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6日 星期六

抵巇篇 - 第二段

《鬼谷子 - 抵巇篇 - 第二段》

鬼谷子這段闡述,為我們提供了一整套解決問題的方案。首先,要善於發現問題,發現問題後一定要勇於面對,並提前介入。其次,處理問題可以有多個層次,即 "塞"、"卻"、"息"、"匿"、"得"...等等。"塞",直接解決問題。"卻",讓問題或危害變小。"息",讓問題停止發展變化。"匿",把問題掩蓋起來。"得",轉移矛盾,讓別的問題取代這個難題。

【巇者,罅也。罅者,𡼏也。𡼏者,成大隙也。】
所謂巇,就是小罅(小裂縫),而罅,就是小的澗,而澗,就是很大的裂縫,可能發展為山間大的溝壑。 (就是說,微隙不管,它就會發展成小縫;小縫不治,它就會發展成中縫;而中縫你不堵,它就會發展成大裂縫,最終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所以,鬼谷子暗示我們,裂縫它也是可以發展的,所謂小洞不補大洞難堵,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正是這個道理。)

【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
當裂痕開始出現的時候,會有一定的徵兆可尋,可以透過「抵」使其閉塞,可以透過「抵」使其退回。(這個就是對應前面的巇,微縫,是雙方的關係剛剛產生罅隙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你能有所警惕,採取合適的方法,進行補救,這個縫隙是可以修復,可以復原的。) 假使狀態到了中縫的情況時,我們要怎麼做呢?此時仍可以透過「抵」使其停止,可以透過「抵」使其消失。(就是說,到了中縫的情況還是可以讓它停止,不再變大,甚至你還可以修補到讓它看起來像沒有一樣。) 但是到了大縫的情況,你做什麼就都是於事無補了,所以你就要:「得而代之」,也就是,用新的力量取代它。這就是抵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