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行政學大意(151-200)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行政學大意選單

行政學大意(4)
No. 151
「假定目標為已知,不須再規劃目標,內容在敘述達成這些已知目標的途徑」。前述乃係屬行政計畫的那一個類型?
(A) 營運性計畫。
(B) 策略性計畫。
(C) 效用性計畫。
(D) 預防性計畫。
答:(A)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計畫。
策略性計畫與營運性計畫
策略性計畫在於建立組織全面性的目標;營運性計畫在於執行組織全面性目標的行動方案。
效用性計畫與預防性計畫
效用性計畫指為對人力、物力、財力與時間等作有效運用而擬訂的計畫。
預防性計畫指為預防某些可能發生之事故而擬訂的計畫。
結論
營運計畫是於策略規劃完成後展開,成為未來的行動方案,強調營運性與特定性的一種計畫。年度營運計畫會將年度內需要做的事情定義出來並形成企業內全體員工的共識用以達到所設定的目標。易言之,當目標為已知,不須再規劃目標,內容在敘述達成這些已知目標的途徑,稱之為營運性計畫。故(A)

No. 152
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 (non-profit organization) 的敘述,何者有誤?
(A) 又稱為「第三部門」。
(B) 是一種志願性組織。
(C) 為合法登記且應納稅的組織。
(D) 法律禁止將盈餘或利潤分配給其成員。
答:(C)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意義。
1980年代福利國家過度擴張,致使政府在財政上不堪負荷,形成福利國家處於危機之中,加上官僚體系的無效率,反應緩慢,導致政府在扮演公共服務的提供者角色並不稱職,連帶產生民眾與社會對國家能力的質疑與不信任。近來公共行政學者強調「民主行政」、「公共人」、「民營化」等理念,皆是強調「小而美」及「社會優於國家」的觀念;因此,一些普遍存在於我們生活週遭的組織,例如:各種公益團體、學術研究組織、醫院,以及各種類型的基金會等不以營利為目的之組織,在此適時地填補政府與民眾的落差,有人稱之為「非營利組織」或「第三部門」。第三部門係相對於第一部門 (政府公部門) 與第二部門 (企業私部門) 而言。故(A)
非營利組織是合法的、非營利的、實行自主管理的民間志願性組織,其致力於解決各種社會性的問題。故(B)
美國學者Thomas Wolf認為非營利組織是指那些合法組成的非政府組織,在國家法制下,組成慈善或非營利的法人團體,以公共服務和非營利為目的,且根據相關的法律享受免稅條件。故(C)有誤
美國聯邦稅法:非營利組織是一種組織,該種組織禁止將盈餘或利潤分配給任何監督與經營組織的人,如該組織的成員、董事會與理事等。故(D)

No. 153
非營利組織與公共行政皆是為人民提供所需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請問以上的論述是指非營利組織的何種精神與作法值得公部門參考?
(A) 加強公共服務。
(B)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
(C) 提升公務人員志願服務的意願。
(D) 設計更民主、開放的公共組織。
答:(B)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與借鏡。
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與借鏡:就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而言,非營利組織的若干精神與作法頗值得公共行政的發展參考:
加強公共服務:現今福利國家時代的公共行政特質,就是公共服務,而非營利組織的主要精神之一,就是無私、無我的提供公共服務。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公共行政之目的是為人民提供更多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職此之故,公共行政的理論與實務者,可效法非營利組織,改以公共利益之角度、公共服務之提供作為新的考慮重點。故(B)
設計更民主、更閒放的公共組織:非營利組織基於共同信念及理想而結合,其互動行為是平等民主的,組織的領導更是轉換式的民主領導。人員對領導者的接受是無條件的,是心悅誠服的。在這樣的組織氣候下,人員會自動自發的為組織目標去奉獻,因此,公共組織應學習這種精神,以提升服務品質。
提升公務人員志願服務的意願:公務人員應該倣效非營利組織成員志願服務的精神,以民眾福祉為優先考慮。

No. 154
下列何者不是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
(A)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
(B) 設計更民主,更開放的公共組織。
(C) 提升公務人員志願服務的意願。
(D) 加強企業化的營利觀。
答:(D)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與借鏡。
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與借鏡:就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而言,非營利組織的若干精神與作法頗值得公共行政的發展參考:
加強公共服務:現今福利國家時代的公共行政特質,就是公共服務,而非營利組織的主要精神之一,就是無私、無我的提供公共服務。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公共行政之目的是為人民提供更多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職此之故,公共行政的理論與實務者,可效法非營利組織,改以公共利益之角度、公共服務之提供作為新的考慮重點。
設計更民主、更閒放的公共組織:非營利組織基於共同信念及理想而結合,其互動行為是平等民主的,組織的領導更是轉換式的民主領導。人員對領導者的接受是無條件的,是心悅誠服的。在這樣的組織氣候下,人員會自動自發的為組織目標去奉獻,因此,公共組織應學習這種精神,以提升服務品質。
提升公務人員志願服務的意願:公務人員應該倣效非營利組織成員志願服務的精神,以民眾福祉為優先考慮。
結論加強企業化的營利觀不是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故(D)為非

No. 155
下列那一種非營利組織精神,值得公共行政發展的參考?
(A) 經濟效率的講求。
(B) 依法行政的遵守。
(C) 加強公共服務。
(D) 公務人員專業的提昇。
答:(C)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與借鏡。
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與借鏡:就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而言,非營利組織的若干精神與作法頗值得公共行政的發展參考:
加強公共服務:現今福利國家時代的公共行政特質,就是公共服務,而非營利組織的主要精神之一,就是無私、無我的提供公共服務。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公共行政之目的是為人民提供更多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職此之故,公共行政的理論與實務者,可效法非營利組織,改以公共利益之角度、公共服務之提供作為新的考慮重點。
設計更民主、更閒放的公共組織:非營利組織基於共同信念及理想而結合,其互動行為是平等民主的,組織的領導更是轉換式的民主領導。人員對領導者的接受是無條件的,是心悅誠服的。在這樣的組織氣候下,人員會自動自發的為組織目標去奉獻,因此,公共組織應學習這種精神,以提升服務品質。
提升公務人員志願服務的意願:公務人員應該倣效非營利組織成員志願服務的精神,以民眾福祉為優先考慮。
結論:非營利組織加強公共服務組織精神,值得公共行政發展的參考。故(C)

No. 156
下列何者不是非營利組織與公部門互動關係的重要特質?
(A) 加強公共服務。
(B) 設計更民主更開放的公共組織。
(C) 代替公務人員的工作。
(D) 掙脫經濟效率的宰制。
答:(C)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與借鏡。
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與借鏡:就非營利組織對公共行政發展的啟示而言,非營利組織的若干精神與作法頗值得公共行政的發展參考:
加強公共服務:現今福利國家時代的公共行政特質,就是公共服務,而非營利組織的主要精神之一,就是無私、無我的提供公共服務。
掙脫經濟效率宰制:公共行政之目的是為人民提供更多之服務,因此,效率只是一種評估的方法而非目的。職此之故,公共行政的理論與實務者,可效法非營利組織,改以公共利益之角度、公共服務之提供作為新的考慮重點。
設計更民主、更閒放的公共組織:非營利組織基於共同信念及理想而結合,其互動行為是平等民主的,組織的領導更是轉換式的民主領導。人員對領導者的接受是無條件的,是心悅誠服的。在這樣的組織氣候下,人員會自動自發的為組織目標去奉獻,因此,公共組織應學習這種精神,以提升服務品質。
提升公務人員志願服務的意願:公務人員應該倣效非營利組織成員志願服務的精神,以民眾福祉為優先考慮。
結論
政府在與非營利組織合作時,雙方的優缺點正好可以互相補足,進而形成相輔相成的關係,但並不是非營利組織即可代替公務人員的工作。故(C)為非

No. 157
下列何者最能說明非營利組織與公部門之間的關係?
(A) 競爭。
(B) 獨立。
(C) 零和。
(D) 互補。
答:(D)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與公部門之間的關係。
結論:政府在與非營利組織合作時,雙方的優缺點正好可以互補,進而形成相輔相成的關係。故(D)

No. 158
從社會面探討非營利組織存在之原因,以下最重要者為何?
(A) 效率主義。
(B) 專業主義。
(C) 志願主義。
(D) 非正式主義。
答:(C)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從社會面探討非營利組織存在之原因。
從社會面探究非營利組織存在的原因,最重要的為「志願主義」。據此,史拉姆 (Schram) 認為人們參加志願組織的原因最為重要者為「利他主義」、「需要滿足理論」、「社會化理論」。1. 所謂利他主義是種助人為樂的胸襟,即類似我國「助人為快樂之本」的思想。2. 所謂需要滿足理論則是個人在基本需要滿足之後,對個人成就感、自我實現的一種追求。3. 所謂社會化理論係指在人與人的互動之下,個人行為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以及公民意識的覺醒,而瞭解其為社區、國家所應盡之責任,而加入志願服務的行列。故(C)

No. 159
從經濟的角度分析非營利組織,最具代表性的看法是那二種理論?
(A) 利他主義理論與社會化理論。
(B) 第三者政府理論與組織位置理論。
(C) 外部性理論與市場不完全性理論。
(D) 市場失靈理論與政府失靈理論。
答:(D)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從經濟面探討非營利組織存在之原因。
從經濟面的角度分析非營利組織,最具代表性的看法為市場失靈理論與政府失靈理論。故(D)
市場失靈
由於有外部性、自然獨占、公共財、資訊不對稱等問題,使得私有市場機能運作受到限制,而有「市場失靈」現象。
市場失靈源自於追求利益極大化的結果,但是非營利組織之目的並非在追求本身利益,其具有「不分配盈餘」的特性,即使消費者無法評斷服務的品質與數量,也能認識到非營利組織這種不以追求利潤為目的的本質,故不會降低品質以求組織利益,因此較為人民所信賴。
政府失靈
政府失靈即指政府機制存在本質上的缺失,而無法使資源配置效率達到最佳化的情形。在民主社會中,政府服務的推行,須使符合必要條件的人皆能獲得,但是無可避免地,往往使得一些額外的人也因而受惠,反而使得應該受惠的人被排除在外;此外,政府服務講求普遍性,但是人民因收入、宗教、種族背景、教育等差異性,而產生異質的需求,所以服務勢必無法滿足每一個人,因而造成政府失靈的現象產生。
根據以上論點,非營利組織可針對特殊對象提供公共服務;並可以協助政府解決部分的公共問題,解決政府資源有限的事實;而非營利組織來自於人民,則易於和民眾接近;因此,政府失靈可視為非營利組織存在的原因。

No. 160
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特性的描述,何者為非?
(A) 著重獲利的分配以及市場占有率。
(B) 為公共利益而服務。
(C) 組織收入主要依賴募款。
(D) 是一種志願性團體。
答:(A)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正式的組織民間私人性質利潤不能分配能夠自我治理志願人員的參與公共利益的屬性組織收入依賴募款能力,而非組織績效服務取向、行動取向扁平式組織且層級節制少低度手段理性與高度團結一致
利潤不能分配:組織本身可以生產利潤,但必須將組織的利潤運用在機構宗旨限定的任務。再者,組織內部的工作人員不能分配利潤,這與營利組織運作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
志願人員的參與:非營利組織應有某種程度的志願人員參與機構活動,特別是由志願人員所組成具有領導與治理性質的董事會。
公共利益的屬性: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服務應具有公共利益的性質,並以服務大眾為職志。
組織收入依賴募款能力,而非組織績效:非營利組織主要的資金來源為捐贈;而組織收入係根據組織募款的能力,並非其服務績效。因此,組織收入的多寡與其提供公共服務之間,並非是成正相關的關係。
結論非營利組織特徵之一為利潤不能分配著重獲利的分配以及市場占有率不是非營利組織的特性。故(A)為非

No. 161
下列何項不是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A) 是一種正式組織。
(B) 是一種創造利潤的組織。
(C) 是一種民間組織。
(D) 是一種自我治理的組織。
答:(B)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正式的組織民間私人性質利潤不能分配能夠自我治理志願人員的參與公共利益的屬性組織收入依賴募款能力,而非組織績效服務取向、行動取向扁平式組織且層級節制少低度手段理性與高度團結一致
正式的組織:具有某種程度的制度化,而非臨時或非正式民眾的集合體,同時也要得到政府所制定法律的合法承認。因而具有法人團體的資格,可以組織之名訂定契約和保管財務。
民間私人性質:它必須與政府機構有所區隔,既不屬於政府的部門,也不應由政府的財源或是政府官員充當董事會成員,但此並不意味著非營利組織就不能接受政府的財源,或是政府官員絕對不能夠擔任董事。簡言之,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非營利組織基本的架構必須是民間私人性質的組織。
利潤不能分配:組織本身可以生產利潤,但必須將組織的利潤運用在機構宗旨限定的任務。再者,組織內部的工作人員不能分配利潤,這與營利組織運作的情形有很大的不同。
能夠自我治理:非營利組織要能夠自我管理自己的活動,組織本身要有內部的治理程序,且不受外在團體的掌控。
結論非營利組織特徵之一為利潤不能分配是一種創造利潤的組織不是非營利組織的特徵。故(B)為非

No. 162
下列何者不是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A) 服務取向、行動取向。
(B) 非正式組織。
(C) 扁平式組織且層級節制少。
(D) 低度手段理性與高度團結一致。
答:(B)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正式的組織民間私人性質利潤不能分配能夠自我治理志願人員的參與公共利益的屬性組織收入依賴募款能力,而非組織績效服務取向、行動取向扁平式組織且層級節制少低度手段理性與高度團結一致
正式的組織:具有某種程度的制度化,而非臨時或非正式民眾的集合體,同時也要得到政府所制定法律的合法承認。因而具有法人團體的資格,可以組織之名訂定契約和保管財務。
服務取向、行動取向:非營利組織多以直接提供服務予服務對象。
扁平式組織且層級節制少:非營利組織本身為一正式組織的架構,但其相較於其他正式組織 (政府組織或私人企業組織) 而言,其組織層制通常較少或甚至全無層級節制體系。因此,非營利組織多具有高度彈性的特性,能迅速地做出決策,並能因應環境而做適當地改變。
低度手段理性與高度團結一致:非營利組織在組織原理上,存在著低度手段理性 (註:手段理性是指行動只由追求功利的動機所驅使,行動藉助理性達到自己需要的預期目的,行動者純粹從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慮,而漠視人的情感和精神價值。) 與形式化,以及高程度的團結一致性與直接交易形式。
結論
非營利組織是一種正式的組織,具有某種程度的制度化,而非臨時或非正式民眾的集合體,同時也要得到政府所制定法律的合法承認。因而具有法人團體的資格,可以組織之名訂定契約和保管財務。故(B)為非

No. 163
下列何者不是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A) 正式組織。
(B) 志願性團體。
(C) 公共利益屬性。
(D) 私人企業。
答:(D)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非營利組織的特徵
正式的組織民間私人性質利潤不能分配能夠自我治理志願人員的參與公共利益的屬性組織收入依賴募款能力,而非組織績效服務取向、行動取向扁平式組織且層級節制少低度手段理性與高度團結一致
正式的組織:具有某種程度的制度化,而非臨時或非正式民眾的集合體,同時也要得到政府所制定法律的合法承認。因而具有法人團體的資格,可以組織之名訂定契約和保管財務。
民間私人性質:它必須與政府機構有所區隔,既不屬於政府的部門,也不應由政府的財源或是政府官員充當董事會成員,但此並不意味著非營利組織就不能接受政府的財源,或是政府官員絕對不能夠擔任董事。簡言之,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非營利組織基本的架構必須是民間私人性質的組織。
志願人員的參與:非營利組織應有某種程度的志願人員參與機構活動,特別是由志願人員所組成具有領導與治理性質的董事會。
公共利益的屬性: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服務應具有公共利益的性質,並以服務大眾為職志。
結論
非營利組織具民間私人性質,但並非私人企業,它乃是具有公共利益的屬性,亦即,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服務具有公共利益的性質,並以服務大眾為職志。故(D)為非

No. 164
一般而言,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上可扮演許多角色,但不包括下列何者?
(A) 監督市場。
(B) 監督政府。
(C) 支持少數團體。
(D) 排斥社會運動。
答:(D)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
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
關於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Kramer歸納出:「開拓與創新」、「改革與倡導」、「價值維護」、「服務提供」、「擴大社會參與」等功能。除此之外,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上也扮演以下的角色:發展公共政策監督市場監督政府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之服務支持地方利益及少數團體創造新的想法與變遷溝通各部門促進積極的公民資格與利他主義
監督市場:在政府或民意代表無法充分發揮功能的範圍內,非營利組織即可扮演市場的超然監督者。
監督政府:非營利組織可不斷地刺激民主政府正視社會公民,使政府與公民在「社會責任」下能夠表現得更好,更關心並投入社會服務。
支持地方利益及少數團體:對於多數決定或偏見所排斥的社會運動及公共利益,例如人權運動、消費與環境運動等,非營利組織都能給予支持。
結論: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不包括排斥社會運動。故(D)為非

No. 165
下列有關「非營利組織」功能的說明,何者有誤?
(A) 發展公共政策。
(B) 創造新的想法與變遷。
(C) 避免支持少數團體利益。
(D) 提供政府不能提供的服務。
答:(C)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
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發展公共政策監督市場監督政府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之服務支持地方利益及少數團體創造新的想法與變遷溝通各部門促進積極的公民資格與利他主義
發展公共政策:非營利組織廣泛地運用影響力,塑造政府的決策,對於長程政策,尤能持續地研究並分析,並提供資訊與觀點。
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之服務:有些領域,例如:宗教,政府能介入之處不多。這些宗教性的非營利組織能提供人們心靈的歸屬,強化社會道德的價值,並有穩定社會的功能,而這是政府所不能做到的。
創造新的想法與變遷:非營利組織在沒有選民壓力的情況下,得以不斷地獲得充分的機會與經驗,而成為新理念的開拓先鋒。
支持地方利益及少數團體:對於多數決定或偏見所排斥的社會運動及公共利益,例如人權運動、消費與環境運動等,非營利組織都能給予支持。
結論: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持地方利益及少數團體;而非避免支持少數團體利益。故(C)有誤

No. 166
非營利組織所具有的公共功能中,不包括下列何者?
(A) 發展公共政策。
(B) 可擔任政府與民眾間的橋樑。
(C) 其組織為政府籌措施政基金,彌補政府預算的不足。
(D) 促進積極的公民資格與利他主義。
答:(C)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
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發展公共政策監督市場監督政府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之服務支持地方利益及少數團體創造新的想法與變遷溝通各部門促進積極的公民資格與利他主義
發展公共政策:非營利組織廣泛地運用影響力,塑造政府的決策,對於長程政策,尤能持續地研究並分析,並提供資訊與觀點。
溝通各部門:由於非營利組織不具有政府型態與不營利的特性,可擔任政府與民眾間的橋樑,非營利組織更能協助溝通政府部門與企業部門的活動,以追求公共利益。
促進積極的公民資格與利他主義:非營利組織提供了公共精神的創造與活動的出口,在利他活動上扮演相當有效的媒介,持續鼓勵利他主義,且精極地介入公共目標,代表了健全民主社會中最重要的精神。
結論:雖然非營利組織收入主要依賴募款,但其不為政府籌措施政基金,來彌補政府預算的不足。故(C)為非

No. 167
關於非營利組織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利益追求者。
(B) 價值守護者。
(C) 改革者或倡導者。
(D) 先驅者。
答:(A)
主題 (關鍵字):組織動態、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
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
關於非營利組織的角色功能,Kramer歸納出:「開拓與創新」、「改革與倡導」、「價值維護」、「服務提供」、「擴大社會參與」等功能。除此之外,非營利組織在公共服務上也扮演以下的角色:發展公共政策監督市場監督政府提供政府所不能提供之服務支持地方利益及少數團體創造新的想法與變遷溝通各部門促進積極的公民資格與利他主義
結論非營利組織並非利益追求者。故(A)為非

No. 168
現今福利國家時代公共行政的特質,與非營利組織主要精神有相同之處,是指以下何者?
(A) 強調遵守法令。
(B) 提供公共服務。
(C) 創造利潤。
(D) 強調層級節制。
答:(B)
主題 (關鍵字)福利國家、非營利組織、提供公共服務。
當政府與市場無法滿足公民需求時,一群具有共同理念的公民,自動自發組成團體,期許促使社會問題的改善與解決,此類團體機構稱之為「非營利組織」。
簡單來說,非營利組織的興起遠溯於人類的互助與慈善行為,一方面反映出一個社會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透過群體來加以實現。
二次大戰後,西方國家紛紛走上了福利國家之路,強調提供公共服務,導致政府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一方面要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又要維持經濟發展,超過其所能負荷的範圍,加上官僚體系的無效率、反應緩慢,導致政府在扮演公共服務之提供者的角色上並不稱職,使得當時的大政府成為無效率的國家機器。
非營利組織的適時出現,運用其較佳的服務彈性,以及組織財源上的自主性,使其儼然成為政府之外的另一項提供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來源。
結論福利國家時代公共行政的特質,與非營利組織主要精神有相同之處,是指提供公共服務。故(B)

No. 169
現代福利國家過度擴張,致使政府在財政上不堪負荷,加上官僚體系的無效率、反應緩慢,導致政府在扮演公共服務之提供者的角色上並不稱職,在此時以下何者出現,適時填補了政府績效與民眾期待之落差?
(A) 行政法人。
(B) 公法人。
(C) 非營利組織。
(D) 財團法人。
答:(C)
主題 (關鍵字)福利國家、非營利組織、提供公共服務。
當政府與市場無法滿足公民需求時,一群具有共同理念的公民,自動自發組成團體,期許促使社會問題的改善與解決,此類團體機構稱之為「非營利組織」。
簡單來說,非營利組織的興起遠溯於人類的互助與慈善行為,一方面反映出一個社會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個人的社會價值可以透過群體來加以實現。
二次大戰後,西方國家紛紛走上了福利國家之路,強調提供公共服務,導致政府承擔的責任越來越大,一方面要解決各種社會問題,另一方面又要維持經濟發展,超過其所能負荷的範圍,加上官僚體系的無效率、反應緩慢,導致政府在扮演公共服務之提供者的角色上並不稱職,使得當時的大政府成為無效率的國家機器。
非營利組織的適時出現,運用其較佳的服務彈性,以及組織財源上的自主性,使其儼然成為政府之外的另一項提供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來源,適時填補了政府績效與民眾期待之落差。故(C)

No. 170
下列何項不是行政國的特徵?
(A) 非營利組織眾多。
(B) 公務員人數龐大。
(C) 政府預算經費驚人。
(D) 行政人員具有政策影響力。
答:(A)
主題 (關鍵字)行政國、非營利組織。
行政國並非專指單一國家或某一種類的國家,而是用以描述一國家政府在行政職能大幅擴張。使得人民逐漸依賴政府,甚至受政府行政部門不當壓迫的現象。
在此情況下,行政組織及其運作的顯著突出及行政人員具有政策影響力日益深遠,使得行政部門佔有極重要的地位,其政府預算經費驚人、公務員人數龐大。雖然立法、司法權尚能發揮其職能,但行政組織與運作變得特別重要,可說是一權獨大。若無法適時用其他權力制衡行政權的權限與裁量的話(如國會調查權、預算審查權)。該國政府與掌控行政權限者(如國家元首或行政首長)極有可能轉變成極權政府與獨裁。而走向警察國家壓迫人民一途。
結論行政國在其行政職能大幅擴張之下,非營利組織無用武之地。故(A)為非

No. 171
有關「非營利組織」的敘述,下列何者有誤?
(A) 又有「第四權」之稱。
(B) 是一種「志願性」組織。
(C) 與「非政府組織」性質相似。
(D) 其興起與「民營化」趨勢有關。
答:(A)
主題 (關鍵字):第四權、非營利組織。
第四權:一般認知係指在「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之外的第四種政治權力。第四權所指的是媒體、公眾視聽。
結論第四權指的是媒體、公眾視聽;而非「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有時被稱為「第三部門」。故(A)有誤

No. 172
集權制與分權制各有優劣,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 政令統一、標準一致為集權制的優點。
(B) 層級節制,態度消極為集權制的缺點。
(C) 各機關容易形成頭重腳輕的情況為分權制的缺點。
(D) 符合民主政治的精神,並有鼓勵下級奮發的積極作用為分權制的優點。
答:(C)
主題 (關鍵字):組織結構與組織類型、集權制與分權制。
意義:就行政權行使的性質與範圍為標準,行政機關可分為集權制與分權制二種類型。
集權制1. 凡一機關的事權由本機關自行負責處理,不設置或授權下級或派出機關者為集權制。2. 下級或派出機關處理事務須完全秉承中央或中樞機關之意志者,為集權制。
分權制1. 為要完成一定任務或使命,特設置不同的上下層級機關,如中央機關、中間機關、基層機關 (或中樞機關與派出機關),使各在其權責範圍內能以獨立自主的處理事務者為分權制。2. 各機關為適應各地區的需要,分別在各地成立或設置之,並且有獨立的法律人格,有處理其事務的全權,並不受上級機關之指揮與監督者為分權制。
集權制的優點政令統一,標準一致,無分歧紊亂之弊。力量集中,能統籌全局兼籌並顧,政府效能易於加強與提高。層級節制,指揮靈便,命令易於貫徹。運用自如易於應付急變,統籌靈活,亦能收截長補短之效。
集權制的缺點:一切行政措施,常只見全體而忽略部分,圖整齊劃一的外表,失因地制宜的實施,偏枯刻板,格格不入。各級機關,層級節制過嚴,一切秉命而行,態度消極,奉行故事,失卻自動自發的積極精神,且公文往返,遲緩拖延,費時費事,最足貽誤事機。在集權制下,各級機關構成一頭重腳輕的狀況,基礎不穩固,有顛撲傾覆之危險,且易形成機關專斷與個人獨裁。地方利益與需要易被忽視,地方事業趨於凋敝。故(C)錯誤
分權制的優點:下級自動自發,符合民主精神,並有鼓勵下級奮發圖強的積極作用。分權分工,可避免上級的專斷與個人的獨裁。分級治事,分層負責,可使各機關及人員實事求是,以充分發展本身之事業。
分權制的缺點:過度分權足以傷害行政的統一,因為分權以分工為基礎,而分工必須合作,倘只有分工而無合作,則分工便是分裂,其在機關為支離,其在地方則為割據。行政權力分散過甚,上級因受下級的牽制,不易完成應有的使命,下級亦因人力與財力之不足,不易達成固有的任務。各機關彼此分立,無上級統一的監督,可能引起相互對立與衝突,其在地方則更易發生特殊勢力或壓力團體操縱把持,形成地方派系,與真正的民主精神相去益遠。

No. 173
關於集權制形成的原因,下列何者錯誤?
(A) 工作性質分歧。
(B) 首長獨裁。
(C) 機關因內部之擴張而擴大。
(D) 遭遇困難或危機。
答:(A)
主題 (關鍵字):組織結構與組織類型、集權制與分權制、集權制形成的原因。
集權制形成的原因
亞倫(L. A. Allen)認為有以下幾個:為了便利個人的領導,為了提供整合的基礎,為了促進行動的整齊劃一,及為了處理緊急事故。
具體而言,集權的原因有以下四個
機關因內部之擴張而擴大
首長獨裁
部屬柔弱
遭遇危機
結論工作性質分歧乃分權制形成的原因;而非集權制形成的原因。故(A)錯誤

No. 174
賽蒙 (H. A. Simon) 曾具體分析行政機關集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下列何者非其所指?
(A) 費用的龐大。
(B) 法律效力的輕忽。
(C) 對特定工作的注意。
(D) 模仿。
答:(B)
主題 (關鍵字):組織結構與組織類型、集權制與分權制、行政機關集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
賽蒙(H. A. Simon)曾具體地分析出行政機關集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如下:
費用的龐大
法律效力的信仰
對於特定工作的注意
上級單位的權力要求
整齊劃一的要求
模倣
結論法律效力的輕忽並非賽蒙分析出行政機關集權化趨勢的主要原因;法律效力的信仰才是。故(B)為非

No. 175
「不致引發各級政府對公帑的籌措和支出的公正問題」,請問此敘述所指的是何種府際關係類型?
(A) 邦聯制。
(B) 聯邦制。
(C) 單一制。
(D) 委員制。
答:(C)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府際關係、府際關係的類型、單一制國家的優點。
府際關係:不同政府層級間之互動關係。
府際關係的類型單一制 (中央集權):權力完全掌握在中央,地方只能被動接受。以法國為代表。.邦聯制:邦聯制是由許多自主的分子國組成,邦聯是依條約而非憲法組成。如:歐洲聯盟。聯邦制:聯邦制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分配權力,雙方各享有一定的自主權。如:美國、加拿大、澳洲。
單一制國家的優點
國家政策明確:政策是由中央政府單獨作成,毋須與次級政府協商或衝突。
權責不致發生混亂:各級政府應為所屬問題或功能負責,對選民而言是相當明確的。
避免國會、官僚制度、與政策計畫的重疊:可節省大量的直接成本,且毋須付出不必要的、重疊繁複的的實際成本。
不致引發各級政府對公帑的籌措和支出的公正問題
結論「不致引發各級政府對公帑的籌措和支出的公正問題」,此敘述所指的是單一制府際關係。故(C)

No. 176
下列何者不是「單一制」國家的優點?
(A) 國家政策明確。
(B) 權責不致發生混亂。
(C) 避免組織與重疊以節省大量成本。
(D) 可以反映各地方政府的平等性。
答:(D)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府際關係、府際關係的類型、單一制國家的優點。
府際關係:不同政府層級間之互動關係。
府際關係的類型單一制 (中央集權):權力完全掌握在中央,地方只能被動接受。以法國為代表。.邦聯制:邦聯制是由許多自主的分子國組成,邦聯是依條約而非憲法組成。如:歐洲聯盟。聯邦制:聯邦制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分配權力,雙方各享有一定的自主權。如:美國、加拿大、澳洲。
單一制國家的優點
國家政策明確:政策是由中央政府單獨作成,毋須與次級政府協商或衝突。
權責不致發生混亂:各級政府應為所屬問題或功能負責,對選民而言是相當明確的。
避免國會、官僚制度、與政策計畫的重疊:可節省大量的直接成本,且毋須付出不必要的、重疊繁複的的實際成本。
不致引發各級政府對公帑的籌措和支出的公正問題
結論可以反映各地方政府的平等性不是「單一制」國家的優點。故(D)為非

No. 177
以向政府行政及立法部門施加壓力的方式,作為爭取成員利益的組織,稱之為:
(A) 利益團體。
(B) 官僚體制。
(C) 司法部門。
(D) 監察部門。
答:(A)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民眾需求與支持、利益團體。
利益團體:也稱壓力團體或是倡導團體,指具有相同利益並向社會或政府提出訴求,以爭取團體及其成員利益、影響公共政策的社會團體。
利益團體可分為
公益團體:以促進公共利益為目的,無特定服務對象,例如人權保障、禁煙、防癌、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等團體。
私益團體:以促進私人利益,具有固定服務對象的團體,如工會、農會、商業同業公會、工業同業公會、漁會等。
結論以向政府行政及立法部門施加壓力的方式,作為爭取成員利益的組織,稱之為:利益團體。故(A)

No. 178
下列何者為私益團體?
(A) 工會。
(B) 消費者保護團體。
(C) 人權保障團體。
(D) 環境保護團體。
答:(A)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民眾需求與支持、利益團體、公益團體與私益團體。
利益團體:也稱壓力團體或是倡導團體,指具有相同利益並向社會或政府提出訴求,以爭取團體及其成員利益、影響公共政策的社會團體。
利益團體可分為
公益團體:以促進公共利益為目的,無特定服務對象,例如人權保障、禁煙、防癌、環境保護、消費者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等團體。
私益團體:以促進私人利益,具有固定服務對象的團體,如工會、農會、商業同業公會、工業同業公會、漁會等。
結論工會為私益團體。故(A)

No. 179
依我國「公務人員俸給法」之規定,公務人員之俸給,不包括:
(A) 本俸。
(B) 年功俸。
(C) 績效加給。
(D) 職務加給。
答:(C)
主題 (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俸給。
公務人員俸給法第2條第一二款
一、本俸:係指各職等人員依法應領取之基本給與。
二、年功俸:係指各職等高於本俸最高俸級之給與。
公務人員俸給法第3條第一項:公務人員之俸給,分本俸 (年功俸) 及加給,均以月計之。
公務人員俸給法第5:加給分下列三種:
一、職務加給:對主管人員或職責繁重或工作具有危險性者加給之。
二、技術或專業加給:對技術或專業人員加給之。
三、地域加給:對服務邊遠或特殊地區與國外者加給之。
結論依我國「公務人員俸給法」之規定,公務人員之俸給,不包括:績效加給。故(C)為非

No. 180
下列何者不是推展公眾關係的原則?
(A) 不斷創新。
(B) 外部做起。
(C) 公開透明。
(D) 雙向溝通。
答:(B)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公眾關係、推展公眾關係的基本原則。
公眾關係:是基於道德與理性,為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互動關係,平時即應持續地進行,可藉以瞭解民意的趨向,藉以作為制定合理決策的參考或瞭解政策是否有應修正之處,以適當反應大眾需求或願望。
推展公眾關係的基本原則
(一)內部做起。
(二)雙向溝通
(三)誠信為本。
(四)公開透明
(五)平時發展:包含,普遍平衡的關係、自然發展的關係、對等互惠的關係。
(六)不斷創新
(七)社會責任。
(八)服務大眾。
(九)全體動員。
(十)方略靈活。
結論外部做起不是推展公眾關係的原則;內部做起才是。故(B)為非

No. 181
下列何種府際關係的類型是依據條約,而非依據憲法而成?
(A) 邦聯。
(B) 聯邦。
(C) 單一制。
(D) 君主立憲。
答:(A)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府際關係、府際關係的類型、單一制國家的優點。
府際關係:不同政府層級間之互動關係。
府際關係的類型
單一制 (中央集權):權力完全掌握在中央,地方只能被動接受。以法國為代表。
邦聯制:邦聯制是由許多自主的分子國組成,邦聯是依條約而非憲法組成。如:歐洲聯盟。故(A)
聯邦制:聯邦制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分配權力,雙方各享有一定的自主權。如:美國、加拿大、澳洲。

No. 182
我國政府目前會計年度開始月份為幾月?
(A) 七月。
(B) 四月。
(C) 元月。
(D) 十月。
答:(C)
主題 (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預算法。
預算法第12:政府會計年度於每年一月一日開始,至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終了,以當年之中華民國紀元年次為其年度名稱。故(C)

No. 183
下列那一項不屬於審計機關的職權?
(A) 監督預算執行。
(B) 考核財務效能。
(C) 核定財務責任。
(D) 分配機關預算。
答:(D)
主題 (關鍵字):財務行政、預算制度、預算的審計。
審計法第2:審計職權如左:
一 監督預算之執行
二 核定收支命令。
三 審核財務收支,審定決算。
四 稽察財物及財政上之不法或不忠於職務之行為。
五 考核財務效能
六 核定財務責任
七 其他依法律應行辦理之審計事項。
結論分配機關預算不屬於審計機關的職權。故(D)為非

No. 184
為了「重視決策行為錯誤所造成的遺憾或反效用所表示的機會成本」,係屬不確定環境決策的何種決策準則?
(A) 小中取大準則。
(B) 大中取大準則。
(C) 大中取小準則。
(D) 主觀主義準則。
答:(C)
主題 (關鍵字):公共政策、政策規劃、政策方案評估比較技術、不確定環境的決策準則。
不確定環境的決策準則
樂觀準則:採取「大中取大原則」,係指在報酬表中,先取各行動方案的獲利最大值,再從中選擇最大值者。採用此決策者,對問題抱持樂觀的態度,又稱為樂觀的準則。但須注意的是,採此準則可能獲致最大報酬,但因未來發生狀況未知,故也有可能只獲得最小報酬。
憾事準則:採取「大中取小原則」,或稱為「賽佛傑決策準則」,此準則是決策者不希望有太多利益損失的觀點,使用此準則要先將報酬表轉換成損失表,由損失表中找出各種可行行動的最大損失,再由這些最大損失挑選出最小值者。採用此準則的決策者,其個性介於悲觀和樂觀之間,其重視決策行為錯誤所造成的遺憾或反效用所表示的機會成本。故(C)
悲觀準則:採取「小中取大原則」,或稱為「華德決策準則」,係指在報酬表中尋求各行動方案之獲利最小值,再從這些最小值中挑選具有最大值者。此準則求得的最佳行動,可保證決策者有最少的獲利,但也不可能獲致更高的利潤。故採用此決策者,其作風比較保守,所以又稱為悲觀的準則
主觀準則:或稱為「拉普拉斯決策準則」係指一視同仁,機會均等,該決策準則是認為各種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其發生的機率均會相等的觀點,如果未來發生狀況有 N 種,則每一種狀況可能發生的機率均為1/N,基於此觀點,便可算出各種行動方案的期望報酬,然後再挑選出具有最大期望報酬者。

No. 185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一種府際移轉支付,目的乃在促使各州和地方政府,因得到中央政府的資金挹注,而能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稱為:
(A) 恩給款。
(B) 補助款。
(C) 政治獻金。
(D) 利益分贓。
答:(B)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府際關係、財政聯邦主義、補助款。
結論
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一種府際移轉支付,目的乃在促使各州和地方政府,因得到中央政府的資金挹注,而能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務,稱為:補助款。故(B)

No. 186
針對蚊子館的活化政策,係屬何種型態的行政計畫?
(A) 業務性計畫。
(B) 擴充性計畫。
(C) 效用性計畫。
(D) 預防性計畫。
答:(C)
主題 (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計畫、行政計畫 功能分類。
行政計劃就是根據實際的知識與經驗,應用科學的方法與技術,對機關業務的未來趨勢與需要,設定欲達成的目標,確定可達成目標之行動方案的過程。
行政計畫依功能性質分為業務性計畫擴充性計畫改良性計畫效用性計畫預防性計畫
業務性計畫:指在一定時間內須向上及提出報告的經常性工作計畫。
擴充性計畫:指為擴充機關的業務而擬訂的計畫。
效用性計畫:指為對人力、物力、財力與時間等資源作有效運用而擬訂的計畫。故(C)
預防性計畫指為預防某些可能發生之事故而擬訂的計畫。

No. 187
布雷克(R. R. Blake)與摩頓(J. S. Mouton)於1964年提出「管理方陣理論」(managerial grid theory),並利用在管理方陣中之位置,命名各種領導風格,試問下列何類型係屬「較不關心生產,但特別關心人員」?
(A) 任務。
(B) 鄉村俱樂部。
(C) 團隊。
(D) 中庸。
答:(B)
主題(關鍵字)組織動態、組織氣候、白萊克和毛頓之理論。
組織氣候理論 (管理方格理論):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行為科學家白萊克(Robert RBlake)和毛頓(Jane SMouton)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一書中提出的。他們指出:在對工作關心的領導方式和對人員關心的領導方式之間,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結合的多種領導方式。為此,他們就企業中的領導方式問題提出了管理方格法,使用自己設計的一張縱軸和橫軸各9等分的方格圖,縱軸和橫軸分別表示企業領導者對人員和對工作的關心程度。第1格表示關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關心程度最大。全圖總共8l個小方格,分別表示“對工作的關心”和“對人員的關心”。這兩個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結合的領導方式,依其關心程度高低訂出五種,即(1,1)型、(1,9)型、(9,1)型、(5,5)型、(9,9)型領導作風,其結論認為能兼顧員工與工作之(9,9)型領導方式最佳。
(1,1) 型:對人員及工作都不關心,稱為「無為型」或「貧乏管理」。
(1,9) 型:特別關心人員(只在乎團隊和諧或人際互動),較不關心生產,稱為「懷柔型」或「鄉村俱樂部式管理」。故(B)
(9,1) 型:對於工作關心,但是對於人員漠不關心,稱為「業績中心型」或「任務管理」。
(5,5) 型:對於人員及工作不偏不倚,稱為「平衡型」或「中庸式管理」。
(9,9) 型:對人員及工作都高度關心,稱為「理想型」或「團隊領導」。

No. 188
領導行為模型中有一派「連續性行為」的領導風格,下列何者是該「連續性行為」的重要風格?
(A) 權威領導與民主領導。
(B) 仁慈的與權威的領導。
(C) 諮詢的與權威的領導。
(D) 參與的與權威的領導。
答:(A)
主題(關鍵字)組織動態、組織氣候、領導、連續性行為的領導風格理論。
領導:就是磋商、引導、示範、指導、激勵、啟迪、培植之意,亦即是能驅使人及資源一起動起來,把事情順利完成的影響力。領導的目的有二:一、把人帶好。二、把事做好。
連續性行為的領導風格理論
譚寧邦與施密特發展出一種領導行為的連續帶,試圖解答「情境」與「領導風格」間的關係。從領導者行為的連續帶分布中看到,從模式左邊「以主管為中心 (權威領導)」到模式右邊「以員工為中心 (民主領導)」都包含其中。:從權威領導到民主領導是一種「逐漸的、連續性」的行為,並非「由權威領導一次即跳到民主領導或由民主領導立即跳回權威領導」。為了決定在連續帶下該使用何種領導行為,譚寧邦與施密特認為領導者應該考慮三項因素:領導者的特性、部屬的特性,與情境的特性。故(A)
領導者的特性包括領導者的價值體系、對部屬的信心、個人的傾向,及安全的感覺。而部屬的特性則包括對責任承擔的準備程度、對獨立自主的需要程度、對模糊的容忍程度、對問題的興趣、對目標的瞭解、知識、經驗,以及對自身的期望。情境的特性則包括組織類型、群體的效能、問題本身,以及時間壓力。
譚寧邦與施密特認為領導者就長期來看應該逐漸往以員工為中心的領導風格調整,因為他們認為這樣的領導風格對增加員工動機、提高決策品質、強化團隊工作、提振士氣,與員工發展都有相當正面的影響。

No. 189
從社會學角度探討公共利益須具備三項特性,下列那一項不屬於該等特性之一?
(A) 整體特性。
(B) 關係特性。
(C) 保障特性。
(D) 個人特性。
答:(C)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公共利益與公共行政、公共利益的意涵、社會學角度的公共利益。
就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公共利益的特性有三
整體特性:凡為整體的,為社會中的每一個成員需要的,為不可分割之利益,即屬公共利益。如政府的存在。
關係特性:兩個或兩個以上經由互動依賴關係而消除彼此間的衝突,亦即,相互依存之利益構成公共利益。
個人特性:為個人所擁有,並透過政治運作過程來達到公共利益。例如,為了便利交通,政府在興建交通建設時可能必須徵收個人土地。再如,從前也許是個人家務事,但現在因涉及社會共認的公共價值,所以管教過當或吸菸就會受到公眾的禁止,此即,個人利益不能損害大眾的利益。
結論:就社會學的觀點,公共利益須具備整體、關係及個人三項特性,保障特性不屬於該等特性之一。故(C)為非

No. 190
現代行政組織的病態計有組織龐大、法規紛繁、及手續複雜等,其診治之道應採下列何種方式?
(A) 分權。
(B) 民主。
(C) 簡化。
(D) 彈性。
答:(C)
主題(關鍵字):組織動態、組織的病象與診治、組織病象的診治之道。
組織病象的診治之道分權民主簡化
結論
現代行政組織的病態計有組織龐大、法規紛繁、及手續複雜等,其診治之道應採簡化方式,此即,行政組織之簡化、組織人員之簡化、法令規章之簡化、工作方法或手續之簡化。故(C)

No. 191
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當今行政權力擴張的主要原因之一?
(A) 社會、經濟環境的變遷。
(B) 民主參與的盛行。
(C) 立法權的分散無力。
(D) 司法權的退卻。
答:(B)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權力的擴張與控制、行政權力擴張的原因。
當今行政權力擴張的原因
自由放任的經濟思想遭批判:西方古典經濟學家例如::亞當斯密高唱自由放任的經濟,認為管事最少的政府即最好的政府,讓市場的供需機制主宰人民的經濟活動。此種自由放任思想埋下公元19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的伏因,因此有「萬能政府」的呼聲,要求政府管制若干不合正義公道的經濟現象,並為人民提供最佳服務。例如:社會安全制度、公營事業、工廠管制法規等。
社會經濟環境的變遷:受工業革命影響,歐美國家產生貧富差距和勞資對立的社會現象,為此勞資雙方均要求政府出面干預。此外經濟繁榮的結果使產業大規模的合併而造成「托拉斯」的情況,侵犯消費者權益。加上近來勞工運動、消費者保護運動等衍生的問題日增,讓政府行政部門不得出面解決,行政權力隨之而擴張。
立法的分散無力:立法機關的成員複雜、專業知識不夠、成員代表的利益極度分歧,法案延宕甚久而最後被擱置的情況屢見不鮮。人民如需政府給予服務,不如像行政部門請求反到迅速有效。
司法退卻1. 司法無法適應社會快速變遷。2. 司法程序僵化複雜,審判曠時費日,人民視訴訟為畏途。3. 司法以保障私人權益為目的,而行政部門以增進公利為前提。所以人民支持、依賴行政部門的程度遠過法院。
結論民主參與的盛行不是當今行政權力擴張的主要原因之一。故(B)為非

No. 192
在組織內因某人於學識、能力、做人處事等方面的優異表現,使眾人願以他為學習榜樣,所以他就由此產生下列何種權力?
(A) 資訊權力。
(B) 專家權力。
(C) 關聯權力。
(D) 參照權力。
答:(D)
主題(關鍵字):行政運作、行政領導、領導的基礎 權力。
領導的基礎:
獎賞權力 指領導者在組織中擁有足以影響部屬記功、嘉獎、升遷或其他形式酬賞等資源的權力。
強制權力:指領導者藉由強硬高壓的態度,驅使部屬服從的權力。
合法權力 指經法規的賦予所得到的權力,是組織中最正式、最基本的一種權力。領導者據此發佈命令與規定,並指導部屬工作,且部屬必須服從命令。
參照權力 領導者藉由個人崇高的人格情操、個人修養而贏得部屬的認同。或在組織內因某人於學識、能力、做人處事等方面的優異表現,使眾人願以他為學習榜樣。故(D)
專家權力 領導者憑著專業的知能、學術經驗或技術而贏得部屬的信服,並藉以指導部屬完成其工作目標的權力,在專業分工越來越明顯的現代社會中,專家權的重要性無疑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資訊權力:領導者因掌握製造或獲得資訊的機會,進而足以影響他人對訊息的需求,擁有別人認為有價值的資訊因而擁有權力。
關聯權力:建立在領導者與組織成員或組織外重要人物的關聯上,此種權力能影響他人,主要是他人想從此種人際關聯中獲得利益,或避免其他可能的懲罰或負面影響。

No. 193
人事、主計、政風之雙重隸屬監督機制是屬於下列何種行政責任之確保途徑?
(A) 內部正式確保途徑。
(B) 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C) 外部正式確保途徑。
(D) 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
答:(A)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責任、行政責任確保途徑。
行政責任確保途徑
正式確保途徑指憲法、法律、行政規章所明訂的責任歸屬機制,例如:上級的命令、國會的立法、法院的判決。
非正式確保途徑指責任的要求起源於個人道德倫理、民眾偏好等。
內部確保途徑指行政機關本身。
外部確保途徑指行政機關本身以外的外界環境,例如:國會、法院、利益團體、新聞媒體、民眾陳情抗議等。
內部正式確保途徑1. 行政控制:行政控制是確保行政責任的最強法制方法,它有多重現方式:古典責任動線,決策程序,幕僚機關,機關協調,上級監督。2. 調查委員會:當某政府組織的運作出現重大缺失或意外時,行政首長得聘請產官學界聲望人士組成調查委員會,徹底了解病因,並提出改進建議,供政府參採,俾記取前車之鑑,提昇行政績效。3. 人事主計政風之雙重隸屬監督體制:我國中央至地方行政機關的人事、主 計、政風三個機關,一方面隸屬於上級人事、主計、政風主管機關 (最高主管機關分別為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行政院主計處、法務部);另方面又隸屬於所在的行政機關,形成所謂的「雙重隸屬監督」體制,意指人事、經費、品行等管理在我國行政生態上,是值為特定的組織設計,行政系統內部雙重監督。
內部非正式確保途徑:代表性科層體制、專業倫理、弊端揭發。
外部正式確保途徑:議會控制、司法控制、行政監察員、選舉。
外部非正式確保途徑:公民參與、傳播媒體、資訊自由。
結論人事、主計、政風,皆為行政機關內部;雙重隸屬監督為正式的機制,故屬內部正式確保途徑。故(A)

No. 194
我國現行課責方式中有一項法律懲處方式,下列何者不屬於法律懲處方式的內涵?
(A) 考績責任。
(B) 懲戒責任。
(C) 刑事責任。
(D) 國家賠償責任。
答:(A)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義務與責任、公務員的懲戒制度。
公務員之責任,係指公務員違反法律上義務所應承擔之法律不利益
憲法第24:凡公務員違法侵害人民之自由或權利者,除依法律受懲戒外,應負刑事及民事責任。被害人民就其所受損害,並得依法律向國家請求賠償
公務員服務法第22:公務員有違法者,應按情節輕重分別予以懲處;其觸犯刑事法令者,並依各該法令處罰。
依上開法律之規定,可知,公務員應負之責任,分為行政責任、刑事責任及民事責任三種。
公務員應負之行政責任,係指公務員執行職務而有違反行政法規或行政紀律之行為時,於行政法上所應負之責任此項責任,可再細分為懲戒責任與懲處責任兩類。
懲戒之目的在使公務員遵守法律規定,係屬消極面的制度;懲處則源於考績法之規定,而考績法之制定乃在使公務員勇於任事,發揮行政效率,係屬積極面的制度,懲處只是獎勵的相應制度。
結論法律懲處係指公務員違反法律上義務所應承擔之法律不利益考績責任依考績法規定,「有賞亦有罰」不屬於法律懲處方式的內涵。故(A)為非

No. 195
現行對於公務人員紀律與義務要求的法令依據,除了公務員服務法及公務人員考績法外,尚有:
(A) 公務人員任用法。
(B) 公務人員俸給法。
(C) 公務員懲戒法。
(D) 公務人員考試法。
答:(C)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義務與責任、公務員的懲戒制度。
結論
對於公務人員紀律與義務要求的法令依據,除了公務員服務法及公務人員考績法外,尚有公務員懲戒法。故(C)

No. 196
我國公務人員年終考績所採用之考績表係採下列何者?
(A) 比較法。
(B) 績效標準法。
(C) 因素評分法。
(D) 常態分配法。
答:(C)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考績、因素評分法。
因素評分法:先規定考績因素,然後再就每一因素分等級(例如:甲乙丙丁戊)。因素及等級決定後,依此製作考績表後,考核員便可按此表內所規定的因素與等級去測度各受考人員。我國考績法便是採用此法。
因素評分法的優點:公平性和準確性。因素評分法的缺點:實施複雜,周期長,所耗用的時間、費用非常大。
結論我國公務人員年終考績所採用之考績表係採因素評分法。故(C)

No. 197
我國年終考績以ㄧ百分為滿分,並分為幾個等次?
(A) 四個。
(B) 五個。
(C) 三個。
(D) 六個。
答:(A)
主題(關鍵字)人事行政、公務人員的考績。
公務人員考績法第6條第一項:年終考績以一百分為滿分,分甲、乙、丙、丁四等,各等分數如左:
甲等:八十分以上。
乙等:七十分以上,不滿八十分。
丙等:六十分以上,不滿七十分。
丁等:不滿六十分。
結論我國年終考績以ㄧ百分為滿分,並分甲、乙、丙、丁四個等次。故(A)

No. 198
下列何者成立於1993年,係專門致力打擊貪污腐敗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
(A) 世界銀行。
(B) 國際透明組織。
(C) 世界貿易組織。
(D) 東協組織。
答:(B)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倫理、國際透明組織。
1993年成立的國際透明組織,是國際上唯一專門致力於抑制貪污腐敗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 該組織的發起人彼得‧艾根 (Peter Eigen) 試圖結合公民社會、民間企業與政府機關組成的強大聯盟,從行賄、收賄兩大方向打擊貪腐,藉由國際社會的集體力量,激發帶動各國民間社會的反貪腐能量,一起為「更廉潔」的地球而努力。故(B)

No. 199
公務員把機關的違法失職情事,釋放消息讓外界知悉,並以媒體為常見外漏對象,其次為議會、檢調或上級機關,而作此行為者,稱為:
(A) 揭弊者。
(B) 圖利者。
(C) 獨裁者。
(D) 壟斷者。
答:(A)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倫理、弊端揭發者(whistle-blower)
公務員把機關的違法失職情事,釋放消息讓外界知悉,並以媒體為常見外漏對象,其次為議會、檢調或上級機關,而作此行為者,稱為:揭弊者。故(A)

No. 200
下列關於行政倫理的觀點,那一項是正確的?
(A) 提倡行政倫理是在喚起公務員對組織定位的認知,並積極有所作為。
(B) 提倡行政倫理是導正行政行為的治本良方,尤其具有強制性。
(C) 提倡行政倫理是在喚起公務員內在道德的自覺及自律,屬於治標的作法。
(D) 行政倫理的提倡是在喚起公務員的道德覺醒,進而表現正確的行為。
答:(D)
主題(關鍵字)行政學的展望、行政倫理。
結論
提倡行政倫理是在喚起公務員內在道德的自覺及自律,並積極有所作為。故(A)
提倡行政倫理是導正行政行為的治本良方,其為自發性;而非強制性。故(B)
提倡行政倫理是在喚起公務員內在道德的自覺及自律,屬於治本的作法。故(C)
行政倫理的提倡是在喚起公務員的道德覺醒,進而表現正確的行為。故(D)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