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學大意(6)
No. 251
|
下列何者不是卡普蘭 (Abraham Kaplan) 針對方案設計所提出的七項政策規劃原則之一?
|
(A) 分配普遍原則。
|
|
(B) 團體受益原則。
|
|
(C) 持續進行原則。
|
|
(D) 公正無偏原則。
|
|
答:(B)
|
|
主題(關鍵字):公共政策、政策規劃、卡普蘭的七項政策規劃原則。
政策規劃:係指為解決政策問題,採取科學方法,廣泛蒐集資訊,設計一套具有『前瞻性目標、變遷導向、設計選擇、理性途徑』等特性之未來行動替選方案之動態過程。
卡普蘭的七項政策規劃原則:
公正無偏原則:應以無私無偏之態度,對當事人、利害關係者、社會大眾等,均予以通盤慎重之考慮。
個人受益原則:無論是採行何種方案解決問題,最終之受益者都必須落實在一般人身上,亦即每一個體都受益。
弱勢族群利益最大原則:使社會上居於劣勢之弱勢團體及個人,能夠得到最大照顧。
分配普遍原則:儘量使受益者擴大,亦即儘量使利益普及於一般人,而非僅限少數人。
持續進行原則:應考慮事務之延續性,對事務及解決問題之方案,從過去、現在及未來之角度研究方案之可行性。
人民自主原則:如果民間有意願且有能力處理問題,基本上應由他們來處理,這也就是民營化呼聲高漲之理由。
緊急處理原則:應考慮各項公共問題之輕重緩急後,對於較緊急之問題,應即刻加以處理解決。
結論:團體受益原則 (註:應該是個人受益原則) 不是卡普蘭的七項政策規劃原則之一。故(B)為非。
|
No. 252
|
下列有關行政績效意涵的敘述,何者正確?
|
(A) 效率指的是目標達成的速度。
|
|
(B) 效能指產出與投入之間的比較情況。
|
|
(C) 效能注重「數量」的層面。
|
|
(D) 是效率與效能的綜合評量。
|
|
答:(D)
|
|
主題 (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績效、行政績效的意涵。
行政績效指行政效率 (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與行政效能 (administrative effectiveness) 的綜合評量。故選(D)。
效率指產出與投入之問的比較情況;而效能則指目標達成程度。前者著重「數量」層面,後者著重「品質」層面。
|
No. 253
|
由於大多數行政機關所處理的是重複性、有前例可循的公共問題,因此頗多採取何種政策規劃?
|
(A) 例行的規劃。
|
|
(B) 類比的規劃。
|
|
(C) 績效的規劃。
|
|
(D) 創新的規劃。
|
|
答:(A)
|
|
主題(關鍵字):公共政策、政策規劃、政策規劃的方式。
政策規劃依設計方案方式,可分為:
1.例行的規劃:重複以往方案。故選(A)。
2.類比的規劃:參考類似方案。
3.創新的規劃:設計突破方案。
|
No. 254
|
在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間分配權力,雙方互為依存,各自享有一定的主權,是屬於何種類型的府際關係?
|
(A) 單一制。
|
|
(B) 邦聯制。
|
|
(C) 聯邦制。
|
|
(D) 綜合制。
|
|
答:(C)
|
|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府際關係、府際關係的類型、聯邦制。
府際關係:不同政府層級間之互動關係。
府際關係的類型:
單一制 (中央集權):權力完全掌握在中央,地方只能被動接受。以法國為代表。
邦聯制:邦聯制是由許多自主的分子國組成,邦聯是依條約而非憲法組成。如:歐洲聯盟。
聯邦制:聯邦制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分配權力,雙方各享有一定的自主權。如:美、加、澳。故選(C)。
|
No. 255
|
現代政府的職能十分多元,請問下列那一項職能屬於古典民主思潮下「有限政府」的職能?
|
(A) 照顧無依民眾。
|
|
(B) 保護民眾生命財產。
|
|
(C) 保護自然環境。
|
|
(D) 提升生活品質與個人成就機會。
|
|
答:(B)
|
|
主題 (關鍵字):現代政府的職能、有限政府。
現代政府的職能:
保衛功能:古典民主思潮下「有限政府」的職能僅具保衛功能,政府的存在僅在保護民眾生命財產。這是政府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保衛國家安全及維護社會安定、使國家主權不受損傷、人民生命財產不受非法侵犯。故選(B)。
輔助功能:政府要以各種方法與技術來輔導社會各行業之發展與繁榮,譬如農業品種之改良,可以增加農民的收益;工業技術的研究,可以提高工業的水準;教育事業的獎勵,可以促進民智的啟發等。
管制功能:為了促進公眾利益,保障全體人民之福利,政府不得不對妨礙公益的活動加以限制或檢查,這種管制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富足繁榮,整個人民的健康幸福。
服務功能:政府還要舉辦各種公用事業以供人民使用,為社會造福,諸如電力、電信、自來水、公共汽車、煤氣、公園、博物館、圖書館等,這些事業的設立及維持,應本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精神,絕不可用來大賺其錢,要用企業管理的方式來經營,減少浪費,控制成本,如有盈餘,應用作再投資,更新設備,充實內容,以便向人民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服務。
|
No. 256
|
下列何者並非以員工為中心的領導方式之特色?
|
(A) 嚴密監督員工。
|
|
(B) 實施分層負責。
|
|
(C) 注重激勵與獎賞。
|
|
(D) 重視員工需求。
|
|
答:(A)
|
|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領導。
結論:以員工為中心的領導是屬體恤型領導或民主式領導,強調激勵與獎賞、滿足員工需求並行分層負責逐級授權,因此,不採嚴密監督方式。故(A)為非。
|
No. 257
|
根據激勵保健理論 (motivation-hygiene theory) 的主張,下列何者正確?
|
(A) 保健因素是積極的,對於提升組織成員的工作績效極有幫助。
|
|
(B) 激勵因素無法使員工獲得滿足,只能防止員工不滿,故也稱為「不滿因素」(dissatisfiers)。
|
|
(C) 組織的工作環境與條件、組織成員的成就和責任,都屬於激勵因素的範疇。
|
|
(D) 組織的政策與管理、報酬待遇都屬於保健因素的範疇。
|
|
答:(D)
|
|
主題(關鍵字):修正理論時期的行政學、激勵保健理論 (二因素理論)。
赫茲伯格
(F.Herzberg) 與匹茲堡心理研究中心的同仁,以問卷訪問當地十一個機構約兩百多名工程師和會計師,研究其不滿意和滿意的工作因素為何,研究發現不滿意的因素多和工作環境有關,令人滿意的因素多屬工作本身。
保健因素:何茲伯格發現覺得不滿意的項目多和工作的「外在環境」有關,即為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消極的在於維持原有的狀況,故對進一步改善並沒有幫助,但是保健因素卻最容易讓人不滿,所以亦稱「不滿因素」。這些因素的變化可讓人員的工作態度短期改變,也叫做「維持因素」。保健因素包括:機關組織的政策與管理、人際關係、工作環境與條件、報酬待遇、監督考核制度等五項因素。
激勵因素:激勵因素可激發人員工作意願,產生自動自發的工作精神,激勵因素可滿足人性的需要,對於提升組織成員的工作績效極有幫助,故又稱「滿意因素」(可帶來滿足)。激勵因素包括:成就感、責任感、工作本身、升遷與發展、受賞識等五項因素。
結論:
激勵因素是積極的,對於提升組織成員的工作績效極有幫助。故(A)錯。
保健因素無法使員工獲得滿足,只能防止員工不滿,故也稱為「不滿因素」(dissatisfiers)。故(B)錯。
組織的工作環境與條件、組織成員的成就和責任,都屬於保健因素的範疇。故(C)錯。
組織的政策與管理、報酬待遇都屬於保健因素的範疇。故(D)正確。
|
No. 258
|
下列有關組織分部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
(A) 汽車公司的製造部門,係按地區進行分部化。
|
|
(B) 教育部設置體育司、國際文教處等,是按功能進行分部化。
|
|
(C) 行政院設置青年輔導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等,是按功能進行分部化。
|
|
(D)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在各地方設立分局,是按工作程序進行分部化。
|
|
答:(B)
|
|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結構的分部化。
分部化最簡單的涵義就是分工。
分部化自古立克及尤偉克首創以來,迄今備受機關組織的採用和重視。
組織分部化的方式有五:功能分部化、地區分部化、產品分部化、顧客分部化、程序分部化等。
結論:
汽車公司的製造部門,係按程序 (流程、設備) 進行分部化。故(A)錯。
教育部設置體育司、國際文教處等,是按功能 (性質) 進行分部化。故(B)正確。
行政院設置青年輔導委員會、原住民族委員會等,是按顧客 (服務對象) 進行分部化。故(C)錯。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在各地方設立分局,是按地區 (服務地區) 進行分部化。故(D)錯。
|
No. 259
|
管理大師杜拉克(Peter Drucker)認為,今日經濟生產要素,除土地、勞力、資本、企業家外,還須包括下列何者?
|
(A) 知識。
|
|
(B) 科技。
|
|
(C) 運氣。
|
|
(D) 國民體能。
|
|
答:(A)
|
|
主題(關鍵字):杜拉克、現代管理學之父。
彼得杜拉克 (Peter
Drucker) 一位奧地利出生的作家、管理顧問、以及大學教授,他專注於寫作有關管理學範疇的文章,「知識工作者」一詞經由彼得·杜拉克的作品變得廣為人知。他同時預測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他被某些人譽為「現代管理學之父」。杜拉克的言論和政治立場一直屬於保守派。
結論:杜拉克(Peter Drucker)認為,今日經濟生產要素,除土地、勞力、資本、企業家外,還包括知識。故選(A)。
|
No. 260
|
公共行政中「公共」(public) 的實質意義,最主要是指下列何者?
|
(A) 公共利益。
|
|
(B) 公共關係。
|
|
(C) 公共服務。
|
|
(D) 公共能力。
|
|
答:(A)
|
|
主題(關鍵字):公共 (公共利益) 之意義、公共利益的指涉對象。
公共行政中「公共」(public) 的實質意義是指公共利益。故選(A)。
公共的指涉對象有五種不同的理論:多元團體模式、公共選擇模式、代議政治模式、服務顧客模式、公民資格模式。
|
No. 261
|
累進稅制是屬於下列那一種政策類型?
|
(A) 分配政策。
|
|
(B) 管制政策。
|
|
(C) 重分配政策。
|
|
(D) 自我管制政策。
|
|
答:(C)
|
|
主題(關鍵字):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類型。
公共政策的類型:公共政策可分為「零和賽局」和「非零和賽局」兩大類型:
零和賽局:係指政策制訂並執行後,常會使既得利益者失去其利益;或造成一方之所得乃是建立在另一方之所失上。因此,此種類型的政策制訂,會遭致極大的反抗。管制性政策與重分配性政策屬之:
管制性政策:指政府機關設立某些特殊的原則或規範,以指導或約束機關、團體及標的人口的特殊行動。例如:入出境管理政策、海防管制政策、外匯管制政策、武器槍械管制政策等。
重分配性政策:重分配政策指政府機關將既得利益者之利益予以解除,或將某標的人口的利益或成本移轉給另一標的人口享受或承擔的政策。此類政策執行後,往往會造成財富、地位、權力的重新分配。例如:綜合所得稅的累進稅率、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均是。故選(C)。
非零和賽局:係指政策的制訂與執行,不至於造成「一方之所得,係另一方之所失」的情況,可能雙方或多方均獲利,也可能均遭受損失。因此此種類型的政策較不會遭受激烈抗拒。分配性政策與自我管制性政策屬之:
分配性政策:指政府將不同利益、服務或成本、義務等,分配給不同的標的人口享受或負擔。政府機關在制定此類政策時,主要考慮的是如何滿足各方的需求,使利益或成本的分配較為適當而已,故其所遭受的抗拒較為輕微。例如:社會福利政策、醫療服務政策、各種輔助政策等。
自我管制性政策:指政府機關對於某一標的人口的活動僅予以原則性的規範,而由該標的人口自行決定活動進行方式的政策。此類政策雖對標的人口進行拘束或限制,但其主要目的在增加而非減少標的人口的利益,故較不易遭致反抗。例如:政府機關授權各出口同業公會自行檢驗管制出口商的品質政策。
|
No. 262
|
溝通的風格類型可以分為好幾種,其中有一種屬於「深思者」,下列那一項不是「深思者」的特徵之一?
|
(A) 以形式方式表達意見。
|
|
(B) 可能投射冷漠的態度。
|
|
(C) 似乎全神貫注某事。
|
|
(D) 喜歡有秩序。
|
|
答:(B)
|
|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溝通與協調、溝通的種類、溝通的風格類型。
溝通的風格類型:溝通的風格依社會性及支配性可分為四類型:
煽情者 (高支配性高社會性;如一般的政客):1. 行動取向:講話速度快、豐富的手勢。2. 喜歡非正式性:無拘無束,親切的以名字稱呼,初識後就與你交換個人的意見。3. 具有自然的說服力:戲劇性、有力表達他的觀點。
指導者 (高支配性低社會性;如柴契爾夫人):1. 嚴肅的態度:令人望之儼然公事公辦的態度。2. 表達堅強的意見:堅定的手勢與語調,透露了自己的決心。3. 可能投射出冷漠的態度:與人相處正正經經的或規規矩矩的。
深思者 (低支配性低社會性;如愛因斯坦):1. 以形式方式表達意見 (以正式的、深思的方式表達意見):能控制情緒,不急不躁。2. 似乎全神貫注某事:深思者相當安靜,常常顯現貫注於某事的深思,看來孤僻難以使人了解。
3.喜歡有秩序:深思者喜歡有秩序的工作環境,例如開會喜歡有議程的準備,注意細節並決策緩慢。
支援者 (低支配性高社會性):1. 專注的聽:專注傾聽是很有利的特徵,例如行銷人員、公關人員、接待員、主管等。2. 避免權力的運用:支援者因應人事問題比較依賴友情的說服,並在言談與信件中表示溫暖。3. 以周到的、深思的方式決策與表達:支援者在決策角色中似乎不是要角。
結論:可能投射冷漠的態度是「指導者」的特徵;而非「深思者」的特徵。故(B)為非。
|
No. 263
|
馬師婁 (A. H. Maslow) 提出的需求層次論 (Theory of NeedsHierarchy),主張人類有:1.自尊需求;2.自我實現需求;3.生理需求;4.愛的需求;5.安全需求;而且這五種需求依序由低層次往高層次排列。則下列排列順序何者正確?
|
(A) 31425。
|
|
(B) 35412。
|
|
(C) 34125。
|
|
(D) 32541。
|
|
答:(B)
|
|
主題(關鍵字):修正理論時期的行政學、需求層次論。
生理需求:飢餓、口渴、溫暖、性等基本需求。
安全需求:免於生理上的傷害與心理上的恐懼,身體、感情的安全、安定與受保護感。
社會需求 (愛的需求):被愛和有歸屬感,是人際互動、感情、陪伴和友情等需求。
尊榮需求 (自尊需求):追求自我的價值感,被認知、社會地位及成就感。
自我實現需求:最高的需求層次,指個人有追求成長的需求,將其潛能完全發揮,且人格的各部份協調一致。
結論:排列順序為35412。故選(B)。
|
No. 264
|
馬師婁 (A. H. Maslow) 所建構的需求層次理論將五種需求粗略分為兩種,請問下列何種需求屬於成長性需求?
|
(A) 生理。
|
|
(B) 報酬。
|
|
(C) 安全。
|
|
(D) 尊榮。
|
|
答:(D)
|
|
主題(關鍵字):修正理論時期的行政學、需求層次論、匱乏性需求與成長性需求。
生理需求:飢餓、口渴、溫暖、性等基本需求。
安全需求:免於生理上的傷害與心理上的恐懼,身體、感情的安全、安定與受保護感。
社會需求 (愛的需求):被愛和有歸屬感,是人際互動、感情、陪伴和友情等需求。
尊榮需求 (自尊需求):追求自我的價值感,被認知、社會地位及成就感。
自我實現需求:最高的需求層次,指個人有追求成長的需求,將其潛能完全發揮,且人格的各部份協調一致。
匱乏性需求與成長性需求:馬師婁將上述五種需求分為二種,前三項為「匱乏性需求」,後二項為「成長性需求」。
結論:尊榮屬於成長性需求。故選(D)。
|
No. 265
|
下列那一位學者的理論,強調「效率與公道」的結合,並成為重要的經典著作?
|
(A) 賽蒙 (H. A. Simon)。
|
|
(B) 道爾 (R. Dahl)。
|
|
(C) 聖吉 (P. M. Senge)。
|
|
(D) 羅斯 (J. Rawls)。
|
|
答:(D)
|
|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效率與公道、羅斯 (J.
Rawls)。
何謂社會公道?它指涉的是公平或正義 (fairness
or justice) 的意思。關於此者,著名政治哲學家羅斯 (J.Rawls) 在其所著『正義論』(A Theory of Justice)一書中,提出兩個原則做最佳的詮釋。故選(D)。
第一原則:係每個人對於最廣泛的基本自由權享有平等的權利,而且此些基本自由權應和其他人所享的同樣自由權是相容的 (簡稱為平等自由權)。
第二原則:係社會與經濟不平等的安排應考慮到:(1)讓社會上最劣勢者得到最大的利益(簡稱差異原則);(2)所有職位和位置應對所有個人開放 (簡稱公平機會原則)。
易言之,就羅爾斯的觀點,政策的作為若要實現社會的公道,首先應該關注人們的基本權利,然後再去講究差異原則與公平機會原則的應用。
|
No. 266
|
下列有關民營化的敘述,何者正確?
|
(A) 民營化是指民間部門參與公共服務的生產及輸送過程。
|
|
(B) 民營化意味政府完全退出公共服務供給市場。
|
|
(C) 契約外包可以同時兼顧公道與效率。
|
|
(D) 民營化是指政府不需要負擔財政籌措的責任。
|
|
答:(A)
|
|
主題 (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類型、公營事業民營化。
公營事業民營化:
將公共服務移轉由民間提供或公營事業之所有權或經營權移轉給民間的過程,稱為民營化。
結論:
民營化是指民間部門參與公共服務的生產及輸送過程。故(A)正確。
民營化意味政府將部分公共服務移轉給民間提供;但政府並未完全退出公共服務供給市場。故(B)錯。
契約外包可以提高效率;但並未兼顧公道(公道乃讓社會上最劣勢者得到最大的利益及開放機會)。故(C)錯。
政府並未因「民營化」而完全退出公共服務供給市場;故政府仍須負擔財政籌措的責任。故(D)錯。
|
No. 267
|
民營化 (Privatization) 的潮流始於1979 年,是由那一個國家最先提出?
|
(A) 美國。
|
|
(B) 英國。
|
|
(C) 德國。
|
|
(D) 日本。
|
|
答:(B)
|
|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類型、公營事業民營化。
將公共服務移轉由民間提供或公營事業之所有權或經營權移轉給民間的過程,稱為民營化。
結論:1979 年英國柴契爾政府推動公營事業民營化蔚成世界風潮。故選(B)。
|
No. 268
|
我國目前地方政府運作及地方自治的推行,是依據那種法律規範?
|
(A) 地方自治法。
|
|
(B) 省縣自治法。
|
|
(C) 地方制度法。
|
|
(D) 地方政府法。
|
|
答:(C)
|
|
主題(關鍵字):組織概論、我國行政組織體系、地方制度法。
結論:我國目前地方政府運作及地方自治的推行,是依據地方制度法規範。故選(C)。
|
No. 269
|
就「公務人員任用法」而言,我國現行公務人員之人事制度係屬下列何種?
|
(A) 品位分類制度。
|
|
(B) 職位分類制度。
|
|
(C) 官職併立制度。
|
|
(D) 官職分立制度。
|
|
答:(C)
|
|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人事制度、品位分類制度及職位分類制度、我國人事制度的改革。
品位分類制:以「人」為中心,就公務人員個人所具有的資歷,作為分類的標準與依據,也就是依任職之公務人員予以分列品位等第。
職位分類制:係依據職位的工作性質、工作的繁簡難易、責任的輕重以及所需資格條件的高低,將職位區分為若干具有共同特徵和運作便利的類型,以做為人事管理業務處理基準的一種科學管理制度。
公務人員任用法第5條:
公務人員依官等及職等任用之。
官等分委任、薦任、簡任。
職等分第一至第十四職等,以第十四職等為最高職等。
委任為第一至第五職等;薦任為第六至第九職等;簡任為第十至第十四職等。
結論:依據公務人員任用法第5條之規定,我國各級行政機關現行之人事制度,屬於官等職等並立制度,乃兼採委薦簡任制與職位分類制的優點,捨棄兩制的缺點。把兩種制度融合而成的一種人事制度。故選(C)。
|
No. 270
|
「專業倫理」屬於下列那一種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
|
(A) 外部正式確保途徑。
|
|
(B) 內部正式確保途徑。
|
|
(C) 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
|
(D) 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
|
答:(D)
|
|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責任、行政責任確保途徑。
行政責任確保途徑:
正式確保途徑指憲法、法律、行政規章所明訂的責任歸屬機制,例如:上級的命令、國會的立法、法院的判決。
非正式確保途徑指責任的要求起源於個人道德倫理、民眾偏好等。
內部確保途徑指行政機關本身。
外部確保途徑指行政機關本身以外的外界環境,例如:國會、法院、利益團體、新聞媒體、民眾陳情抗議等。
結論:
「專業」係指「行政機關本身的行政專業」,故屬「內部」。
「倫理」係指「道德倫理」非「法律、規章所明訂者」,故屬「非正式」。
故「專業倫理」屬於「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故選(D)。
|
No. 271
|
下列那個制度使得政府財務計畫符合整體的施政目標,並且能有效地運用財政?
|
(A) 會計制度。
|
|
(B) 預算制度。
|
|
(C) 公庫制度。
|
|
(D) 審計制度。
|
|
答:(B)
|
|
主題 (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
結論:
預算是以金錢數目來表現的政府施政計畫,因此,透過預算制度可使得政府財務計畫符合整體的施政目標,並且能有效地運用財政。故選(B)。
|
No. 272
|
科學管理運動所主張的管理方法,對於人性是採取何種理論假定?
|
(A) X 理論。
|
|
(B) Y 理論。
|
|
(C) Z 理論。
|
|
(D) K 理論。
|
|
答:(A)
|
|
主題 (關鍵字):修正理論時期的行政學、X 理論、Y 理論、Z 理論。
McGregor
的X理論和Y理論:
X理論:員工不喜歡工作、懶惰、會想辦法逃避責任,必須強制才能達成績效。
Y理論:員工發揮創造力、會主動擔負責任,能夠自我要求。
William
Ouchi的Z理論:
Z理論:強調員工參與各個層面的決策。
管理者與員工共同分擔責任;管理風格是參與式的,僱用是長期的。少形式多人本。
少個人決策,多群組決策;控制較不正式,管理者關心員工生活的全部。
結論:科學管理運動主張人只在滿足生理的需要,須利用強制威脅等手段使其完成目標,此種主張係對人性採取X理論的假定。故選(A)。
|
No. 273
|
有關「品位分類制度」的描述,下列何者錯誤?
|
(A) 以「事」為中心。
|
|
(B) 結構富於彈性。
|
|
(C) 簡單易行。
|
|
(D) 以「名分」鼓勵公務人員。
|
|
答:(A)
|
|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人事制度、品位分類制度及職位分類制度。
品位分類制:以「人」為中心,就公務人員個人所具有的資歷和職位,作為分類的標準與依據,也就是依任職之公務人員予以分列品位等第。
職位分類制:以「事」為中心,係依據職位的工作性質、工作的繁簡難易、責任的輕重以及所需資格條件的高低,將職位區分為若干具有共同特徵和運作便利的類型,以做為人事管理業務處理基準的一種科學管理制度。
結論:品位分類制度是以「人」為中心,以官等 (資歷) 和職位做為分類的標準,因人設事、以名激勵、簡單易行、結構富於彈性、人員升遷較易。故(A)錯誤。
|
No. 274
|
下列何者不是「公共財」(public goods)本質的四大特性之一?
|
(A) 排他性。
|
|
(B) 擁擠性。
|
|
(C) 不可分割性。
|
|
(D) 非對立性。
|
|
答:(A)
|
|
主題 (關鍵字):公共財。
公共財:一種財貨具有消費不具敵對性、可共享、與
(或) 不適用排他原則、可免費享用、等特性,而為政府部門所提供者稱為公共財;例如國防、警政、司法、馬路、公園等。
公共財的主要特性:
非排他性:公共財建立後,任何人都有權使用,無法排除未支付代價者之享用,就算排除,也因代價昂貴而作罷。
非對立性:指某些財貨在同一時間內可提供給二個人以上,共同享受其利益,亦即多增加一個人消費或增加使用次數,並不會影響原來消費者的效用,不具有敵對性。
不可分割性:公共財提供的數量不可細分,亦即公共財無法分割出售,具有整體提供、聯合消費的特性,多增加一個人消費或增加使用次數,不會增加社會的邊際成本,又稱集體消費性或聯合消費。
公共財的其他特性:
公共財的提供較容易產生外溢效果。
擁擠性:當公路、橋樑等公共財於使用的尖峰時間所出現之擁擠現象。
結論:排他性並非「公共財」的特性。故(A)為非。
|
No. 275
|
下列有關「垃圾桶決策」模式的說明,何項有誤?
|
(A) 組織處於有組織的混亂狀態。
|
|
(B) 流動的參與者。
|
|
(C) 決策經由理性計算。
|
|
(D) 不明確的技術。
|
|
答:(C)
|
|
主題 (關鍵字):公共政策、政策規劃、政策方案決策途徑、垃圾桶決策途徑。
垃圾桶決策途徑:
垃圾桶決策模式,係由柯漢(M. Cohen)、馬區(J.
March)、歐森(J. Olsen),於1972年發表「組織選擇的垃圾桶模式」(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一文中提出。
柯漢等人視「組織處於有組織的混亂狀態」,並具有以下三種特徵:
有問題的偏好:決策參與者無法明確界定問題與目標的偏好,即使他們稍微知道偏好為何,這些偏好也有可能會隨時改變,而產生不一致之現象。因此,組織就像是「一種觀念的鬆散聚合」,而非連貫一致的統合結構。決策參與者乃透過行動來形成偏好,而並非基於偏好來採取行動。
不明確的技術:組織參與者雖可對其各自的職掌知之甚詳,但卻無法全盤掌控整個組織運作過程的所有面向,而產生「見樹不見林」的限制。因此,他們習慣以「從錯誤與經驗中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流動的參與者:組織的決策過程往往並非一氣呵成,而是在無數次斷斷續續的冗長會議與決策中,由不同部門的人於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程度的參與,而顯現出流動式的參與。
結論:
柯漢等人認為,組織的決策通常並非是經過理性計算後的結果,實際上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亦即,組織的決策過程就好像是將「許多解決方案、問題與決策者」丟置在一容器 (吾人姑且稱之為垃圾桶) 中隨機碰撞的結果。故(C)有誤。
|
No. 276
|
柯漢 (M. Cohen) 等人提出組織決策具備四個量流 (streams),下列何者非為其中之一?
|
(A) 問題。
|
|
(B) 解決方案。
|
|
(C) 經濟。
|
|
(D) 參與者。
|
|
答:(C)
|
|
主題 (關鍵字):公共政策、政策規劃、政策方案決策途徑、垃圾桶決策途徑。
垃圾桶決策途徑:
垃圾桶決策模式,係由柯漢(M. Cohen)、馬區(J.
March)、歐森(J. Olsen),於1972年發表「組織選擇的垃圾桶模式」(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一文中提出。
垃圾桶決策模式,認為組織是處於「有組織的混亂狀況」,其具有三項特質:有問題的偏好、不明確的技術、流動性的參與。並且認為組織的決策結構,如同一個由「問題」、「解決問題的替選方案」、「參與者」、「選擇機會」等四項分立的量流 (streams)所匯集而成的垃圾桶。
此一模式認為組織決策並無次序性,各決策要素間並無一致的邏輯演繹關係,決策的形成只是一種隨機的意外。
結論:經濟並非四個量流之一。故(C)為非。
|
No. 277
|
下列有關組織決策垃圾桶模式 (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 Choice) 的敘述,何者有誤?
|
(A) 由賽蒙 (H. A. Simon)、馬區
(James G. March) 兩人所提出。
|
|
(B) 強調組織決策是一種隨機的意外。
|
|
(C) 組織決策中有四股量流,包括了問題、解決方案、參與者及選擇機會。
|
|
(D) 組織像是一種觀念的鬆散聚合,而非連貫一致的統合結構。
|
|
答:(A)
|
|
主題 (關鍵字):公共政策、政策規劃、政策方案決策途徑、垃圾桶決策途徑。
垃圾桶決策途徑:
垃圾桶決策模式,係由柯漢(M. Cohen)、馬區(J. March)、歐森(J. Olsen),於1972年發表「組織選擇的垃圾桶模式」(A Garbage Can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Choice)
一文中提出。故(A)有誤。
柯漢等人視「組織處於有組織的混亂狀態」,並具有以下三種特徵:
有問題的偏好:決策參與者無法明確界定問題與目標的偏好,即使他們稍微知道偏好為何,這些偏好也有可能會隨時改變,而產生不一致之現象。因此,組織就像是「一種觀念的鬆散聚合」,而非連貫一致的統合結構。決策參與者乃透過行動來形成偏好,而並非基於偏好來採取行動。
不明確的技術:組織參與者雖可對其各自的職掌知之甚詳,但卻無法全盤掌控整個組織運作過程的所有面向,而產生「見樹不見林」的限制。因此,他們習慣以「從錯誤與經驗中學習」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流動的參與者:組織的決策過程往往並非一氣呵成,而是在無數次斷斷續續的冗長會議與決策中,由不同部門的人於不同的時間有不同程度的參與,而顯現出流動式的參與。
此一模式認為組織決策並無次序性,各決策要素間並無一致的邏輯演繹關係,決策的形成只是一種隨機的意外。
柯漢等人認為,組織的決策通常並非是經過理性計算後的結果,實際上是決策者在決策過程中不經意碰到的一項產出結果。他們認為,組織的決策結構,如同一個由「問題」、「解決問題的替選方案」、「參與者」、「選擇機會」等四項分立的量流 (streams)所匯集而成的垃圾桶。
|
No. 278
|
依據夏福利茲 (J. M. Shafritz) 與羅素 (W. Russell) 的界定,下列何者係指不同層級政府間交互關係的複雜網絡?
|
(A) 府際關係。
|
|
(B) 企業關係。
|
|
(C) 獨裁關係。
|
|
(D) 中立關係。
|
|
答:(A)
|
|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府際關係。
府際關係:
府際關係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GR) 有時或稱「中央與地方政府關係」(center-local government relations),主要係指國家機關內部各個政府組織間的互動關係。
狹義來說,主要係指各層級政府間之垂直互動關係,例如中央政府與直轄市政府、縣政府與鄉鎮公所的府際關係;惟就廣義而言,府際關係其實更涵蓋同級政府間的水平互動關係、特定政府機關內各部間之協調管理及政府機關對外與民間社會的公共關係等。
結論:依據夏福利茲與羅素的界定,府際關係係指不同層級政府間交互關係的複雜網絡。故選(A)。
|
No. 279
|
非營利組織在提供服務上有所限制,那類業務不適宜由非營利組織提供?
|
(A) 教育。
|
|
(B) 警察。
|
|
(C) 環保。
|
|
(D) 消費者權益。
|
|
答:(B)
|
|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上的限制。
結論:非營利組織是一個民間組織,不具有公權力。因此,警察業務不適宜由非營利組織提供。故選(B)。
|
No. 280
|
下列何者是政府實施補助款制度的理由?
|
(A) 提供高水準的公共服務。
|
|
(B) 鼓勵生產具有外溢效果的公共財。
|
|
(C) 增加地方稅收的多元化。
|
|
(D) 達到府際間財政職能的統一。
|
|
答:(B)
|
|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府際關係、補助款制度。
補助款制度的意義:
補助款主要是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一種府際移轉支付,目的乃在促使各州和地方政府因得到中央政府的資金挹注而能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
實施補助款制度的理由:
1.鼓勵生產具有外溢效果的公共財。故選(B)。
2.提供最基本水準的服務。
3.解決州和地方政府間的財政不平衡現象。
4.舒緩地方稅收壓力。
5.達成資源的有效運用。
|
No. 281
|
「非營利組織最重要的功能,不是做了多少年慈善事業,而是提供了更多的參與機會」。請問以上的敘述是指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上扮演何種角色?
|
(A) 提供政府不能提供之服務。
|
|
(B) 創造新的想法與變遷。
|
|
(C) 促進積極的公民資格與利他主義。
|
|
(D) 發展公共政策。
|
|
答:(C)
|
|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
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發展公共政策、監督市場、監督政府、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之服務、支持地方利益及少數團體、創造新的想法與變遷、溝通各部門、促進積極的公民資格與利他主義。
發展公共政策:非營利組織廣泛地運用影響力,塑造政府的決策,對於長程政策,尤能持續地研究並分析,並提供資訊與觀點。
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之服務:有些領域,例如:宗教,政府能介入之處不多。這些宗教性的非營利組織能提供人們心靈的歸屬,強化社會道德的價值,並有穩定社會的功能,而這是政府所不能做到的。
創造新的想法與變遷:非營利組織在沒有選民壓力的情況下,得以不斷地獲得充分的機會與經驗,而成為新理念的開拓先鋒。
促進積極的公民資格與利他主義:非營利組織最重要的功能,不在於自己做了多少年慈善工作或參與了多少志願性活動,而是有否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給社會大眾。換言之,非營利組織的主要功能之一,就在於致力提供公共精神的創造與活動的空間,同時持續地鼓勵利他主義,以及積極地投人公共目標的實踐工作。故選(C)。
|
No. 282
|
基於溝通理論的說明,請問下列何者屬於「下行溝通」的類型?
|
(A) 提供部屬參與的機會。
|
|
(B) 可使上級做決策時,有更多的資訊做為參考。
|
|
(C) 提示工作指示。
|
|
(D) 可瞭解部屬的看法。
|
|
答:(C)
|
|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公眾關係、溝通、下行溝通與上行溝通。
溝通的意義:1.是人與人之間意見傳達的方法。2.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聯繫的過程。
下行溝通與上行溝通:
下行溝通:下行溝通是由組織的上層人員將訊息傳達給下層人員,用以傳達政令、提供消息或給與指示的手段。
上行溝通:上行溝通是下級人員將其意見或建議,向上級報告的方式。
結論:
提供部屬參與的機會、可使上級做決策時,有更多的資訊做為參考、可瞭解部屬的看法
→ 上行溝通。
提示工作指示 → 下行溝通。故選(C)。
|
No. 283
|
機關組織內不同層級的單位或人員間的溝通,亦即不同單位職位不相稱人員間的溝通,這種溝通類型屬於:
|
(A) 上行溝通。
|
|
(B) 下行溝通。
|
|
(C) 斜行溝通。
|
|
(D) 平行溝通。
|
|
答:(C)
|
|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公眾關係、溝通、溝通的種類。
溝通的種類
— 以溝通的管道為分類標準:
下行溝通:下行溝通是由組織的上層人員將訊息傳達給下層人員,用以傳達政令、提供消息或給與指示的手段。
上行溝通:上行溝通是下級人員將其意見或建議,向上級報告的方式。
平行溝通:是組織各階層間橫向的溝通,由於發生在不同命令系統的相當地位人員之間,又稱為跨越溝通。
斜行溝通:機關組織內不同層級的單位或人員間的溝通,亦即不同單位職位不相稱人員間的溝通。故選(C)。
|
No. 284
|
因組織結構而發生之上行與下行溝通,屬於那一種類型的溝通?
|
(A) 橫向溝通。
|
|
(B) 正式溝通。
|
|
(C) 非正式溝通。
|
|
(D) 斜行溝通。
|
|
答:(B)
|
|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公眾關係、溝通、溝通的種類、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
依據溝通的特性,組織溝通依組織結構,可分為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
正式溝通是附隨正式組織而來,溝通的形式乃依命令系統而生,循層級節制體系而運作。正式溝通係依法令規章而建立的溝通體系,此體系按指揮系統而依次上下,並敘述組織中各個職位、權力、能力和責任的形成,組織依此而作有計畫的訊息傳遞。正式溝通有四種型態:下行溝通、上行溝通、平行溝通、斜行溝通。故選(B)。
非正式溝通可能不依循著正式體制的報告關係或指定的管道。它可能橫跨不同層級或不同部門或不同工作單位,而且可能不與正式組織的事業有關。非正式溝通分為以下三種類型:消息管道、走動式管理及非口語式溝通。
|
No. 285
|
建立在組織份子的社會關係上,由人員間的社會交互行為而產生,並來自人員的工作專長及愛好閒談之習慣,其溝通並無規則可循,且大多在無意中進行,這稱之為:
|
(A) 上行溝通。
|
|
(B) 下行溝通。
|
|
(C) 平行溝通。
|
|
(D) 非正式溝通。
|
|
答:(D)
|
|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公眾關係、溝通、溝通的種類、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
依據溝通的特性,組織溝通依組織結構,可分為正式溝通和非正式溝通。
正式溝通:是附隨正式組織而來,溝通的形式乃依命令系統而生,循層級節制體系而運作。正式溝通係依法令規章而建立的溝通體系,此體系按指揮系統而依次上下,並敘述組織中各個職位、權力、能力和責任的形成,組織依此而作有計畫的訊息傳遞。正式溝通有四種型態:下行溝通、上行溝通、平行溝通、斜行溝通。
非正式溝通:
非正式溝通可能不依循著正式體制的報告關係或指定的管道。它可能橫跨不同層級或不同部門或不同工作單位,而且可能不與正式組織的事業有關。
非正式溝通建立在組織份子的社會關係上,由人員間的社會交互行為而產生,並來自人員的工作專長及愛好閒談之習慣,其溝通並無規則可循,且大多在無意中進行。故選(D)。
非正式溝通分為以下三種類型:消息管道、走動式管理及非口語式溝通。
|
No. 286
|
激勵就是「使別人去行動」。但如何使別人去行動有很多主張並發展出不同理論,其中有一派以激發成員行為的因素是什麼為主,稱為「內容理論」;另一派則試圖詮釋成員如何選擇工作行為及選擇過程,稱為什麼理論?
|
(A) 過程理論。
|
|
(B) 認知理論。
|
|
(C) 行為途徑。
|
|
(D) 增強理論。
|
|
答:(A)
|
|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激勵、內容理論、過程理論、增強理論。
激勵就是某人或某機關組織針對他人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各種需要,適當採取物質的與精神的刺激鼓勵方法,設法滿足其需要,激發其內在的工作意願,從而產生符合某人某機關組織預期行為的一連串活動。
對於激勵的研究,學者們大致上從下面三個方向進行:
對激勵的研究,集中於引發一個活動的因素,它代表激勵理論中的「內容理論」。
對激勵的研究,集中於試圖詮釋成員如何選擇工作行為及選擇過程,它代表激勵理論中的「過程理論」。故選(A)。
對激勵的研究,專注於行為如何發動、持續、停止的課題者,它代表激勵理論中的「增強理論」。
|
No. 287
|
有關「激勵」的研究,專注於行為如何發動、持續、停止的課題者,學界稱這一派理論為何?
|
(A) 內容理論 (content theory)。
|
|
(B) 過程理論 (process theory)。
|
|
(C) 增強理論 (reinforcement theory)。
|
|
(D) 分析理論 (analysis theory)。
|
|
答:(C)
|
|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激勵、內容理論、過程理論、增強理論。
激勵就是某人或某機關組織針對他人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各種需要,適當採取物質的與精神的刺激鼓勵方法,設法滿足其需要,激發其內在的工作意願,從而產生符合某人某機關組織預期行為的一連串活動。
對於激勵的研究,學者們大致上從下面三個方向進行:
對激勵的研究,集中於引發一個活動的因素,它代表激勵理論中的「內容理論」。
對激勵的研究,集中於試圖詮釋成員如何選擇工作行為及選擇過程,它代表激勵理論中的「過程理論」。
對激勵的研究,專注於行為如何發動、持續、停止的課題者,它代表激勵理論中的「增強理論」。故選(C)。
|
No. 288
|
增強理論 (Reinforcement Theory) 認為受激勵行為得以維持的方法,不包括下列何者?
|
(A) 懲罰。
|
|
(B) 降低相對差距。
|
|
(C) 迴避學習。
|
|
(D) 積極增強。
|
|
答:(B)
|
|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激勵、增強理論。
增強理論:
增強理論對激勵的研究與分析,專注於行為如何發動、持續、停止的課題者,主要係以史金納 (Skinner) 的學習理論為依據,它的重點在探討員工被激發的【行為】如何可以長久維持。學習理論係根據心理學的操作制約理論,認為人們可以藉由獎賞與懲罰這樣的「刺激 ─ 反應」來學習被期望的行為。簡言之,這種「刺激 ─ 反應」模式就好像人類利用棍子與紅蘿蔔來驅駛驢子行走的方式。
四種基本類型:
積極增強:此類型的增強應用於一定的反應與行為,可以增強個人重複特定行為的可能性。
懲罰:此類型的措施是用來減少個人重複作機關組織所不希望的行為反應者。
迴避學習:此一增強類型與積極增強同為主管們用來加強希望行為的一種方法。迴避學習的目的在預防不希望的刺激發生。積極增強在促使個人努力工作,以獲得機關組織的獎酬,即獎酬是因為績效良好的結果,而迴避學習則在促使個人迴避從事不希望的行為,不過,這兩者都對工作人員的行為具有正面的強化意義。
消滅:它是對於以前的一種滿意行為反應不予積極增強,因而減少該行為或反應的出現。
結論:增強理論認為受激勵行為得以維持的方法,不包括降低相對差距。故(B)為非。
|
No. 289
|
下列那一項激勵理論係源自於心理學的學習理論?
|
(A) ERG理論。
|
|
(B) 公平理論 (Equity Theory)。
|
|
(C) 增強理論 (Reinforcement Theory)。
|
|
(D) 需求層次論 (Theory of Needs Hierarchy)。
|
|
答:(C)
|
|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激勵、增強理論。
增強理論:
增強理論對激勵的研究與分析,專注於行為如何發動、持續、停止的課題者,主要係以史金納 (Skinner) 的學習理論為依據,它的重點在探討員工被激發的【行為】如何可以長久維持。學習理論係根據心理學的操作制約理論,認為人們可以藉由獎賞與懲罰這樣的「刺激 ─ 反應」來學習被期望的行為。簡言之,這種「刺激 ─ 反應」模式就好像人類利用棍子與紅蘿蔔來驅駛驢子行走的方式。
結論:增強理論 (Reinforcement Theory) 係源自於心理學的學習理論。故選(C)。
|
No. 290
|
公部門及其行政領導在21世紀的今天,已面臨到許多趨勢潮流所帶來的影響,其中由民營化趨勢所帶來的影響是:
|
(A) 去本土化。
|
|
(B) 去認同化。
|
|
(C) 去責任化。
|
|
(D) 去管制化。
|
|
答:(D)
|
|
主題 (關鍵字):組織概論、組織類型、去管制化與民營化。
自1970年代以降,社會與經濟發生了劇烈的改變。經濟發展停滯、人口老化、失業率升高,資訊科技快速發展,我們可以從「後工業社會」、「後現代社會」、「知識經濟」「後福特主義」和「全球化」等名詞,了解學者試圖解釋20世紀末社會結構所產生的變遷。在21世紀的今日,國家對「國際競爭」議題,比「社會平等」的議題更為重視。為求國際競爭力,平均工資的單位成本就必須壓低,隨之而來便是減雇主的稅、減受雇主的社會給付、加強市場機制如私有化、去管制化以追求更高效益的政策。而在變遷社會中所產生的新需求和新風險,政府在面臨愈來愈困窘的國家財務狀況,也愈來愈沒有足夠的資源發展更充分的再分配的政策,只能轉而以新的概念來架構新的福利政策。這也就是所謂的第三條路政策,在這個政策下鼓勵公私部門合作,以非營利組織為基石,強調公民參與,建構一個「公民社會」。
新的公共管理主張政府應加強企業精神和管理品質,用內包管理或外包方式,連結需求與供給的單位。提倡去管制化、民營化與市場化的管理型態,以及強調社會組織與自我治理組織型態的政府。1990年代政府經營的潮流邁向了管理主義和多元主義的趨勢,政府結合私有組織、非營利組織與營利組織共同合作輸送公共服務。可以確認的是,在幾個福利先進國家如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都在新公共管理的理念下,國家和非營利組織皆朝向合作的型態,進行社會服務的供給。
結論:由民營化趨勢所帶來的影響是去管制化。故選(D)。
|
No. 291
|
根據美國聯邦危機管理總署的定義,危機的發展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下列那一項不屬於該四個發展時期?
|
(A) 潛伏期。
|
|
(B) 爆發期。
|
|
(C) 前置期。
|
|
(D) 延續期。
|
|
答:(C)
|
|
主題(關鍵字):危機管理、危機的四個發展時期、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專家Steven Fink 在「危機發展階段論」所主張,任何一項危機之產生必經過以下四個時期:
潛伏期:指危機發生前的階段,通常在此一時期會出現一些細微的徵候,對於這些將導致迫切性危機的徵兆,唯有較敏銳的人才會察覺到。
爆發期:此為危機發生的初始階段,在此一時期唯有迅速、即時的反應以及落實的危機管理作為才能將危機的傷害減至最低,甚至化危機為轉機。
延續期:此一階段為危機爆發後的延續階段,延續階段並非只限於危機的惡性延續,在這個時期,良好的危機管理將會有良性的延續期及危機的控制期,反之將會直接造成衝擊個人生涯及企業永續的災難。
解決期:此一階段乃針對組織或個人恢復正常的狀態後,一直到下一個危機發生前這段時期。
危機管理:任何為防止危機發生、為消除危機產生的風險與疑慮,所為之應變準備措施即是危機管理,危機管理程序包括:危機的預測、擬定危機應變計畫、發現危機、隔絕危機、處理危機等五項。
結論:前置期不屬於危機的四個發展時期。故(C)為非。
|
No. 292
|
關於公務人員應具有行政倫理的觀點,下列那一項理由是正確的?
|
(A) 公務人員以追求大眾福祉為職志,對其行為的約束程度要大於其他行業的人。
|
|
(B) 公務人員享有比一般人更多的福利,對其行為的約束程度要大於其他行業的人。
|
|
(C) 公務人員擁有比一般人更多的知識,對其行為的約束程度要大於其他行業的人。
|
|
(D) 公務人員本身就是立法者,對其監督是一項嚴肅的課題。
|
|
答:(A)
|
|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倫理。
結論:公務人員以追求大眾福祉為職志,對其行為的約束程度要大於其他行業的人。故(A)正確。
|
No. 293
|
公務人力績效評估有助於鼓舞工作情緒,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種程序或方法,如一般所謂的「考績」。這種績效評估有其方法,下列那一項不是合適的方法?
|
(A) 排列法。
|
|
(B) 分等法。
|
|
(C) 因素品評。
|
|
(D) 件數多寡。
|
|
答:(D)
|
|
主題 (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績效、績效管理、績效評估的方法。
績效評估的方法:
排列法:根據工作的難易情形、責任程度依序排列。
分等法:預先訂定工作的等級,再將工作與其比較之。
人與人比較法:先訂定因素與等第,然後對全體人員考慮後,再將人員填入適當等第。
因素品評法:選用多種因素分別給予對應的點數或金額,再予以累計。
結論:件數多寡不是績效評估合適的方法。故(D)為非。
|
No. 294
|
行政機關在法律明示或消極的默許範圍內,基於行政目的選擇自己認為正確之行為,而不受法院審查者,稱為:
|
(A) 行政獨立。
|
|
(B) 行政裁量。
|
|
(C) 行政程序。
|
|
(D) 行政透明。
|
|
答:(B)
|
|
主題 (關鍵字):行政裁量。
行政裁量:法令賦予行政機關就各種行政行為在適用確定法律概念之原則外,亦享有判斷餘地,以補充法之不足,對於此種額外權利,即所謂之行政裁量(Administrative Discretion)。
結論:所謂行政裁量,乃行政機關根據法律授權,基於行政目的,自由斟酌,選擇自己認為正確的行為,而原則上不受法院審查者。故選(B)。
|
No. 295
|
下列那一項不是行政中立的相關概念?
|
(A) 文官中立。
|
|
(B) 政治中立。
|
|
(C) 依法行政。
|
|
(D) 不得入黨。
|
|
答:(D)
|
|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回顧與展望、行政中立、行政中立的意義、行政中立的相關概念。
行政中立的意義:
指公務員在執行職權時,能依法行政,不受黨派或利益團體操縱,在政治上保持超然與中立的立場。
行政中立應遵守的原則:
依法行政原則:依據憲法及法律規定,不偏袒任何政黨,忠實執行政策。
人民至上原則:執行政策應以全體人民福祉及國家利益為最大考量。
專業倫理原則:應秉持專業技能與道德良知及工作倫理,公平、公正與客觀處理各種問題。
結論:行政中立指公務員在執行職權時,能依法行政,不受黨派或利益團體操縱,在政治上保持超然與中立的立場。例如,公務人員不得為支持或反對特定的政黨而從事受禁止之政治活動或行為,乃行政中立的相關概念,但「不得入黨」不是行政中立的相關概念。故(D)為非。
|
No. 296
|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第21條規定:公務人員因機關提供之安全及衛生防護措施有瑕疵,致其生命、身體或健康受損時,得依何法請求賠償?
|
(A) 憲法。
|
|
(B) 刑法。
|
|
(C) 民法。
|
|
(D) 國家賠償法。
|
|
答:(D)
|
|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權利、公務人員的保障、公務人員保障法。
公務人員保障法第21條第一項:公務人員因機關提供之安全及衛生防護措施有瑕疵,致其生命、身體或健康受損時,得依國家賠償法請求賠償。故選(D)。
|
No. 297
|
我國公務人員保障法第25條規定:公務人員對於服務機關或人事主管機關所為之行政處分,認為違法或顯然不當,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得依本法提起下列何種作為?
|
(A) 復審。
|
|
(B) 請願。
|
|
(C) 訴願。
|
|
(D) 訴訟。
|
|
答:(A)
|
|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權利、公務人員的保障、公務人員保障法。
公務人員保障法第25條第一項前段:公務人員對於服務機關或人事主管機關 (以下均簡稱原處分機關) 所為之行政處分,認為違法或顯然不當,致損害其權利或利益者,得依本法提起復審。故選(A)。
|
No. 298
|
公務人員各職等人員依法應領取之基本給與,係指:
|
(A) 俸級。
|
|
(B) 俸點。
|
|
(C) 本俸。
|
|
(D) 年功俸。
|
|
答:(C)
|
|
主題 (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俸給、本俸。
公務人員俸給法第2條第一、二款:
一、本俸:係指各職等人員依法應領取之基本給與。故選(C)。
二、年功俸:係指各職等高於本俸最高俸級之給與。
|
No. 299
|
考試院為國家最高考試機關,下列關於考試院之組織及其運作情形的敘述中,何者正確?
|
(A) 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任期七年。
|
|
(B) 設考試委員十五人,任期八年。
|
|
(C) 院長綜理院務,並為考試院院會主席。
|
|
(D) 考試院下設考選、銓敘兩部及公務人員功績制保障委員會。
|
|
答:(C)
|
|
主題 (關鍵字):組織概論、我國行政組織體系、考試院組織法。
憲法增修條文第6條第二項:考試院設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干人,…。
考試院組織法第3條:考試院考試委員之名額,定為十九人。
考試院組織法第5條第一項:考試院院長、副院長及考試委員之任期為六年。故(AB)皆錯。
考試院組織法第6條:考試院設考選部、銓敘部、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故(D)錯。
依據考試院組織法第7、8條之規定:院長綜理院務,並為考試院院會主席。故(C)正確。
|
No. 300
|
通過公務人員高等考試一級考試者,取得第幾職等的任用資格?
|
(A) 十。
|
|
(B) 九。
|
|
(C) 八。
|
|
(D) 七。
|
|
答:(B)
|
|
主題 (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任用、公務人員的任用法。
公務人員的任用法第13條第一項:考試及格人員之任用,依下列規定:
一、高等考試之一級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一等考試及格者,取得薦任第九職等任用資格。故選(B)。
二、高等考試之二級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二等考試及格者,取得薦任第七職等任用資格。
三、高等考試之三級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三等考試及格者,取得薦任第六職等任用資格。
四、普通考試或特種考試之四等考試及格者,取得委任第三職等任用資格。
五、初等考試或特種考試之五等考試及格者,取得委任第一職等任用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