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9日 星期五

國文(676-700)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

國文(28)
No.676
下列詩歌,不屬對偶句的選項是:
(A)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
(B)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崔顥〈行經華陰〉)。
(C)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D)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李頎〈送魏萬之京〉)。
答:(C)
對偶句: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對(上仄下平),詞性相當的修辭手法,叫對偶修辭。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月亮已經落下了,烏鴉不停地啼叫,天空佈滿了寒霜,面對著江邊的楓樹、漁船上的燈火,我滿懷愁思,難以入眠。結論月落(名詞+動詞) 江楓(複名詞);烏啼(名詞+動詞) 漁火(複名詞)詞性不相當。故(C)不屬對偶句

No.677
《三字經》中那一段文意與「以古為鑑」意旨相近?
(A)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B)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
(C)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
(D)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
答:(C)
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宋朝的文學家蘇洵,號老泉,二十七歲時忽然覺悟,開始發憤讀書。
若梁灝,八十二,對大廷,魁多士:五代時,後宋的梁灝,八十二歲還能考中進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試中對答如流,脫穎而出成為狀元。
讀史者,考實錄。通古今,若親目:研讀歷史的人,必須要考察記載歷史事實的資料,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有十分證據,說十分話。如此才能真正通曉古往今來的歷史,就如同親眼目睹一樣。(唐太宗: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結論:此段文意與「以古為鑑」意旨相近。故(C)
揚名聲,顯父母。光於前,裕於後:這樣不但可以得到好名聲,使父母覺得光榮、欣慰,更能光宗耀祖,對後代子孫是一種啟發,一種典範,一種真正的庇蔭。

No.678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文中無一動詞而景象生動。下列選項何者之寫作技巧與此相當?
(A) 春风无限闲桃李,不似黃花耐歲寒。
(B)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C) 桃李東風蝴蝶夢,關山明月杜鵑魂。
(D) 春風不逐君王去,草色年年舊宮路。
答:(C)
結論:「桃李東風蝴蝶夢,關山明月杜鵑魂」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一樣,都是用名詞堆疊而成的詩句。故(C)

No.679
「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這句話最可能出自那一家的學說?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答:(C)
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立身於仁,行事在義,做一個大人的事就完備了。
所謂大人的事齊備了實際上是指大人的修養就夠了。這裡的“大人”指一般意義上的君子,也就是士人。
結論:「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這句話最可能出自儒家孟子《盡心章句上》。故(C)

No.680
「年華初度已清明,陰雨連旬尚未晴。麥飯紙錢人上塚,提壺布穀鳥催耕。可憐柳絮飛仍墜,又值秧針插未成。為祝東皇香自爇,莫教物候誤蒼生。」(鄭用錫〈苦雨〉)詩中所述詩人心中憂苦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陰雨連旬,行途受阻。
(B) 清明霪雨,上墳不便。
(C) 布穀聲催,柳絮飛墜。
(D) 物候變亂,農耕失時。
答:(D)
年華:指春光。連旬:接連數十天。麥飯:祭祀用的飯食。提壺布穀:提壺、布穀,都是鳥名,常於清明春耕時鳴叫。秧針:秧苗初生時,尖細如針,故稱秧針。為祝東皇香自爇:親自向春神焚香禱告。東皇,春神。爇,音ㄖㄜˋ,焚燒。物候:萬物隨季節氣候而變化的週期現象。泛指時令。
譯文:春天剛到一下子又已經清明了,陰雨接連數十天還未放晴。人們攜帶麥飯、紙錢上墳掃墓,提壺、布穀鳥也頻頻啼叫好像催人耕種。可憐柳絮剛要飛舞卻被雨打落,本來又是插秧的季節卻因下雨無法插成。我親自向春神焚香禱告,不要讓時令耽誤老百姓的插秧。
結論:詩中所述詩人心中憂苦最主要的原因是:物候變亂,農耕失時。故(D)

No.681
《幽夢影》云:「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依據此一邏輯,下列何者不適合於春天閱讀?
(A) 《昭明文選》。
(B) 《劍南詩稿》。
(C) 《呂氏春秋》。
(D) 《唐宋八大家文鈔》。
答:(C)
原文
讀經宜冬,其神專也。
讀史宜夏,其時久也。
讀諸子宜秋,其致別也。
讀諸集宜春,其機暢也。
譯文
閱讀經書適宜在冬季,因為精神能夠專一。
閱讀史書適宜在夏季,因為閱讀的時光充裕。
閱讀諸子適宜在秋季,因為思維情致,清晰有條理。
閱讀集部適宜在春季,因為生機盎然,情感豐富。
經史子集: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分經、史、子、集四部,認為這四類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古代所有圖書。
:包括政教、綱常倫理、道德規範的教條,主要是儒家的典籍,有儒學十三經。例如:禮記、詩經、春秋左傳。
:包括各種體裁的歷史、地理和典章制度著作,分為正史、編年、等十五類。
:包括諸子百家及釋道宗教著作,分為儒家、兵家、法家、...道家等十四類。
:包括歷代作家個人或多人的散文、駢文、詩、詞、散曲等的集子和文學評論、戲曲等著作,分為楚辭、別集、詩文評、詩詞五類。
《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共同編選。屬集部
《劍南詩稿》:陸遊詩詞全集。屬集部
《唐宋八大家文鈔》:唐宋八大家是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 、蘇軾、蘇轍 、王安石和曾鞏。明朝人茅坤 編選這八人的散文為《唐宋八大家文鈔》。屬集部
結論《呂氏春秋》為秦國相國呂不韋及其門人集體編纂而成,是中國先秦戰國末期的一部政治理論散文的彙編,是雜家的代表作。屬子部。依據《幽夢影》邏輯,《呂氏春秋》不適合於春天閱讀。故(C)

No.682
《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蒼蒼」意指:
(A) 稀疏狀。
(B) 茂盛狀。
(C) 雜亂狀。
(D) 平整狀。
答:(B)
蒹葭ㄐㄧㄢㄐㄧㄚ:蒹和葭都是價值低賤的水草,因喻微賤。亦常用作謙詞。“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指在水邊懷念故人,後以“蒹葭”泛指思念異地友人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人。
蒼蒼茂盛狀,眾多的樣子。故(B)
譯文:河邊蘆葦鬱鬱蒼蒼,晶瑩露珠凝成白霜。我所思慕的那個人啊!在河水的那一方。

No.683
《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本詩的時序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答:(C)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寫的是秋晨露寒霜重之景。
結論:本詩的時序是:秋季。故(C)

No.684
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同時掉進了一個瓶子,在這個瓶子的瓶口處有一個小口。蜜蜂整日在瓶子的底部轉來轉去,它每日充滿希望的一刻不停地咬啊、叮啊,希望自己可以叮破這個瓶子,就可以出去了。結果,三天之後,它死在瓶子裡面。蒼蠅呢?它在瓶子裡轉了幾圈後,發現四周都很堅固,於是就飛到瓶口處,意外地發現那裡有一個口子,就飛了出去。(《塔木德:猶太商人的創業聖經》)上述寓言所要說明的道理為何?
(A) 方向正確才能解決問題。
(B) 勇敢冷靜才會事半功倍。
(C) 心煩意躁常常招來禍害。
(D) 堅持到底往往成功在望。
答:(A)
結論:上述寓言所要說明的道理為:方向正確才能解決問題。故(A)

No.685
一隻蜜蜂和一隻蒼蠅同時掉進了一個瓶子,在這個瓶子的瓶口處有一個小口。蜜蜂整日在瓶子的底部轉來轉去,它每日充滿希望的一刻不停地咬啊、叮啊,希望自己可以叮破這個瓶子,就可以出去了。結果,三天之後,它死在瓶子裡面。蒼蠅呢?它在瓶子裡轉了幾圈後,發現四周都很堅固,於是就飛到瓶口處,意外地發現那裡有一個口子,就飛了出去。(《塔木德:猶太商人的創業聖經》)下列何者適合用來形容上文「蜜蜂」的行為:
(A) 堅苦卓絕。
(B) 盲目執著。
(C) 積極進取。
(D) 隨機應變。
答:(B)
結論盲目執著適合用來形容上文「蜜蜂」的行為。故(B)

No.686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邪?」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之,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固不如毋知也。不問之,何損?」時皆服其量。(宋.江少虞《皇朝類苑》)根據本文敘述,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 「佯為不聞」是說呂蒙正假裝未聽見輕蔑他的話。
(B) 「蒙正遽止之」乃因朝事即將開始,不方便質問。
(C) 「罷朝」是指呂蒙正遭人陷害,被罷免朝中職務。
(D) 「固不如毋知也」是說呂蒙正情願接受他人指正。
答:(A)
註釋呂蒙正相公:呂蒙正宰相。相公:古代對宰相的稱呼。呂蒙正:北宋人,曾三任宰相,為人正直敢言。參知政事:官名,副宰相。朝士:朝中官僚。:假裝。同列:同在朝廷中做官的同事。:追問,責問。遽止之:立即制止他。遽:立即、立刻,急忙。罷朝:帝王退朝或臣子朝罷退歸。悔不窮問:後悔沒有徹底追究。窮問:徹底追究。:一旦。:當時。:度量,氣量。
譯文:呂蒙正宰相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錯。剛擔任參知政事,進入朝堂時,有一位官吏在朝堂簾內指著呂蒙正說:“這小子也來參政啊?”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走過去了。與他同行的人非常憤怒,下令追查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他們。下朝以後,那些與呂蒙正同行的人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追究。呂蒙正則說:“如果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就終生不能再忘記,因此還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為好。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又有什麼損失呢?”當時所有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肚量。
結論:正確選項為:「佯為不聞」是說呂蒙正假裝未聽見輕蔑他的話。故(A)正確

No.687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邪?」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之,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固不如毋知也。不問之,何損?」時皆服其量。(宋.江少虞《皇朝類苑》)下列敘述,何者最為正確?
(A) 同僚為呂蒙正抱不平,可見呂蒙正人緣極佳。
(B) 呂蒙正恐終身不能復忘,說明其記憶力過人。
(C) 呂蒙正不喜記人過,時人都很欽佩他的雅量。
(D) 呂蒙正擔任參知政事後,國人都敬佩其才幹。
答:(C)
結論:正確敘述為:呂蒙正不喜記人過,時人都很欽佩他的雅量。故(A)正確

No.688
呂蒙正相公不喜記人過。初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邪?」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之,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身不能復忘,固不如毋知也。不問之,何損?」時皆服其量。(宋.江少虞《皇朝類苑》)下列那一句不適合表達本文旨趣:
(A) 得饒人處且饒人。
(B) 宰相肚裡能撐船。
(C) 三人行必有我師。
(D) 不記人過真君子。
答:(C)
結論三人行必有我師不適合表達本文旨趣。故(C)

No.689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內給之祭。晏子聞之,諫。公曰:「亦細物也,特以與左右為笑耳。」晏子曰:「君過矣!夫厚藉斂不以反民,棄貨財而笑左右,傲細民之憂,而崇左右之笑,則國亦無望已。且夫孤老凍餒,而死狗有祭,鰥寡不恤,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怨聚于百姓,而權輕于諸侯,而乃以為細物,君其圖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會朝屬。(《晏子春秋》)「外共之棺」之「共」字意謂:
(A) 供給。
(B) 共同。
(C) 公共。
(D) 共享。
答:(A)
註釋走狗:善跑的狗,獵狗。:通“供”。:供給。細物:小事,微不足道的事。:只不過。:同“返”,還給。:重,看重。:邪僻。:催促。:廚師。朝屬:朝廷的臣子們。
譯文:景公的獵狗死了,景公命令宮外供給狗棺材,宮內供給狗祭品。晏子聽到這件事以後,就去勸諫。景公說:“這不過是一件小事,只是借此跟身邊的人取樂罷了。”晏子說:“您錯了!您加重賦斂,不把收斂來的錢財分給百姓,耗費錢財,以便與身邊的人取樂,輕視小民的憂愁,看重身邊人的快樂,這樣做國家就沒有希望了。況且,孤兒老人挨餓受凍,而死去的狗卻有祭品;鰥夫寡婦得不到救濟,而死去的狗卻有棺材。這樣幹邪僻之事,百姓聽到了,必定怨恨我們君主;諸侯聽到了,必定輕視我們國家。對您的怨恨在百姓那裡聚積,國家的權威被諸侯輕視,可是您竟認為如此對待狗是小事,希望您考慮考慮。”景公說:“您說得好。”於是趕緊催促廚師宰割狗,用來宴會群臣。
結論:「外共之棺」之「共」字意謂:供給。故(A)

No.690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內給之祭。晏子聞之,諫。公曰:「亦細物也,特以與左右為笑耳。」晏子曰:「君過矣!夫厚藉斂不以反民,棄貨財而笑左右,傲細民之憂,而崇左右之笑,則國亦無望已。且夫孤老凍餒,而死狗有祭,鰥寡不恤,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怨聚于百姓,而權輕于諸侯,而乃以為細物,君其圖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會朝屬。(《晏子春秋》)「夫厚藉斂不以反民」意謂:
(A) 不因加重聚斂財物而導致百姓反抗。
(B) 從民間聚斂大量財物卻不用之於民。
(C) 不因為百姓的群起反抗而加重聚斂。
(D) 加重聚斂財物不是因為百姓的反抗。
答:(B)
結論:「夫厚藉斂不以反民」意謂:從民間聚斂大量財物卻不用之於民。故(B)

No.691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內給之祭。晏子聞之,諫。公曰:「亦細物也,特以與左右為笑耳。」晏子曰:「君過矣!夫厚藉斂不以反民,棄貨財而笑左右,傲細民之憂,而崇左右之笑,則國亦無望已。且夫孤老凍餒,而死狗有祭,鰥寡不恤,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聞之,必怨吾君,諸侯聞之,必輕吾國。怨聚于百姓,而權輕于諸侯,而乃以為細物,君其圖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會朝屬。(《晏子春秋》)文中晏子認為景公的錯誤何在?
(A) 人禮葬狗。
(B) 剛愎自用。
(C) 橫徵暴斂。
(D) 兔死狗烹。
答:(A)
結論:文中晏子認為景公的錯誤在於:人禮葬狗。故(A)

No.692
行政院文化部嘉獎團體、機構,致贈匾額題辭,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 某報社:春秋之筆。
(B) 某電視臺:坐擁百城。
(C) 某歌仔戲團:龍飛鳳舞。
(D) 某布袋戲團:錦心繡口。
答:(A)
春秋之筆:指寓褒貶於曲折的文筆之中。故(A)正確
坐擁百城:有一萬卷書,勝似管理一百座城的大官。比喻藏書極豐富。
龍飛鳳舞:原形容山勢的蜿蜒雄壯,後也形容書法筆勢有力,靈活舒展。
錦心繡口:形容文思優美,詞藻華麗。

No.693
下列二個成語,如果用來猜臺灣地名,從成語意義來看,那個答案最貼切?1.君子之交。2.飲水思源。
(A) 1.士林2.玉井。
(B) 1.永和2.清水。
(C) 1.淡水2.知本。
(D) 1.美濃2.池上。
答:(C)
結論1.君子之交:2.飲水思源:當知本源。故(C)

No.694
對人稱自己的尊親屬,為表示謙抑,則冠以下列何字?
(A) 敝。
(B) 令。
(C) 家。
(D) 舍。
答:(C)
結論:對人稱自己的尊親屬,為表示謙抑,則冠以「」字,例如:家父、家母。故(C)

No.695
下列術語何者不適用於婚嫁柬帖?
(A) 嘉禮。
(B) 桃觴。
(C) 合巹。
(D) 于歸。
答:(B)
嘉禮:凡飲食、婚禮和冠禮、賓射、燕饗、脤膰、慶賀等禮,均屬嘉禮。
桃觴:桃觴:也稱桃樽,祝壽的酒席。故(B)為非
合巹ㄔㄥˊ:即是喝「交杯酒」,是古代婚禮中的一項重要儀式
于歸:用於祝賀女子出嫁的婚嫁賀辭。

No.696
公文的期望語「請核示」、「請查照」、「請照辦」等,應寫在何處?
(A) 「主旨」開頭。
(B) 「主旨」最後。
(C) 「說明」最後。
(D) 「說明」開頭。
答:(B)
文書處理手冊要點十九第()項第2款第(3)丙目
概括之期望語「請核示」、「請查照」、「請照辦」等,列入「主旨」最後,不在「辦法」段內重複。故(B)

No.697
行文上級機關,其「附送語」應使用:
(A) 檢送。
(B) 檢陳。
(C) 檢附。
(D) 附送。
答:(B)
結論:行文平行或下級機關,用「檢送、檢附、附送、附」;行文上級機關,用「檢陳」。故(B)

No.698
下列行文之「直接稱謂用語」,何者正確?
(A) 教育部稱監察院為「貴院」。
(B)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稱教育部為「鈞部」。
(C) 花蓮縣光復鄉稱花蓮縣政府為「貴府」。
(D) 宜蘭縣員山鄉公所稱新北市烏來區公所為「大所」。
答:(B)
教育部行文監察院→ 上行文→ 無隸屬關係,用「大院」。故(A)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行文教育部→ 上行文→ 有隸屬關係,用「鈞部」。故(B)正確
花蓮縣光復鄉行文花蓮縣政府→ 上行文→ 有隸屬關係,用「鈞府」。故(C)
宜蘭縣員山鄉公所行文新北市烏來區公所→ 平行文→ 無隸屬關係,用「貴所」。故(D)

No.699
按公文書寫規定,下列那一種情形,適合以「台端」作為稱呼對方的「稱謂語」?
(A) 臺中市政府回復市民陳情書。
(B) 國立歷史博物館回復啟聰學校書函。
(C) 臺灣大學回復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函。
(D)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回復行政院催辦案件通知單。
答:(A)
對「屬員、人民」用「台端」。
結論臺中市政府回復市民陳情書適合以「台端」作為稱呼對方的「稱謂語」。故(A)

No.700
關於公文的寫作,下列說明何者錯誤?
(A) 為求便捷,行文時對於受文者可以用簡稱。
(B) 在發送公文時都要編列發文字號,以便於檢查。
(C) 寫作公文,文字應簡淺明確,立場應清楚確定。
(D) 公文蓋用印信及首長簽署,旨在防止偽造、變造。
答:(A)
結論:依《文書處理手冊要點十八第()項之規定行文時對於受文者,有一定的「稱謂語」,不可用簡稱。故(A)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