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 - 第三十八章》
【前言】【原文】
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無德③。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④;下德無為而有以為⑤。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⑥。
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夫禮者,忠信之薄⑦,而亂之首⑧。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⑨。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⑩。
故去彼取此。
【白話】
上德之人已經把德融入他們的思維以及行為模式中去了,所以他們的內心與舉止協調統一,非常自然,但是他們自己卻不認為自己是有德的,所以這樣的人是真有德。下德之人沒有把德完全的融入到自己的觀念和行為舉止中去,但是他們又希望讓別人認為他們有德,進而刻意按照德的標準做事,那種違心做作的樣子,讓人覺得虛偽,所以他們不是真的有德。
上德之人順應自然無心作為,下德之人雖知應順任自然卻有作為(求外在的表現)。
上仁之人有所作為但出於無意,上義之人有所作為卻出於有心。
上禮之人行禮時,內心真誠且恭恭敬敬的對待別人,一旦別人無視他周到的禮貌,他就會感到被侮辱,直接伸出手臂來強迫別人還禮。「禮」這個東西,是忠信不足的產物,而且是禍亂的開端。
失去道、德、仁、義後崇禮,人們自以為有預見而設置禮儀以規範人的行為,這是道的虛華之舉,是愚之始。所以要去除虛偽、淺薄、浮誇、張揚,取敦厚、實在。
【註釋】
① 不德:因任自然,不表現為形式上的德;不認為自己是有德的。
② 不失德:刻意按照德的標準做事。
③ 無德:無法體現真正的德。
④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上德之人順應自然而不存心求德。
⑤ 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下德之人雖順任自然卻刻意營造有德行上的作為。
⑥ 攘臂而扔之:攘臂,伸出手臂;扔,意為強力牽引。
⑦ 薄:不足。
⑧ 首:開始、開端。
⑨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失去道、德、仁、義後崇禮,人們自以為有預見而設置禮儀以規範人的行為,老子指出這是道的虛華之舉,是愚之始。
⑩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所以大丈夫要處於敦厚的本性,不要虛偽、淺薄;要實實在在,不要浮誇、張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