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道德經 - 第五十八章

 《道德經 -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悶悶①,其民淳淳②; 其政察察③,其民缺缺④。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⑤。 

孰知其極?其無正也⑥。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⑦。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⑧,廉而不劌⑨,直而不肆⑩,光而不耀。

【白話】

善治政者,無形無名,無事無正可舉,悶悶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悶悶也。其民無所爭競,寬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政教急,民不聊生,生活陷於困頓,故曰其民缺缺也。

災禍!幸福依存在其中;幸福!災禍潛伏在其中。

誰知道它們的究竟?禍福沒有一定的準則。

正變成了邪,善變成了惡。

世人看不透這樣的道理而產生迷惑,由來已有長久的時日。

所以,唯有聖人,他為人的方針,能夠保持在方正之中,又沒有銳利的稜角,去傷害他人。他為人清廉,可是在處世方面又很厚道,絕不疾惡太嚴,或苛刻太甚。他為人正直,可是絕不直率的過於放肆。他心性光明,可是絕不炫燿他人,這就是聖人德性深厚的原因啊!

【註釋】

① 悶悶:寬大。

② 淳淳:淳樸篤厚。

③ 察察:就是明察秋毫,完全掌握民眾的一舉一動。

④ 缺缺:缺缺當做缺乏,多憂不足之意。與「貧乏困頓」一致。

⑤ 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倚」,隨著;「伏」,隱藏。韓非在《韓非子‧解老》中對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語也有深入的詮釋,其言:「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人們遇到災禍就心生恐懼,行為就端正,思慮就成熟,自然明白行為處事的道理。其後又言:「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人們遇到了幸福,富貴就降臨,衣食就豐富,驕傲的心理就產生,行為邪惡乖僻,就會做出違背常理的事。韓非透過對人性的深入觀察,體認到處於災禍中的人,做事更為沉著熟慮,反而因此扭轉逆勢,化險為夷;然而處於幸福中的人,難免驕矜志滿,視所得一切為必然,不知珍惜福分的結果,很快便將福分消耗殆盡,禍事自然隨之而來。

⑥ 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極,「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窮盡),深不可測也。」因禍可以得福,因福同樣也可以得禍,禍與福來去反覆,沒有定數,令人難以捉摸。

⑦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正常會再變為反常,善良會再變為邪惡。人們的迷惑,已經很久了。

⑧ 方而不割:能夠保持在方正之中,又沒有銳利的稜角,去傷害他人。

⑨ 廉而不劌:劌ㄍㄨㄟˋ,傷、割。為人清廉,可是在處世方面又很厚道,絕不疾惡太嚴,或苛刻太甚。

⑩ 直而不肆:為人正直,可是絕不直率的過於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