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 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卻①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白話】
天下有道之時,人類懂得愛惜萬物,愛惜自己,也愛惜動物,並且懂得其中的道理和規律,不會以(自己或他人的)慾望,去殘害自己或萬物生靈。比如走在路上的馬匹,主人也會根據馬匹的生活規律來安排它定時休息,讓它能夠停下來,有足夠的時間去飲水及排便。而不是為了滿足(自己或他人的)的慾望,強行驅趕馬匹,使其疲於奔命,以至於馬糞都只能排泄在道路之上。這不僅是對社會環境的破壞,更是對動物生靈的殘害!所以,天下有道之時,卻走馬以糞,是一種高度的文明。天下無道之時,用於打仗的戰馬,本是最為珍貴的東西,但人類卻為了(自己或他人的)慾望,戰爭不休,驅役不止。連懷孕的戰馬,都不能得到休養生息,只能在打仗的郊外,在得不到任何照料的情況下,生下馬駒。可謂是毫無人道!
主動放縱自己的慾望,必然會殘害自身或他人,或兼而有之,所以罪無可恕。而被動的可欲之人或可欲之物,同樣會因為嫉恨與迫害而遭受大罪,至死方休,這叫做匹夫無罪,懷壁其罪。所以聖人無為,使他人不可欲於己,也使自己不可欲於人。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上天欲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欲使其瘋狂,必先使其不知足。慾望永遠感覺不到滿足,才是人世間最大的不幸!慾壑難填,瘋狂不止,只有死亡才能平息這一切。欲得,意味著得不到,已得到的,不會產生欲得之念。明明得不到的東西,偏偏想要去得到,必然會鋌而走險,害人害己,最終引發災難,結果還是得不到!所以,欲得之災,更是心理上最為慘痛的災難!所以,得不到的慾望與追求,應該果斷放棄,珍愛生命,遠離那些永遠得不到的東西。
慾望使人類進步,但慾望也是一切犯罪和災禍的根源。老子並不反對滿足慾望,而是希望人類能夠懂得知足,懂得將慾望限制在文明之中,懂得將慾望限制在道德之內,不要以自己或他人的慾望,去殘害自身或萬物生靈。所以,懂得止步的滿足,懂得愛惜自身和愛惜萬物的滿足,才能夠永遠使慾望得以滿足。
【註釋】
① 卻:推卻、拒而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