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日 星期一

由 本我 自我 超我 - 淺談 身心症

由 本我 自我 超我 - 淺談 身心症

本我 (id):由佛洛德於一九二三年在《自我與本我》中提出的心理學名詞。它與自我,超我共同組成人格。佛洛德認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衝動和欲望的貯存庫。本我是按 “唯樂原則” 活動的,它不顧一切的要尋求滿足和快感,這種快樂特別指性、生理和情感快樂。本我由各種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構成,完全處於無意識水準中。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於體內的一切心理積澱物,是被壓抑、擯斥于一時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驅力、本能、衝動、欲望等心理能力。

自我 (ego):根據現代精神分析理論,自我是人格中受現實原則所約束的精神部分,包含綜合和執行兩方面,作用為通過有意識感受、思想、推理、學習以及有效處理客觀事物所需其他一切活動,以協調本我衝動的壓力和超我的要求。

超我 (superego):在佛洛德人格結構理論中是指人格結構中的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部分。學者唐震在其新著《接受與選擇》一書中,對超我給予了全新的解釋。他指出,超我是自我發展的最高階段,超我是孤獨的我,超我是博愛的我,超我是信仰中的我,超我是完善的我。

佛洛德認為,只有三個 “我” 和睦相處,保持平衡,人才會健康發展;而三者吵架的時候,人有時會懷疑 “這一個我是不是我?” 或者內心有不同的聲音在對話: “做得?做不得?” 或者內心因為欲望和道德的衝突而痛苦不堪。或者為自己某個突如其來的醜惡念頭而惶恐。這種狀況如果持續得久了,或者衝突得比較嚴重,就會導致身心症的產生。

除了外在壓力之外,另一種叫做內在壓力。每個人都會有內在的心理衝突,我們會有憤怒及性的慾望,這些都來自本我。但是自我常常必須壓抑這樣的慾望,因為我們內在的超我常不允許這樣的慾望出來。壓抑成功的話,就不會有症狀,但是如果壓抑失敗的話,就會出現症狀。這叫做內在衝突,既想要滿足慾望,但是又害怕實現自己慾望,因此就卡住了。A型人格,事事要求完美的人,就常讓自己處在高度壓力的狀態以及高度壓抑的人格,比如說敢怒不敢言、忍氣吞聲的人,都比較會產生所謂的內在壓力。

自律神經失調是用來形容一群難以用生理的原因去解釋的身體症狀。總之,我們的自我承受三方壓力:來自外在現實的壓力、來自超我的要求及來自本我的慾望。這三方出現任何一方失衡時,我們就會出現心身的症狀。瞭解自己的壓力根源,尋求專業的協助,才是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