭的天空上,這元宵節黃昏 ,正是我與情人相約會的時候。) 故(A)對。
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 - 張先《天仙子》。( 池水漸暗,沙灘上並排一雙鳥兒,月亮從雲中穿破,花朵也在月下擺弄身影。) 故(B)對。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王維《終南別業》。( 當來到水的盡頭時,不妨席地而坐,仰看白雲從山中出來在藍天漂浮,一片寧靜祥和中,卻蘊含了無限的變化,勃勃的生機。) 故(C)有誤。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 杜甫《旅夜書懷》。( 如今我飄然一生,究竟像什麼?就像那天地間一隻孤寂無依的沙鷗。)
故(D)對。
|
No. 339
|
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論語‧子罕) 句中「空空如」意謂:
|
(A) 誠懇貌。
|
|
(B) 粗俗貌。
|
|
(C) 謙遜貌。
|
|
(D) 哀憐貌。
|
|
答:(A)
|
|
結論:「空空如」意謂:誠懇貌。故選(A)。
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叩:詢問。( 我有知嗎?我實是無知呀!有鄙夫來問於我,他心空空,(一無所知,)只誠愨地來問,我(亦只就他所問),從他所疑的兩端反過來詢問他,一步步問到窮竭處,就是了。)
|
No. 340
|
荀子以為「學」應從何開始?
|
(A) 誦經。
|
|
(B) 讀禮。
|
|
(C) 習樂。
|
|
(D) 修春秋。
|
|
答:(A)
|
|
荀子《勸學篇》「學惡乎始?惡乎終?曰: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惡ㄨ:疑問詞。何、怎麼。數:方法。( 學習究竟應從何入手又從何結束呢?答:按其途徑而言,應該從誦經《尚書》入手到《禮經》結束。)
結論:荀子以為「學」應從誦經《尚書》開始。故選(A)。
|
No. 341
|
下列選項都屬於詠史懷古的詩詞,何者詠懷的對象與其他三組不同?
|
(A)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
|
(B) 管樂有才終不恭,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
|
(C)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
(D)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
答:(C)
|
|
詠懷諸葛亮:
(A)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他的功勞超越建立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勢,他的名聲完功於創造八陣圖。五百餘年來,大江日夜束流,江水猛烈沖激著八陣圖中的石堆,但他們卻咫尺未移、巋然不動。諸葛亮的成就蓋世無雙,但也有失誤之處,那就是沒能阻止劉備的東進吞吳,其結果是破壞了諸葛亮原先為劉備制定的聯吳抗曹的國策,以致大業難成而終為千古遺恨。)
(B) 管樂有才終不恭,關張無命欲何如?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管樂:管仲和樂毅。不恭:不辱、無愧。關張:關羽和張飛是蜀中的大將,卻先後被殺。他年:當年。錦里:在成都市南,諸葛亮的祠廟在此。梁父吟:古樂曲名。( 諸葛亮真不愧是像管仲、樂毅那樣有才能的政治、軍事家。但名將關羽、張飛早死,他儘管有傑出的才能,也發揮不了作用啊!當年,我曾親到成都錦里,憑弔武侯祠廟,吟哦罷諸葛亮最喜歡的〈梁父吟〉,心中不禁起了無窮的悵恨。)
(D)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想把自己視為邊塞上的長城,這只不過是徒然的空想,因為鏡中的我早已鬢髮灰白。諸葛亮的出師表,確實能夠名聞於世,千百年來,有誰能夠和他相比呢?)
詠懷周瑜:
(C) 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回想當年的周瑜,在小喬剛嫁給他時,那樣的英姿瀟灑,睿智不凡。赤壁之戰,他頭戴儒巾,從容地搖著羽扇。在一片談笑聲中,指揮水軍將曹營的萬艘軍艦燒為灰燼。)
結論:「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詠懷的對象與其他三組不同。故選(C)。
|
No. 342
|
下列何者非結婚提辭用語?
|
(A) 秦晉之好。
|
|
(B) 五世其昌。
|
|
(C) 玉燕投懷。
|
|
(D) 乾坤定矣。
|
|
答:(C)
|
|
秦晉之好:賀新婚。春秋時秦、晉兩國世代聯姻,後用以泛稱兩姓聯姻。
五世其昌:賀新婚。五代皆昌盛。
玉燕投懷:賀得子。相傳唐代張說之母,夢玉燕入懷後成孕,產下張說,後張說為一代名相。故(B)為非。
乾坤定矣:賀新婚。指夫妻地位已定。
|
No. 343
|
張潮幽夢影談及:「作文之法,窘者舒之使□,縟者刪之使□,俚者文之使□,鬧者攝之使□,皆所謂裁制也。」以上缺空的字依序是:
|
(A) 長、簡、雅、靜。
|
|
(B) 曲、淺、文、明。
|
|
(C) 新、輕、深、幽。
|
|
(D) 奇、短、正、清。
|
|
答:(A)
|
|
作文之法,窘者舒之使「長」,縟者刪之使「簡」,俚者文之使「雅」,鬧者攝之使「靜」,皆所謂裁制也。
( 文章發揮不出的就應舒展開來寫,文章冗長的應刪去無必要的使之簡潔明了,文章中俚語方言多的應運用爲大衆所熟知的詞彙來寫,文章看起來雜亂無章的應刪繁就簡,去鬧取靜,這就是所說的因人裁衣、因時制宜的道理。)
結論:缺空的字依序是:長、簡、雅、靜。故選(A)。
|
No. 344
|
蘇軾嘗評論眾人,下列評論何者有誤?
|
(A) 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 柳宗元。
|
|
(B) 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 歐陽修。
|
|
(C) 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 陶潛。
|
|
(D)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王摩詰。
|
|
答:(A)
|
|
文評:
柳宗元:韓愈稱其:「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司馬遷)」。故(A)有誤。
歐陽修:蘇軾《六一居士集敘》「歐陽子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故(B)對。
陶潛 (陶淵明):蘇軾在《與蘇轍書》中用八個字對陶淵明詩歌的藝術特色作了最好的概括,即「質而實綺,癯而實腴」。也就是說,陶淵明的詩歌表現出一種質樸中寓華美,平淡中寓豐滿的獨特風格。故(C)對。
王摩詰 (王維):宋代蘇東坡有一次讀了王維的五言絕句 :「藍田白石出,玉川紅葉稀,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有感而發說:「味王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王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故(D)對。
|
No. 345
|
下列論語中的詞語,何者為非?
|
(A)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
(B)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
|
(C)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
(D) 古之學者為人,今之學者為己。
|
|
答:(D)
|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如果遇到知道的事,就說知道,遇到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樣能清清楚楚分辨『知道』或『不知道』,而能誠實面對自己,不加掩飾,正是『真知』的真正涵義。) 故(A)對。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廣博地學習正統的文化藝術,並且以禮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和態度,也就可以不偏離正道或背道而行了。) 故(B)對。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我不是生來就是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文化,勤奮敏捷去求得來的人。) 故(C)對。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人追求學問在進德修業,增益自我;今人則是以學問作為裝飾品,向他人炫耀。) 故(D)為非。
|
No. 346
|
下列何者不是屬於孟子的思想觀點?
|
(A)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
|
(B) 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
|
|
(C) 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
|
(D) 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
|
答:(B)
|
|
孟子的思想觀點: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告子的思想觀點:
孟子對告子「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的評論:
有一個叫告子的人講過兩句話。一句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一句是「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孟子說,前一句不對,後一句對。如果想表達一種意見,卻表達不清(不得於言),那就一定要「求於心」,即是先要在心裡把道理想明白,然後才能表達清楚。
但如果道理不明,那就一定不能「求於氣」。說話「求氣」就是借助修辭、氣勢、聲音;做事「求氣」就是莽打亂撞,碰運氣。成功的人一定是「求心不求氣」,說話時先要明白其道理,做事時先了解清楚情況。
結論:「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是屬於孟子的思想觀點。故(B)為非。
|
No. 347
|
下列何者不為「借代」修辭?
|
(A) 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
|
|
(B)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
|
(C)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
|
(D)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
|
答:(D)
|
|
借代:一種修辭方式,不直接把所要說的事物名稱說出來,而用跟它有關係的另一種事物的名稱代替它。例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此借造酒者之名 (註:杜康,是中國傳說中的人物,相傳善於造酒有貢酒、仙酒之譽) 代酒。
(A) 朱鮪涉血於友于,張繡剚刃於愛子。友于:以“友于”代“兄弟”。{ 朱鮪涉血於友于(兄弟;指朱鮪曾害死 漢光武帝劉秀的兄長劉縯,但劉秀不計前怨,於是朱鮪歸降),張繡剚刃(ㄗˋㄖㄣˋ;用刀插入身體) 於愛子(張繡曾殺死曹操的長子;曹操不計前嫌, 於是張繡歸降曹操)}
(B) 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禽犢乃古代用作饋贈的禮品,因以 ”禽犢” 代 ”干祿進身之物”。( 比喻小人之學,不過是為取悅於人。)
(C)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以“蘆葦”代“小舟”。( 任憑這一葉小舟在海上飄游渡越茫茫萬頃的水面。)
(D)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此句並無「借代」之處。( 同樣都是淪落世間的人,既然相逢,無論先前是否認識,都會同病相憐,同聲相應,那又何必在意是否曾相識呢?) 故(D)為非。
|
No. 348
|
韓愈進學解所云之「葩經」為何經籍之別稱:
|
(A) 詩經。
|
|
(B) 書經。
|
|
(C) 易經。
|
|
(D) 禮經。
|
|
答:(A)
|
|
結論:葩:花,引申為華美。唐韓愈 《進學解》:“《詩》正而葩。”後因稱《詩經》為“葩經”。故選(A)。
|
No. 349
|
「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是屬於「六書」中的:
|
(A) 指事。
|
|
(B) 會意。
|
|
(C) 轉注。
|
|
(D) 假借。
|
|
答:(C)
|
|
轉注:指屬於同個部首,讀音相近,意義相通,可互相解釋的字。
(1) 許慎的說文解字說:「 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
(2) 意思是:「幾個字義相同的字,它們有同一的形符,彼此就能夠互相注釋了。」
(3) 所謂「建類一首」,就是指的同一個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幾個部首相同的同義字可以互相解釋。
(4) 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對轉注字,它們都屬「老部」(所謂建類一首)
(5) 許慎對「老」字的解釋是「老,考也」,「考,老也」(所謂同意相受)
(6) 在古時候,老和考兩字是相通的。老者考也,七十曰「老」,從人,從毛,從匕,言鬚髮變白也。
其他的轉注字,例如:犬 ,狗也。舟 ,船也。民 ,氓也。妹,媢也。緝,績也。父,爹也,爸也。
結論:「建類一首,同意相受」是屬於「六書」中的轉注。故選(C)。
|
No. 350
|
以下有關資治通鑑之敘述何者有誤?
|
(A) 宋神宗以其有資治道,賜名之。
|
|
(B) 為通史記傳體之史書。
|
|
(C) 上起戰國下終五代。
|
|
(D) 宋遺民胡三省作注。
|
|
答:(B)
|
|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耗時19年。
《資治通鑑》,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戰國時代開始)(西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故(C)對。
《資治通鑑》,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故(B)有誤。
元初,胡三省著《資治通鑒音注》,被認為是歷代注釋《資治通鑒》最佳者。故(D)對。
《資治通鑑》,書名為宋神宗所定,取意「有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資治」兩字意謂著「幫助」「治理」。「通」則意謂著博通古今的「通史」,「鑑」則有引為「借鏡」之意(以史為鏡)。宋神宗親自作了一篇序,賜給司馬光。這篇序後來保護《通鑒》免遭毀版的災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