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線扣抵如何駕馭:
1. 先從日線圖觀察:
(a) 黃線已過黑、紅線,代表接下來的「落底」可以承接。
(b) 黃、黑線皆已上彎,但紅線仍下彎,代表「落底」尚未完成,目前仍在探底。
2. 從2小時、1小時、半小時線觀之,趨勢仍在走空,目前確實尚在「探底」,需觀察「布林通道下緣線」是否有撐。
MAD_Plus (Moving Average Deduction) Excel VBA 主程式:
'*******************************************************************************************************'
Columns("f").Copy Destination:=Range("ae1")
Call CreatMAD_Plus(26)
Range("af" & MyRow - 269 & ":af" & MyRow).Copy Destination:=Sheets("m7").Range("l1")
Columns("f").ClearContents
Columns("af").Cut Destination:=Range("f1")
Columns("f").Copy Destination:=Range("ae1")
Call CreatMAD_Plus(12)
Range("af" & MyRow - 269 & ":af" & MyRow).Copy Destination:=Sheets("m7").Range("m1")
Columns("f").ClearContents
Columns("af").Cut Destination:=Range("f1")
Columns("f").Copy Destination:=Range("ae1")
Call CreatMAD_Plus(6)
Range("af" & MyRow - 269 & ":af" & MyRow).Copy Destination:=Sheets("m7").Range("n1")
'*******************************************************************************************************'
1.
開盤溢價率=(當天的O-昨天的C)/昨天的C
讓我聯想到「均線扣抵」的概念。
2.
(1) 利用2組參數:a. 均線扣抵 b. RMA+EMA
(2) 均化的概念:平滑易讀但存在損耗(轉折點):例如EMA(26)比EMA(12)平滑但代價是轉折比EMA(26)延遲。
(3) 令原始數據是第一組參數;均化RMA+EMA是第二組參數。
(4) 將原始數據利用第二組參數均化之後,轉成第一組參數來代替原始數據。
(5) 換言之,(4)的操作,使得,第一組參數,理論上,有延遲的效果,事實上,因為採用RMA+EMA的均化法,它的延遲性並不顯著甚至不存在。
(6) 那麼,二次均化採用比較少的第二組參數,例如,將RMA(26)+EMA(26)弱化為RMA(12)+EMA(12)...依此類推。
傳送的圖例是三次均化的結果,1次均化 - 紅線、2次均化 - 黑線、3次均化 - 黃線。
(7) 三條線都準確無比且「能」增加多樣的多空推論的空間。
從數學的觀點而言,其實MACD是均線扣抵的另一種形式,但均線扣抵的數學式簡單多了,MACD就產生那麼一條而已,但均線扣抵可以有好多條,例如扣抵2、3、5、8、13、21、34、55、89天前,然後取其均值,我就是這麼幹的。
紅線:利用原始數據所產生的均線扣抵,做第一次無損耗RMA(26)+EMA(26)均化,所產生的結果。
黑線:將紅線視為原始數據,再次產生均線扣抵,再次以RMA(12)+EMA(12)均化,所產生的結果。
黃線:將黑線視為原始數據,再次產生均線扣抵,再次以RMA(6)+EMA(6)均化,所產生的結果。
執行依據:三線之一開始轉折時,警戒。三線之二開始轉折時,準備。三線皆轉折時,行動。
備註:黃線在最下面,買;黃線在最上面,賣。
實作結果:Actual & Exact & Precise
另一檔標的股 - ETF 00663L,也是準確無比,幾乎不用花腦筋,當沖資本利得,輕鬆入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