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國文(851-875)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

No.851
下列與「聲音」有關的成語,何者使用錯誤?
(A) 傳統市場中「人聲鼎沸」,十分熱鬧。
(B) 公司此時人才濟濟,聲勢可謂「瓦釜雷鳴」。
(C) 本篇社論一針見血,極具「振聾發聵」之效。
(D) 整部電影在劇情最高潮處「戛然而止」,令觀眾回味不已。
答:(B)
人聲鼎沸:古代煮食器;: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故(A)
瓦釜雷鳴瓦釜:沙鍋,比喻庸才。聲音低沉的沙鍋發出雷鳴般的響聲。比喻無德無才的人佔據高位,威風一時。故(B)錯誤
振聾發聵:天生耳聾,引伸為不明事理。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故(C)
戛然而止:形容聲音突然終止。故(D)

No.852
同事寫了一封感謝信,其中用了不少與「感恩」有關的成語,請指出下列那一個成語並不妥當?
(A) 枕戈泣血。
(B) 一飯千金。
(C) 結草銜環。
(D) 銘感五內。
答:(A)
枕戈泣血:枕著兵器,哭泣見血。形容極度悲憤,矢志殺敵雪恨。故(A)不妥
一飯千金:韓信替漢王立了不少功勞,被封爲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給窮困的韓信飯吃),便命從人送酒菜給她吃,更送給她黃金一千兩來答謝她。
結草銜環結草:把草結成繩子,搭救恩人;銜環:嘴裏銜著玉環。舊時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銘感五內:比喻內心非常感激。

No.853
「作為一個有教養的人,要有不同流合污的堅持的自律。看著同儕起舞惡行,仍能站在旁邊不與之共舞而不覺孤寂。不能做到這一點,大家會成為□□□□,貪婪會蔚為風氣。」(黃崑巖〈自律與教養〉)引文空缺處,依據文意判斷,最適合填入的成語為:
(A) 一丘之貉。
(B) 一狐之腋。
(C) 一傅眾咻。
(D) 一呼百諾。
答:(A)
一丘之貉:貉,音ㄏㄜˊ,一種形似狐狸的野獸。「一丘之貉」指出自同一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同樣低劣,並無差異。
一狐之腋: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一隻狐狸腋下的皮毛。比喻珍貴的東西。
一傅眾咻:教導;:喧鬧。一個人教導,眾人吵鬧干擾。比喻不能有什麼成就。
一呼百諾:一人呼喚,百人應答。形容有錢有勢,僕從很多。
結論:最適合填入的成語為:一丘之貉。故(A)

No.854
〈李娃傳〉描述鄭生「一上登甲科,聲振禮闈,雖前輩見其文,罔不斂衽敬羨」,其中「斂衽」是何意義?
(A) 畏畏縮縮不敢抬頭。
(B) 衣服不整感到羞恥。
(C) 表示不屑一顧的樣子。
(D) 整頓衣襟表示肅敬。
答:(D)
甲科:唐初明經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進士分甲乙科。
禮闈:指古代科舉考試之會試,因其為禮部主辦,故稱禮闈。
結論斂衽(ㄌㄧㄢˇ ㄖㄣˋ)整理衣襟,表示恭敬。故(D)

No.855
下列選項,詩句中「客舍」的意義與用法,與其他三者不同的是:
(A) 「客舍」梨花繁,深花隱鳴鳩(岑參〈冀州客舍酒酣,貽王綺寄題南樓〉)。
(B)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渭城曲〉)。
(C) 「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賈島〈渡桑乾〉)。
(D) 江城雪盡寒猶在,「客舍」燈孤夜正深(伍喬〈九江旅夜寄山中故人〉)。
答:(C)
客舍1. 供旅客投宿的處所當名詞用。2. 在外地居住。當動詞用。
結論(ABD)皆指旅館;「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住在山西太原已經十年了,賈島心裡常想著要回陝西咸陽。故(C)與其他三者不同

No.856
下列「」中的文字,前後字義相同的選項為:
(A) 老之「將」至/日就月「將」。
(B) 不知所「云」/人「云」亦「云」。
(C) 「且」喜「且」懼/你「且」坐下。
(D) 名豈文章「著」/前不搭村,後不「著」店。
答:(B)
老之「將」至:老年即將來臨。日就月「將」:就:成就;將:進步。每天有成就,每月有進步。形容精進不止。也日積月累。故(A)不同
不知所「云」說話不清楚或沒有內容,無法得知想表達的意思為何。人「云」亦「云」:云:說;亦:也。人家怎麼說話,自己也跟著怎麼說話。指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故(B)相同
「且」喜「且」懼:且:一面這樣,一面那樣。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你「且」坐下:表示暫時。故(C)不同
名豈文章「著」:我生平的名聲,難道只是靠著寫文章而顯著嗎? 前不搭村,後不「著」店附着。故(D)不同

No.857
李白〈將進酒〉:「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爾」字是什麼意思?
(A) 而且。
(B) 共同。
(C) 汝、你們。
(D) 語氣詞,無義。
答:(C)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叫孩兒們拿去換美酒吧,我與喝個大醉,同消萬古長愁。
結論:「爾」字,同汝、你們。故(C)

No.858
下列那一選項所指時間最短?
(A) 一稔。
(B) 一紀。
(C) 一世。
(D) 一秩。
答:(A)
:年,古代穀一熟為年。:十年。:古代指十二年;近代指一百年。:一個時代,有時特指三十年。
結論由短到長:→秩→紀→世。故(A)

No.859
引號內由小至大的年齡順序為:1.「豆蔻年華」2.黃髮「垂髫」3.年近「知命」4.「強仕」之年。
(A) 1234
(B) 1324
(C) 2143
(D) 2134
答:(C)
黃髮垂髫」:指兒童或童年。,兒童垂下的頭髮。
豆蔻年華」:喻指十三、四歲的姑娘。
強仕」之年:四十歲的代稱。
年近「知命」: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結論:由小至大的年齡順序為:2.黃髮「垂髫」1.「豆蔻年華」4.「強仕」之年3.年近「知命」。故(C)

No.860
下列句子中,成語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A) 他自我期許甚高,胸懷有「鴻鵠之志」。
(B) 各位前程似錦,如那「明日黃花」,令人期待。
(C) 他們兩個一碰面就互揭瘡疤,真可說是「相濡以沫」。
(D) 這篇文章內容空洞、立論偏頗,無怪乎被當成「不刊之論」。
答:(A)
鴻鵠之志:鴻鵠:天鵝,比喻志向遠大的人;志:志向。比喻遠大志向。故(A)正確
明日黃花:黃花:菊花。原指重陽節過後逐漸萎謝的菊花。後多比喻過時的事物或消息。故(B)
相濡以沫:沾濕;:唾沫。泉水乾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裏,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故(C)
不刊之論:削除,古代把字寫在竹簡上,有錯誤就削去。指正確的、不可修改的言論。故(D)

No.861
以下成語,何者用來指距離? 1. 咫尺之遙 2. 方寸之地 3. 俛仰之間 4. 一箭之地。
(A) 12
(B) 14
(C) 34
(D) 23
答:(B)
咫尺之遙:周制八寸為咫,十寸為尺。謂接近或剛滿一尺。咫尺之遙:形容距離近。
方寸之地:指心。
俛仰之間:俛仰:低頭抬頭。俛仰之間:形容時間短暫。
一箭之地:相當於一箭射程的距離。比喻相距不遠。
結論1. 咫尺之遙4. 一箭之地,用來指距離。故(B)

No.862
下列文句中的詞語,解釋錯誤的選項是:
(A) 《水滸傳》:「晁蓋取出一盤黃白之資相送。」「黃白」指金銀財物。
(B) 《古詩十九首》:「洛中何鬱鬱,冠帶自相索。」「冠帶」指商人旅客。
(C) 《史記.范雎蔡澤傳》:「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青雲」指顯要的地位。
(D) 《初刻拍案驚奇》:「倡白蓮以惑黔首,抹紅粉以溷朱顏。」「黔首」指黎民、百姓。
答:(B)
晁蓋取出一盤黃白之資相送黃白:黃金和白銀。故(A)
洛中何鬱鬱,冠帶自相索鬱鬱:同郁郁,茂盛的樣子。冠帶:帽子與腰帶,指官吏、士紳。洛陽城裡是多麼的熱鬧,達官貴人彼此相互探訪。故(B)錯誤
不意君能自致於青雲之上青雲:指青天。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故(C)
倡白蓮以惑黔首,抹紅粉以溷朱顏黔首:黎民、老百姓。故(D)

No.863
下列針對成語的說明,錯誤的選項是:
(A) 出水芙蓉:常用於比喻詩文自然可愛。
(B) 另起爐灶:比喻捨棄舊事物,重新來過。
(C) 功虧一簣:比喻事情雖困難但終將會成功。
(D) 薪盡火傳:比喻師生授受教化,傳繼不絕。
答:(C)
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豔麗的女子。
另起爐灶:另外重支爐灶。比喻放棄原來的,另外從頭做起。
功虧一簣:欠缺;: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後一點沒能完成。故(C)錯誤
薪盡火傳:柴。柴雖燒盡,火種仍留傳。比喻師父傳業于弟子,一代代地傳下去。

No.864
一定程度的缺失、痛苦、焦慮、憂傷,對人來說也許是不可缺少;如何釋放這飽和能量以恢復心理平衡,審美的創作活動便是一途。歐陽脩曾言「詩人少達而多窮,……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下列選項,不符上文之文意的是:
(A) 作詩未必會使人陷於貧賤。
(B) 佳作常是詩人經歷苦楚而成。
(C) 負面能量讓詩人生活陷於困阨。
(D) 詩人總將被壓抑的情緒宣洩於創作。
答:(C)
原文:予聞世謂詩人少達詞解而多窮,夫豈然哉?蓋世所傳詩者,多出於古窮人之辭也。凡士之蘊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於山巔水涯之外,見蟲魚草木風雲鳥獸之狀類,往往探其奇怪;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其興於怨刺,以道羈臣詞解寡婦之所歎,而寫人情之難言,蓋愈窮則愈工。然則非詩之能窮人,殆窮者而後工也。
白話文:我聽世人說︰詩人很少顯達的,多數都不得志,難道真是這樣嗎?大概是因為世間留傳下來的詩,多數是古代不得志的人的作品吧。那些胸懷真才實學、又不能有所施展的士人,大都喜歡自我放逐於山水之間,見到蟲、魚、草、木、風、雲、鳥、獸等大自然事物,往往探索它們的奇形怪狀;內心鬱積著憂愁憤慨的思想,興發起怨恨、諷刺的文辭,說出了流放的臣子和寡婦般的慨嘆,描寫出難以言喻的情感,所以說愈不得志,詩愈能寫得好。這樣看來,不是詩使人不得志,應該是不得志的人,詩才能寫得好。
非詩之能窮人作詩未必會使人陷於貧賤。故(A)
殆窮者而後工也佳作常是詩人經歷苦楚而成。故(B)
內有憂思感憤之鬱積,其興於怨刺,以道羈臣詞解寡婦之所歎,而寫人情之難言:詩人總將被壓抑的情緒宣洩於創作。故(D)
結論負面能量讓詩人能寫出好詩。故(C)不符

No.865
《菜根譚》:「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下列選項,何者最能符合這段文字的行為準則?
(A)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B) 常體卑弱,則禍患無萌。
(C) 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
(D)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答:(D)
反己者,觸事皆成藥石;尤人者,動念即是戈矛:一個經常做自我反省的人,他日常不論接觸任何事物,都會變成修身戒惡的良藥;一個經常怨天尤人的人,只要思想觀念一動就像是戈矛一樣帶來殺氣指向別人。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凡是所做的事,有不如願的,都應該自我反省,求自己改過。
結論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最能符合這段文字的行為準則。故(D)

No.866
《世說新語.德行》:「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即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下列那一項最接近王恭的價值觀?
(A) 簡約而寡慾。
(B) 施比受有福。
(C) 委屈以求全。
(D) 君子成人之美。
答:(A)
身無長物,是指「極其貧窮」的意思。
白話文:有一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忱前去探望他。見他坐在一片竹席上,心想他剛從東方回來,一定有很多這種當地的特產,因此跟他要一條。王恭當下不置可否,等王忱走了以後,才將自己坐的這條竹席拿起來派人送去。沒有竹席可坐了,王恭只好坐在草墊上。王忱後來聽到這件事十分驚訝地說:「我是以為你有多的,所以才向你要。」王恭說:「您不了解我,我是作人無長物。」
結論:王恭的價值觀簡約而寡慾。故(A)

No.867
「我也出門,但年逾知命,似已無所求了。即有所求,也很卑微。不過出門之時,順便吃幾樣可口的而已。吃如不如意,心亦不平,但無傷大雅,至多生個悶氣,閉口回家。其實人祇有一張口,想吃也吃不了許多。那天一碗滷肉飯,一碗大鼎肉.,已心滿意足。」上文作者在文中表達了什麼樣的心境?
(A) 世事多不如意,常懷憂憤之情。
(B) 積極奮鬥,營求生活之需與口腹享受。
(C) 已屆知命之年,對於任何事物已無興趣。
(D) 隨遇而安,縱有小不如意,很快就能豁達開解。
答:(D)
結論:作者在文中表達了隨遇而安,縱有小不如意,很快就能豁達開解的心境。故(D)

No.868
「自師大畢業後,鍾鐵民在《純文學》月刊幫忙編務,他說,他的眼裡有三個林海音:他崇拜『理智果決』的編輯林海音,害怕『精明幹練』的老闆林海音,喜歡『親切爽朗』的作家林海音。」依據上文,下列選項的說明何者最為恰當?
(A) 鍾鐵民認為林海音行事作風說變就變,令人無從捉摸。
(B) 林海音無論編輯、出版、創作皆領先群倫,著實無人能及。
(C) 林海音當時是《純文學》月刊負責人,並且親自主持編務。
(D) 鍾鐵民認為林海音既是編輯又是作家,更是老闆,令他窮於應付。
答:(C)
結論林海音當時是《純文學》月刊負責人,並且親自主持編務最為恰當。故(C)

No.869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光陰究有幾何?蝸牛角上,較雌論雄,世界究有許大?」(《菜根譚後集》)其意在示人:
(A) 人生苦短,故應及時行樂。
(B) 人生苦短,故應爭不朽之名。
(C) 天地無限寬廣,故不必鑽牛角尖。
(D) 天地無限寬廣,故應擺脫名利之心。
答:(D)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光陰究有幾何?蝸牛角上,較雌論雄,世界究有許大
在短如電光石火般的短暫人生中爭長競短,能有多少光陰可用?在小如蝸牛角般的狹小空間爭雌雄,能有多大世界可爭?
論述:泡沫人生,何爭名利。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塵埃;人生,在宇宙中只是一剎那。在短暫的人生中,應好好體會生的美妙,而不是把時間花在競長短、爭雌雄。
結論:其意在示人:天地無限寬廣,故應擺脫名利之心。故(D)

No.870
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史籍」、「十三經之一」、「編年體」的條件?
(A) 《尚書》。
(B) 《左傳》。
(C) 《史記》。
(D) 《資治通鑑》。
答:(B)
史籍:記載歷史的典籍。
十三經:十三經是十三部儒家經書的合稱,是儒學的核心文獻,包括《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附《春秋》)、《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孟子》。
編年體:是以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為順序,來編撰、記述歷史的一種方式。《春秋》、《竹書紀年》、《資治通鑑》、《續資治通鑑》、《明通鑑》等。
《尚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史書,也是古代世界著名的歷史典籍之一。古人上通用,書原來就是史,上古時,史為記事之官,書為史官所記之史,由於這部書所記載的是上古的史事,所以叫做《尚書》。《尚書》也就是上古史的意思,尚書者,上古帝王之書,或以為上所為,下所書,故謂之《尚書》。《尚書》記事的內容,上起原始社會末期的唐堯,下至春秋時的秦穆公。《尚書》按時代先後,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個部分,共100篇。
《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是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故(B)

No.871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詩經.豳風.伐柯》)下列選項何者最貼近詩意?
(A) 畢其功於一役的必要性。
(B) 凡事需要按照規則進行。
(C) 成功經營講求捷足先登。
(D) 善於溝通是勝利的關鍵。
答:(B)
:斧柄。
白話文:砍取斧柄怎麼做?沒有斧頭做不好。妻子怎樣娶進門?沒有媒人辦不到。
論述:從文本語義來說,《伐柯》以砍伐一支合式的斧頭柄子作比喻,說男子找一個心目中的妻子,如斧頭找一支合適的柄子一般,要有一定的方法程序,也要有媒人、迎親禮等基本的安排。
結論凡事需要按照規則進行最貼近詩意。故(B)

No.872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此為晚唐溫庭筠〈夢江南〉詞,下列四個選項,何者最接近這首詞的題旨?
(A) 寫商婦江樓倚望之苦。
(B) 寫遊子臨水思歸之情。
(C) 寫行旅江上奔波之勞。
(D) 寫少女江邊送友之悲。
答:(A)
白話文:她梳洗完畢,獨自登上高樓倚欄眺望江水。江面上駛過千百艘風帆,卻沒有一艘載著心上人歸來,只見斜陽含情脈脈地逗留在天際,江水悠悠流動。她望著長滿白蘋的沙洲,因為想念而腸斷魂銷。
論述:從望江的期待,到過盡千帆的惆悵,詞中女子的思念與悲傷,連無情的夕陽和江水都為之動容。
結論寫商婦江樓倚望之苦最接近這首詞的題旨。故(A)

No.873
歷來評論項羽的詩歌頗多,下列何者對項羽的剛愎自用,最具譴責之意?
(A)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B) 北伐雖全趙,東歸不王秦。空歌拔山力,羞作渡江人。
(C) 八尺將軍千里駒,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
(D)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答:(C)
白話文:身高八尺的項羽,騎著日行千里的良騅。項羽力氣大、志向大,跋山扛鼎都不足為奇。卻因為時不我予,聯名將范增也無用武之地,到了烏江邊,便知道已經走投無路。
論述:項羽自稱「力拔山兮氣蓋世」,但剛愎自用,有謀士範增卻不能用,終漸露敗跡。
結論八尺將軍千里駒,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盡無施處,路到烏江君自知,對項羽的剛愎自用,最具譴責之意。故(C)

No.874
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思念丈夫的閨怨之作?
(A)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B)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金昌緒)。
(C)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覓封侯(王昌齡)。
(D)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杜牧)。
答:(D)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是在描寫一位富家千金小姐在等情人。為什麼是富家千金呢?這是因在古代會用玉來做階梯的只有富貴人家才有能力去做,至於為什麼是千金,這也是因古代會穿羅襪的只有女性,男性所穿的不是羅襪。會覺得在等情人是因如果是純欣賞月亮,大可進屋內看,想必是在等人,而又有誰會令她昂首盼望著且等得心甘情願,就算等到襪子都溼了也沒關係。第三句:「卻下水晶簾」,在描寫富家千金等到後來失望的放下用水晶做的簾子。「卻下」,看似無意下簾,而其中卻有無限幽怨。在進屋後,看到明月照進房內,顯得更孤獨、更無奈,所以在才放下簾。但是在放下簾之後,要渡過這樣孤獨、寂苦的夜晚反而冷她更想透過簾子去看月亮。此時憂思徘徊,就好像李清照「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慼慼」之紛至沓來,如此情思,乃是從「卻下」二字所出的。第四句:「玲瓏望秋月」,這句是倒裝句,原本應該寫成「望玲瓏秋月」,但因與五言詩的句法不合,所以才寫成「玲瓏望秋月」。這句是描寫女子在把簾子放下後,心中還是放不下,以至放又向外看明月,心中則還是很寄望他的情人會來。這時的明月就好像這位女子一檥很孤獨的也在看這位女子。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快趕走樹上的黃鶯,別讓它在枝頭長啼,啼聲會驚破我好夢,害我夢不到那遼西。這是春閨望夫詩。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覓封侯:閨閣中的少婦,從來不知憂愁;春來細心打扮,獨自登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新綠,心裡難受;呵,悔不該叫夫君去覓取封侯。這是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秦淮河上的秋水隨波蕩漾,暮靄像輕紗般的舒卷飛翔。 秋水披上一身迷人飄逸的煙霧,兩岸金沙隨著夜色沉入溶溶的月光。我在停泊的小船上靜靜地向岸上眺望,對岸酒家的燈火一片輝煌燦爛。 歌女綺豔輕蕩如春,遊客情顛意狂似醉,互相唱和著靡靡亡國的音樂《玉樹後庭花》。歌聲瀰漫在秦淮河上,此刻!可有誰想到了國破家亡?故(D)為非


No.875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王維〈鹿柴〉)下列選項,最貼近此詩情景的是:
(A) 鬧中取靜。
(B) 空寂幽深。
(C) 詭譎凝重。
(D) 陰森恐怖。
答:(B)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空寂幽深的山林裡看不見人影,只是偶爾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落日餘輝透入深密的樹林之間,返照在樹下翠滴滴的青苔上面。
結論:最貼近此詩情景的是:空寂幽深。故(B)

上一頁     下一頁     返回國文選單