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3日 星期三

心理防衛機制(2) - 合理化作用

心理防衛機制(2) - 合理化作用 :Source:http://goo.gl/5lbFv

合理化作用,是個體對於某些不願接受之信仰、言論、想法、行為、以及動機等,賦予合乎情理的解釋,以及勉強能被接受之理由,以掩飾的方式重新詮釋,藉由自欺的行為自圓其說,使其能說服自己或被他人接受,以獲得自慰。

合理化作用賦予行為一個合乎邏輯,合乎理性,符合社會要求或至少可被接受的動機。因此以掩飾原本的衝動或有助於緩和所受的打擊,即以「好理由」取代「真理由」,導致實際的原因換成另一說法,目的是讓人感到安全、合理。例如一個嫁給嗜賭丈夫的妻子,將丈夫的不當行為加以合理化作用,解釋為「先生希望讓家庭經濟變得更富裕,因此努力在短時間內賺大錢。」

當個人行為無法符合社會規範,或是遭遇挫折無法達到目標時,為了維護自尊,減低焦慮,便將行為和想法加以合理解釋,於是不惜曲解現實、文飾自身過錯。但是合理化的結果顯示,個體愚弄的是自己,並非別人;這些藉口的目的是在意識上使自我感到舒適。但若貪圖這種舒適,而將自編自找的理由信以為真,則現實情況便難有改善。

合理化有三種表現: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東西說成是不好的;二是甜檸檬心理,即當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檸檬時,就說檸檬是甜的。三是投射推諉(projection),此種自衛機制是指將個人的缺點或失敗,推諉於其他理由,找人擔帶其過錯。三者均是掩蓋其錯誤或失敗,以保持內心的安寧。酸葡萄心理、甜檸檬的自我解嘲方式,都是為減低痛苦與衝突,選擇性地相信特定解釋,或是刻意強調或忽視某些事實,以得到讓自己舒服的解釋。

1、面試沒通過,就說是自己不想要,沒盡力爭取。
2、一個沒被邀請去參加舞會的女孩說:「假如有人請我去,我也不去,因為我不喜歡參加舞會的那群人。」
3、將遲到歸罪於:「媽媽沒有把我叫醒」,「我有太多其他的事要做」。這些陳述可能是真的,不過,對個人沒有表現出某種行為 (不遲到) 來說,卻不是真正的理由;假使個人真的關心上述這件事,則他會有警覺性或注意時間。

心理防衛機制 :是指「自我」(ego)的心理防衛作用,用來應付挫折與不安的適應機轉。一般說來,這種心理的防衛方法,大都在潛意識中進行的。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來,人如果要求生活得愉快,有一些基本慾望必須要得到滿足。生理方面的,好像餓了要喝、睏了要睡,累了要休息;心理方面,如要愛人和被愛,要受人尊敬和受自己尊敬,要有人可以依靠,要有成就等。如果這些基本慾望不能得到滿足,則身體精神方面都不得安寧,嚴重時甚至會生病。不過,人活在世,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挫折,即心理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煩惱和不安。一般說來,遇到現實問題時,我們或是積極的針對問題,設法解決;或是採取消極的方法,去逃避問題。從心理學的觀點說來,我們的精神往往在我們不知不覺中,用它自己的方式,把人與「現實」的關係稍微改變一下,使之較易為人所接受,不致於引起情緒上太大的痛苦和不安。精神所具備的這種解決煩惱,減少內心爭執和不安,以保護心情安寧的方法,稱為「心理防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