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21)
No.501
|
「情感不發洩對於心身有壞影響,而真正藝術家心中都有不得不說的苦楚,吐之則壞影響不復為祟,便是文藝之於人的情感『淨化』效驗。中外皆然。」下列選項的名人事蹟,不符此一旨意的是:
|
(A) 司馬遷遭受腐刑而隱忍苟活,終於完成紀傳體名作。
|
|
(B) 江淹夢見郭璞向他要回五色彩筆,驚醒後江郎才盡。
|
|
(C) 貝多芬以人世為苦,但強忍不死,遂有曠世樂章。
|
|
(D) 歌德聽聞少年自殺,體認自己不倫戀之痛,速成名作大綱。
|
|
答:(B)
|
|
情感抒發之後,壞影響就不再害人(不復為祟),例如:
(A) 司馬遷遭受腐刑而隱忍苟活,終於完成紀傳體名作:
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善惡皆書。漢武帝翻閱其中二卷後,認為司馬遷的敍述有意貶損自己,不禁勃然大怒,以「誣罔」(欺騙皇帝)的罪名判處死刑。當時的死刑有兩種方式可以充抵,一為以金錢贖身,司馬遷無力為之,只好選擇第二種腐刑(閹割)。俗曰:“士可殺,不可辱”,而司馬遷受腐刑後卻“隱忍苟活”。司馬遷為了完成《史記》,“受極刑而無慍色”,堅強地活下來,他的願望是“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並以此“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
(C) 貝多芬以人世為苦,但強忍不死,遂有曠世樂章。
貝多芬身受耳聾和各種病痛困擾,卻依舊堅持寫作。貝多芬曾和琪麗哀太、丹蘭士等多位女士相戀。由於自己耳疾的折磨,境遇的艱難,使他無法娶他所愛的人。雖然如此,但他並不因戀愛的痛苦,生活的折磨,耳疾的糾纏而毀滅,就在這種四面楚歌情景下,寫出了“第二交響樂”,在作品中,樂觀的意志占了優勢,一種不可抵抗的力量,把他憂鬱的情緒一掃而光。1810年後繼續寫成感人至深的"第七交響樂”及“第八交響樂。”爾後,有一天他完全耳聾。你想一個音樂家而聽不見演奏,這種悲痛的心情可想而知。但慘重的打擊並沒有把他折騰得一蹶不振。“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正因為他嘗盡人生辛酸苦辣的苦酒,才釀造出藝術創造的頂峰。著名的“第九交響樂”誕生了。
(D ) 歌德聽聞少年自殺,體認自己不倫戀之痛,速成名作大綱。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德國著名作家歌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藍本編著而成的。此書以日記的形式把維特內心的高低起伏描寫的淋漓盡致,頗為真實,感人。故事敘述維特暗戀已訂婚的綠蒂小姐,所以綠蒂參加的活動,維特也一定要去,但看見了綠蒂和她未婚夫,維特又嫉妒不已,這讓維特很煩惱,最後,他不理智地選擇了輕生。維特雖然值得同情,也理解他為何如此煩惱。但同時吾人也應懂得一個道理:我們無論遇到了什麼煩惱挫折,都不能像維特一樣選擇逃避,因為人生的道路不可能都是平地,不可能都佈滿鳥語花香,我們決不能跌一跤就說沒路好走,就放棄了。人生的道路還長著呢!一定有一些平地在坑坑窪窪的泥濘地後面,我們還沒走呢,怎麼能放棄呢?朋友們,我們一定要以向上的心態走完人生的道路,去欣賞盡頭的美景,去感覺苦難後的甜密和快樂。
結論:江淹夢的事蹟,不符旨意。故選(B)。
妙筆生花:
《開元天寶遺事》中記載了一段詩仙李白的逸聞,說李白小的時候夢見自己用的筆頭上面開出了花,後來果然因此而詩文雄奇豪放,名聞天下。妙筆生花,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傑出的文學才能。
江郎才盡:
◎ 比喻才思枯竭,寫不出好文章或想不出好主意。
◎ 相關成語:一籌莫展、今非昔比。
◎ 江淹,又叫江文通,是南北朝時頗有名氣的文學家。寫作時文思泉湧,意到筆隨,一而就,乾淨利落。有一次,他來到一個叫冶停的地方休憩,不知不覺打起盹做起夢來,矇曨中見到一個男子從遠方慢慢的走近他的身邊,對他說:「文通兄,我是郭璞,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裏很久了,現在已到還我的時候了。」江淹不說一句話,就順從的往懷裏拿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夢醒之後,江淹納悶非常,只覺腦子裏一片空白。回到家提起筆沉思半天,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好不容易絞盡腦汁作出二、三句詩,不是文不對題,便是俗不可耐。從此以後,江淹再也寫不出像從前一樣的好文章來,「江郎才盡」便成了一句形容文思枯竭,力不從心的成語。有些人在表示自己已沒有什麼才華,也會謙虛的說「江郎才盡」。
|
No.502
|
安真即將在新戲中扮演楊貴妃一角,為求入戲,希望先欣賞相關資料,以便瞭解角色,導演準備的下列材料,那一部較無幫助?
|
(A) 傳奇:《長生殿》。
|
|
(B) 敘事詩:《長恨歌》。
|
|
(C) 連續劇:《紅樓夢》。
|
|
(D) 京劇:《貴妃醉酒》。
|
|
答:(C)
|
|
下列材料與楊貴妃有關:
(A) 傳奇:《長生殿》:《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1645年—1704年)所作的劇本,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詩《長恨歌》、陳鴻的傳奇《長恨歌傳》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劇作《梧桐雨》,講述的是唐玄宗和貴妃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但他在原來題材上發揮,演繹出兩個重要的主題,一是極大地增加了當時的社會和政治方面的內容;二是改造和充實了愛情故事。
(B) 敘事詩:《長恨歌》:是唐朝詩人白居易所作的長篇敘事詩,是白居易最為人傳頌的代表作。白居易把《長恨歌》歸為「感傷類」的詩歌,一般認為是描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是一個將歷史典故融於感性藝術中,以富層次韻味的抒寫筆法,所描繪出的淒美的愛情故事。
(D) 京劇:《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源於清乾隆時花部地方戲《醉楊妃》的京劇劇目,是梅派代表劇目。寫的是唐明皇寵妃楊玉環與明皇約在百花亭赴筵,久候明皇不至,原來他早已轉駕西宮。貴妃羞怒交加,萬端愁緒無以排遣,遂命高力士、裴力士添杯奉盞,飲致大醉,悵然返宮。該劇經梅蘭芳加工點綴,成為「梅派」經典演齣劇目之一。
結論:連續劇:《紅樓夢》,與楊貴妃無關。故選(C)。
《紅樓夢》,原名《石頭記》,是中國的一部古典長篇章回小說,亦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以貴族家庭的興衰為主軸。為避免文字觸及時事,躲避清政府文字獄,於是虛構朝代,隱去真事,並以描寫閨閣女子來避諱。不過此書最為人所熟知的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及二人與薛寶釵之間的關係。
|
No.503
|
下列選項中的題辭,何者使用正確?
|
(A) 宜室宜家─賀遷居。
|
|
(B) 慈暉永在─賀女壽。
|
|
(C) 鳳毛濟美─賀生男。
|
|
(D) 大啟爾宇─賀升遷。
|
|
答:(C)
|
|
宜室宜家:形容家庭和順,夫妻和睦,因此用於賀女子出嫁。宜室宜家是賢妻的標準。因為古人將婚姻看作政治的一種手段,而女子的賢德在於既能幫助天子諸侯或君子成為道德表率,居家中又能舉案齊眉,相夫教子等等。故(A)錯。
慈暉永在:弔女喪。故(B)錯。
鳳毛濟美:「鳳毛」:鳳凰的羽毛,比喻珍貴稀少之物,亦比喻人子孫有才似其父輩者。「濟美」:謂在以前的基礎上使美好的東西發揚光大。因此,鳳毛濟美用於賀生男。故(C)正確。
大啟爾宇,長發其祥:廣闊地開展居住的空間。用於祝賀新居落成。故(D)錯。
大啟爾宇:自從上天開天劈地形成了宇宙,創造天地。
長發其祥:長久發展成福慶吉祥的樣子。(或是很早以前就有天賜的安詳)
|
No.504
|
寺廟建築的圖畫與雕刻也會利用文學的「雙關」來傳遞抽象的情感願望。以鹿港天后宮為例,牆上一幅浮雕有錦旗、彩球、兵器-戟、樂器-磬等器物;這四樣物項除了能裝飾牆面外,還由聲音雙關而構成了「祈求吉慶」之意;請問下列選項中常見的圖刻裝飾,何者的意義構成不屬於聲音雙關?
|
(A) 花瓶放在桌案上,意謂「平安」。
|
|
(B) 四隻蝙蝠圍著香爐,意謂「賜福祿」。
|
|
(C) 喜鵲立在梅花枝頭上,意謂「喜上眉梢」。
|
|
(D) 鯉魚頭搭配龍的尾部,意謂「鯉魚躍龍門」。
|
|
答:(D)
|
|
一語同時關顧到兩種事物或兼含兩種意義的修辭方法,包括字音的諧聲,字義的兼指,語意的暗示,都是「雙關」。
例如: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 竹枝詞)
「晴」雙關「情」,一面指晴雨的晴,一面又說情感的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 子罕篇)
「逝者如斯」,一方面指河水就這麼流過,一去不復返;另一方面指時間也這麼過去,永遠不再回頭。
(A) 花瓶放在桌案上,意謂「平安」:瓶音「ㄆㄧㄥˊ」,一方面指花瓶的「瓶」;另一方面指「平安」的「平」。桌案則取近音「安」。故(A)屬之。
(B) 四隻蝙蝠圍著香爐,意謂「賜福祿」:四→賜;蝠→福;爐→祿。故(B)屬之。
(C) 喜鵲立在梅花枝頭上,意謂「喜上眉梢」:喜鵲的喜;立→上;梅→眉;枝頭→梢。故(C)屬之。
(D) 鯉魚頭搭配龍的尾部,意謂「鯉魚躍龍門」:「躍」「門」缺乏聲音雙關。故(D)不屬之。
|
No.505
|
下列對於詩中所含「數字」的解釋,何者並不正確?
|
(A) 「見者十人八九迷,假色迷人猶若是」,「八九」指絕大多數。
|
|
(B) 「二八蛾眉梳墮馬,美酒清歌曲房下」,「二八」指十六歲少女。
|
|
(C) 「飛龍九五已升天,次第還當赤帝權」,「九五」指四十五之數。
|
|
(D)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三五」指十五月圓之日。
|
|
答:(C)
|
|
(A) 「忽然一笑千萬態,見者十人八九迷,假色迷人猶若是,真色迷人應過此」:出自白居易〈古塚狐〉詩中,假的狐媚之色已能迷倒眾生,真人美色想必更加誘惑難擋。強調美色惑國的力量,直接抨擊楊貴妃之媚惑。此處「八九」指絕大多數。故(A)正確。
(B) 「二八蛾眉梳墮馬,美酒清歌曲房下」:「二八」指十六歲少女。故(B)正確。蛾眉:細眉,形容美女,曲房:指隱密的內室。年少的美女梳著墮馬髻(服侍在側),在內室飲美酒,聽清歌。
(C) 「飛龍九五已升天,次第還當赤帝權」:陽數中九為最高,五居正中,因而以「九」和「五」象徵帝王的權威,稱之為「九五之尊」。這裡的「九」本不是具體的數位,而是判別數位陰陽屬性的符號。故(C)不正確。
(D) 「明月春風三五夜,萬人行樂一人愁」:「三五」指十五月圓之日(3*5=15)。故(D)正確。前頭有「春風」,故此處指農曆正月十五。
|
No.506
|
「帝業方看垂手成,何來四面楚歌聲;興亡瞬息同兒戲,從此英雄不願生。」若欲瞭解有關本詩所指之史事及人物,可選讀之書籍是:(1) 漢書。(2) 左傳。(3) 史記。(4) 資治通鑑。
|
(A) (1)(2)(3)。
|
|
(B) (1)(2)(4)。
|
|
(C) (1)(3)(4)。
|
|
(D) (2)(3)(4)。
|
|
答:(C)
|
|
《漢書》,又名《前漢書》,為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上起劉邦被封為漢王元年(西元前206年),下終王莽地皇四年(西元23年),以西漢一朝為主,同時亦囊括了四年楚漢之爭,十五年王莽改制,共二百三十年的史事。
《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是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從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二十七年,總計254年,記錄了當時各諸候國的歷史。
《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中國一本紀傳體通史。《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歷史。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結論:《左傳》早於楚漢之爭,因此不可能記載本詩所指之史事及人物。故選(C)。
|
No.507
|
下列選項,何者不能看出孔子「因材施教」的理念?
|
(A)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
(B)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
(C)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
|
(D)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
|
答:(A)
|
|
(A)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以四種內容教育學生:文獻、德行、忠誠、信用。“四教”中“行”為本,而“忠”與“信”是在處理君臣關系、朋友關系時對“行”的具體體現。而所以說“文”,是因為古代文獻記載了大量的前人言行,既可學其善言嘉行,也可汲取古人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B)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說:「冉求總是退縮,所以要鼓勵他;仲由(子路)膽大,所以要約束他。」兼人:好勇過人。兼,倍也。勝過他人;能力倍於他人。
(C)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中人:資質或道德水平中等的人。上:較高的學問或道理。孔子說:「具有中等資質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訴他較高的學問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資質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訴他較高的學問或道理。」
(D)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
聞斯行諸: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就當付諸實施嗎?斯,此,指合於義理的事。諸,「之乎」合音。
子路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父親和兄長還活著,怎麼可以(不先請教他們)聽到了就去做呢?」冉有問道:「聽到一件合於義理的事,立刻就去做嗎?」孔子說:「聽到了應該立刻就去做。」
結論: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是通識;非「因材施教」的理念。故選(A)。
|
No.508
|
環境保護團體決定於本週六舉行推廣保育理念之遊行活動,下列那一選項最適合作為此次活動的宣傳口號?
|
(A) 庖丁解牛,目無全牛。
|
|
(B)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
|
(C)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
|
|
(D) 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
|
答:(C)
|
|
庖丁解牛,目無全牛:廚師解剖了全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構。比喻技術熟練到了得心應手的境地。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只要不用過於細密的網捕魚,魚鱉蝦蟹就總也捕不盡,吃不完。數罟(ㄕㄨˋㄍㄨˇ):「數」細密也;「罟」網也。網眼很密的漁網。「洿(ㄨ)」的原意是“濁水不流”,這裡與池字合用,可以理解為池塘、水塘,進一步引申為魚鱉蝦蟹生長的所在。
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我們在江邊和沙洲上打魚砍柴,日夕與魚蝦為伴、和麋鹿為朋。漁樵:捕鱼打柴。渚:水中小塊陸地。
結論: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最適合作為推廣保育理念。故選(C)。
|
No.509
|
下列選項何者與「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遍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所指為同一人?
|
(A) 篇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
|
(B)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
|
(C) 載酒江湖,人比黃花瘦;校碑欄檻,夢隨玉笛飛。
|
|
(D)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鼎足七出,威德成孚足千秋。
|
|
答:(D)
|
|
先主劉備、後主劉禪,這幅對聯表現了諸葛亮的胸襟,甘願為蜀盡心盡力的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作者是清朝咸豐年間南陽郡守顧嘉衡,因為自明代開始,南陽和襄陽就在爭諸葛亮躬耕所在地。作者表達了希望襄陽南陽兩地著眼於人物大節、平息紛爭的意願。“武侯祠”這幅對聯這是一首很出名的對聯,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各有一臥龍崗,兩地都建祠紀念諸葛亮,幾百年來對於諸葛亮躬耕於哪一個臥龍崗一直爭論不休。到了清咸豐年間,清人顧嘉衡(生卒年不詳),湖北人,當時出任河南南陽知府,他為了平息兩地人民的爭論,寫下這首騎墻折中對聯,一時名聲大噪。此聯首句指諸葛亮一生為國,不分賢明的先主劉備或是其阿斗子的後主劉禪。後一句指諸葛亮名垂千古,令世人敬仰。故此,又何必分辨什麽襄陽、南陽呢?原來,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回憶自己未出茅廬時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但“三國志”上又有一個
“隆中對”,而隆中卻是在湖北襄陽境內。於是乎後來襄陽、南陽的人都爭論說諸葛亮是隱居在自己的家鄉,故這裡“襄陽、南陽”就是指此一歷史 “公案”。
(A) 篇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民國 梁啟超 題放翁集:”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篇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陸遊號放翁。南宋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詩中不乏從軍的情形和心境及抱負,他被譽為愛國詩人。
(B) 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在成都杜甫草堂裏掛著郭沫若寫的一副對聯:“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這16個字是對杜詩很好的概括。杜甫的詩歌體現了古代優秀知識份子的良心。立身群眾中,與百姓同憂樂,替人民呼號,為黎庶請命,在這方面他是中國知識份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寫詩上,其詩具有堅實的內容,純真的熱情,深沉的激憤,凝重的格調,從這方面說他又是詩人學習的榜樣。他“讀書破萬卷”,善於學習和繼承傳統;“語不驚人死不休”,寫詩態度嚴肅認真,無論古體詩和近體詩,都臻於妙境和化境。所謂“詩聖”,就是詩歌領域的聖人,中國3000多年詩歌史上得此殊榮的只有杜甫一人。
(C) 載酒江湖,人比黃花瘦;校碑欄檻,夢隨玉笛飛:清朝馬公愚在濟南李清照紀念堂寫的一副對聯。堂在濟南趵突泉公園內,有廳、亭、軒、廊等建築,庭院幽雅宜人,1956年修建。李清照,山東濟南人,宋代著名女詞人。著有《漱玉詞》。玉笛,李清照常以秦穆公時愛吹簫的蕭史比丈夫趙明誠,以自己比為愛吹簫的弄玉,玉笛象徵兩人的共同愛好。上聯化用李清照《醉花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詞意,概括她後期艱辛境遇,漂泊江湖,無奈而借灑澆愁,人比黃花(菊花)顯得更加憔悴。下聯回顧前期幸福生活,校碑於書齋,樂趣無窮,連美夢也隨著笛聲起伏回蕩。全聯以“欄檻”對“江湖”,點明不同時期的不同環境﹒反映李清照經歷南北宋之交、國破家亡,流離失所的慘痛變化。“夢隨玉笛俱飛”一句,寫得恍惚迷離而神采飛動,甚為感人。
(D)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鼎足七出,威德成孚足千秋:為頌諸葛亮聯。“兩表”指前後出師表;“三顧”指劉備曾三顧茅廬訪諸葛亮;“一對”指歷史上記載的隆中之對。“七出”指諸葛亮七出祁山北伐中原。“鞠躬盡瘁”語出《後出師表》: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表》、《隆中對》體現了諸葛亮為振興漢室嘔心瀝血的精神,他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實際行動來酬謝劉備的三顧之恩。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開創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又六出祁山北伐曹魏,他的威望、品德普遍為人民信服,千秋流傳。
結論:故選(D)。
|
No.510
|
「加諸我也眸子瞭焉/利其器矣望之儼然」,此則《四書》集句的對聯,最適用的場所是:
|
(A) 電影院。
|
|
(B) 照相館。
|
|
(C) 眼鏡行。
|
|
(D) 美容院。
|
|
答:(C)
|
|
《論語.公冶長》:“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
加諸:淩駕於。諸:之於。
《孟子.離婁章句》孟子曰:「…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心胸正直善良,眼神就明亮;心胸邪惡,眼神就混濁不明。
《論語·魏靈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非常重要。
《論語.子張第十九》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子夏說:「君子的容貌,從外表看起來好像有三種變化,起初遠遠望見他,覺得很莊重,接近之後又覺得很溫和,等到聽他說話之後,又覺得他義正辭嚴,一絲苟且也沒有。」
結論:加諸我也眸子瞭焉/利其器矣望之儼然:戴上眼鏡眼神就明亮/戴上眼鏡是一項利器能將工作做好,而且看起來比較莊重。因此,最適用的場所是眼鏡行。故選(C)。
|
No.511
|
陳伯伯將過八十大壽,適合的賀詞是:
|
(A) 瑤池春永。
|
|
(B) 椿萱並茂。
|
|
(C) 南極星輝。
|
|
(D) 君子攸居。
|
|
答:(C)
|
|
瑤池春永:瑤池:西王母住處,祝賀女性壽誕。
椿萱並茂:椿:多年生落葉喬木;萱: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稱父為“椿庭”,母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南極星輝:「史記,天官書」南極老人星,見則治安;不見則兵起。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極,為人主占壽命延長之應。賀男長壽。故選(C)。
君子攸居:攸:安寧清閒。賀新居落成。
|
No.512
|
下列各組成語,解釋正確的是:
|
(A) 龍蛇混雜/薰蕕同器:指善惡、好壞相雜。
|
|
(B) 視民如傷/吮癰舐痔:形容對人民極愛護。
|
|
(C) 抱薪救火/雪中送炭:比喻救人於危難中。
|
|
(D) 魚遊釜中/閒雲野鶴:形容超然、與世無爭。
|
|
答:(A)
|
|
龍蛇混雜/薰蕕同器:比喻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惡同處,惡者掩善。故(A)正確。
視民如傷/吮癰舐痔:把百姓當作有傷病的人一樣照顧。舊時形容在位者關懷人民。/吮:聚攏嘴唇來吸;癰:毒瘡;舐:舔。只為人舔吸瘡痔上的膿血。比喻卑劣地奉承人。故(B)錯誤。
抱薪救火/雪中送炭: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在下雪天給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別人急需時給以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幫助。故(C)錯誤。
魚遊釜中/閒雲野鶴:釜:鍋。魚在鍋裏遊。比喻處境危險,快要滅亡。/閑:無拘束。飄浮的雲,野生的鶴。舊指生活閒散、脫離世事的人。今多持正面解釋,形容超然、與世無爭的人。故(D)錯誤。
|
No.513
|
「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荊人之敗,其原因類似:
|
(A) 以蠡測海。
|
|
(B) 盲人摸象。
|
|
(C) 刻舟求劍。
|
|
(D) 陣前換將。
|
|
答:(C)
|
|
荊人涉澭:形容做事教條,墨守成規的人。典故:楚國人要去偷襲宋國,派人先在澭水裡設立標記。澭河裡的水突然上漲,楚國人不知道,還是順著(原來的)標記在夜間渡水,(結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驚駭,朝廷動盪。以前他們設立標記的時候,是可以(根據標記)渡水的,現在水位已經變化,水漲了很多,(可是)楚國人還是照著原來的標記渡水,這是他們為什麼慘敗的原因。
以蠡測海:蠡:貝殼做的瓢。用貝殼來量海。比喻觀察和瞭解很狹窄很片面。
盲人摸象: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瞭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刻舟求劍是《呂氏春秋·察今》中記述的一則寓言,說的是楚國有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江中,他在舟上刻下記號,說:「這是我把劍掉下的地方。」當舟停駛時,他才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引伸成不懂變通、墨守成規之意。故選(C)。
陣前換將:兵家大忌。
|
No.514
|
以下詞語的使用,何者最為恰當?
|
(A) 中華健兒紛紛前進倫敦奧運,「爭名奪利」。
|
|
(B) 房仲業績「蒸蒸日上」,絲毫不受景氣影響。
|
|
(C) 法官嚴懲酒駕肇事,可收「兔死狐悲」之效。
|
|
(D) 每逢清明節,他就一副「雞飛狗跳」的模樣。
|
|
答:(B)
|
|
爭名奪利:爭奪名位和利益。故(A)錯誤。
蒸蒸日上:蒸蒸:一升、興盛的樣子。形容事業一天天向上發展。故(B)最恰當。
兔死狐悲: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傷。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一般人的觀念常誤認:「狐」是肉食性動物而「兔」是草食性動物,兩者在科學上分類是不同類的,而且「狐」最喜歡獵食「兔」,當「兔」死時「狐」焉有不拍手叫好,所以「兔死狐悲」常被誤用為假惺惺的意思。其實「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是指「兔」和「狐」是被獵人捕殺的對象是同類的,所以「兔」死則「狐」就將成為下一個獵殺的對象,那「狐」就會擔憂自己的危險處境!就會對死去的「兔」感到同情悲憫!故(C)錯誤。
雞飛狗跳:把雞嚇得飛起來,把狗嚇得到處亂跳。形容驚慌得亂成一團。故(D)錯誤。
|
No.515
|
「一人如廁,適旁廁先有人,偶乏淨紙,云願出一文買之。此人偶有餘紙,遂得一文,以為有利甚。明日,抱淨紙一束往廁旁候買。」下列何者最符合故事中人物的行徑?
|
(A) 守株待兔。
|
|
(B) 揠苗助長。
|
|
(C) 刻舟求劍。
|
|
(D) 畫蛇添足。
|
|
答:(A)
|
|
守株待兔:周朝時,宋國有個農夫。很愚蠢,可是他人雖笨,工作卻很勤快。有一天,正在耕田的時候,忽然看見有一隻兔子從田里疾奔過去,碰在一棵樹的樹根上,折斷頸骨死了。於是這人立即扔掉耕具,跑到樹底下,很高興地把兔子拾回家。之後,他就守在這棵樹的旁邊,等著再拾到兔子。可是,這兔子碰在樹根上死了,是一件非常偶然的事情,怎麼還會再有這種事情發生呢!故選(A)。
揠苗助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
No.516
|
「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文中左太沖的行為與下列文句之義最相近的是:
|
(A) 畫虎不成反類犬。
|
|
(B) 見不賢而內自省。
|
|
(C) 關公面前耍大刀。
|
|
(D) 自疑者人亦疑之。
|
|
答:(A)
|
|
《世說新語.容止篇》容止:儀容舉止。西晉時代有位叫潘岳的男子,姿態、相貌都很出色,又十分有精神。他年輕時,挾著彈弓走在洛陽街道上,婦人女子看到他,沒有不手拉手圍著他看的。左太沖長得非常醜,他也學潘安在街上逛來逛去的遊蕩,惹來婦女成群的向他吐口水,落得身心俱疲,困頓不堪地跑回家去。藉由潘岳與左思的強烈對比,看出潘岳容貌的俊秀;但相傳左思的「三都賦」一成,洛陽為之紙貴,可以知道左思的才華不在潘岳之下。但處於當時,容貌之美的追求為一種流行,實不能怪左思的野人獻曝和女子們的輕才重色、以貌取人。
畫虎不成反類犬: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倫不類。故選(A)。
見不賢而內自省:《里仁.第十七》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說:「看到德性高的賢能人士,就想與他學習一樣的品德。見到毀道敗德的人,以他的錯誤為借鏡,反省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錯誤。」
關公面前耍大刀:(歇後語)自不量力。
自疑者人亦疑之:《史典》“自信者不疑人,人亦信之。自疑者不信人,人亦疑之”如果我們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的話,別人更會對你沒有信心了!
|
No.517
|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下列選項何者最切合這段話的意旨?
|
(A) 古之學者必有師。
|
|
(B) 三人行,必有我師。
|
|
(C)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
|
(D)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
|
|
答:(C)
|
|
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韓愈《師說》“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存,存在也。無論貴賤,無論老少,只要是有道德學問,就可以做老師了。故選(C)。
|
No.518
|
「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身,無師安知禮之為是也。禮然而然,則是情安禮也;師云而云,則是知若師也。情安禮,知若師,則是聖人也。故非禮,是無法也;非師,是無師也。不是師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盲辨色,以聾辨聲也;舍亂妄無為也。」文中兩處「知若師」皆謂:
|
(A) 識別你的老師。
|
|
(B) 瞭解你的老師。
|
|
(C) 知識勝過老師。
|
|
(D) 智慧如同老師。
|
|
答:(D)
|
|
荀子《修身篇第二》禮法,是用來端正身心的;老師,是用來正確闡明禮法的。沒有禮法,用什麼來端正身心呢?沒有老師,我哪能知道禮法是這樣的呢?禮法是這樣規定的就這樣做,這是他的性情安于禮法;老師是這樣說的他就這樣說,這是他的理智順從老師。性情安于禮法,理智順從老師,那就是聖人。所以違背禮法,那就是無視禮法;違背老師,那就是無視老師。不贊同老師和禮法而喜歡剛愎自用,拿他打個比方,那就好像讓瞎子來辨別顏色、讓聾子來分辨聲音,除了胡說妄為之外是不會幹出什麼好事來的。
結論:「知若師」皆謂:”理智順從老師” 或 “智慧如同老師” 。故選(D)。
|
No.519
|
「禮者所以正身也,師者所以正禮也;無禮何以正身,無師安知禮之為是也。禮然而然,則是情安禮也;師云而云,則是知若師也。情安禮,知若師,則是聖人也。故非禮,是無法也;非師,是無師也。不是師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盲辨色,以聾辨聲也;舍亂妄無為也。」本文旨在說明:
|
(A) 守禮從師的重要。
|
|
(B) 老師可以訂正禮法。
|
|
(C) 人應該尊敬自己的老師。
|
|
(D) 盲者不能辨色,聾者不能辨聲。
|
|
答:(A)
|
|
荀子《修身篇第二》禮法,是用來端正身心的;老師,是用來正確闡明禮法的。沒有禮法,用什麼來端正身心呢?沒有老師,我哪能知道禮法是這樣的呢?禮法是這樣規定的就這樣做,這是他的性情安于禮法;老師是這樣說的他就這樣說,這是他的理智順從老師。性情安于禮法,理智順從老師,那就是聖人。所以違背禮法,那就是無視禮法;違背老師,那就是無視老師。不贊同老師和禮法而喜歡剛愎自用,拿他打個比方,那就好像讓瞎子來辨別顏色、讓聾子來分辨聲音,除了胡說妄為之外是不會幹出什麼好事來的。
結論:本文旨在說明:守禮從師的重要。故選(A)。
|
No.520
|
其實最精緻最恣縱的聊天應該是讀書了,或清茶一盞邀來莊子,或花間置酒單挑李白。如果嫌古人渺遠,則不妨與稍近代的辛稼軒、曹雪芹同其歌哭,如果你嚮往更相近的跫音,便不妨拉住梁啟超或胡適之來聒絮一番。如果你握一本《生活的藝術》,林語堂便是你談笑風生的韻友,而執一卷《白玉苦瓜》,足以使余光中不能不向你披肝瀝膽。尤其偉大的是你可以指定梁實秋教授做傳譯而和莎翁聊天。生活裡最快樂的事是聊天,而讀書,是最精緻的聊天。推敲文中「你可以指定梁實秋教授做傳譯而和莎翁聊天」一句,下列敘述最符合作者原意的選項是:
|
(A) 梁教授長於英美文學,是與莎翁聊天的最佳口譯者。
|
|
(B) 梁教授曾翻譯《莎士比亞全集》,與莎翁相當熟識。
|
|
(C) 閱讀梁教授的譯作《莎士比亞全集》,有如與莎翁聊天。
|
|
(D) 選擇梁教授做傳譯,可以正確了解莎翁的思想與文學成就。
|
|
答:(C)
|
|
結論:文中已敘明 “最精緻最恣縱的聊天應該是讀書了”,因此,這裡的原意是 “讀書有如聊天”, 因此,文中「你可以指定梁實秋教授做傳譯而和莎翁聊天」最符合作者原意的選項是:閱讀梁教授的譯作《莎士比亞全集》,有如與莎翁聊天。故選(C)。
|
No.521
|
其實最精緻最恣縱的聊天應該是讀書了,或清茶一盞邀來莊子,或花間置酒單挑李白。如果嫌古人渺遠,則不妨與稍近代的辛稼軒、曹雪芹同其歌哭,如果你嚮往更相近的跫音,便不妨拉住梁啟超或胡適之來聒絮一番。如果你握一本《生活的藝術》,林語堂便是你談笑風生的韻友,而執一卷《白玉苦瓜》,足以使余光中不能不向你披肝瀝膽。尤其偉大的是你可以指定梁實秋教授做傳譯而和莎翁聊天。生活裡最快樂的事是聊天,而讀書,是最精緻的聊天。本段文字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旨為何?
|
(A) 讀書就像跟作者進行心靈對話,可以博採古今,樂在其中。
|
|
(B) 讀書就像是聊天,遇上志同道合者,自會激出智慧的火花。
|
|
(C) 聊天與讀書一樣,主題常可超越時空,讓人心靈獲得慰藉。
|
|
(D) 聊天的對象只是今人,收穫比不上與古人心靈對話的讀書。
|
|
答:(A)
|
|
結論:本段文字所要表達的主要意旨為:讀書就像跟作者進行心靈對話,可以博採古今,樂在其中。故選(A)。
|
No.522
|
「沒有紀律,就沒有永恆。著名的舞蹈改革家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就說:『一個人真正開始跳舞之前,要花上十年的時間學習基本功。真正的創意其實需要技巧、紀律和訓練,天賦才能也是如此。唯有不斷的訓練,才能達到最佳狀態。』」根據上文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
(A) 天賦是一個人成功的絕對關鍵,更是永續經營的要素。
|
|
(B) 天賦不是偷懶藉口,沒有一個天才可以光靠天賦扶搖直上。
|
|
(C) 天賦需要鞭策,需要有意識、有方向的操練,以追求更高的突破目標。
|
|
(D) 天賦縱然可以讓我們贏在起跑點,若缺少「紀律」的堅持,終究只是曇花一現。
|
|
答:(A)
|
|
結論:敘述 “天賦是一個人成功的絕對關鍵,更是永續經營的要素”,錯誤。故選(A)。
|
No.523
|
「離開努力,運氣沒有意義,一如離開了『買』和『試』,財運時運沒有意義。買一張獎券,做幾分鐘白日夢,在生活中加一點調味料,也是很好的餘興,如果超過這個限度,問題就複雜了。不信偶然,人生太無趣,不信必然,人生太危險。運氣是『偶然大過必然』,人生在世,他的生活態度最好是追求『必然大過偶然』。」下列選項何者最貼近文意?
|
(A) 努力與運氣不可兼得。
|
|
(B) 追逐運氣不如靠努力。
|
|
(C) 努力夠了運氣會變好。
|
|
(D) 偶然的運氣必然致富。
|
|
答:(B)
|
|
結論:追逐運氣不如靠努力最貼近文意。故選(B)。
|
No.524
|
「朱光潛說:『每人所見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創造的。物的意蘊深淺與人的性分情趣深淺成正比例,深人所見於物者亦深,淺人所見於物者亦淺。』我相信,只要願意打開自己的感官與心靈,真實的認識這個世界,每一個人都是有話可說的。一個有思想、有感情的自我,在表達的過程中,才顯得更加完整。」根據本文的敘述,下列選項何者錯誤?
|
(A) 「深人所見於物者亦深,淺人所見於物者亦淺」,意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
(B) 真實的認識自己,打開自己的感官與心靈,便得以讓自己在表達的過程中更趨完整。
|
|
(C) 每個物品所承載的意義,有時並不只看物品本身的價值,而是視各人所觀照的角度而定。
|
|
(D) 「每人所見到的世界都是他自己所創造的」,意指因各人心性不同,因此對同一事件的感受必當不同。
|
|
答:(A)
|
|
結論:物的意蘊深淺與人的性分情趣深淺成正比例,因此,「深人所見於物者亦深,淺人所見於物者亦淺」比如一朵含露的花,在這個人看來只是一朵平常的花,在那個人看或以為它含淚凝愁,在另一個人看或以為它能象徵人生和宇宙的妙諦。一朵花如此,一切事物也如此。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靠著朱砂的變紅,靠著墨的變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變好,接近壞人可以使人變壞。指客觀環境對人有很大影響。)」之意義不同。故選(A)。
|
No.525
|
「也許它也曾有過昂揚的豪情,也曾有過纏綿的激情,也曾有過淒苦的愛戀,但它始終不言不語,儘管悠悠忽忽地流著。……生命就是那水聲,情願也罷,不情願也罷;了悟也罷,不了悟也罷!總得如是悠悠忽忽地流下去。」下列何種態度較貼近文意?
|
(A) 無論什麼遭遇,樂觀即是上策。
|
|
(B) 面對悲歡離合,仍應默默承受。
|
|
(C) 遍嚐酸甜苦辣,值得一生回味。
|
|
(D) 縱使千山萬水,總是踽踽獨行。
|
|
答:(B)
|
|
悠悠忽忽:形容悠閒懶散或神志恍惚的樣子。
結論:由「始終不言不語,儘管悠悠忽忽地流著。」及「情願也罷,不情願也罷;了悟也罷,不了悟也罷!總得如是悠悠忽忽地流下去。」面對悲歡離合,仍應默默承受較貼近文意。故選(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